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自在獨行》讀後感精選熱門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23K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往往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能決定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對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都非常宏大,你還在為寫這個話題的讀後感惆悵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自在獨行》讀後感精選熱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自在獨行》讀後感精選熱門範文三篇

《自在獨行》讀後感1

近幾日,一直在看賈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我也曾看過一些關於孤獨的書,百年孤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孤獨的領導力。

一致認為孤獨是一種心境而非外在表現,是一種心無所依的狀態,孤獨不是孤單,也不是寂寞。它與孤單不同,一個孤單的人未必就孤獨。它也許應該就像賈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一樣,給人一種內心的寧靜自在。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裏,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賈先生《自在獨行》。

散文集《自在獨行》是賈先生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先生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萬水千山,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他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他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全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説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個獨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相處之妙,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躁者以心靈的安慰。全書文字通俗質樸,作者筆下的每一座山都擁有特立獨行的靈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樣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別樣的蒼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抵如是。

生活的美。在於用一顆平常心去體驗和感受他的真實,真實的無華、率真、自然,真實的得到與失去,真實的喜悦與悲苦。一處風景,一場夢,一件作品,一餐美食,一個孩子的笑臉,美存在着;錯過一班車,朋友間的誤會,走路摔了一跤,被潑婦狠罵一頓,美也存在着。換個角度,換種體驗方式。美,需要尋找和發現。

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着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用平常心,過自自然然的生活,這是賈先生先生以及許多先生要告訴我們的。

看完全書,給人一種悠然見南山的舒適感,莫名的使人內心變得波瀾不驚。唯一有些遺憾的是書中的新作極少。雖然篇篇是好文,讀起來韻味十足,但心裏仍期待更多新作。每個年齡段對人生的感悟自是不同,希望能聽到賈先生先生更多的心聲,引着自己少一分執念,多一些豁達,自在前行。

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全書最後的四句話:

從容是真,寬釋是福?

有敬無畏,樂而忘憂?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説,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自在獨行》讀後感2

好的文學作品,會讓人不論看過多久,總能回想起一些印象深刻的情節或描述。比如,一想到《圍城》,我總會想起方鴻漸一行遷徙內地途中的種種遭遇,李梅亭的藥箱、飯店裏的“肉芽”,還有文章最後的那架晚點的老鍾。想起賈先生,我就會想到商州,想到鄉村,想到煙峯的“紅口白牙”。

賈先生老師的作品我讀的很少,也就很早之前讀過一本中篇集《小月前本》,記憶尤其深的是其中一篇《雞窩窪人家》,四個男女、兩個家庭的悲歡離合,文中對商州鄉村的人物、生活、風情刻畫很生動,十分接地氣,至今仍印象深刻。(這篇小説改編成了電影《野山》)

《自在獨行》是17年元旦假期的旅途中讀的一本書,3個夥伴分別從不同省出發,到大理集中,因此往返路途只能是我一人。往常旅行我一般會選擇小説來消磨時間,而這本書的文案促使我選擇了它: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這是一本散文集合,共五大章:生命的睿智、人世的悲心、大地的魂靈、萬物的情懷、天空的禪意。通過或長或短的文章,記錄了作家生活中的人、事、物、情,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追求與審美:從容是真、寬釋是福、有敬無畏、樂以忘憂、行於天地。

第一章有一篇《靜虛村記》,看罷讓人十分懷念和嚮往。靜虛村裏有冬暖夏涼的茅屋院落,有樸實熱情的鄉親鄰里;看得見花開花落,聽得到蛐蛐喜鵲;入口的有井水甜,入鼻的有槐花香,一幅田園美景,世外桃園。而在大城市打拼的我們,每天眼見的是汽車樓房,聽到的是機器轟鳴,一天天在辦公室格子間度過,四季變換好像只剩對衣物增減的影響,麻木的我們好像已經忘記夜晚時抬頭望一望星空。我小的時候住在姥姥家,是像靜虛村一樣的村子,家門口就有一棵大槐樹,春天滿院清香;夏天雖然炎熱,但田邊小路有綠樹成蔭;秋天去收玉米,逮螞蚱;冬天會在院裏堆雪人,屋裏火爐上烤着土豆,一室香甜,很慶幸我的童年還有這樣的記憶。

賈老師是陝西人,集合第三章主要描繪秦川大地的風貌與人情,有一篇《商州又錄》讀來也十分有趣。裏面收錄十一篇文章,“結構不同,行文不同”,“重在山光水色,人情風俗”,人物沒有名字,都是用“老漢”“女子”“後生”指代,雖然每一篇都很短,但連起來好似一幅描繪商州的清明上河圖,清晰有趣。

第三章還有一篇《白浪街》也很有意思,白浪街處在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三省人在這裏混居,但又都努力的保留着各自的風俗和特點,湖北人機靈,生意做的風生雲起;河南人強悍,撐排販柴販油桐籽,是下死力氣;陝西人勤勞保守,紮根土地,安分勞作,這裏正是南腔北調的和諧混搭。

讀《自在獨行》,雖身未至,然心已遠。人們常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好的.作品,可以去到我沒有到過的地方,體驗我沒有經過的生活,作者用他樸實而雋永的文字,也彷彿讓我感悟到“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人還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自在獨行》讀後感3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被冠以“行者”稱謂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殊榮,有着特立獨行的性格,卻又未忘記在紛擾的俗世中的前行。作者應該算是一個,其實“先生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璀璨,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些都是在《自在獨行》中要告訴你的。

《自在獨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現的是賈先生獨行的內心世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書中坦言“真正的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脱更是來自內心的安寧”。

孤獨從來都是每個行者靈魂的真諦,或許都會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韻味,然而從來又都是有“大隱隱於市”的暢快,然而真正的寬釋與從容都是經歷歲月的磨礪、大潮的激盪之後所獲得的,賈先生就是,從那個特殊的政治時代穿越而來,練就了一份冷眼旁觀的本領,在煩擾的時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獨地前行,極具叛逆卻又不失淳樸。

玩風箏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種宣泄吧;玩貓的是寂寞孤獨的一種慰藉吧。我在我的書房裏塞滿這些玩物,便旨在創造一個心緒愉快的環境,而讓我少一點俗氣,對一些靈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樹就長出一圈。生命從一點起源,沿一條線的路迴旋運動。無數個圈完成了生命的結束,留下來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實生活從來都不苛刻,卻又不寬縱任何人,既然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瀟灑就瀟灑,完滿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啦,莫為食不果腹而憂愁,莫為等待花開而心急,莫為生離死別而悔恨。盡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讀書筆記其實世上的事情,認真不對,不認真也不對,執着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應該在這種不爭、不快、不搶、不奪中一路走過來。

賈先生性格不羈,卻也洞明世事的學問。譬如他會告訴你“過日子的秉性就是:過不好,受恥笑;過好了,遭嫉妒”。而其卻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樂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讀書“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樂於書海,置身於讀書所帶來的樂趣。

這是一本冷眼看世界的書,在蒼茫的大地上行走,察觀人生百態,卻又能用獨特的視角給予解讀,給人以啟迪。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