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讀後感600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讀後感指讀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感覺通過文字撰寫出來的文字載體,其實寫讀後感是很多人讀書之後都會進行的任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讀後感600字7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讀後感600字7篇

學讀後感600字篇1

半個暑假過去了,我簡單地讀完了俄國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深有體會。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主要講窮苦人家的孩子保爾柯察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備受欺侮。他敢於向社會的不公挑戰,敢於起來改變每個人的命運。他在朱赫等老一輩布爾什維克的教導下,積極投身於捍衞蘇維埃政權的鬥爭,體現蘇聯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難,難艱苦奮鬥的精神。

這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情節,莫過於保爾柯察金等人在俄國極度寒冷的冬季中修鐵路,為人民造福時,保爾患上嚴重腸傷寒病時發生的事。當時的保爾一息尚存,故事對保爾的病況有這樣一段詳細的描寫:

“每邁出一步,胸口就像是被什麼東西猛刺了一下,他全身發冷,上下牙一直打顫,雙眼模模糊糊,只覺得樹木在圍繞着他打轉。”

當時的保爾只是一息尚存,大夫説他幾乎沒有希望活下來了,每個人也都認為保爾就是死了,毫無希望。是共青團的一位同志把他送回家的。但保爾仍是活了下來,拖着病體,扶着牆壁,試着在房間裏挪步;而病一好,他就繼續投身於勞動和革命鬥爭中去。書中説,保爾是用“青春戰勝了病魔”,但是,我認為,是保爾自己頑強的意志促使他活了下來,在他面對困難甚至死亡時,他的意志力很強,令我十分敬佩。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向保爾柯察金學習,雖然我們沒有保爾等人工作得如此之辛苦,也不一定要“面對死亡”,但是,在我們面臨一些困難或者是挫折時,也不應該隨波逐流。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不怕困難,刻苦鑽研;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不畏挫折,勤奮進取;在勞動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就是這樣由磨難,堅強煉成的!

學讀後感600字篇2

自在獨行是果敢之心和灑脱之行。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先生的作品,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説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書中的內容豐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無奇的文字,卻總能直擊內心的深處,讓人回味無窮。

自在,道家指無所達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狀態。自在,在現代漢語裏描述的是一種身心舒暢,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賈先生也喜靜,但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擾,並不是因為怕與人接觸,而是因為內心的寧靜,能帶給人的遠比喧譁和嘈雜要多。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能一個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對於匆匆的路人,賈先生的這本書只是附庸風雅的玩物,但是對於生命的行者來説,卻能讓他們懂得孤獨的真義。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叫做靜虛村記。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賈先生為了尋找一個“安寧”之處,來到鄉下,借租農房,並在此居住,過着幸福自得的生活。如今這個社會,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淨的地方難,於是賈先生便退隱了“田林”,有種陶淵明的味道。“退隱”並不是為了避世,而是為了尋一個清淨的地方安心寫作。城市的喧囂和“打擾”總是讓人很難靜下心來寫作,這種感覺就好像你正準備熟睡,結果隔壁傳來如雷般的噪音,這樣的環境下誰又能安穩的入睡呢?所以現在城市的周邊才出現了那麼多的農家樂,大夥兒週末去農家樂,並不是去體驗農家的生活,而是尋一個清淨地,遠離“打擾”。

可見“打擾”是多麼的讓人深惡痛絕。回想童年時,快樂是相當簡單的,一顆糖就可以高興一整天了,身邊也有很多相當年齡的小夥伴一同玩耍,快樂是不可言語的。長大後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當困難了,因為我們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會相當珍惜。特別是説起小時候大夥兒一起幹過的“傻事”,我們都會捧腹大笑。這就是快樂吧。

願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自在獨行的勇者。

學讀後感600字篇3

?麥田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著,主人公名叫霍爾頓,他講述了自己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一天兩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這本書不但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位對現實社會極其不滿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而且還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霍爾頓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但他有着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其中謝幕時的一番話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麥田裏得守望者。”這番話我仔細揣摩了一下,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教育需要“順性而為”,在於引導而非強制。孩子之所以能夠無拘無束地做遊戲,首先在於主人公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釋放童心,張揚個性的精神家園——麥田,或者允許孩子們進入麥田,卻有很多的規定。這樣孩子們興趣達不到極限,也不會有自由精神,更不會有創新精神,甚至會覺得恐慌。

第二、教育的成功的智慧在於找到支點,支起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生命成長。“給孩子一個支點,他能撬動整個地球!”,守望者並不是一名遊戲的旁觀者,而是敏感地發現了遊戲中的關鍵點——懸崖,守候於此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這不正是我們所謂的抓住契機嗎?

第三、教育過程中:許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態度。做班主任不能選擇學生,什麼學生進來,你都得接受,作為生活輔導老師也是一樣的,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積極面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總有一天,學生會提高,會進步的。

學讀後感600字篇4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 把這牢底坐穿!”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熱鐵烙在胸脯上,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手指,涼水灌進鼻孔,電流通過全身……人底意志啊,在地獄的毒火中熱煉。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堅。可以使皮膚燒焦,可以使筋骨折斷。鐵的棍子,木的槓子,撬不開緊咬着的嘴脣。那是千百個戰士的安全線啊!用刺刀剖開胸脯吧,挖出來的———————也只有又熱又紅的心臟。”

……

……

這麼多振奮人心的話語,是一個個革命英雄説出來的,也只有他們才能説出這樣的話。江姐,成崗,齊小軒,龍光華……他們都是革命英雄啊!他們不畏強暴,堅貞不屈,他們好比是一把把寶劍,酷刑在他們眼裏只是一粒小沙石,用來磨礪寶劍,使寶劍更鋒利!

?紅巖》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些英雄與敵人鬥爭的故事:解放戰爭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前推進,反革命的最後碉堡重慶正處於全面包圍之中,這裏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着垂死掙扎,關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裏的共產黨員則同他們展開了一場勝利前光明與黑暗的搏鬥,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的獄中鬥爭中,共產黨員共有34人成功脱險。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他是用無數滴革命烈士的血換來的,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無法向革命英雄學習,他們的信念是那麼堅定,堅決不向敵人開口,軟弱的我怎會在敵人面前不畏強暴?面對那些刑具,我怎還敢不屈不撓,它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紅巖精神永存!

學讀後感600字篇5

我一口氣將《呼嘯山莊》讀了兩遍,第一遍像讀其他書一樣草草,囫圇吞棗,雲裏霧裏,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才讀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認,埃米莉勃朗特的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華絲毫不遜於有文學以來的任何一位有名或無名的作家。儘管埃米莉只在這世上度過了簡短的三十個春秋,可這是不平凡的。她從未踏出過出生的那個莊鎮,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廣闊,深邃。作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無愧於這個姓氏。她的詩作是浩瀚的蔚藍色,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是純潔的白色,安靜祥和,而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激情,走向狂熱與躁動,就好似白色的那一個極端,但是兩種顏色都是那麼的乾淨單純。

?呼嘯山莊》裏的愛情是那麼特別,與至今一來的任何一部小説中塑造的愛情都不一樣。這種"埃米莉"式的愛情是那麼的真摯,坦率,從來沒有半分的扭捏與嬌柔做作。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真正的來自於人的內心深處,是從人的本性中散發出來的。交織在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赤裸裸,沒有半分的禁錮,也從未想到過禁錮。這是人間最真實的情慾寫照,埃米莉從未給它套上過那種所謂"文學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們,愛的是那麼的堅強,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與死的距離。愛之深,痛之切。希斯克裏夫的仇恨也是那樣的強烈、真實與強大。

這種復仇慾望,強大到可以摧毀他周圍的一切。復仇之火,燒燬了兩個家族的糾葛。凱瑟琳死時,他是那麼的痛苦。凱瑟琳帶走了他的愛,也帶走了他的一切。儘管他還活着,卻和死亡無異。他即使是得到了那麼多,卻還是不足以填補他的失去,他心靈的創傷。因為凱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義。當他如幽靈般在日夜的呼喚着他的愛人的時候,他卻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時候,也無時無刻不把自己傷的體無完膚。他的仇報了,他得到了那麼多人的財產,然而他卻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後一根支柱,所以,就在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裏夫以及這一輩的主人公心裏,愛永遠比恨濃,情感永遠凌駕與理智之上,所以,他們很容易瘋狂,但是卻讓人尊敬。他們的下一輩——那種理智勝於情感的愛,較之他們,顯得是多麼的蒼白無力,遜色的多。埃米莉那種超前的寫作手法,加上這奇妙的文學思維,難怪會被別人將這部曠世奇書譽為"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傑出作品"

學讀後感600字篇6

讀了《世説新語》後,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無為”。

“自然無為”是魏晉的玄學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禮教名分思想的鋭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魏晉的玄學家認為,任由人們的本性自由發展,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對別人的自由橫加干涉,這便是人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對的,但是我很喜歡道家的思想--“自然無為”。這跟仙外的校訓“順其自然”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自然無為”的道家學説呼籲人們發現真我的存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發現了人的價值,於是就有了人對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飲酒賦詩,敞懷清談,展現才情,我行我素。譬如,王子猷的卓犖不羈、嵇康的一曲《廣陵散》、顧愷之的“三絕”、杜預的《左傳》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東牀坦腹……他們要在短暫的生命中活得瀟灑,活得灑脱,活得自由自在。他們放蕩形骸,膽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時甚至狀若瘋魔。他們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願來活。

魏晉時期,宗教信仰的混亂以及人們對統治者的失望和不滿,導致很大一部分有才華、有能耐的人士隱居山林,整天曳尾塗中,飲酒作樂。如果他們生在大唐盛世,一定會有一番成就,但當時政治腐敗,敢於指責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有的用酒精麻痺了自己,有的直接放棄了希望,在山林裏尋覓着他們心中的“道”。

我覺得,上述這些魏晉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義的事。

學讀後感600字篇7

我愛童年,是因為它快樂、幸福,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必管人世間的善惡美醜,也不必管社會的黑暗腐敗……而高爾基的《童年》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只有每天數不盡的工作,可孩子們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讓我感慨萬千。

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不堪重負,離家出走。阿廖沙寄住在兇殘的外祖父家。美麗善良的外祖母點燃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生命之燈,他受到了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的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不分善惡的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無數親人的死亡都不能換來家庭的和平。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並時時發生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些道理,他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充滿愛心的人。

讀完此書,我掩卷遐思:是什麼使阿廖沙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茁壯成長而 “出淤泥而不染”呢?我發現,阿廖沙雖然對自己所處的黑暗生活充滿了憤怒,厭惡與憂慮,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位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泡在蜜罐子裏成長的我們擁有美好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好多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但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與同學比吃穿。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朋友們,讓我們從今開始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