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2021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閲! 
​2021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第1篇: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xx村位於xx縣的西北方向,人口約650,總耕地約633畝。主要收入來源為耕地及外出打工。其中中老年人主要收入來源為耕地,青年為打工,壯年是耕地加打工收入。外出務工者主要進行手工操作,服務類工作及建築作業等。青年人一般做的是一年中除節日放假外不能隨便回家的工廠內的勞動,而壯年主要做的是較自由的散工,以保證在農忙時節可以回家幫工。耕地中多為丘陵山地,且地塊零散,難以實現大規模機械作業,只能依靠人力勞動及簡單器械進行。作物種類豐富,但分佈零散。現主要經濟作物有葡萄、蘋果、花椒等,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等。
 
一、農作物種植情況
 
本村總耕地約633畝,其中經濟作物主要有葡萄、蘋果等。葡萄種植面積約160畝,蘋果(包括未結果的)約100畝。糧食作物玉米、小麥100畝(玉米、小麥同田輪種)。除此之外,還有棉花、地瓜、花椒、香椿、煙草等作物。
 
葡萄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經濟作物,豐產年份畝毛收入可達10000元左右, 但其種植存在較多問題,例如:
 
1、生長期長,生長條件要求高,病蟲害多,不易管理:
 
2、山東半島丘陵地區地形崎嶇不平,耕地零散難以大規模機械化操作;
 
3、易受自然影響,比如今年的颱風“達維”給該產業帶來較大影響;
 
4、成本較高,需勞動力多;
 
5、難以儲存,不易運輸使其受市場影響大,很難維持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些問題使葡萄難以給農民帶來較大經濟利益。
 
蘋果是該村較老的經濟產品,可以在丘陵地種植且較葡萄管理容易,所以日後可能成為該村最主要的經濟產品。但是,不管是葡萄還是蘋果,都缺乏統一的管理方法,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沒有營銷團隊,沒有固定的市場,這使得農民抱着“賣出去就行,別爛在地裏”的想法,且收入不穩定。
 
二、人口家庭情況
 
本村人口650左右,其中外出務工者約佔總數一半,且約有20户全家在外。 外出務工者中主要為青壯年,青年居多,尤其是剛結婚不久還沒有孩子或孩子還較小的“80後”(此處80後僅指80年後出生的人,多數不是獨生子女,所以不是真正的80後)。這部分小家庭生活較富裕,他們大多沒有債務負擔,房子及結婚用品大多都是由父母置辦,婚後主要經濟支出是日常生活開銷及孩子的撫養,在中國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於部分生活用品及食物的自給自足還有政府對農村孩子讀書的扶持,這些都還不會給他們帶來經濟壓力。他們或者一家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僅男勞動力外出,所得收入基本可以滿足其需求。
 
相對而言,中老年家庭就沒那麼輕鬆。他們多數上有年老父母,下有20歲左右孩子。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都需要經濟支持。其中孩子達婚育年齡者更是經濟壓力巨大,他們要給子女準備結婚所需的房子,傢俱,禮錢等,這些加起來就得十幾萬,而等到結婚生子後,有子女外出務工的還要幫他們搭理耕地、照看孩子。對部分家底較厚的家庭來説還能支撐,但對多數家庭來説,意味着外債、貸款及拮据的生活。這些帶來的是這些50歲左右的中年人身體、精神及經濟上的三重壓力。
 
三、教育醫療情況
 
調研村95%的家庭加入了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這降低了村民醫療支出所佔比例,但是由於合資醫療在使用地區醫院,使用項目及數額上的限制決定了這項利民項目的作用有限性。比如:
 
1、嚴格限制在相應等級醫院報銷的比例
 
在等級越高的醫院報銷越少,而一般情況下國民都是得大病才去大醫院,這樣是花的錢多了,報銷比例缺少,致使其減輕農民負擔的作用有限;
 
2、限制使用項目
 
檢查的費用不能報銷,看病支出中檢查費用佔50%甚至更多,但是這部分卻不能報銷,也使得合資醫療不能更好的為農民減負。
 
教育情況較好,在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政策扶持下,免除中國小學雜費等費用確實減輕了部分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但對於少數有在讀大學生的家庭,這項政策就沒多大作用了。大學生每年的學費,住宿費等有10000左右,這對部分收入微薄的農村家庭來説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但這不在國家扶持農村義務教育範圍內,且對這方面的扶持項目較少。
 
四、精神文化情況
 
這方面,以調查村為代表的欠發達農村地區的文化資源較為貧乏。沒有圖書館,全村有電腦的家庭不到1%,村民主要文化資源是電視,資源有限,又不能保證質量,易受部分電視節目低俗、浮誇風氣的影響。文化活動也較少,每年的集體文化活動只有每年一次的計劃生育宣傳表演。文化產業未能起到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
 
五、總結
 
調查村經濟情況較以前有所發展,但仍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多數家庭還未達到小康水平。
 
第2篇: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推動XX鎮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一、XX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XX鎮位於中江縣南端,距鎮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近40000人,非農業人口3000餘人。我鎮農村經濟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XX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一)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由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二)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着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範户和專業大户培育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衞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滯後,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服務、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四)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XX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後引導農民搞基地建設、科技示範、反季節蔬菜、特色水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對加快XX鎮農村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一)明確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立的深化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鎮提出了“保穩定、抓重建、強三農、壯支柱、促發展、創輝煌”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三農”工作,在“抓重建”和“強三農”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抓住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國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機遇。使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更加完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着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户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以強化帶動為助力,走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按照“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力以及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一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二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四)以恢復重建為紐帶,加大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特別是汶川地震損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進一步加大 投入力度,發動羣眾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儘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恢復重建。三是提高農村災害預報、處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為重點,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堅持把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一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完善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抓緊災後醫療衞生機構重建,重點加快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和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公共衞生監督管理機制,實現農村公共衞生安全,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
 
三是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四是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標準。
 
四是完善農村五保户、“三孤”人員供養救助制度,推進集中供養,不斷提高供養水平。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軍人的優撫政策,積極做好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管理。積極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