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5W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四篇

記述了戰國至五代時期的種種時間,並且英雄人物輩出。裏面更加給後人給予經驗。俗話説“讀史明志”,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志存高遠。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四篇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一

最近閒來無事,打開書櫃,找到一本以前讀過的書——《資治通鑑》,慢慢讀來,竟然讀出了興趣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著作。此書給當時的人的影響力非常大,更給後人予警示。

《資治通鑑》此書詳解了九世紀在戰國紀的滄桑風雲中,我瞭解了六合一統,在漢紀的泱泱文風當中,我知道兩漢的興衰,在三國紀當中,我清楚了亂世中的演進,在晉、宋、齊、樑與陳紀當中,我瞭解了當時渾亂的場面,在唐紀當中,我知道了封建社會的鼎盛,在五代紀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國的演進。此書裏面也寫了許多名人,如賢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開闢漢風的漢高祖劉邦、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國劉徹、渡江稱制的司馬睿;如賢明臣子有:變法的商鞅、縱橫的蘇秦、“仲父”呂不韋、開闢“絲綢之路”的張騫、外交家班超;如賢明的武將:樂毅、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父、“飛將軍”李廣、秦叔寶。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知識面十分廣泛。

司馬光發憤寫了《資治通鑑》完整記述了戰國至五代時期的種種時間,並且英雄人物輩出。裏面更加給後人給予經驗。俗話説“讀史明志”,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志存高遠。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二

近周來,我閲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鑑》的書。

我最喜歡文中的朱買臣。因為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時時不失讀書之心。面對妻子的罵聲,朱買臣不但沒有放下書本,反而更堅定了讀書的決心。果然,他的`埋頭苦讀沒被埋沒,後來他成為了會稽的太守。

我最愛其中《李鷹不懼權貴》的故事。因為李鷹明知殺死張朔,他的哥哥張讓便會上奏皇上。但為了還百姓一個清白,張讓待審後把張朔斬了頭。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鷹絲毫不懼。本想皇上會辭了他的職,沒想到卻重賞了他。其實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歷任要職,三度為相,既能在朝廷輔佐君主,又能帶兵出征,而且任勞任怨。雖然屢次受到妄臣排擠,讓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與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有深厚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詩酒風流也使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帶了幾分書卷氣息。

讀了這本書史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讓我飽覽了戰國到五代十國的歷史,還讓我瞭解了古代政治政壇方面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它還記錄着王朝是怎樣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這個過程中有智慧,也有陰謀;有勇武,也有殘忍;有人性的掙扎、固守,也有墮落。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三

自20-年以來,於今五年,《資治通鑑》算是囫圇吞棗般看了三遍有餘,但對於某些方面來講,還是猶如初讀。關於這套書的魅力我就不多説了,文筆優美,前人花心學而凝聚成的知識精華,我相信會一直流傳下去哺育後人,直到有更好的書籍代替它。

若總結我的感想,我是不吝讚美的。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此書可為君子鑑,可為小人鑑;可為官者鑑,可為百姓鑑;可為善者鑑,可為惡人鑑;可為智者鑑,可為愚者鑑。正如某位古人所説,此書為一條大河,我輩埋頭其中可以暢飲。進可以修身治國,退可以隱居遁世;君子可以學習治世,小人可以領會為惡;君子可以學習如何防範小人,小人可以學習如何羅織君子。君子小人各取所需,也難怪此書歷時千年而仍為眾人所推崇。

君子看他皮裏陽秋,小人學他權謀縱橫。悲哀啊,司馬温公當真有此意麼?

知易行難。司馬温公借修書而遠黨爭,有幸得到宋英宗、神宗成人之美,否則此書也難以成行。温公與其子司馬康,以及劉頒、範祖禹等專心修書以明其志,何其幸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司馬温公返朝,立廢新黨之政,捲起北宋後期新舊黨之爭,直至北宋滅亡。痛哭流涕啊,温公豈不知黨爭之弊,為害之深,但所行又何其相悖也?

可憐天下人,知其理者多,行其道者鮮,司馬温公猶如此,吾等小子又何敢自詡。

唐太宗曾説:“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恐怕未必!曹魏有鑑於漢朝宗室、外戚、宦官帶來的.政權不穩定,於是採用弱宗室,廢除中常侍等宦官職位,改用散騎常侍等士人,並詔令外戚不得干政。人算不如天算,短短四十來年,司馬氏篡魏。西晉司馬氏又鑑於曹魏弱宗室,自己才能乘虛而入奪取大位。於是大封宗室,以為能鞏固司馬氏於萬代。誰知司馬炎剛入土,八王之亂就把朝堂搞的天翻地覆,自相殘殺,白骨遍地,最後中原政權也拱手送人,為他人做了嫁衣裳。所幸的是各民族經過南北朝大融合,成為一家人矣,如此局面又豈是前人所能預知?

政治是殘酷的,一旦陷入權力漩渦,至死方休。權力交替,鮮血滿地,參與之人,成王敗寇。其實對於失敗者而言,死乃其幸運,不幸者,族滅矣。且看看大唐盛世,從唐太宗開始,以至唐景宗結束,近三百年,皇權交接哪一次不是鮮血滿地?

崇尚道義,崇尚詐謀?這是一個悖論。我們常説詐謀只能行之一時,不能行之一世。然道義若不勝,又何從求存呢?或許有人説:“道義、詐謀只是行事的兩種方式而已。心中是惡,所行道義也是惡;心中是善,雖行詐謀亦是善。”那麼我想反問:“如何知道心中是惡是善?”這個問題恐怕自己都會嚇倒自己,又何從去讀懂他人之心!

人們常言:“讀史可以明智。”我看是大謬。若讀史能明智,辯黑白分是非,為何讀書人中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之人數不勝數?李林甫、蔡京、嚴嵩之流,一等一的讀書人,他們會不懂歷史?在人性慾望面前,明智就是一個屁話,隨風而散。

知易行難。人生一世,能活得明白,行明白事,就差不多了,何談其他奢望?我用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北邙山懷古》來做此篇的結尾吧!文:鳴原堂團隊作品佩韋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

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

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

便是君,也喚不應;

便是臣,也喚不應!

資治通鑑讀後心得感悟四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後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通鑑》。直到今天,這本書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着等道理。

在這裏,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説説。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先。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為他準備的後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了物資還有餘。但是,普通士兵卻可能飢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戰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但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羣眾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李廣一直無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裏,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能力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如果將來成為一名領導,不僅僅要有能力,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合作,協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習的。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鑑》裏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典型,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讀,從中瞭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