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述職報告

**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四篇

欄目: 述職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32K

篇一各位代表:

**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四篇

現在,我代表遼寧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一、2019年工作回顧過去的一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局面,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動力,聚焦補齊“四個短板”、做好“六項重點工作”,深入開展“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真抓實幹、開拓進取,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一年來,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2億元,增長1.4%,考慮政策性減收因素同比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左右。糧食產量達到486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低於全國0.5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47.5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7元和16108元,分別增長6.5%和9.9%。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一年來,我們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以實際行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着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顯全力建設發展環境最優省。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的基礎工程,修訂《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誠信政府建設決定》《推進“最多跑一次”規定》。取消下放省級行政許可事項101個。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投入運行,“遼事通”app正式開通,8890服務平台羣眾訴求辦結率97%。為1.8萬個重點項目和企業配備項目管家。開展政府失信專項整治,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239億元。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完成15萬千瓦落後煤電機組關停任務。嚴格落實大規模減税降費政策,減税523.9億元、降費171.9億元。推進石化、冶金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實體經濟供給質量和效益。落實普惠性金融政策,開展金融助振興—遼寧行動,建立政銀企雙月座談會制度,新增貸款增長10.2%。國資國企改革成效顯著。精心組織、分類施策,基本完成地方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歷時兩年,終於啃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加快國資監管向管資本轉變,組建東北首家新體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遼寧控股集團。深化華晨集團、交投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穩妥推進國企交叉持股、民企入股等混改實現形式,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整瀋陽機牀和大連機牀。開展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專項行動。完成“殭屍企業”處置任務。啟動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推動民營經濟加速發展。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3條措施,健全應急轉貸機制,評選百強民企,營造創新創業氛圍。規模以上工業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23.7%左右,民間投資增長4.2%左右,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5.6%。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5.9%,“個轉企”1.2萬户、“小升規”1200户、“規升巨”150户。11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營經濟活力迸發。穩步推進財政等領域改革。落實加力提效的積極財政政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235億元,爭取中央轉移支付2292億元。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增強基層“三保”支出能力,優化財政支出,壓減一般性支出11.7%。持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市、縣、鄉鎮(街道)機構改革任務。

(二)聚焦重點難點,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壓實責任、盡鋭出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準實施“五個一批”攻堅行動。紮實開展脱貧質量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確保無遺漏、全覆蓋,高質量實現13.25萬人脱貧、128個貧困村銷號、5個省級貧困縣摘帽,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任務71項、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務134項。集中力量開展遼河流域治理攻堅戰,實施“五水共治”,遼河干流劣v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推進渤海遼寧段綜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向好。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整治黑臭水體70條。鞏固藍天保衞戰成果,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80.7%。實施彰武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66萬畝,完成人工造林133.4萬畝。深入開展非煤礦山“五礦共治”。清理整治違建別墅工作紮實推進。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標本兼治、有效化解地方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成立省金融控股集團,構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的有效平台。政府債務低於國家核定限額。建立省市分擔機制,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三)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緊緊扭住創新第一動力,爭取國家支持,聚焦經濟主戰場,集聚頂尖人才,成立遼寧實驗室,打造引領創新主引擎。開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專項行動,19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創十年來新高。省內轉移轉化科技成果超3000項,高新技術企業超5000户,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7500户,瞪羚、獨角獸企業達到134户。新增5名兩院院士,引進高層次人才1938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功舉辦工業互聯網全球峯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賀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制定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出一批工業互聯網項目,華為錦州雲計算數據中心啟動運行,上雲企業3萬多户。重點抓好110個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恆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恆大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中國航發燃氣輪機公司落户瀋陽。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7%左右,製造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服務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大商所新增4個交易品種。騰訊東北地區結算中心落地瀋陽。企業科創板上市取得突破,芯源微電子成功掛牌,錦州神工半導體通過審核。營口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新增etc用户432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旅遊,旅遊業總收入6200億元,增長15.9%。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促進交通互聯互通,啟動沈白高鐵建設,朝凌、喀赤高鐵建設進展順利,瀋陽桃仙機場二跑道、大連新機場加快推進。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瀋陽地鐵建設,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穩步推進。強化能源保障,開工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遼寧段,紅沿河核電二期、遼西北供水二期順利推進。(四)堅持城鄉統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完善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機制,在交通、旅遊、環境治理等方面邁出新步伐。加快沿海經濟帶協同發展,基本完成沿海港口整合,遼港集團利潤增長1.5倍。支持遼西北加快發展。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起步良好,形成25項改革創新舉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7%。加快發展飛地經濟。堅持把發展飛地經濟作為興鄉強縣的有效抓手,打破區域壁壘,創新合作機制,推動要素集約、資源集成、力量集聚,破解縣鄉項目落地難的體制機制瓶頸。省財政安排6億元支持飛地園區發展,全省落地開工飛地項目1200多個,總投資1900多億元。鄉鎮財力不斷增強,縣鄉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高標準農田191萬畝,新增設施農業10.2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頒證率98%。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疫情。全面完成大棚房整改任務。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潔”專項行動,建設美麗示範村656個。建設無害化廁所16.8萬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50個,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89%行政村。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93處。117個省級科技特派團、近1.9萬名機關企事業幹部助推鄉村振興。有序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編制撫順西露天礦、阜新海州露天礦綜合治理方案。撫順西露天礦停採閉坑。新邱露天礦加快打造賽道小鎮。支持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本溪生物醫藥、盤錦精細化工等替代產業加快發展。(五)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加快建設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向西打造中國—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範區,向東創建東北亞經貿合作先行區,構建“一體兩翼”對外開放新格局。遼寧自貿試驗區123項國家改革試點全部落地。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承辦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工作組會議。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4個重大項目納入成果清單。大力開展“雙招雙引”,簽約總額超95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1.5%。沙特阿美、騰訊、華為等國內外企業紛至沓來,遼寧再度成為各方投資興業的熱土。推動外貿提質促穩。出台穩外貿19項舉措,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和中東歐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5%和10%左右。瀋陽、大連跨境電商交易量快速增長,撫順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東軟醫療等60個境外投資項目開工建設。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開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強化與江蘇、北京、上海乾部人才交流、產業對接、平台共建。深化東北三省一區交通、文化、旅遊、環保等領域合作。紮實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讓羣眾共享振興成果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的比重達到72.7%。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平均提高5%,城鄉低保標準平均分別提高6.9%和8.9%,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提高10%。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6%。1.7萬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組建運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設棚改房1.9萬套,改造早期棚改小區115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38萬户。解決農民工欠薪10.9億元。着力發展社會事業。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國家驗收。大學聯考綜合改革平穩推進,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任務,高校“雙一流”建設新增國家級重點項目80個。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國醫大一院成為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實施“大病不出縣”兩年行動計劃,建設醫聯體388個。開展中醫藥振興行動。電影《黃玫瑰》等4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出色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慶安保維穩任務,省公安廳被公安部記集體一等功。成功應對利奇馬台風。完成高鐵沿線環境安全整治。狠抓安全生產、反恐防暴、治安防範、信訪維穩、食品藥品安全,全省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99個、涉惡犯罪集團105個、惡勢力團伙186個,人民羣眾安全感明顯增強。認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邊海防、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地質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來,我們始終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政府工作講政治、業務工作重黨建”,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了黨性鍛鍊,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宗旨意識,強化了責任擔當,激發了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強大動力。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634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17件政協提案全部辦復。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細則,認真落實“基層減負年”要求。深入推進“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年初確定的180項重點任務完成174項,“雙百攻堅”開復工項目175個,專項行動成為推進工作、轉變作風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和經濟下行壓力,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新進步,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幹部羣眾鋭意進取、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駐遼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中央駐遼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遼寧振興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投資不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左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建設仍需持續推進;
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鉅,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
資源型地區轉型難題亟待破解,縣域經濟依然薄弱;
補齊對外開放短板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
有的幹部思想解放不夠、創新意識不強、擔當精神不足;
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黨風廉政建設任務艱鉅。各位代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繁重艱鉅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矛盾和風險挑戰,我們既要認清形勢任務,正視困難問題,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強化使命責任;
更要胸懷“兩個大局”,抓住重大機遇,把握髮展趨勢,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勇於擔當作為。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着力鞏固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廣泛匯聚起奮鬥新時代、建設新遼寧的磅礴力量,堅定不移地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篤定前行,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奪取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勝利!二、2020年主要目標任務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精神,聚焦“五大安全”戰略,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上述預期目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相銜接,兼顧需要與可能,以體現既積極進取又切實可行的要求。做好今年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做到真信篤行、知行合一,切實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遼寧振興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二是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一個整體,全面貫徹、一體踐行,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三是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住發展基本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夯實“穩”的基礎,培育“進”的動能,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四是必須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保持對各種風險的高度警覺,加強綜合分析研判,落實防範措施,壓實工作責任,堅定清醒、保持定力,敢於鬥爭、善於作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五是必須推進幹部作風持續轉變,提振精氣神,展現新作為,把抓落實作為抓工作的主要方式,深入開展“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解放思想、真抓實幹、開拓進取,推動各項工作精準落實、全面落實、有效落實,促進各項事業幹中求進、越做越好。(一)全力做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宏觀經濟政策。用好提質增效的積極財政政策,主動爭取專項債券。堅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省本級一般性支出壓縮15%,增強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能力。繼續落實減税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落實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引導資金更精準流向實體經濟。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要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加強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多渠道靈活就業,拓展就業新空間。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做好轉崗轉業培訓。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民生導向,加快實施一批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重大項目。抓好108個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加快華晨寶馬三期、華錦阿美、恆大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寶來巴塞爾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做好交通強國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沈白、喀赤、朝凌高鐵建設,力爭瀋陽機場二跑道、大連新機場、阜奈高速早日開工。抓好遼西北供水二期、徐大堡核電二期、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遼寧段等重點項目。支持各市建設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完善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和充電樁、冷鏈物流等設施建設。推動消費穩定增長。積極培育消費熱點,重點擴大實物商品消費,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便利店、社區菜市場等便民消費設施,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功能,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培育“小店經濟”,持續擴大文化、體育等領域消費。積極發展農村電商,繁榮活躍農村市場。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實施“雙量增長”計劃,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外貿基地。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優化通關環境。保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份額不減。認真實施《外商投資法》,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左右。(二)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奪取脱貧攻堅全面勝利。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工作力度、保持攻堅狀態,進一步壓實責任、落實舉措、做實工作,堅決完成1.42萬貧困人口脱貧任務,着力做好年收入5000元以下人羣的幫扶工作,鞏固脱貧成果。要穩定脱貧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嚴格考核驗收,務必保質保量,確保真脱貧、脱真貧、不返貧,在全面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人掉隊,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羣眾的檢驗。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堅決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務。抓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80天以上,pm2.5濃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深入推進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實施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持續推進渤海遼寧段綜合治理,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確保近岸水質穩定向好。保障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283萬畝。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守住生態環境紅線。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強化地方政府屬地處置和維穩第一責任,加強高負債企業、p2p平台風險排查。發揮省金融控股集團資本運作和管理平台作用,穩妥有序推進城商行和農信社改革。強化防範化解各方面風險的責任落實,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深入開展“五礦共治”專項行動,加大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力度。分產業制定務實舉措,推動石化產業向高端化延伸,加快建設國家石化產業基地。推進菱鎂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暢通經濟循環,努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強化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應上盡上”。着力整治政務服務難點痛點堵點,優化營商環境要從提高效率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不僅要辦得快,更要辦得好。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打造“時時好、事事好、處處好、人人好”的營商環境。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抓好能源控股、水資源、機場集團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穩妥推進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等多種形式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省屬企業實現外部董事全覆蓋,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進經營層市場化選聘和薪酬差異化管理。持續推進國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支持駐遼央企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政策措施,在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户市場準入,切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支持直接融資,完善擔保及再擔保體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營造創新創業創造濃厚氛圍。繼續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升巨”專項行動。堅決做好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遼寧實驗室建設,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聚焦先進材料、智能製造、精細化工與催化等領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推進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支持丹東、盤錦、撫順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實施100個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力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萬户。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加大引育用留力度,引進高層次人才1000人以上。加快建設製造強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施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工程,推進10個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100個智能製造重點項目。實施產業鏈發展工程,推動裝備製造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培育壯大ic裝備、航空裝備、機器人等產業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集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軍轉民、民參軍”,抓好自主化燃氣輪機、渤海重工海洋核動力平台等重大項目。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促進研發設計、現代物流、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加快發展。推進健康、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和冰雪經濟,加強旅遊主體功能區建設,全力打造旅遊強省,旅遊總收入增長15%。(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着力構建“一體兩翼”開放新格局。加快推進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中國—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範區、東北亞經貿合作先行區建設。深耕日韓俄,全面加強經貿、教育、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精心組織中國—中東歐地方領導人會議。全力辦好外交部遼寧全球推介活動。提升開放平台能級。落實遼寧自貿試驗區新一輪試點任務,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抓好創新經驗集成和複製推廣。推進瀋陽、大連、撫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舉辦中日博覽會、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辦好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加快太平灣港區開發,推動瀋陽物流港建設。加強區域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京沈客專全線貫通。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承接產業轉移和創新要素輻射。加強與江蘇、北京、上海對口合作,加大幹部人才交流、產業對接、重大項目合作力度。深化東北三省一區交流合作,攜手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六)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佈局強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羣帶動作用。順應經濟調整和產業發展新趨勢,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提高瀋陽、大連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支持瀋陽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謀劃打造沈大經濟走廊,推動遼中南城市羣加快發展。促進地區優勢互補。抓好沿海經濟帶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深入落實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各項改革舉措,打造振興發展重要增長極。加大支持力度,推動遼西北地區加快發展。支持遼東山區發展綠色經濟。開展興邊富民行動。編制完成縣級以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困難地區提供有效支持。加快資源型地區創新轉型。沒有資源型地區的轉型發展,就沒有遼寧的全面振興。要堅持全省統籌、規劃引領,制定資源型地區創新轉型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着力推進城企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努力走出資源型地區創新轉型發展新路子。紮實做好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推進撫順西露天礦、阜新海州露天礦綜合治理和整合利用。(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穩住農業基本盤,新建高標準農田280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抓好生豬生產,加快畜牧業、漁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蔬菜、名優水果、區域特色農產品,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新建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民宿經濟,打造一批三產融合特色小鎮。加快培育農村新型市場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萬人。做強做大飛地經濟。繼續落實支持飛地經濟政策,加大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提高園區承載能力。豐富拓展內涵,創新發展模式,狠抓項目落地。堅持大小並重、量質並舉,促進飛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有序推動承包地經營流轉,積極爭取國家擴大宅基地改革試點。加快省級農村產權交易網絡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供銷社、農墾改革。開展糧食主產區農產品收入保險試點。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標全面小康標準,加快補齊三農短板,持續推進“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所有行政村,有序推進農户廁所無害化改造,1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實現集中收集處理。推進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提高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5%和7%以上。全面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落實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政策。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提高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羣體救助標準。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快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推進保障房建設,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辦好公平優質教育。堅持鑄魂育人,深入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做好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加快高校“雙一流”建設,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合作。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建設文化體育強省。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演藝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加強歷史建築和文物保護利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辦好省第十一屆藝術節。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三大球”改革發展,積極發展競技體育,力爭我省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取得較好成績。推進健康遼寧建設。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打造集臨牀、教學和科研於一體的醫療高地。堅持“三醫聯動”,持續推進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完成“大病不出縣”兩年行動計劃。加強公共衞生管理,抓好傳染病、地方病防控。推動醫養融合。促進中醫藥傳承發展。全力打造平安遼寧。健全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創新。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紮實做好外事、僑務、氣象、地質、測繪、檔案、參事文史等工作。深入調研謀劃,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鞏固發展軍政軍民軍地團結,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雙擁共建、邊海防、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完善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和保障制度。圍繞羣眾所盼所想,繼續着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一是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100個示範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二是為全省新生兒實施免費疾病篩查,建設400個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三是為7歲以下符合救助條件的殘障兒童提供康復救助,完成1.25萬户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四是城鄉居民高血壓和糖尿病門診用藥醫保報銷50%以上。五是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户、低保户、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農村危房改造。六是在全省行政村設立“村民評理説事點”,建設鄉鎮、街道個人調解室1500個。七是建設村文化廣場88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700套、城市健身路徑800套、便民足球場地400個。八是改造1500座中國小廁所。九是建設改造900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善70萬人飲水條件。十是新改建、維修農村公路7000公里,建設“一事一議”村內道路5500公里。這是對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一定要用心去做,全力去辦,務必兑現,接受羣眾檢驗,讓人民滿意!三、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各位代表!面對繁重艱鉅的任務,全省政府系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確保落地見效,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作為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折不扣執行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以振興發展的紮實成效體現擔當、詮釋忠誠。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着力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治理體系。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認真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提高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的質量。加強監察監督和審計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加強誠信建設。完善政務信用管理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繼續開展政府失信行為專項整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新官要理舊賬更不能欠新賬,政府作出的部署必須落實到位,作出的承諾必須堅決兑現,樹立誠信政府的好形象。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秉持人民政府為人民的理念,始終與人民羣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身到基層、心連羣眾,真誠傾聽人民呼聲、真實反映百姓意願、真情維護羣眾利益,在解決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上下功夫,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本領,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着力提升治理效能。適應政府工作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的新要求,增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能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創新管理方式,強化基層治理,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放權、賦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全力打造廉潔政府。毫不動搖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一以貫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細則,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強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監督管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堅定不移反腐倡廉,持續淨化政治生態,永葆為民務實清廉政治本色。各位代表!宏偉的目標召喚着我們,崇高的使命激勵着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遼寧省委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埋頭苦幹、頑強拼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而努力奮鬥!

篇二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中原更加出彩歷史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3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9月親臨河南視察工作,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定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的高度重視、對一億河南人民的親切關懷,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温暖。一年來,在中共河南省委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初步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以上;
財政總收入突破6000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41.6億元、增長7.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左右,實現了“三個同步”“三個高於”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擴需求穩增長,經濟保持平穩運行

擴大有效需求。圍繞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優化投資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生態環保、公共設施、醫療衞生、教育事業等投資增長2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鄭萬、鄭阜、商合杭高鐵河南段開通運營,南陽、平頂山、周口三市進入高鐵時代。總里程超1000公里、總投資超1000億元的15個高速公路“雙千工程”項目全部開工,新建成通車高速公路367公里。加快引江濟淮、小浪底南北岸灌區等十大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出山店水庫建設。青電入豫工程順利實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文化、旅遊、健康、養老、育幼、體育、餐飲等領域消費快速增長。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施降成本30條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960億元以上,其中減税降費超過850億元。返還困難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資金35.4億元。加強實體經濟要素保障,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增長16.4%、居全國前列。搭建專門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省級金融服務平台,實現貸款發放550.2億元,其中67%為純信用貸款。優化土地供應結構,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1.6萬畝,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得到較好保障。出台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穩定民營企業預期,民間投資較快回升。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一批重大製造業項目建成投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左右。

(二)着力推動轉型升級,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關停煤電機組168萬千瓦,淘汰煤炭過剩產能1064萬噸。深入實施製造業智能、綠色、技術三大改造,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3%。加快12個重點產業轉型發展,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3%左右,社會物流總額增長8.7%,旅遊總收入增長18.5%。地方級税收收入增長6.9%,工業效益持續改善。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等十大新興產業,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阿里巴巴和海康威視等企業區域總部相繼落地,黃河牌鯤鵬服務器首批產品下線。鄭州信息技術服務等4個產業集羣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5g網絡在超高清視頻、智慧醫療等領域開始應用。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等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和2個百分點左右。

(三)着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發展短板加快補齊

全力推進脱貧攻堅。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羣體,統籌推進產業扶貧、金融扶貧、交通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政策落實,脱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農民平均增幅。改造農村危房10.6萬户,933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26萬人入住任務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20萬人安置區基本建成。全年實現68.7萬農村貧困人口脱貧、1169個貧困村退出,14個貧困縣有望如期脱貧摘帽。

持續強化污染防治。突出大氣污染治理,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散煤和散塵污染治理,嚴格落實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措施,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項目3.1萬個,完成“雙替代”取暖改造209萬户,pm2.5年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96微克/立方米,完成年度控制目標,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消除城市黑臭水體35處,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加快建設森林河南,完成造林435萬畝。加強生態功能修復,實施南太行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強化河道採砂監管,推廣應用機制砂,採砂秩序得到規範。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堅持超前預判,主動出手,精準“拆彈”,分類處置重點領域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困難企業風險穩妥化解,網絡借貸機構有序退出市場,非法集資新發案件持續下降,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四)着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國企改革三年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國有企業產權、組織和治理結構改革深入推進,458户破產“殭屍企業”依法完成處置。“放管服”改革加快步伐,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由59項減至36項,一般性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100個工作日以內,106項涉企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建成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監管”平台,河南政務服務移動端“豫事辦”上線運行,“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87%。對省轄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讓市場主體評價政府服務。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日均新註冊企業1145户。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全面完成。財税、環保、醫療、綜合行政執法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

擴大全方位開放。適應國際經貿形勢變化,出台穩外貿增外資促外經政策措施,擴大開放持續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被確定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客貨吞吐量保持中部雙第一,中歐班列(鄭州)開行班次增長33%,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以上,海鐵聯運城市和班列擴容加密。開放平台作用進一步發揮,自貿區160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舉辦第十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系列招商活動,實際吸收外資超過185億美元。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交額增長48.3%。對外貿易穩步回升,進出口總值增長3%左右。

培育創新動能。實施超大直徑硬巖盾構、燃料電池客車等5大創新引領專項,23項重大關鍵技術面向國內外揭榜攻關。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順利落户,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達到167家,新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家、省級院士工作站2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家。招才引智“綠色”通道機制進一步完善,3970名高層次人才在招聘現場直接辦理入職手續。

(五)着力統籌城鄉建設,協調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中原城市羣發展,出台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政策,制定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鄭汴、鄭許、鄭新、鄭焦一體化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加快洛陽中原城市羣副中心城市建設,啟動編制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支持各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強化多點帶動。推動百城建設提質,增強城市承載能力。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419公里,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房19.4萬套、基本建成22.7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76個。改善公共服務,一批教育、文化、衞生等項目建成投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2%左右,提高1.5個百分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定糧食生產能力,新建高標準農田590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339億斤,創歷史新高。持續推進“四優四化”,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均居全國第一。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加快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啟動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加大生豬穩產保供力度,生豬生產止降回升。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萬公里,全省所有行政村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無害化廁所改造成效明顯。深化農村改革,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本完成。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28萬家。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糧食交易大會。

(六)着力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穩定擴大社會就業。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創業,組織各類技能培訓338萬人次;
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7%;
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萬人,新增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下鄉創業25.7萬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增加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為全省226萬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醫保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平均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殘疾人權益保障得到加強。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施公共服務能力補短板、強弱項行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900所,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水平穩步提升;
擴大和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崗位、教齡津貼和生活補貼的範圍和標準,實現農村中國小教師全覆蓋。對符合基本條件、教齡達到一定年限的農村中國小教師,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評聘為中國小高級教師。農村教師住房和週轉宿舍啟動建設。建成50個縣域醫療中心,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省,90%以上疑難重症可在省內得到救治。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殷墟甲骨文發現12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成功舉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持續提升。

辦好民生實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年初確定的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各級共投入資金509.2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411.7億元。全省財政民生支出7833.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7%。一些民生短板得到加強,人民羣眾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深入開展“防風險、除隱患、保平安、迎大慶”專項行動,持續推進重點行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較大事故數“三下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食品安全省建設深入推進。持續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訪總量繼續下降,信訪秩序明顯好轉。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雷霆行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羣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化雙擁工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推動完善宗教法規,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氣象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新進展。外事、港澳、統計、參事、史志、文史、地質、測繪、地震、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成功舉辦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展現了民族大團結的時代風采。特別是我們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契機,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全省人民自信心更加堅定、自豪感更加強烈、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爭做出彩河南人的時代強音更加響亮!

我們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乾的氛圍。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審計監督,着力建設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持續改進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回顧過去的一年,在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形勢下,我省高質量發展邁上了新台階,中原更加出彩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十分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克難攻堅、共同奮鬥的結果,也離不開中央駐豫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駐豫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河南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老矛盾突出,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新發展理念還沒有完全成為行動自覺,創新發展能力有待提升,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鉅,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優質教育、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育幼養老服務能力缺口較大。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一些政府工作人員觀念比較陳舊,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水平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然突出,消極腐敗問題仍有發生。對此,我們一定勇於直面問題,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圓滿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意義十分重大。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相互交織,困難和挑戰增多。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有厚實基礎、有獨特優勢、有巨大潛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必須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變化,善於化危為機、危中尋機,變壓力為動力,積極穩妥應對複雜局面,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十屆十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搶抓機遇、做強優勢、補齊短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和社會大局穩定,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按保持“三個同步”“三個高於”原則安排: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值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左右、4.5%以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1.5個和2個百分點,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2%左右,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把創新作為最強發展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河南作為總量超過5萬億元的經濟大省,不轉方式、不換動能,必將陷入環境容納不下、資源支撐不住、發展不可持續的困境。我省正處在轉換動能、轉變方式、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如同滾石上山、逆水行舟。必須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支點,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下大氣力補齊創新短板,聚集創新資源,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新的增長點,把實體經濟做優做強做實,築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二是把創新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河南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不僅要看規模和速度,更要看創新發展的能力,看高質量發展的水平;
不僅要看經濟總量增長了多少,更要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了多少,看老百姓的福祉改善了多少。必須把創新作為增強區域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舉措,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以更好創新發展成果贏得區域競爭優勢、惠及人民羣眾。三是把營造創新氛圍作為最重要的發展環境。創新離不開良好環境,必須着力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堅決消除不利於創新發展的思想障礙,堅決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制度藩籬,堅決推進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有效舉措,提升創新的開放性、便利性、寬鬆性和包容性,讓全社會崇尚創新、鼓勵創業、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創業人才競相成長、脱穎而出的激勵機制,讓各類創新主體的創造源泉充分湧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三、2020年重點工作

今年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積極應對下行壓力,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基本任務,持續激發有效需求,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抓項目建設。穩增長、調結構關鍵是靠項目支撐。聚焦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9個領域,統籌實施8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萬億元。建成太焦高鐵河南段,加快建設鄭濟高鐵河南段。啟動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工程。高質量推進高速公路“雙千工程”。持續推進“四水同治”,完成前坪水庫建設,加快建設引江濟淮等十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南水北調觀音寺調蓄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建成青電入豫工程和6個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中心,開工建設平頂山鹽穴儲氣庫等重大工程。啟動實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建設一批河道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項目。加快實施重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加快全省5g商用進程。通過實施重大項目,進一步強化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能力支撐。

激發消費潛力。河南作為一億人口的特大消費市場,優勢無可比擬。抓住消費供給側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升級緩慢等突出矛盾,下功夫研究破解不適應消費主體多樣、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業態更新、消費模式創新的體制機制問題,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培育強大消費市場。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增加高品質健康、養老、育幼、體育、文化旅遊服務供給,積極培育信息、時尚、體驗、定製、智能、夜間經濟等新興消費熱點,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便利店、社區菜市場等便民消費設施,推動老舊家用汽車、家電、公交車等更新升級。加強消費領域信用建設,依法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讓消費者放心消費。高度重視農村消費市場,以滿足基本生活為重點,支持品牌連鎖服務企業向鄉村延伸,擴大電商、快遞農村覆蓋面,讓廣大農民可以方便快捷地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把實體經濟作為我們發展的根基,全力以赴服務好支持好。不折不扣落實減税降費政策。持續降低企業用電、用水、物流等成本。堅決依法治理“紅頂”協會、壟斷中介等向企業伸手要錢行為。擴大省級金融服務平台覆蓋面,持續開展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三年行動,着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建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和常態化監測服務機制。對堅守主業、技術產品有優勢但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政府要主動服務,加強政銀企銜接,鼓勵共克時艱、共贏共生。建立規範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多傾聽企業家的意見,多理解企業家的不易,多幫助企業破難解困,讓企業家舒心、安心、專心於事業發展!

(二)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十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黃河牌鯤鵬服務器基地,支持鯤鵬軟件小鎮建設,吸引集聚一批“旗艦型”骨幹企業。

做強做優主導產業。持續鞏固提升裝備、食品、新型材料、汽車、電子信息等五大製造業主導產業優勢地位,穩定產業鏈基礎,提升產業鏈水平。持續推進豫煙豫酒轉型攻堅,加快電子級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尼龍新材料等基地建設,推進格力智能製造、通用電氣風電設備製造基地、雙匯倍增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鋼鐵、鋁工業、水泥、煤化工、煤電等傳統產業減量、延長鏈條、提質發展,完善淘汰落後生產工藝目錄,分類處置年產30萬噸以下煤炭落後產能,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實施鋼鐵、煉焦裝備大型化改造。加快建築業轉型,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持續推進以智能製造為引領的“三大改造”,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示範推廣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工業行業互聯網平台。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台,推動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法律、商務、諮詢等專業服務業。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支持製造業企業向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製造領域延伸鏈條,開展定向開發、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一攬子服務,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完善體制機制,讓市場引領“國字號”和省級重大創新平台與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確保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年內投入運營。圍繞國家戰略佈局和我省優勢領域,啟動農業供給安全實驗室、地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建設,佈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引導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圍繞智能傳感器、智能裝備、小分子藥物等優勢產業,建設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台。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重大公益專項,開展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攻關。發展市場化的新型研發機構。深入實施“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落實創新政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着力培育創新龍頭企業、“瞪羚”企業,新增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出事業引人、環境留人導向,健全招才引智常態化機制,為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科研條件和服務保障。

(三)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抓住關鍵環節,聚焦硬任務,敢啃“硬骨頭”,打好重點戰役,努力跨越高質量發展非常規關口。

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脱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時刻,不能有半點鬆懈思想。緊盯35萬建檔立卡未脱貧人口,聚焦“三山一灘”特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羣體,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盡鋭出戰,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監測和幫扶,持續鞏固脱貧成果。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目標任務。出台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政策措施。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脱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堅決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生態環境事關全社會共同利益,必須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好。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下大力氣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強化聯防聯控和區域共治,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確保完成年度空氣質量改善指標。全面消除省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讓我們的城市擁有更宜人的水環境。優化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主動幫扶指導。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率先實現空氣質量二級達標,讓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成為新的競爭力。

強化風險防範化解。健全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協調機制,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平穩健康發展。加大非法集資防範處置力度。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困難企業紓困幫扶,支持非公企業開展債轉股。持續化解問題樓盤。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監控,有序化解隱性債務。搶抓機遇,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擴大發行政策。

(四)縱深推進改革開放。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更大力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取得突破性進展。堅持一企一策、逐企推進,全面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和運營機制,突出去行政化、強市場化。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質擴面,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破除各種隱性壁壘,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針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情況,建立清理和防治長效機制。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引導民營企業聚焦實業、做精主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創新激勵機制,鼓勵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發展。以建立現代銀行制度為核心加快農信社改革。推動城商行規範發展、聚焦主業、深耕基層、打牢基礎,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加大直接融資力度,支持更多企業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支持鄭商所創新發展,豐富上市品種,更好發揮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創新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經費使用、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完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機制。發揮軍地合作優勢,促進軍民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醫藥衞生、教育、文化、價格等領域改革。

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聚合提升開放通道、開放平台、開放環境優勢,加快補齊開放短板,以開放倒逼改革,以開放推動創新。擴大招商引資。始終把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全面強化開放理念,全方位打造開放環境,吸引國內外資本來豫投資。擴大文化、旅遊、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對外合作,加快產業模式和業態創新升級。辦好第十四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經貿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抓基地帶龍頭,拓展國際營銷網絡,強化跨境電商核心功能集聚區輻射帶動作用,全方位多領域擴大我省外貿市場。引導對外投資平穩健康發展,鼓勵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拓展開放通道優勢。加快發展基地航空,拓寬優化航線網絡,支持開展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運郵業務。提升中歐班列(鄭州)運貿一體化運營質量,啟動建設鄭州國際陸港第二節點,拓展南歐線路。持續創新監管模式,推動1210模式在境外複製推廣,支持企業建立公共海外倉,開闢跨境電商出口新通道。組建省級多式聯運平台,制定多式聯運標準規範,推行國際物流全程“一單制”和標準化運輸。提升開放平台功能。完善自貿區管理體制,調動各片區自主試、大膽改的積極性,支持洛陽、開封片區申建綜合保税區,建設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高地。鞏固提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樞紐功能,推進臨空產業發展,支持新鄭綜合保税區擴區,建成運營藥品進口口岸,建設郵政樞紐口岸。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放創新,持續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人才、平台和機構。推進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建設。落實扶持政策,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提質發展。

(五)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中心城市帶動,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構築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

加快中原城市羣建設。高水平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支持鄭州加快現代物流中樞、先進製造業、高端服務業發展,深化鄭汴、鄭許、鄭新、鄭焦一體化融合發展機制,拓展鄭州大都市區承載發展要素空間。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發揮洛陽高端製造業、特色文旅業輻射帶動功能,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推動洛陽高鐵樞紐建設,全面提升洛陽發展要素綜合承載力。支持平頂山、鶴壁、漯河、駐馬店等市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各展所長,錯位發展。支持南陽、信陽、商丘、周口、濮陽、安陽、三門峽、濟源等省界城市對接周邊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優勢產業,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吸納集聚能力。各地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水平不一,但共建中原城市羣、共謀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責任是一致的,既要謀好一域,更要立足全局,相向而行、攜手共進,共同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羣體。

提高城鎮化質量。以百城建設提質為抓手,加強城市產業培育,增強城市產業支撐能力。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衞生治髒、公共服務治差,加大市政管網、停車場、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樁、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開展“雙排雙供”新型城鎮供排水系統建設試點,推進城市地上地下一體規劃建設。加快城市綠地建設,實現省級園林城市全覆蓋。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老城區有機更新,完善老城區、舊小區生活和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居民生活便捷性和舒適度。各省轄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分級分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智慧化示範應用工程,提升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統籌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有序轉移。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分類指導,支持各地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注重規劃引領,指導各地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設、產業佈局等方面科學編制和完善發展規劃。積極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支持基礎好、層次高的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繼續推進返鄉創業示範縣、示範園區和示範項目建設,發展壯大“迴歸經濟”。研究制定縣域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開展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創建。

(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統籌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提升糧食核心競爭力。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編制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開展耕地保護提質行動,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建設40個優質糧源基地示範縣,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500萬畝,打造一批糧食產業示範鏈。開展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行動,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

做強優勢特色農業。加快發展高效種養業,建設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等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轉型升級。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文章,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抓好生豬穩產保供,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綠化亮化,擴大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和衞生廁所覆蓋面。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農村信息、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提升,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庭院、星級文明户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銜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省試點工作,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提升行動。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規範提升行動,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引領,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謀劃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抓住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立足河南在黃河流域的獨特區位,重點圍繞全面加強沿黃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沿黃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領域,主動對接國家規劃綱要,加強戰略統籌、問題研究、組織推進,高起點謀劃黃河流域重大生態保護修復、防洪減災、黃河水資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謀劃實施引黃灌溉及調蓄、沿黃生態廊道、河道和灘區安全綜合提升、重要支流治理等重大項目,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河南篇章。

加快構築生態屏障。編制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加快建設森林河南,完成造林289萬畝、森林撫育450萬畝,新增一批省級森林城市。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試點。推進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大力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完善綠色循環經濟體系,積極推動清潔環保裝備、垃圾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產業發展,創建一批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全部國家級開發區、80%以上省級產業集聚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持續盤活閒置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羣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紮實辦好民生實事。一是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二是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質。三是繼續免費開展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四是提高困難羣眾、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五是做好城鄉居民“米袋子”“菜籃子”保障工作。六是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是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八是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九是持續做好農村電網建設。十是完成縣級人民醫院提質升級。十一是加快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各項民生實事具體任務和實施目標向全省人民公佈,實施結果接受全省人民監督。

穩定擴大社會就業。出台支持新增就業崗位措施,鼓勵靈活就業,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羣體就業工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行動,完成各類職業培訓300萬人次。擴大援企穩崗政策享受企業範圍。新增返鄉下鄉創業15萬人。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推進工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加快部分退役士兵保險補繳工作。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開展醫療保險基金審計,保障基金安全。加快建設居家和社區養老、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服務體系。認真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穩步實施城鎮棚户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規範發展學前教育,實施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容工程。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改善提升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培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支持公辦普通高中改善基礎條件。加強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確保高標準通過首輪國家評估驗收。實施特色骨幹大學和學科建設計劃,加快高校分類發展、內涵發展。提升師範教育水平。辦好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每個孩子都上得起學。鼓勵具備條件的市縣開展中國小生午餐供應和課後延時免費託管,減輕學生家長負擔。

推進健康中原建設。深入實施健康中原行動,開展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和干預,維護全生命週期健康。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帶動省醫學中心、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抓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基層全科醫生和村醫保障政策,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深化食品安全省創建,加強藥品安全監管,讓羣眾吃得更放心、用藥更安全。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建設,實施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宋都古城等一批保護利用項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叫響“老家河南”文化旅遊品牌,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旅遊、智慧旅遊,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示範帶、示範企業和重點產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促進媒體融合發展。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繼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創新社區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不斷鞏固基層社會治理根基。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志願服務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認真落實河南省宗教事務條例,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推進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退役軍人事務、雙擁共建等工作,助力國防動員體制調整改革落實。支持外事、僑務、對台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羣團組織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統計工作,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抓好港澳、參事、史志、文史、檔案、氣象、地震、測繪、地質、郵政、社科、援疆等工作。高質量編制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九)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乾的氛圍,大力倡樹“五比五不比”工作導向,創新行政方式,提高政府效能,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完善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制度,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重心下移,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深入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堅決做到守信踐諾。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羣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開展重點工作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政府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監察監督和人民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減行政審批事項,降低准入門檻。增強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擴大“一網通辦”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蓋面,推進投資審批、工程建設管理等業務辦理全程電子化。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和政務流程再造,推動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實現一張身份證辦理公安、社保、教育、醫療、民政、不動產、公積金等100項民生事項。建設省大數據中心,完善“一張網、一朵雲、一個庫、一個平台”,統籌規劃建設省級政務信息系統,推動系統全部上雲,優化提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功能,實現服務“一網通辦”、治理“一網統管”。推廣應用政務服務“豫事辦”,年內實現超過600項民生服務掌上辦、隨身辦,讓企業和羣眾辦事更便捷。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強一體化“互聯網+監管”平台建設和應用,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

大力弘揚務實重幹作風。堅持崇尚實幹、力戒空談。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腳踏實地把各項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以實幹實績取信於民。發揚嚴謹細緻、科學求實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地做好每項工作,高質量、高水平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提升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提高政策精準度和實效性,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使政府工作更好反映羣眾意願和企業呼聲。嚴格落實精文減會、統籌規範督查等規定,持續為基層減負。完善容錯糾錯和幹部澄清保護機制,健全待遇激勵保障體系,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深化“以案促改”,堅決懲治各種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着力推進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從源頭上規範權力,遏制腐敗。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堅持勤儉節約,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更好保障各項基本民生需要。

各位代表!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片熱土孕育出了璀璨的歷史文明和無數的英雄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原更加出彩與中國夢聯繫在一起,就是希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原這片承載過輝煌歷史的土地煥發新的活力、創造新的輝煌。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兩大國家戰略蓄積優勢、聚力支撐,有全省人民眾志成城、接續奮鬥,一定能夠開創河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各位代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河南省委領導下,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篇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令人難忘,舉國上下隆重慶祝新中國70華誕,空前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凝聚黨心民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綜合國力邁上歷史性新台階。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堅強領導下,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較好完成了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0家,科技創新工作連續兩年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九大重點改革有力推進,161項年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掛牌。外貿進出口增長10%以上,創近年來新高。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pm2.5平均濃度下降5.8%,大氣質量為6年來最好水平。7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提高4.1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營造林10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

——民生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8%和9%左右,城鎮新增就業89.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計劃,35.4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棚户區改造開工12.7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7萬户,改造老舊小區2779個。20項民心工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2019年年初親臨雄安新區視察並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親自宣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給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發來賀信,對京張高鐵開通作出重要指示,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發自內心感恩總書記、感謝黨中央,全省人民激發了奮鬥新時代的無窮力量。

一年來,我們牢記囑託、砥礪奮進,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外部環境,面對轉型升級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面對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

(一)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有力有序有效。堅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舉全省之力辦好“三件大事”。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84項年度重點任務全部完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開啟了通往世界“新國門”,京張高鐵建成通車標誌着冬奧會配套建設取得新進展,延崇高速主線建成,區域交通一體化格局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持續深化,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獲批建設。落實與京津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啟動建設,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協同發展。133家省內醫療機構與278家京津醫院實現檢驗結果互認,京津18家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納入我省醫保定點。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進入新階段。高質量高標準完善新區規劃體系,起步區控規和啟動區控詳規獲中央批准實施,出台金融、開放、投資審批等11項配套政策。京雄城際、京雄高速等67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中電科、清華大學智能實驗室等一批企業和科研機構落户新區。統籌推進流域治理和生態補水,白洋澱湖心區斷面水質提升到Ⅳ類,新增造林20萬畝,雄安新區畫卷徐徐鋪展。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紮實推進。堅持“四個辦奧”理念,高質量推進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賽會服務保障工作不斷深化,76個冬奧項目全部開工建設、36個完工。出台促進冰雪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張家口冰雪裝備產業園落地項目32個。冰雪運動加快發展,成功舉辦首屆全省冰雪運動會,廣泛開展羣眾性冰雪活動,參與人次達到1300萬,帶動了更多羣眾感受冰雪魅力、追逐冬奧夢想。

(二)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堅持底線思維,精準施策,決戰攻堅。扶貧脱貧成效顯著。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社會幫扶,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高,剩餘14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3個國定貧困縣將全部摘帽。高位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28個受援縣高質量完成協議任務。“十三五”30.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提前完成。率先出台實施《關於建立健全脱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污染防治精準有效。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對5.56萬家涉氣企業建立排放數據庫,實行差異化定量管控和正面清單監管。累計清潔取暖改造759萬户,散煤治理取得新突破。48條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整治,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河湖生態補水17.7億立方米,壓減地下水超採量7.3億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2119平方公里。唐山、廊坊、保定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加速呈現。重大風險有效化解。全面排查整治非法集資、政府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隱患,依法處置p2p網貸等一批金融風險。違建、礦山等6個領域清理規範取得重大進展。

(三)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堅持創新驅動,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加速形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到1.62%。16項科研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創新主體數量猛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000家以上,總數是三年前歷史總和的3.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1萬家。協同創新步伐加快。推動京津冀創新資源共享、資質互認,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台98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76家,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200億元以上。創新載體建設提速。新增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總數達到12家。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涿州開工建設。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307家,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投入運營。創新環境更趨優化。出台實施創新系列政策,開展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承德市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石藥集團創新藥“玄寧”得到國際最高標準認證。成功舉辦2019崇禮創新論壇和省第7屆創新創業大賽。新建院士工作站53家,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882家,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制定實施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指導意見,強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系列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萬企轉型,着力提高供給質量。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2萬噸、煤炭1006萬噸、水泥334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19萬噸、火電50萬千瓦。廊坊鋼鐵產能全部出清。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實施10大優勢產業提升和千項技改工程。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家。設區市工業設計中心全覆蓋,工業設計加速賦能傳統產業,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大數據物聯網、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十大新興產業加速成長,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等六大工程有力推進。制定實施5g產業政策,發展壯大數字經濟。被動房、應急裝備、康輔器具和冰雪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氫能、太赫茲、超材料等未來產業加緊佈局。高端研發、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省市兩級旅發大會,旅遊業總收入增長20%左右。

(五)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堅持均衡性、整體性發展,優化空間佈局和產業佈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新型城鎮化取得新進展。制定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實施方案,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縣城建設擴容提質,特色小城鎮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6%。區域經濟增長極加速形成。出台推動沿海經濟、城市經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曹妃甸、渤海新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成為發展新亮點。發展壯大12個省級重點產業,加力升級市級主導產業,制定107個縣域特色產業振興計劃,清河羊絨、安平絲網、白溝箱包、安國中藥等超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羣達74個。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加快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乳製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君樂寶實現股權重組、競爭力顯著增強。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成農村公路9741公里,1073個“空心村”啟動治理,改造衞生廁所200多萬座,完成4.4萬個村清潔行動任務,美麗鄉村展現新風貌。

(六)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催生高質量發展活力。市場化改革取得新成效。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投融資、財税金融、科技體制等改革。落實減税降費政策,企業減負近800億元。“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深入開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動,省級政務服務大廳建成運營,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精簡,1484項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新增市場主體128.8萬户、增長14.4%。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試點成效明顯。民營經濟實現新發展。出台支持政策,健全領導包聯、精準服務機制,深入一線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新奧集團、長城汽車等33家企業入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比上年新增9家、增幅居全國第一。開放發展呈現新氣象。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外貿易逆勢增長。組織企業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第23屆國際被動房大會、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5·18”經洽會和第三屆世界冀商大會,開展赴港澳招商活動,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以上。企業“走出去”成果豐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1.5倍,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州項目成為國際產能合作又一標誌性工程。河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招商推介有序展開,“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石家莊獲批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達20家。河北開放活躍度顯著提升。

(七)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羣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着力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羣眾得到更多實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標準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平均增長12.6%。治療心腦血管等疾病的25種藥品集中採購價格平均下降63%。異地就醫備案平台投入運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45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校舍58萬平方米;高職招生26.7萬人,超額完成擴招任務。組建醫聯體255個,633家鄉鎮衞生院與村衞生室實現一體化管理,疾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制定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發展規劃。《塞罕長歌》等多部作品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李延年榮獲“共和國勛章”,李保國榮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榮獲“時代楷模”,呂玉蘭等7人和塞罕壩林場先進羣體入選“最美奮鬥者”,15個集體和20名個人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燕趙優秀兒女的光輝事蹟,不斷激勵着我們奮勇前行。平安河北建設深入推進。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等重大保障任務。實行省市縣三級領導包聯,一批信訪積案得到化解。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合格率達到99%以上。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過去一年,我們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着力建立健全政府職責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紮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人大代表建議1010件、政協提案657件全部辦復。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紮實開展,在全國率先設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援藏援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應對挑戰中主動作為,在爬坡過坎中克難奮進,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生動實踐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勠力同心、拼搏進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兄弟省區市,向所有關心支持河北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我們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主要是: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層次偏低、傳統產業偏舊、新興產業偏小,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舊動能轉換任務十分艱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困難增多。營商環境尚需優化,改革開放意識不強,“放管服”改革還不到位,行政效率和質量亟待提高,民營經濟發展有不少“隱形壁壘”。改善民生與羣眾期待還有差距,脱貧攻堅機制仍需完善,污染防治任重道遠。有的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官本位”思想還比較嚴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我們將直面矛盾、正視問題、敢於擔當,以更大決心和有效舉措切實加以解決,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正在深刻變革,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高風險與低增長並存,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經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發展環境錯綜複雜,但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在轉型升級的陣痛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我省面臨多重目標、多重任務、多難選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分緊迫。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冬奧效應持續顯現、自貿試驗區獲批,重大歷史機遇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勢能,河北發展前景充滿希望、無限光明。最為重要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給了我們決戰決勝的信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為我們提供了堅強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雄厚的物質技術積累、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龐大的人力資源奠定了堅實發展基礎,7500萬勤勞智慧的燕趙兒女有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意志和決心。只要我們矢志不渝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凝心聚力加油幹,就一定能夠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力辦好“三件大事”,深入實施“兩翼”帶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鞏固拓展“雙創雙服”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動,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確保如期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確保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和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紮實推動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取得新成效。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進出口總值增長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和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pm2.5平均濃度下降3%左右。這些目標的設定,着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我省支撐條件,體現穩中求進的要求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導向,兼顧需要與可能,統籌當前與長遠。

各位代表!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決定着發展成敗。落實總體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必須堅定不移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堅持政治站位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時代大勢,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性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發展的規律性、戰略性、引領性的集中體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遵循。能否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追求綠色、厚植開放、深謀共享,讓新發展理念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堅持一體推進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指導新時代發展的有機統一整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各有側重、相互支撐。必須系統、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一體推進、統籌實施,決不能單打獨鬥、顧此失彼。我們要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集中解決發展中各種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創新增強發展動力,以協調推動發展平衡,以綠色實現永續發展,以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以共享增進民生福祉,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系統優化。

——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的發展是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發展,是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有效調控的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推動我省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經濟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發展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躍升。

——堅持戰略定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堅定不移、鍥而不捨,持續推進、久久為功。越是風險挑戰增多、發展壓力加大,越要有戰略定力、不懈韌勁,決不能因局部的、眼前的困難而捨棄長遠發展目標,決不能因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回到粗放發展的模式上,更不能因一時的利益而回到破壞生態、損害環境的老路上去。必須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不動搖,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歷史耐心,方向不變、步伐不停、力度不減,堅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河北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踐行新發展理念是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記初心使命,聚焦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自覺用新發展理念統攬發展全局,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普惠性、包容性,不斷夯實富民強省的物質基礎,努力為人民提供更有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

新的一年,我們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總體要求,把握“穩進好準度”,紮實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着力辦好“三件大事”,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勇擔歷史使命,搶抓戰略機遇,以創造雄安質量為不懈追求規劃建設千秋之城,以精彩、非凡、卓越為目標高水平籌辦冬奧盛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河北高質量發展。

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拓展領域、提升層次、深化合作,如期完成協同發展中期目標。打造重點承接平台。推進曹妃甸、渤海新區、蘆台·漢沽、正定新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等協同發展園區建設,堅持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四個統一”,制定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推進協同發展“微中心”規劃選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行政、執法、税收、統計、生態等政策措施,促進資質互認、資源共享,推進京津冀人才、資金、能源、數據等要素市場一體化。加強重點領域合作。深化交通互聯互通,加快京雄、京唐城際和津石、京秦高速建設,開工建設京雄商、雄忻、石衡滄港等高鐵和城際鐵路項目,促進京津冀機場羣和津冀港口羣協同發展;加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抓好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繼續實施京津保生態過渡帶等重大生態工程;推進京津冀教育、醫療、康養、文化等領域合作,啟動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紮實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堅持開放式建設、市場化運作,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定位,努力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高標準完善規劃設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完成起步區各組團、外圍組團及重點片區控詳規,編制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規劃,做好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和工程設計,完善規劃建設標準體系和管理辦法,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啟動區、容東片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統籌58個續建項目和2020年新開工項目,形成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高起點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實國家疏解總體部署,制定實施户籍、教育、醫療、住房等鼓勵政策,打造科技創新、高等教育、高端產業、總部金融等承接平台,啟動中科院創新研究院、國家醫學中心等重大項目,加快北京援建的北京四中、史家國小、北海幼兒園和宣武醫院等項目建設。承接聚集要素資源,培育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高水平打造優美生態環境。加強白洋澱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確保湖心區水質達到Ⅲ-Ⅳ類標準,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建設雄安綠博園。造林綠化10萬畝。

紮紮實實推進冬奧會籌辦。落實“四個辦奧”理念,以場館建成投運和系列測試賽為重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籌辦工作。全面完成冬奧項目建設。“雪如意”“冰玉環”“北歐兩項”等場館建成投運,冬奧村、太子城冰雪小鎮等重點項目8月底全部完工,太崇高鐵及外圍交通項目加快建設,着力打造優質、生態、人文、廉潔的精品工程。全方位提升賽會服務保障水平。堅持實戰化、規範化,完善安保、交通、住宿、餐飲、醫療、志願者等賽會保障方案,辦好“相約北京”張家口賽區系列測試賽,加快推進場館化工作,加大冬奧宣傳和對外交流合作力度。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着眼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為國家培養輸送高水平冰雪運動專業人才,廣泛開展“健康河北·歡樂冰雪”羣眾性冰雪系列活動,參與人次達到1700萬,在張家口舉辦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加快建設崇禮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30家以上冰雪產業項目投產運營,發展“冰雪+旅遊”“冰雪+文化”等新業態。堅持廉潔辦奧,確保冬奧會像冰雪一樣純潔。搶抓冬奧窗口期,放大冬奧效應,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二)着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跨越高質量發展關口。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

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打贏脱貧攻堅戰。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方略,在鞏固“兩不愁”基礎上,着力做好“三保障”工作。對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確保完成剩餘3.4萬貧困人口脱貧任務。深化產業、就業、科技、教育和健康扶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全面完成1073個“空心村”治理任務。推動“千企幫千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堅持“四個不摘”,鞏固脱貧成效,強化工作責任,完善長效機制,統籌推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堅決奪取脱貧攻堅全面勝利。

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打贏藍天保衞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推進重點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加快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燃煤鍋爐、揚塵、機動車、揮發性有機物等專項整治,持續加力治理“散亂污”企業,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積極穩妥推進安全清潔取暖。落實應急減排差異化定量管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不搞“一刀切”。打好碧水保衞戰。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編制重點河流、湖庫、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深化渤海綜合治理,推進工業污水治理和城鎮雨污分流工程建設,開展國考斷面達標整治行動,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打好淨土保衞戰。深化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深入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嚴厲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和傾倒危險廢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完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加強衡水湖、大運河河北段綜合整治。加大引江、引黃調水補水力度,壓減地下水超採量6.6億立方米。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800萬畝,提升營造林質量,壩上退耕還草180萬畝,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統籌協調、分類施策打好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落實省委總體部署,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完善防控化解方案和應急預案,持續加力防範風險隱患。強化金融機構主體責任、監管機構監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處置責任,穩妥化解p2p網絡借貸、非法集資、融資擔保等金融風險;加強政法機關與專業部門協調,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規範融資舉債行為,有效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加強風險管控,積極穩妥處置國有企業、房地產、安全生產等領域遺留問題。深入實施土地、礦山等6個重點領域清理規範,依法依規整治到位,有力化解存量,堅決遏制增量,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

(三)着力穩定經濟增長,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堅持穩中求進,以有質量的“穩”支撐可持續的“進”,穩增長和提質量統籌施策,優供給和擴需求雙向發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擴大高質量有效投資。發揮高質量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以精準有效投資擴大優質供給,以高端高質項目帶動轉型升級。開展“重點項目建設落實年”活動,圍繞雄安新區、冬奧場館、重大基礎設施、城市補短板等10個方面,抓好省級500個、市級30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000億元以上。用好國家擴大地方專項債券規模和賦予省級政府更多用地自主權政策,增加項目儲備入庫。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實施重大項目“一對一”包聯幫扶。支持鼓勵擴大民間投資。

促進消費增量提質。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培育消費熱點。加快家政、養老、托育、康養等服務業發展,擴大定製、體驗、智能、綠色等消費規模,加快佈局港貨精品店、河北特色產品店,進口商品營銷中心達到30家以上。挖掘消費潛力。加快老舊機動車和家電產品更新替代。每個市建設改造1-3條特色商業示範街,支持市縣培育夜經濟商圈,開展形式多樣的節假日消費促進活動。推進電商交易平台建設,網絡零售額達到4500億元以上。優化消費環境。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新建改造生鮮超市、菜市場、農貿市場200個,培育品牌連鎖便利店1000家以上,健全農村流通網絡體系和售後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智慧物流、國際物流,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

推動外貿穩中提質。優化外貿結構,拓展外貿市場,增強競爭能力。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瞄準國際市場、對標國際標準,支持縣域特色產業外貿基地發展,培育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力爭國際知名自主品牌產品達到100個以上。開拓多元國際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建設重點國別、重點行業、重點採購商“數據庫”,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實施“千企百展”“河北品牌全球行”系列貿促活動,新增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000家以上。積極擴大進口。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擴大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裝備等進口,助力產業轉型。

(四)着力“三農”工作,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三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壓艙石,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農業提質、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嚴格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新建高標準農田286萬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深入實施奶業振興計劃,生鮮乳產量達到460萬噸。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年內生豬存欄達到1560萬頭以上,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紮實推進“一減四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行標準化生產,建設30個特色農業精品示範基地、200個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600個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備選基地;持續開展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河北品牌;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強化農技推廣隊伍建設,打通科技成果下鄉“最後一公里”。新建80個農業創新驛站,實現農業縣全覆蓋;發展節水灌溉,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培樹綠色有機河北農產品形象。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全域推進、示範打造、專項整治相結合,深入開展農村清潔行動,改造農村廁所80萬座以上,累計完成1.2萬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3.5萬個村莊生活污水管控,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基本全覆蓋。健全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普通幹線公路300公里、農村公路4000公里。

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落實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發展多種適度規模經營,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規範提升農民合作社,培育壯大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民技能培訓,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五)着力轉型升級,抓牢高質量發展關鍵。瞄準需求端、發力供給側,破立並舉、消長結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轉型升級中創造優質供給,滿足消費升級新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紮紮實實去產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煤炭600萬噸、平板玻璃840萬重量箱、焦炭200萬噸,淘汰火電機組50萬千瓦,完成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穩妥做好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和職工安置等工作。

主動作為調結構。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系列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萬企轉型”,突出創新與智能、整機與配套、製造與服務協同發展方向,以技術改造、工業設計、兩化融合為抓手,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製造強省。堅持高端、綠色、智能,滾動實施1000項省級重點技改項目,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新一輪技改全覆蓋”。深化“工業設計+”行動,推動工業設計向產品研發、外觀設計、加工製造、產品包裝等產業鏈各環節滲透。加快中瑞設計港二期建設,辦好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和“萬企上雲”計劃,培育智能製造示範園區5家,新建數字化車間100個。

只爭朝夕轉動能。聚焦信息技術產業等10大主攻方向,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滾動實施百項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制定修訂100項以上。加快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石家莊高端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等5個國家級、3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支持秦皇島康輔器具、唐山應急裝備、保定被動房等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儘快形成新增長點。推動數字河北建設,促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應用及產業發展,加快佈局5g基站、物聯網、ipv6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石家莊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高質量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制定實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快雄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

(六)着力創新驅動,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創新贏得未來,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把握科技創新大趨勢和國際競爭新特點,在鬥爭中堅定創新意志,在挑戰中提升創新能力,在競爭中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

提升關鍵技術攻關能力。圍繞國家科技戰略需求,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科技設施佈局河北;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加快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聚焦“卡脖子”技術,大力支持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制定實施專項科技計劃,集中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的科技創新成果,努力做出河北科技新貢獻。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實施科技倍增計劃,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5萬家,以企業結構優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支持市場化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建設先進環保、氫能等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支持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實施規上企業研發機構扶持計劃,培育更多“獨角獸”企業和細分市場“單項冠軍”。

深化開放創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國際國內合作,制定管用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進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行業科研院所、央企研究機構全面合作,廣泛聚集科技創新資源,在核心技術、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積極參與中俄科技創新年、中日韓科技創新合作年活動,形成一批國際科技合作成果。推進協同創新,承接京津創新資源,擴大科技創新券與京津互認互通範圍,構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河北製造”合作新模式。

優化創新生態。健全科技改革創新政策體系,持續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激勵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實施科研院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計劃。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扶持技術經紀人及其機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作用,打造從創新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服務鏈條。推動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示範區、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支持滄州、衡水、張家口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深入推進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辦好“雙創”活動周、崇禮創新論壇、創新創業大賽。弘揚科學精神、工匠精神,讓創新創業成為時尚追求,讓創新文化厚植燕趙大地。

(七)着力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改革決定命運,開放帶來進步,只有改革開放,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走得更好。以改革破難題、增動力,以開放匯資源、拓空間,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更大力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實現國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深化財税金融改革。推動省以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落實國家耕地佔用税、資源税、消費税改革任務。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市場化選人、薪酬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城商行和農信社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縣域科技創新競進、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等制度,釋放創新創造潛能。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醫聯體建設和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擴大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品種範圍,提升醫藥衞生服務能力。

更大力度推動高水平開放。強化開放意識,加速開放步伐,引進來走出去並重,增創開放發展新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推動鋼鐵等優勢產業、優勢產能“走出去”,完善信息共享、銀企對接、風險防範等服務體系,支持河鋼集團、長城汽車等海外項目做優做強。繼續辦好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精心組織2020阿聯酋迪拜世博會河北活動日。深化對外合作。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辦好“5·18”經洽會,積極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加強與跨國外企、知名央企、骨幹民企合作,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推動簽約項目落地,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各片區落實192項共性制度創新清單和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個性制度創新清單,制定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條例,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和產業開放,引進一批創新型、外向型的標誌性項目和企業,打造制度創新新高地。提升開發區能級。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10個國際、10個省際合作重點產業園建設,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的園區達到4個以上。

更大力度改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關乎高質量發展,關乎區域競爭力。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擴大“一會三函”試點,在省以上開發區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企業設立登記1日辦結。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5%以上。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完善誠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打造誠信河北形象。全面落實減税降費政策。全年減税降費1000億元左右,降低企業用電、物流等成本。嚴禁收“過頭税”和巧立名目亂收費,把該減的税減到位、該降的費降到位。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落實《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優化公平競爭環境,完善精準有效政策,健全平等保護制度,破除各類隱形障礙。繼續實施民營企業“百千萬”提升工程,打造有特色、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河北民企陣列。落實領導包聯機制,當好企業服務員,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難題。關心支持企業家成長,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讓民營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

(八)着力區域協調,優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堅持在協調中優化,在優化中協調,強化規劃引領,完善空間治理,推動形成要素聯動、優勢互補、融合協同、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融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深入推進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構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優化城鎮佈局。以“兩翼”為引領,推動雄保廊張承滄等環京津市縣融入京津都市圈,培育以石家莊為中心的冀中南都市圈、以唐山為中心的冀東北都市圈,構建“兩翼三圈”城鎮空間佈局。發展城市經濟。支持各市建設中央商務區,壯大總部經濟、平台經濟,發展消費體驗中心、文化時尚中心等新業態,增強城市輻射力帶動力。提升城市品位。高標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行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支持邯鄲舉辦省第四屆園博會和第三屆河北國際城市規劃設計大賽。促進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

高質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構建高質量發展空間佈局。優化區域空間格局。高質量編制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城市功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加快空間治理由指標管控向質量管控、功能管控轉變。推動區域互促共進。支持環京津市縣與京津規劃、政策對接,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沿海地區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優化港口布局和管理體制,加快港產城互動發展。支持冀中南地區做大做強區域發展平台,發展壯大省會經濟,推動邢台等市打造京津冀健康食品產業基地。支持冀西北地區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探索生態立市、生態興市新路。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按照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營銷等路徑,深入實施縣域特色產業振興計劃,培育一批新型工業強縣、特色農業大縣、魅力旅遊名縣,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羣達到80個左右。

(九)着力增進民生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民生連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精準發力,持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羣眾得實惠的好事實事。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推進就業促進工程,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落實國家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提質兩個“三年行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加強援企穩崗,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農民工工資清欠保支工作。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實現省級統收統支。穩步推進低保城鄉統籌,有效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推行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養老設施,培養養老服務人才,新建擴建一批城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培育星級養老機構300家。建立社會救助基金,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特殊羣體,為8萬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優化居住環境。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電梯、管網、消防、停車場等配套建設,改造城中村192個、城市老舊小區1369個。有效盤活房屋資源,大力發展租賃房。加大城市困難羣眾住房保障力度。

提升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加快發展公辦幼兒園、民辦普惠園,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新改擴建300所公辦幼兒園,提高辦園質量。實施城鎮義務教育擴容增位工程,新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校舍40萬平方米,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有效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推行“雙師制”,培育一批優質高職院校和骨幹專業羣。加強幼師、醫護和家政職業培訓。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規範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

加快健康河北建設。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加強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防控,開展免費婚檢、孕檢,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大全科、兒科醫生培養力度,推廣“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衞生服務,提高城鄉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統籌推進競技體育、羣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1700處,全省室內滑冰場(館)達到200個。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文化惠民“七進”演出1.2萬場。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着力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加快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太子城、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做好雄安新區和正定古城等文物保護,推動精品文物、魅力非遺“走出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打造精品線路,辦好省市旅發大會,國家級、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達到15個,旅遊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

推進平安河北建設。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嚴格監管執法,加強化工、礦山、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消防、燃氣、旅遊等領域排查整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嚴厲打擊食品藥品製假售假等違法行為。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管理工程建設,紮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大力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和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力做好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和信訪維穩工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做好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援藏援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啟動編制之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演變期,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們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凝聚各方智慧,高質量編制符合河北實際、體現人民意願、引領未來發展的“十四五”規劃。

各位代表!置身“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一定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託,更加註重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們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的紮實成效,詮釋忠誠擔當、踐行初心使命,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我們要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優化行政決策、執行、組織、監督體制,推進行政機構職能協同、運轉高效,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增強鬥爭精神,提高“八種本領”,做到“五個過硬”,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成功找辦法,主動作為,履職盡責。我們要堅持依法行政,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應對風險、維護穩定。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羣眾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們要堅守清正廉潔,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遵守《準則》《條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開展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勤儉節約、過緊日子,幹實事、抓落實、求實效,以廉政取信於民、以勤政造福於民。

各位代表!初心鑄就偉業,使命引領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真抓實幹,拼搏競進、奮發有為,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而努力奮鬥!

篇四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年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認真執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深入實施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突出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建設,以“三服務”的非常之功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年初確定的十方面民生實事圓滿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兩個高水平”建設取得新進展。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3%、9.4%。良渚遺址申遺成功,進一步增添了浙江大地的厚重感和知名度。

(一)着力穩企業穩增長

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五個一百”活動,建立健全穩企業防風險工作機制。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0.6%、13.6%,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效緩解。温州“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積極推進。實施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31條,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9%、出口增長10%。

新一輪減税降費成效顯著。全面落實增值税率下調、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普惠性税收減免、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費返還、電價和氣價下調等政策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2280億元。基本完成清欠工作,清欠率全國第一。

有效投資較快增長。深入實施投資新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交通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民間項目投資分別增長16.3%、21.8%和13.7%。省市縣長項目工程開工建設335個,開工率68.4%。

外貿外資穩中有增。主動應對經貿摩擦,見事早、行動快,出台落實穩外貿20條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系統。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台擴大進口政策,積極參與第二屆進博會。預計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元大關,其中出口增長8.5%、佔全國份額從年初的12.9%提高到13.3%。實際利用外資134億美元、增長7%。

消費穩中有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6%,網絡零售增長18.1%,跨境零售增長35.3%。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2684億元。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交易額分別增長45.3%、41.6%、28.3%,温州、紹興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培育放心消費示範單位2.79萬家、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1.43萬家,建設城鄉放心農貿市場382家。

(二)着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重大風險有效防控。把主動應對困難風險挑戰作為第一工作取向,健全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體系,完善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有序化解部分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兩鏈”風險、非法網絡借貸風險、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穩步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不良率降至0.91%,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精準脱貧有力有效。低收入農户收入增長13%;
低保標準實現城鄉同標,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年7980元。因病致貧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基本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簽訂山海協作產業項目340個、450億元。紮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

污染治理成效明顯。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和長江經濟帶環保檢查問題整改,首個通過國家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1微克,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省控斷面i—iii類水質佔比91%,大花園核心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6.7%。入海排污口自動在線監測實現全覆蓋。完成千島湖臨湖地帶綜合整治,設立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推進重點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垃圾革命”,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83.7萬噸/年。成功承辦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螞蟻森林”榮獲聯合國地球衞士獎。

(三)着力強創新增動能

科技新政人才新政紮實推進。研發投入增長14%,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7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1000家。啟動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實施270項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攻關。之江實驗室建設成效明顯。成功主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中國(浙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投用,新增發明專利3.4萬件。新增兩院院士7名。11個設區市全部實現人才淨流入。

製造業轉型升級明顯提速。實施塊狀特色經濟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新增“浙江製造”標準565個、“品字標”企業345家。建立“1+n”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新增上雲企業6萬家,在役工業機器人達到8.9萬台。創建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53家,新增小微企業園204個。淘汰企業落後產能1755家,整治“低散亂”企業26701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

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率先開展5g商用,建設5g基站15770個。首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落户浙江,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市場主體持續升級。阿里、吉利、物產、青山、海亮等5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7家,其中科創板上市8家,上市公司總數達578家。新增隱形冠軍、單打冠軍企業82家,“雄鷹行動”新培育企業68家。

(四)着力深化改革開放

“最多跑一次”改革縱深推進。全面實施“10+n”優化營商環境便利化行動。41件個人和企業全生命週期事項實現“一件事”全流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掌上可辦比例達80.5%,跑零次可辦比例達97.4%,“一證通辦”民生事項比例達91.4%。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實現竣工驗收前審批“最多90天”。推進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普惠金融、税收徵管、土地徵收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改革,全社會活力進一步迸發。建成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行政執法監管平台,積極推進“信用+”十大場景應用,“互聯網+監管”走在全國前列。

“畝均論英雄”改革持續深化。開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全面實施畝均效益評價,規上工業畝均税收30.5萬元、增長8.9%,畝均增加值122萬元、增長16.5%。改造提升畝均税收1萬元以下低效企業11453家。新批工業用地基本實現“標準地”出讓。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預計增長11%。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17+1經貿合作示範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捷克站、迪拜站和1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穩步推進,“義新歐”班列開行528列、增長65%。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浙商大會、世界油商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峯會,中國—中東歐博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

(五)着力落實國家戰略舉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率先落實。率先編制實施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務實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和重大項目落地,形成全省域全方位參與態勢。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浙石化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油氣儲備能力達到3100萬方,保税燃料油供應突破400萬噸。率先開展油品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結算額達到958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加快發展甬台温臨港產業帶,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海洋經濟增加值增長10%。

(六)着力推進“四大”建設

大灣區建設明顯提速。打造杭州錢塘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等高能級平台,首批7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建設全面啟動。

大花園建設全面開展。制定實施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推進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浙江)文化帶建設,謀劃建設十大名山公園和十大海島公園,打響“百縣千碗”品牌,“詩畫浙江”影響力不斷擴大。

大通道建設全面加快。建成鐵路杭州南站,杭州灣大橋北接線二期、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複線如期通車。建成地鐵103.6公里。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寧波機場三期工程投運。蕭山國際機場客流量突破4000萬人次。

大都市區能級加快提升。開工建設一批標誌性工程。加快建設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推動甬舟、嘉湖一體化發展。推進城市、鄉鎮、園區有機更新。開展首批24家未來社區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全國試點,完成“三改”1.5億平方米、拆違1.3億平方米。全面完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30個傳統開發區(園區)改造提升。龍港撤鎮設市。

(七)着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深化“三權到人(户)、權跟人(户)走”改革,紮實推進資金進鄉村、科技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啟動創建國家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10個、示範鄉鎮6個、示範村61個,加強民族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打造麗水山耕、三衢味、景寧600等生態品牌。加強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深化數字鄉村建設,累計建成電商專業村1720個。

新時代美麗鄉村全面創建。新增a級以上景區村莊3018個,其中3a級429個。新增中國歷史文化名鎮7個、名村16個。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1140萬畝。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率76%,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資源化利用率85%,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12000公里,新增珍貴樹木2400萬株。新增522萬農村人口喝上了達標飲用水。

(八)着力推進文化浙江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全面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8名代表入選“最美奮鬥者”。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完成107個重點鄉鎮、1228個薄弱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任務。新建農村文化禮堂3282個。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全覆蓋。之江文化中心加快建設。送戲下鄉2.5萬場,送書下鄉345萬冊。

文化產業提質增效。紮實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4家企業躋身“全國文化企業30強”,3家企業成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短視頻基地落户杭州。深化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4600億元、增長10%。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醫療、體育事業持續發展。高規格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依法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開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試點,全面實行國小放學後校內託管,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國小校結對1458所。全國首批區域醫療中心落户浙江。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創建,“刷臉就醫”“醫後付”等智慧醫療項目加快推開,建成縣域醫共體161家,建立覆蓋全省的城鄉居民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杭州亞運會、亞殘會籌備有序推進。在全國殘運會上取得金牌數、總獎牌數“雙第一”。

就業、養老、社保、住房等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加強就業服務,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做好重點羣體就業幫扶,完善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機制,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城鎮新增就業125.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5.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4.3%。成功承辦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建成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87個,新增機構養老牀位3.7萬張。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461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30萬人。棚户區改造新開工22.2萬套、建成11.95萬套,提前完成國家棚改新三年攻堅任務。全面建成退役軍人“五級五有”服務保障體系。

平安建設紮實推進。加強改進信訪工作,深入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推廣“龍遊通”,完善基層治理四平台,紮實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全省信訪量下降10.4%。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套路貸”,打掉黑惡團伙1040個。全力以赴防禦超強颱風“利奇馬”,紮實做好搶險救災、災後重建和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作。推進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完成農村危房治理改造1.83萬户。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打贏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35.7%、死亡人數下降34.2%,火災事故起數下降25%、死亡人數下降23.3%,道路交通事故起數下降12.2%、死亡人數下降15.8%。羣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7.1%。

(十)着力提高政府履職能力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高標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實施政府“兩強三提高”行動計劃,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政府數字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創建掌上辦事之省和掌上辦公之省,浙裏辦用户超過3000萬,浙政釘用户數達到123萬。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行政複議機構和行政爭議調解中心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創新“互聯網+執法”機制。狠抓“基層減負年”各項任務落實,嚴格執行減輕基層負擔20條,大力整治“文山會海”,壓減會議41.8%、文件35.6%。完善集中財力辦大事體制機制,一般性支出壓減6.9%。

各位代表,2019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幹部羣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廣大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中央駐浙單位、駐浙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消防救援隊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浙江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實體經濟困難增多,金融風險仍然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能力亟待提升,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需大力破解;
民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羣眾對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生態環境等還有不滿意的地方,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過快;
安全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一些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部分區域、流域防洪排澇能力不足,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待加強。同時,少數政府工作人員不擔當不作為,“四風”問題依然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有發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任務依然艱鉅。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時刻牢記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的“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新期望,緊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持續穩企業、增動能、補短板、保平安,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建議2020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6%-6.5%,在高質量基礎上能快則快;
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8%;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
有效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能源和環境指標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目標。

具體工作中,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持“穩”字當頭、“進”字為重、“好”字為本、“儉”字為要,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全面推進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謀劃實施一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建設,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一要為發展聚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創新機制擴大內需。搶抓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歷史性機遇,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紮實做好“六穩”工作,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健全逆週期調節機制,着力抓項目、擴投資、拓市場、促消費,着力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領域集中,着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二要為企業賦能。以“繡花功夫”精準服務企業,突出信心賦能、創新賦能、金融賦能,創新政策供給和制度供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大力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對民營企業真重視真關心真支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要為小康增色。堅決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金融風險防控三大攻堅戰。用心辦好百姓關心的“關鍵小事”,全力補齊短板,紮實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要為治理提效。以數字化轉型為引領,用好省域治理現代化十招,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能力。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藴含的理念方法作風運用到各方面各環節,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社會有序、百姓受益。

圍繞以上要求,着力抓好九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全力穩企業穩增長

精準服務企業。堅持休養生息、放水養魚,鞏固和拓展減税降費成效,制定實施一批新的降本減負措施,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完善涉企“一站式”移動服務平台,全年為企業減負2700億元。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實施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開展環保服務企業示範行動,提升生態環境執法規範化精準化水平。

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深化温州金融綜合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寧波普惠金融改革和湖州、衢州綠色金融改革等試點。引導金融機構服務重心下沉,打造覆蓋全省的區域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提升各級擔保平台服務能力,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加大金融風險防控化解力度。強化省市縣協同、部門間協作、政銀企聯動,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用好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加大政策性紓困力度。加快地方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穩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着力擴大有效投資。深入實施省市縣長項目工程,大力推動浙商迴歸,促進民資、國資、央企投資、外資協調增長。更好發揮政府產業基金的導向作用,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大力實施“六個千億”產業投資工程,以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謀劃實施一批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三澳核電一期等重大能源項目。加大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力度。

全力穩外貿穩外資。全面實施穩外貿政策,做實“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系統,拓展多元市場,培育外貿新增長點。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創建國家級新型貿易示範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實施擴大進口戰略,大力度引進優勢外資項目,積極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深化12個境外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境外併購產業合作園,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

着力擴大消費需求。全面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制定實施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夜間經濟數字化,推進街區(商圈)數字化改造,加快建設國家級步行街,以新服務帶動新消費,加快建設現代消費體系,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深入實施放心消費行動,完善城市社區商業佈局,打造義烏、青田等“世界超市”“購物天堂”。

(二)聯動推進創新強省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工程,打造10條標誌性產業鏈,實施60項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建成18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構築100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培育發展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石化、現代紡織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創建氫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推進縣域特色經濟“雙千億”工程和塊狀特色經濟提升行動,高水平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新增小微企業園200個。謀劃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行動,力爭在役工業機器人累計突破10萬台。淘汰1000家企業落後產能,整治10000家“低散亂”企業。強化首台套推廣應用,新認定省級首台套產品200項,新增一批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和浙江製造精品。深入實施鳳凰行動、雄鷹行動、雛鷹行動,大力支持科創企業上市,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試點。新培育雄鷹企業30家,新增隱形冠軍企業50家,培育壯大一批獨角獸企業。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30%。

全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大力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加快培育數字產業集羣,積極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和快遞經濟,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改造。全面實施城市大腦、電子發票、移動支付之省等標誌性工程,做強集成電路、軟件業,超前佈局量子信息、類腦芯片、第三代半導體、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加快紹興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1+n”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建設,連接5000萬台工業設備,服務1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建成5g基站5萬個,實現縣城以上全覆蓋。加快推進軟件名城、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數字經濟平台建設。

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加快建設“互聯網+”、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地,謀劃建設新材料科技創新高地。着力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平台、人才、政策、要素集聚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輻射全省的創新策源地。推進杭州、寧波温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g60科創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温州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支持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佈局首批省實驗室2-3家。發揮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引領帶動作用,支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北航中法航空大學。支持阿里達摩院等企業研發機構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實施科技創新尖峯、尖兵、領雁、領航四大計劃。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健全科技大市場體系,全年技術交易額達到800億元,推動2000個授權發明專利產業化。建設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打造知識產權強省。深入實施“雙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0000家。加快推進人才強省建設,大力實施鯤鵬行動、科技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新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20個,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

(三)以“四大”建設為載體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標誌性工程。合力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縱深推進小洋山全域一體化開發,推進長三角聯合創新基地、數字長三角、都市圈城際軌道等一批重大標誌性工程,協同推進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港口羣。突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謀劃實施寧波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嘉興全面接軌上海橋頭堡。推動共建蘇浙皖產業合作區、平湖—金山產城融合發展區,促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深入推進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三廊四新區”建設,突出環杭州灣經濟區核心區作用,推動環杭州灣城市羣加快發展,紮實推進大灣區標誌性工程建設,加快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謀劃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入推進舟山羣島新區和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建設甬台温臨港產業帶,力爭海洋經濟增加值增長8%以上。

加快打造“詩畫浙江”大花園。推動衢州、麗水大花園核心區建設,新建大花園示範縣(市、區)30個,串珠成鏈推進“四條詩路”千萬級核心景區建設,加快打造十大名山公園和十大海島公園,有序推動景區門票降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

全力推進大通道建設。聚焦“三個1小時”交通圈目標,高水平建設交通強省。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加快杭麗鐵路、通蘇嘉甬鐵路、滬蘇湖鐵路、滬乍杭鐵路、蘇台高速、湖杭高速、瑞蒼高速等前期工作。推進高鐵門户建設,全面推進鐵路杭州西站、蕭山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杭紹甬智慧高速、杭紹台鐵路、杭温鐵路等項目建設。加快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寬、滬嘉甬鐵路、金甬鐵路、金建鐵路、杭衢鐵路、衢麗鐵路、温武吉鐵路、甬舟鐵路等項目進度。建成商合杭鐵路、金台鐵路、杭紹台高速、龍麗温高速文泰段、臨金高速建金段、千黃高速、杭寧高速拓寬等項目。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

切實提升大都市區能級。深化杭州、寧波、温州、金義四大都市區建設,探索建立公共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規模掛鈎機制。啟動實施交通節點新城開發、高品質步行街提升、城市陽台景觀塑造、海綿城市等標誌性工程。啟動實施杭紹甬、甬舟、嘉湖、衢麗花園城市羣一體化行動,加快推進城市羣同城化。

推進特色小鎮和未來社區建設。全力打造特色小鎮2.0版,建成一批示範特色小鎮。創新建設運營模式,加強城市有機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深化“三改一拆”,推動未來社區增點擴面,培育60個省級試點,改造500個城鎮老舊小區,打造美好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擦亮“最多跑一次”改革金名片。注重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個人和企業全生命週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竣工驗收前“最多80天”改革,開展低風險小型項目“最多20個工作日”試點,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平台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功能。啟動工程雲建設。深化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實施公務員職業生涯全週期管理“一件事”改革。推動機關內部90%以上非涉密事項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完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集中。深化標準地制度改革,新批工業用地全面推行“標準地”,推廣應用標準地地圖。全面實施公共信用工程,提升全省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應用聯動,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完成事業單位改革。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1+6”行動。深化天然氣管網體制改革。開展縣域經濟治理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多規合一”改革,提升省域國土空間治理能力。

全面整合各類開發區(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大力推進開發區(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平台整合、要素集聚、機構精簡、職能優化。推廣特色小鎮創建制的做法,實施競爭性的差別化政策供給,打造20個高能級平台,創建一批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

深入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高質量完成三年改革試點任務。着力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加快建設油氣全產業鏈,確保浙石化一期項目穩定運行、二期項目加快建設。積極推進自貿區擴權擴區改革。加強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聯動,加快省內聯動創新區建設,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

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大力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深化“四港”聯動。支持杭州、寧波爭創“一帶一路”國家級發展平台。深入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強杭州、寧波、温州、紹興、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聯動發展。深化ewtp試驗區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核心區。加快17+1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推動“一帶一路”海外站建設,力爭“義新歐”班列全年運行1000列。推進數字口岸一體化建設,提升口岸開放和便利化水平。

(五)加快推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

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清廢行動,高標準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高質量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舉一反三抓好突出問題整改。深化治氣工作,實施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全面完成運輸結構調整和柴油車專項整治,全省vocs排放總量較2015年下降20%、重點行業下降3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19.8%,確保全省pm2.5平均濃度穩定達標。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確保iii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88%,徹底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確保近岸海域水質、入海河流(溪閘)斷面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面推進治廢工作,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創建。支持金華開展垃圾革命試點。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力爭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和零填埋。全面打響工業垃圾殲滅戰,開展一般固廢專項整治行動和危廢動態清零行動,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30萬噸/年,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96%以上。集中清零貯存超過1年的危險廢物。

深入實施生態修復。深化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實施錢塘江流域大保護工程、生態海岸帶建設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啟動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建設浙東沿海、京杭大運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護林體系,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開展丘陵崗地森林植被生態修復,打造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着力提高森林覆蓋率。

完善生態保護機制。以“兩山”理念提出15週年為契機,深化“兩山”轉化改革,支持開化、麗水創建國家公園,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聯動推進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和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完善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深化森林質量財政獎懲制度,開展濕地生態補償試點。

(六)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

培育文明有禮的最美浙江人。實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力爭全國文明城市設區市全覆蓋。推進最美風尚培育行動,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實施文明好習慣養成工程。健全現代志願服務體系。

打造一批浙江文化標識。深入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做好良渚遺址保護利用。加強文物保護和非遺傳承。啟動創建10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實施文藝精品創優工程,傳承弘揚浙學文脈。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挖掘陽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豐富內涵。實施“千年古城”復興計劃。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全面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完善“浙江智慧文化雲”。高水平建設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大力推進全民閲讀。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深化送文化下鄉和文化進萬家活動。新增農村文化禮堂3000個。實施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文藝事業,提高人民羣眾藝術素養。

加快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文旅深度融合先行區。加快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實施一批詩路文化標誌性項目,推進100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打造10個4a級博物館、美術館景區,創建20個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支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等做大做強。

(七)高標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積極創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總結臨安村莊經營好做法,發揮市場化機制,更好推動“兩進兩回”。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在11個縣開展新時代美麗鄉村綜合集成改革試點,統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林權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深化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

加快鄉村產業振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建設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省級特色農業強鎮、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壓實“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加強生豬增產保供穩價。推進農田產能提升,新建設50萬畝高標準農田,提標改造5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穩定糧食綜合生產和保障能力。持續做好海上“一打三整治”,保護髮展海洋牧場。

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深入實施“千萬工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培育美麗鄉村示範縣10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5000個。積極推進“百鎮樣板、千鎮美麗”工程。積極培育一批景區縣城、景區鎮、景區村,開展傳統村落風貌保護提升和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500個,推動鄉村有機更新。高質量完成“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

積極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完善村民自治,提升“後陳經驗”“村民説事”“小微權力清單”等鄉村善治品牌,爭創一批國家鄉村治理示範縣、示範鎮、示範村,建成善治示範村2000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以農用車、漁船等安全管理薄弱環節為重點,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鄉村風險防控機制。

(八)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

紮實做好就業工作。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羣體就業工作,抓好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城鎮就業8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0萬人。大力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成100萬人培訓任務,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30%以上。深入推進“浙江無欠薪”行動。

促進低收入居民增收。啟動實施新一輪村集體經濟攻堅行動和山海協作工程,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確保低收入農户收入增長10%以上,低收入農户最低收入水平達到年人均8000元以上。及時做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高標準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人才支援,紮實做好產業合作、消費扶貧、電商合作、勞務協作,助推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全面深化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共建一批對口合作示範園區。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啟動第四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加快補齊普惠性幼兒園短板,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園全覆蓋。建立中國小生提質減負有效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深化“互聯網+義務教育”,探索組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推動城鄉孩子同教育同培養。積極穩妥深化完善大學聯考綜合改革。集中力量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加大省優勢特色學科培育力度,推動省內各類高校提升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改革,實施高職擴招提質行動。深入實施健康浙江行動,開展“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醫改試點,全面推行城市醫聯體建設,推動縣域醫共體深度融合,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改革。大力實施“醫學高峯”計劃。做好重點傳染病、慢性病防控。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全面推進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加強設區市基本醫保制度統一和大病保險統籌,強化精準擴面和動態管理,完善大救助體系。推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全面協調發展,支持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和康養聯合體建設,深化智慧養老,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推進城鄉老年食堂建設,新建350個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升公辦養老機構失能失智老人照護能力。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殘疾人的關愛服務體系,推進“兒童之家”建設。全面加強體育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體育產業市場化。全力備戰東京奧運會,認真做好杭州亞運會、亞殘會籌備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發展住房租賃業,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做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地震、氣象、檔案、慈善和紅十字等工作。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系,創建“新時代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站”。支持國防動員改革,關心支持駐浙部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活動。

高水平建設平安浙江。健全社會風險防控機制,加強風險隱患識別,壓實各級責任,強化協同防控,嚴格落實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做實做細預案,確保風險可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圍繞掃盲區、除死角,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綜合治理,加強風險管控、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企業百萬員工安全素養大提升和應急進萬村,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事故起數、死亡人數下降20%。大力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加強地質災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內澇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加快防颱防洪排澇等水利工程建設,完善錢塘江河口和浙東沿海防颱御潮工程體系,實施海塘安瀾千億工程,新開工海塘建設150公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新型犯罪。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推進“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強基層治理四平台運行管理,加快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加強網絡綜合治理。創新信訪工作機制,深化“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共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深化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按照羣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認真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着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200家,新增託位5000個。

2、對重點人羣開展流感疫苗自願免費接種;
開展高危人羣大腸癌篩查。送藥上山進島便民服務點擴面300個,建成24小時“網訂店送”藥房500家。

3、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古井水源保護工程,提升208萬農村居民飲用水標準,城鄉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85%以上,確保全省農村居民喝上達標飲用水。

4、建成城際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80公里,新增城市主城區停車位10萬個,新改建公交站點500個。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8000公里,新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6000公里,新建農村港灣式停靠站1500個、村級物流服務點4000個。

5、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500個,新增城鎮垃圾日處理能力2萬噸。

6、完成100座病險水庫和100公里幹堤加固,整治中小河流500公里,新增美麗河湖100條(個)。

7、構建“15分鐘健身圈”,新增足球場50個、游泳池100個、社區多功能公共運動場250個、百姓健身房1000個、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1000個。

8、新建老年大學(學堂)100所;
生活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6000户;
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00户,改造星級“殘疾人之家”300家。

9、培育發展放心消費單位20萬家、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6萬家、放心工廠3萬家,建設放心消費街區(商圈)100個、城鄉放心農貿市場300家。

10、改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680家,建成中國小和等級幼兒園“陽光廚房”2500家。

(九)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永恆課題、終身課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司法監督、監察監督、羣眾監督、輿論監督。

以百姓之心為心。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推進“三服務”制度化長效化,下更大力氣解決羣眾、企業、基層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深層次問題、老大難問題、想解決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以看得見的變化迴應羣眾期盼。全面實施“兩強三提高”行動計劃,着力構建走在前列的體制機制,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壓減不低於10%,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壓減不低於5%,三公經費壓減不低於5%。嚴格控制公共工程建設,大幅壓減辦展辦會,集中財力辦大事,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深入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聚焦掌上辦事之省和掌上辦公之省目標,大力推進浙裏辦、浙政釘功能集成優化,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監管、督查成效,打造高效協同的整體政府。80%以上政務服務辦件實現網上受理,掌上執法應用率達到90%。拓展深化各領域數字化應用,以省域空間治理、安全生產監管、自然災害風險預警和應急救災等為重點,謀劃建設一批場景化多業務協同的重大應用項目。加強公共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有序推進數據開放和應用。

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完善政府權責清單,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全面實施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加快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加大合法性審核、公平競爭審查和備案審查力度。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着力提高基層綜合行政執法能力水平。深化政務公開。加強訴源治理,推進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健全完善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機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持續改進機制。完善一府兩院聯動機制,加強行政爭議預防化解。完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

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以上率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強化制度意識、法紀意識,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政治生態。

今年,我們還要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面向以人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匯眾智、聚眾力,聚焦創新驅動、產業競爭力、區域空間佈局、省域治理體系、提升浙江的戰略地位等重大問題,謀劃新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編制符合實際、引領發展、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五年規劃,以走在前列的姿態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使命光榮,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兩個高水平”的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