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在人文學院青年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因學科、年令因素,平時雖和院裏的青年人聯繫少了些,不過心裏還是很關注大家的學習、工作與成長的。會議安排我點評農史學科三篇論文,我想具體的學術意見與建議是針對特定作者的,完全可以私下裏直接溝通交流。欲藉此能就我院年輕學術才雋的成長與發展談一點看法,非為説教,但期賞奇析疑而已。

在人文學院青年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來,高端人才績效逐漸得以顯現。大批優秀博、碩士研究生來院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學科研能力與水平。但是從這幾年的基金申報、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和學術年會來看,大家還沒有完全走出博士學習階段,提交的論題大都是既有博士論文的摘編與引申。如何完成由學生向教師的轉變,是大家共同面臨並且要做好的事情。

自高等院校實行學位制度以來,人才培養由學士、碩士而博士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遞進關係。大致是循着學習(本科)、研究(碩士)、創新(博士)的路徑,由面及點、由淺入深。某些高端的選題與研究,並非人人可以理解,但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理論與學術價值。就此而言,博士學位培養的實乃“精專之家”而非“博學之士”。精專是學術自立的重要標誌,但專家往往是偏家。若固守一隅而無變通,則意味着“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難免有偏狹之嫌。如果昔時求學與今日執教的學科、專業差異又比較大,那麼所學與所教的對接與融通的過程就會更為困難一些。或許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所以大家目前仍囿於既有之學位論文而不能自拔。

由一個高材生到一個好教師,需要完成由約向博的轉變。一是要變學問為知識,這主要是針對教學而言的。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本科生仍是以學習知識為主的。隨着近年來本科通識類課程比重的逐漸加大,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教育,對於拓寬視野、健全人格、培養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尤顯必要。我們不可能把博士論文直接拿去給學生講,本科生的課程設置不一定和你的學位論文一一對應。即便對應,由博士到本科的學位落差,也難以完成由教到學的無縫對接。二是要由非農到涉農,這主要是針對科研而言的。大家主要來自於綜合院校,對於農、林、水的專(產)業知識知之甚少。我們不可能繼續從事純粹或普遍意義的文學、史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研究,如何立足於農林院校的學科、專業特點,尋找涉農學術的結合與生長點,是一件頗費心智與精力的事情。搞的好則水乳交融,可盡顯學科交叉之優,否則將方枘圓鑿,齟齬而難入。三是要由個體變羣體,這主要是針對交往需求而言的。博士生側身於高層次人才的行列,近年來雖然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在整個受教育人口中所佔比例仍然是比較小的,我們在享受“一覽眾山小”喜悦之同時也體味到了“高處不勝寒” 的感覺。由於矢志於學術而缺少與外界的交往,學位越高則意味着“個體人”的特徵愈濃。走向社會以後,相對優越的個體生活與工作環境也減少了彼此間接觸、溝通、交流、切磋的機會。獨善其身式的清高與隔膜,以至於“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否具有良好的羣體與團隊意識,既關乎一個人的學習與工作,也是能否有大成就、做大學問的基本素養之一。

情真言拙,予嘗姑妄言之,亦祈姑妄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