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向古人作文精選6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內心的焦慮會得到一定的緩解,作文是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和三觀的,我們一定要小心對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向古人作文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向古人作文精選6篇

向古人作文篇1

孔子,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誨人不惓,教育出了許多賢能之士,孔子逝世後他的弟子為紀念他特意編寫了《論語》一書,書中記載了孔子一生中的經典語錄。

我喜歡孔子,是因為他教會了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讓我明白了學與思的關係。原來學與思的關係是相互依存,水乳相容的。清朝的哲學家王陽明連續三天坐在一片竹林前苦思冥想最終因頭痛不一而不得不停止,但仍一無所獲,學習中正因為有了思考才有了創新,思考中正因為有了學習才有了進步。

我喜歡孔子是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也。”的道理。他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的時候心靈如雪蓮花般純潔,思想如溪水般清澈。但是後來社會這個大染缸把原來淳樸善良的變得陰暗,腹黑。環境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足以顛倒黑白,混亂是非。茫茫人海中又有幾個能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是孔子説的對:人之初,性本善也。我喜歡孔子是因為他教會了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信守承諾,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孔子教會了我人與人之間要解開虛偽的面紗,以誠相待;是他教會了我面對學習要不恥下問,實事求是;是他教會了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

孔子,我成長路生的引路人:我諄諄善誘的理想老師:我學海路上的指路羅盤。

向古人作文篇2

在我國古代文壇上有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持久散發着耀眼的光華。他,就是李白。從李白的詩中,我們能讀出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他的浪漫情懷、豪邁奔放的性格和非凡的個性魅力都吸引着我去走進他、瞭解他、結識他。

我敬佩他清新之神采。他一襲白衣,四處遊歷,邊遊邊吟。遠山古寺,闢徑孤村,李白用詩句刻畫出了我國的河山之秀麗,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偉大詩篇。

我敬佩他豪邁之情懷。他腰中掛着酒壺,一路上賞景無數,詩興大發時便解下酒壺,掏出紙筆,在花間,在月下,在溪畔,提筆揮墨,寫下一曲曲歌頌我國大好河山之壯麗的豪壯詩篇。長江大河,奇石偶遇,都在他的筆下一點點浮現。

我佩服他交友之深情。李白講義氣,從不虧待朋友,總是和朋友一起遊玩,共賞美景。若是遇上和他喜好相同的文人墨客,李白更是坦誠,飲酒作樂,四處遊玩,一抒心中真摯情誼。

我敬佩他率真之傲骨。他一心為國,憂國憂民,將自己的懷才不遇,抱璞泣血化為文字,一遍又一遍地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他多次訪官求職,但都因為小人的誹謗和他的率真,李白被拒於名門之外。

我敬佩他飄逸之劍影。他愛劍,常常撫劍長吟,為自己的報國無門而倍感憂愁。月朗星稀,山空寺孤。李白望着那一輪明月,心中感慨萬千。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在沙場上奮戰的戰士,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為國而戰……

這就是李白,令我由衷欽佩並且讓我想去結交的李白。若是我有幸與他結識,我一定會伴他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如飛鴻點點閒來去,大路迢迢任縱橫。共邀一輪明月,共飲一叢花間。共立一座山前,共守一灣清泉。

向古人作文篇3

午後的杭州,小雨連綿,微風輕拂,在這樣舒爽的天氣下造訪良渚古城遺址,免去了驕陽暴曬之苦。遺憾的是,雨篷下的城牆遺址早已成為殘垣斷壁,空留給我無盡的想象,只有不遠處的考古基地裏,才尋找到關於良渚的些許記憶。

曲徑通幽,所謂的考古基地就潛藏在這裏。幾幢低矮的小平房,看似不起眼,裏面卻裝滿了寶貝。一進大門,我就被地上成堆的瓷片阻塞得寸步難行,它們都是別人丟棄又被考古人收集起來的,靜靜等待被複原成完整的一塊。磚陶色彩不一,黑皮陶、紅色、灰色,上面勾勒着良渚先民的紋飾圖案。拾起一片碎片,原以為十分輕盈,掂量之後才發現它的厚重,拂開土灰,那些精美的紋路讓人驚歎。房後的展架上,有復原成功的,也有補修成型的陶器,它們大小形狀不盡相同,但做工都堪稱精美。

最令人震撼的是考古人的工作。發掘易,修復難。成千上萬的碎片裏,要成功修復拼接一件器物談何容易。從碎片出土到修復,研究撰寫報告,三五年是家常便飯,幾十年的工程也屢見不鮮。用石膏修補殘器,不僅是手工藝之考驗,更是對毅力的檢驗。

不必説舒爽的環境,幽靜的小屋,驚險的發掘,精美的文物,只用看看成堆的碎片,簡陋的設施,蚊蟲的叮咬,你就會明白考古人的日常生活何其艱苦。

突然想到早上北大老師講給我們“何以北大”,曰:心繫國運,吃苦、堅持。 正因為如此,良渚文化的一點一滴才浮現在眼前。

走出小屋,回望那景色,遠處的大小莫角峯靜靜佇立,一屋無語立斜陽。我心裏卻更加嚮往那考古生活,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向古人作文篇4

春秋時期,東周政權沒落,羣雄並起,逐鹿中原。范蠡正是生於這樣一個亂世。

范蠡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因不滿當局政治黑暗,轉而投入越王勾踐的麾下。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在三年間,范蠡和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為後來越國一血前恥奠定了重要基礎。後來的事情便為眾人所熟知。歸國後,勾踐卧薪嚐膽,一面領導本國民眾積極發展生產,一面給夫差送去珍寶與美女以示臣服。終於,越王勾踐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大敗吳國。范蠡也因此被拜為上將軍。不久後,范蠡悄然隱退,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

范蠡曾對文種説:“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可惜文種並未聽從這勸告,終究慘死。

范蠡的做法,是一種極聰明的處世哲學。古往今來,有多少功臣名將得以善終?總是想着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卻不知功高震主、自取滅亡。被誘惑與慾望矇蔽了雙眼的人,又如何能看清這浮華背後的危險?急流勇退者或許不能流傳千古,但至少可以使自己平安喜樂,不被虛名束縛。

歸隱後的范蠡,並非像張良一般,隱居深山,與世隔絕。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三年後,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中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對於范蠡來説,在幫助勾踐興越滅吳後的隱退,不是生命意義的終止,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他生命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做一名忠臣良將,而是多元而豐富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前方,永遠有未知的旅途,等待踏足。

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性格深深吸引着我,使我為之欽佩。功成名就並不難,難的是急流勇退。窮盡一生做好一件事難,但是不斷向前拼搏、探索未知區域更難。而范蠡,卻做到了。

古人不遠,范蠡的處世“哲學”,始終環繞於我心間。

向古人作文篇5

900多年的歲月悠悠流淌,月兒幾度陰晴圓缺,人間幾番悲歡離合,東坡月下痛飲放歌的身影在歷史的星空下搖曳。

你還在黃州俯望江水嗎?

那裏的你,因“烏台詩案”而鋃鐺入獄,幾經周折得以不死,貶官黃州,面對滾滾長江東逝水,你高吟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啊,英雄美人,何等風流倜儻;運籌帷幄,何等儒將風範!而此時的你已47歲矣,華髮早生,而報國之門何在?“人生如夢”,一聲長歎,包含着多少文人淚,志士血啊!

然而,東坡畢竟是東坡。

居廟堂之高,你心憂天下,率性真實江湖之遠,你依然心憂天下,但恬然自得。你處乎人世之間,你又站在宇宙之外,你能理解生命的內涵,但又絕不虛浮。你説:“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江天山月,日日如斯,有誰如東坡般如此滲透人生?“超然於物外,無往而不樂”。清晨,布衣芒鞋,散步田間,談天説地,無論三教九流;傍晚,提酒拄杖,信步東坡,擊水敲石,不管月升月落。古城廢園,被迫摘榿菊充飢,卻能捫腹大笑。雖説貶謫流放,你的生活卻是無人可比的鮮活,你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通脱自適,如何不觸處生春?

東坡通脱,但東坡亦有兒女淚。

告別徐州父老,你這樣説:“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送別朋友,你牽手相語:“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並非英雄氣短,卻有兒女情長。妻亡故十載,早已陰陽兩隔,但你流着淚,記下這樣一個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斷量,自難忘……”這等文字,“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若非情到深處,若非銘心刻骨,哪能有這斷腸之筆!天下有情人當有一哭!哭畢,我們還是以詩人自已的話,安慰一下那顆愛人的心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如蜉蟻之寄於天地,一粟之融於大海。任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風捲雲舒,守住一份清醒和一份心態的平衡,守住一種空靈的境界和一種如水的柔情,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真誠地感知生命,走過歲月。

向古人作文篇6

喜歡詩,尤其是李白的詩,但我更喜歡蘇軾的詩、詞。喜歡他的豪襟奔放,更喜歡他的毫不掩飾的真性情,所以我成了蘇軾身後九百九十多年的擁護者。

喜歡詩,所以我知道《題西林壁》;喜歡詞,所以我知道有首詞叫做《水調歌頭》;喜歡字體,所以我知道有種風格叫做“蘇體”;更喜歡 文章,所以我知道有種東西可以流傳千古而不衰,曾聽別人嘴裏説的李謫仙,但不知道是誰。經過我查閲了相關的資料,最後知道了。李謫仙就是李白。李白的“斗酒詩百篇”,心裏覺得十分驚豔。但是看到蘇軾的“言語有時盡”,卻只有這句話來表達,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蘇子修了蘇堤,未曾一遊,不知今日模樣,只能從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的言語中求得幾分模樣。他的所作所為可奠定黃岡文赤壁莫大的名氣,那樣泛舟觥籌交錯等場景,卻是那麼令人神往。他走過李白的風光,也有過杜甫的落魄,對於一個胸懷濟世蒼生的文人來説,他不是最好的一個,也不是最差的一個,但他卻是最樂觀的一個,寄情于山水。對於蘇子來説,悲劇和喜劇是重疊在一起的。喜歡他的豪襟,所以才聽不慣“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樣的句子!

我初是喜歡他的詩詞才情,但論詩詞他還是不如李白的。我後是喜歡他的豪放胸襟,但同時代的辛棄疾同樣不失豪放。人們説他是全才,但由古以來全才又何嘗少過呢,令人啄磨不透的弘一法師又何嘗不是全才呢。唯有一首《送別》留在歷史長河中,反而愈加明晰起來。

細細想來,每個人都有其才華驚豔的一面,令人喜歡。只是蘇軾令人驚豔的地方多了一些罷了。但我所喜歡的並非如此,是他的真性情,給人一種繁華落盡真純的樸實。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坦然。我喜歡他的才情卻更喜歡他的胸襟。李白是有千丈詩情,但終究是謫仙,離我們太遠。反而是蘇子,尤其是蘇堤之上的那個蘇子,讓人敬佩更令人喜歡。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蘇軾。

Tags:古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