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職場跳槽

人才匱乏且跳槽嚴重

欄目: 職場跳槽 / 發佈於: / 人氣:3.09W

  自創辦以來教育投入就不足

人才匱乏且跳槽嚴重

  貧困地區高校長期處於劣勢

已經深夜12點了,雲南普洱市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杜巍還在辦公室練唱。

“她最近一直在忙着畢業生的工作。在一台獻給畢業生的晚會上,她要和同學們一起唱歌。白天她沒空,只能晚上練。其實她在台上的歌詞只有幾句,但是,她很重視。”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一個調研小組在他們的調查日記裏寫道。

今年3月至7月,在導師——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董雲川的指導下,由王頂明、王穎、李國華、衞魏4名研究生組成的調查組兩次赴思茅師專進行調研。他們關注和研究的是貧困地區高校的生存狀況和發展策略。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普通高校(不含獨立學院和成人高校)中有58.1%分佈在31個大城市和省會城市,其餘41.9%分佈在省會以外的城市、地區和縣城。這些分散於全國非中心城市的普通高校,構成了當地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思茅師專建於1978年,是雲南省設立的第一批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作為當地的最高學府,在當地享有較高的聲譽。

“剛開學時,我給新生上課,竟然有同學虔誠地捧着筆記本對我説,老師,幫我籤個名吧,我要回去給父母看。”李婭玲老師説:“這些學生儘管基礎弱,上課愛講話,但他們求知慾很強,特別喜歡和老師説話,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不怕老師的嚴厲批評,就怕老師不理他們。”

“我們剛開始調查時,認為進入一般高校的學生心理失落感很強,他們不會像進入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的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母校的文化並以之為榮。但是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顯示,思茅師專的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有相當高的認同度。”雲大高教院的4位研究生説。

師專校長杜巍是個有激情有想法的人,她提出“打造學校的格調與品位”,倡導“要從地方吸取營養,要用行動回報社會”。

但是,經費的困窘讓這位校長的很多抱負難以實施。

思茅師專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普洱市所轄的9個縣中有7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地方政府對學校的財政支持長期不足,歷史欠債太多。根據學校的歷史文件記載,學校自創辦以來教育經費一直投入不足,且情況日漸嚴重。生均經費遠遠低於全省專科學校的平均水平,財政撥款僅能勉強維持教師的工資津貼和正常的業務,辦學經費捉襟見肘,辦學條件的侷限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董雲川指出,政府對高校的投資扶持首先是“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然後是各省部分別支持或共建的重點大學,再往後,更多的高校則分羹無力,在資源博弈競爭中流於邊緣。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機構規模數量的急劇增加,從教育生態學的視角看,在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近半數地方高校被邊緣化了,他們居於教育生態錐體的底部,在激烈的競爭叢林中面臨種種艱難與困境,於夾縫中生存、發展着。這類高校既面臨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共同的問題,更有許多由於邊緣化而導致的特殊問題,他們長期處於劣勢發展狀態,市場競爭力極其微弱,加之人才匱乏且跳槽嚴重、生源質量差且數量少、辦學條件匱乏且科研實力不強。”

  版畫界的領軍人物也被課題困擾

  現行體系逼着師專也要搞科研

11月2日至10日,由雲南普洱市委、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聯合主辦的“普洱絕版木刻版畫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近20位雲南當代版畫藝術家的100多件絕版木刻版畫作品。前來觀看展覽的觀眾絡繹不絕,展覽因此延期至11月15日。

參加展出的知名藝術家中,有4位是雲南普洱市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的教師,其中,馬力和張曉春是專職教師,賀昆、魏啟聰是客座教授。“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任何一所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與獨特的存在價值。”董雲川説。

然而這些版畫界的領軍人物卻被學校的“科研”、“課題”所困擾。

“我們理解的科研與學校要求的科研是不一樣的,學校的科研是圍繞一個課題寫書,而我們認為科研是結合實際做成一個成品,比如我們的科研就是創作。”思茅師專美術系張曉春老師説。

教學、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兩大責任,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在對師專教師是否有必要搞科研展開討論,但是,為了實現學校辦學水平提升的目標,師專的教師也必須要搞科研、報課題、申報發論文,即使是以“感性表達”的美術系也不例外。這使得美術系的一些教師“很苦惱”。

“顯然,我們的教育觀念與現行的教育評價是衝突的。恢復重建美術系,以絕版木刻為切入點,打造特色專業,破格重用人才,都顯示出了學校的開明進取。但是學校要升格,就要搞科研,就要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全部老師。”馬力説。

“在中國的古代,書院大都各具特色,一個書院實際上就是一個學術中心,代表了一個學派,因而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教育和學術思想。但如今,我們的高等教育卻呈現出這樣的景象:一樣的發展目標、一樣的價值取向、一樣的管理體制、一樣的培養目標和模式、一樣的‘科研’導向。千校一面,千人一面。”董雲川認為,“當前適用於重點和中心城市大學的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和資源配置並未能夠有效保護高職高專‘安於定位’的辦學取向。”

  在同質化的人才市場中

  貧困地區畢業生是最大的失利者

雲大4名研究生還對思茅師專學生的自信心做了相應調查。結果顯示,藝術專業學生的自信心明顯高於其他專業。

他們在報告中説:“文科、理科的傳統專業,教學方式、所用教材和其他大學無異,但辦學條件卻無法和高水平大學相比。而藝術專業雖然是新辦專業,但依託當地豐富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的路子,這些專業的學生能體驗到自己價值的存在。由此可見,走特色辦學之路不僅是貧困地區高校的生存和發展之路,也是提高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生認可的必由之路。”

董雲川指出,大學聯考恢復之初,振興教育迫在眉睫,各地均開辦了一批師範類專科學校,這些學校成為了改變當地教育結構和教育生態的生力軍。但是近年來,曾經在設立初期以培養適應當地需要的專科學歷人才為主的地方院校如今卻已經或者正在為升格而奔波。特別是在結構佈局的調整過程中,地方院校不同程度地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高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3大功能最終是通過人才培養才得以實現。然而,長期以來,作為人才加工廠,許多高校加大馬力,卻生產着同一規格的產品。在同質化的人才市場中,地方高校的畢業生顯然是最大的失利者,不少地方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困難與其學習與研究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欠缺不無關係。”董雲川説。

  “威斯康星理念”的啟示

  地方大學服務本地也能辦出特色

“泱泱大國,需要有高校去衝刺‘世界一流’、‘國際知名’,但更需要有高校尊重本土,堅守陣地,服務社區。”董雲川認為,地方高校在當地,是真正的主流和中心角色,它們是次區域和邊遠地區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

他舉例説,在美國,查理斯·範海斯校長提出了“威斯康星理念”,他要威斯康星大學成為本州人民的頭腦,要給人民信息、光明和指引。這個理念使得威斯康星大學具有了兩項特色鮮明的使命:幫助州政府在全州開展技術推廣和函授教育。範海斯認為,威斯康星大學要在一個農業大州的主要生產項目奶牛場中生存和發展,教授的皮靴上不能不帶有牛糞。大學必須把整個州作為大學的校園。在“威斯康星理念”提出僅僅4年之後,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就指出,威斯康星大學是一所優秀的州立大學,它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地位,是由於它向州政府部門提供了專門知識,向大眾提供了講座把大學送到了人民當中。在為本州服務的過程中,威斯康星大學在學科方面也辦出了特色,它的畜牧科學、生物科學和細菌科學等學科迅速取得全美領先地位。

董雲川認為,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國家的“傾斜”政策無可厚非,但這客觀上加劇了高校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地方高校能走多遠,與政府的支持與關注有關,與辦學者的理念與韜略有關,也與研究者的解析與建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