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獨行獨坐任天然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獨行獨坐任天然

獨行獨坐任天然作文

讀到這句詩,我感受到了詩人看破紅塵、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懷着極強的好奇心,我查閲了詩人的資料,仔細閲讀了他的生平,發現他果然是一位世外高人。

他就是歷經唐朝、五代、宋朝三個不同時代的永明延壽(904-957)。乍一看他的名字,您別以為他是個日本人,此名字是他的佛家名號,因而也稱作“釋延壽”。他俗姓王,字仲玄,浙江餘杭人,自幼習儒,懷經世濟國抱負,先後任庫吏及鎮將,30歲依止令參禪師出家,後隨德紹禪師學習禪定,於國清寺修行法華,有所感悟,他還勤修淨業。倡導禪淨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被奉為淨土宗六祖。

大師自幼天資過人,心地善良。青年時既信仰佛教,戒殺放生。曾為吳越王餘杭庫吏,28歲時任華亭鎮將,督納軍需。時見集市中魚蝦飛禽等,每生慈憫心而購之放生。後來因擅自動用庫錢買動物放生,事發之後被判處死罪。

在押赴市曹處斬之際,面對死刑鎮靜自若,毫無懼色。自言:“吾為活數萬生命而死,死又何憾!”文穆王知道他擅用庫銀並無一文私用,同時也讚許他的慈心善舉,便將其特赦釋放,並聽其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縣境內)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剃度為僧,法名延壽,字智覺。

在那個時局動盪、戰火紛飛、朝代數度更迭、江山頻繁易主、國家四分五裂、百姓流離失所、家國朝不保夕的年代裏,永明大師心存超世之大善,內心純淨禪定,不是一般人能為之。他30歲出家之後,居住在深山古剎之中,以暮鼓晨鐘為伴,“獨行獨坐任天然”,創作了大量的詩篇,其中以《山居詩》為題的詩就有64首之多,這一句便出自其中一首,全詩如下:

獨行獨坐任天然,幽隱難逢世網牽。

一志直教齊大道,萬般總是涉因緣。

水磨澗石平如鏡,春引巖藤直似弦。

虛紀已知休更續,蹄輪應不到山前。

這首詩最吸引我的是首句使用了兩個“獨”字,我似乎看見永明大師獨自一人時而行走時而歇息在天地之間,過着融入自然中的生活,幽隱在深山古剎之中,基本上與塵世不牽連。自幼就有佛緣的他放棄了俗世的一切雜念,一心禮佛悟道。

世間上的一切存在總是與某種因緣相聯繫着,獨自超然地住在深山裏清醒地看見萬事萬物的因緣。他看見了高山流水將澗石磨平,像鏡子一樣;也看見了巖石上長着的藤條到了春天垂直掉下,直得像繃緊的琴絃。在沉思冥想中,時間似乎是虛度着的,但大師依然能感受到歲月的過往,休更在繼續着。在俗世裏忙碌的人們騎着馬,坐着車,奔走在市井之中,他們應該不會來到山門前。

雖然獨行獨坐、遠離俗世、車馬罕至,但大師以自然為家,聆聽自然,以暮鼓晨鐘為樂,與佛祖進行心靈交會,因而獨處時不覺孤單,清心寡慾,雜念皆空,毫無寂寞之感。看慣了塵世間忙忙碌碌的人貪生養命,無非為生活瑣事而操勞,大師卻可以超脱這一切煩惱,獨自坐在庭院中或窗前,手捧着佛經,悟道人生。

思維偶爾閒下來的時候,他會坐在冬日的驕陽下,慵懶地品味着大自然給他的寧靜、清新和智慧。人在清空所有雜念的時候,思維會變得想山澗的水一樣清澈,至高層次的智慧也會隨之啟動。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心裏有太多的牽掛和各種各樣的慾望,實際上是做不到清空雜念的。

像永明大師這樣的人畢竟很少很少,幾百年才會出一個。他可以領悟到“貪生養命事皆同,獨坐閒居意頗慵”,可以做到“寂寂虛懷無一念,任從蒼鮮沒行蹤”和“支頤獨坐經窗下,一片雲閒入户來。”而我們做不到,這不僅是一個境界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天賦的問題,我們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這樣的天賦的,因而也上不了永明大師的境界。所以大師也會常常發出感慨:

幽棲帶郭半山峯,密意虛懷莫可同。

事到定中消息靜,景於吟處煉磨代。

玲瓏色淡鬆根月,敲磕聲清竹罅風。

獨坐獨行誰會我,羣星朝北水朝東。

永明大師的“獨處”,就像中國釋道文化中的其他高人一樣,強調靜心修煉,不為塵事所累,在堅定的信念中,忘卻了所有的煩惱,空明透亮。他們的獨處是不會感覺到孤單和寂寞的。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感覺:在我們內心雜念太多,心靈找不到依託的時候,身邊的人越多約會讓我們感到煩惱,感到孤獨和寂寞,還不如獨自一人,在寧靜的自然中讓內心的雜念沉澱下來,讓心靈找到依託,驅趕走空虛和寂寞。

大師的“獨處”並非是脱離社會的,他雖然身居深山古剎,但心繫蒼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許多着名隱士的人生修為:獨處一室,心繫黎民。大師“獨行獨坐”,是在尋求人生的真諦。在他悟道後,他將真諦傳授世人,減輕世人的煩惱。

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延壽前往奉化雪竇寺任住持。開展弘化事業,講授禪學法要與淨土理論。依從他學習禪理與淨土學問的人為數甚多。而此時的延壽也開始着筆着書。《雪竇寺志》中記載延壽在雪竇寺完成《宗鏡錄》的初稿。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吳越忠懿王下詔邀請延壽大師往杭州,主持復興靈隱寺的工作,梵剎因之得以中興。一年之後,延壽遷往鄰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居住。為表明自己的旨趣而作偈曰:“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延壽大師在永明寺這一住就達十五年之久,讀誦《法華》等大乘經典共達一萬三千部,門下弟子有一千七百人,完成了他一生中許多重要事業。延壽大師又稱“永明和尚”也是因此而來。忠懿王深為器重大師的德行,詔賜名號為“智覺禪師”。

Tags:獨坐 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