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問題性調查報告7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05K

調查報告可以涉及各種領域,如市場調研報告、科學研究報告等,調查報告的撰寫過程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問題性調查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問題性調查報告7篇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1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問題

農業人口是我國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進一步實施,農民和農民子女們已不能僅僅侷限於以體力謀生和發展,他們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務於祖國的建設事業。農民絕對不是愚昧無知的,他們的子女更是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但是供孩子上學比下海經商還要危險,它不是家長們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讀十幾年書後又回到家鄉的土地上來“改造地球”的現象已數不勝數,也許使得許多家長都對子女上學失去了信心,不捨得下這個本錢,不敢做這筆生意。但換個角度講,孩子們畢竟學到了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無窮的,學到的知識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而這些就涉及到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他們做這筆生意的膽量到底有多大。那麼農民家長們是如何認識教育的?他們對教育又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呢?筆者帶着這些問題在寒假期間面向農村家長進行了一次關於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

報告內容如下:

一、調查及報告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問卷(見附錄3)的形式面向農村家長隨機展開,從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為期兩週,共發放問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馬連固村發放比例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於調查對象的限制,問卷的內容較為通俗淺顯、簡單明瞭。

在報告附錄中包含了樣卷(附錄3)、相關數表和對應的圖表(附錄4)等。

二、數據統計分析

如果孩子在畢業後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長們會後悔供孩子上學嗎?

1.以家長職業分類的統計資料(見附錄4表4)顯示:在農民當中,有39.13%選擇了“一定會後悔”,32.61%選擇了“不後悔”,17.39%的家長不知道會不會後悔,10.87%的家長選擇了可能會後悔,總的來看農民家長的觀點還是比較明確的,但偏重於一定會後悔。在經商人員當中,選擇一定會後悔的要明顯高於其他三項,佔了37.5%。工人們都持模糊的中性觀點,選擇可能後悔和説不清的各佔了半邊天。而教師們全部選擇了不會後悔。

2.從以家長文化程度分類的統計資料(見附錄4表5)中可以看出國小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長分別有72.73%和50.00%選擇了後悔,而國中文化程度的家長有37.04%選擇了不後悔。這些數據都遠遠超過了其他三項,表面看來文化水平與家長觀點好像沒有關係,但其實不然,在調查中我發現造成這種結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國小文化的家長絕大多數是那種只知道掙錢、只顧眼前利益的農民,他們不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不去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整天只會抱怨“孩子花了錢、上了學又學不到東西”,像這樣的家長能不後悔嗎?b.國中文化的家長有許多都因自己沒能完成學業而感到遺憾,他們知道關心孩子的學習,主動從校方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不便使他們隱約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他們不會後悔的。c.大多數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長,因為他們自己“身懷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們害怕子女們會同他們一樣仍是農民,所以有一半人選擇了“會後悔”讓孩子上學。

供孩子上學家長們最擔心什麼問題呢?調查資料顯示:有42.86%的家長選擇了“畢業後的工作問題”,25.39%的家長選擇了“費用和畢業後的工作問題”,選擇不擔心和擔心費用的分別為23.81%和7.94%(見附錄4表2)。從這兩道題目的回答情況的統計中可以明顯看出:子女們在畢業後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仍然是農村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從農村經濟狀況分析,農民們最注重的還是錢,農民們最講實惠,你在花光家裏的錢後沒找到工作不就等於學到的知識不能用來掙錢嗎?那肯定是不行的,錢是最現實的問題。在受調查的人羣中有83.64%的是農民,60.32%的是國中以下(含國中)文化程度(見附錄4表1),而且多數只是剛上七年級就輟學了。俗話説得好:“老農民就靠那一畝三分地養命哩!”他們農忙時跟土地親熱,閒着時跟撲克牌套近乎,又怎麼會有那麼高的覺悟?多少年沒有碰過筆,沒看過書,連自己的名字都險些忘掉了。那“九年義務教育”對於他們來説已成為殘缺的歷史。在調查過程中,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受教育情況不屑一顧,甚至於厭煩被問到孩子的學習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他們的不屑、厭煩與冷漠着實令我感到悲哀!當然,有許多家長在得知我做本次調查後主動找到我向我訴説他們的想法,還有的家長向我尋求解決孩子成績差的辦法,這些又使我深受感動,我都盡我所能向他們一一作了解釋。

當孩子因學習差而不願意上學時家長又會怎樣做呢?統計資料顯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長能夠理智地給孩子分析成績差的原因,激勵其努力學習;22.67%的家長只知道根據自己的意願逼着孩子繼續上學直到拿到了畢業證,這樣只會使孩子學習成績更加糟糕,從而造成惡性循環。而佔23.33%的家長對孩子出現的這種厭學情況置之不理,任其輟學。8.33%的家長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做(見附錄4表3)。而接受調查的7名教師不約而同全部選擇了理智地分析原因,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經商人員當中,有50%的家長只會逼着孩子繼續上學(見附錄4表7)。另外,由附錄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家長的做法。

眾所周知,在學習知識上學生自身起着決定性作用,是影響學習成績的內因,而老師和家長只是外因。由辨證唯物主義理論可知: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起輔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內因。孩子們在國小和國中階段自制力還是比較差的,而且對上學學知識沒有太深的認識,他們很容易因學習成績差而不願上學,很容易因貪玩而忘記學習,很容易把老師和家長的教導當作耳旁風,但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是絕對不能放任自流,因為他們有義務、有責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學生。在對教育或本問卷的建議中有一位農民寫到:“學校教學設施落後,老師水平低且不能嚴格要求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甚至有家長呼籲:請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點兒吧!還有一位經商的説道:“老師不好好教小孩兒,家長也沒有辦法!”這樸素、樸實的話語讓我深深體會到家長們焦急而無奈的心情。家長們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了學校,而老師又是那樣的不負責任,農忙時經常回到自己家勞動,反而把學生放在學校不管,就連一點兒職業道德也沒有了。國小和國中的師資狀況更是令人擔憂:跟我年齡相仿的幾個同學都通過各種關係去中國小教學了,有的是師範畢業,有的只是高中還不畢業。在師範學習美術的來到國中教數學,學習音樂的反而教授外語,真不敢想象這是怎樣一種現象。調查期間正值國小翻蓋校舍,國小生們就只好打游擊戰,在別人家裏讀書、上課。這些都使我們不禁感歎當代農村的基礎教育狀況。

在接受調查的人員當中有52.38%的家庭出現子女中途退學的情況,42.42%的家庭是由於子女學習成績不好,36.36%是由於家庭困難不能支付高額費用,有15.15%的家庭能夠支付費用只是想讓孩子早點兒掙錢而出現退學情況,6.06%是由於其他原因(見附錄4表8)。而在家長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現子女輟學情況(見附錄4表9),其中60%是由於子女學習成績不好。這些又表明家長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他們對教育的認識。

對農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69.29%的農村子女是國中以下(含國中)文化程度,而擁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僅佔30.71%。由當地國中副校長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西馬連固中學20xx年的畢業生中僅有48人繼續深造,而剛入七年級時為215人。從附錄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達到七年級文化水平,只有22.33%的農村子女繼續深造達到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看來,從七年級到國中畢業有77.67%的農村子女只擁有國中文化程度。這樣算來,每年有數百萬低水平、低素質青少年大量流入社會,這必然給社會治安和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九年義務教育仍舊沒能普及,在如今分數決定命運的年代素質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號!制定的政策雖然是利國利民的,但由於沒有考慮到當代農村教育現實和經濟狀況,因此很難貫徹落實。袁勤瑞同志在與我的交談中重點指出:中國小生流失現象相當嚴重,每次收學費都會有大批學生退學,這給農村基礎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很大困難。為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1.國家應加大教育投資2.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3.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當地國小校長楊秋海同志寫道:農村學生收費、就業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教育的根本問題。一位農民家長深情地寫道:我的三個孩子學習成績都不錯,只因投資太大,工作又沒有保障,且經濟力量達不到,只能顧及眼前,讓他們退學,所以我建議教育應照顧農村經濟條件差而學習好的學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養,將來為社會服務。這樸實而充滿期望的話語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三、綜合與建議

農村家長和子女們對教育的認識以及農村中國小師資和教學設備都很大程度制約着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農村依然沒有擺脱落後的面貌。農民把温飽問題解決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他們辛辛苦苦勞作了一年收入無幾,卻把大部分的金錢都花在了兒女們的受教育上。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當代農村基礎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農村學生,特別是國中生流失嚴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費用高,工作沒保障使許多學生輟學

3.農村家長對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

4.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落後,教學質量差。

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幾點建議:

1.國家應增加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投資,開展資助貧困生活動建立資金利用監督機制

2.降低教育收費,建立合理收費監督管理機制

3.加強對中國小教師水平考核,全面提升教師水平

4.加強對農村家長的教育,避免影響到子女而造成惡性循環

5.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適度增加就業崗位。

附錄:

1.本次調查得到我父母和哥、姐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激!對袁勤瑞校長提供數據及其它資料表示感謝!對受調人員的配合表示感謝!對楊琴老師的幫助表示感謝!

2.參考資料:a.《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韋克難四川人民出版社

b.《西馬連固中學年度學生數統計表》袁勤瑞

3.問卷:

關於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問卷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為了更好地瞭解農村子女們的受教育狀況,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應學校要求,我們進行本次調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夠如實填寫並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尊重和保護您的隱祕。謝謝您的合作!

1.您的職業是?

a.教師b.工人c.經商d.農民e.行政官員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國小 b.國中 c.高中 d.大專及師範類 e.其它

3.您有沒有孩子在上學或者已經畢業?

a.有b.沒有

4.您的孩子在畢業後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你會後悔嗎?

a.一定會b.可能會c.不會d.説不清

5.供孩子上學您最擔心什麼問題?

a.費用b.畢業後的工作問題c.費用和工作d.不擔心

6.您有幾個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幾個孩子是國中以下(含國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國小b.國中c.高中d.大學e.正在上學f.其它

9.您的孩子為什麼會退學呢?

a.家庭困難不能支付高額費用b.學習成績不好

c.早點兒找份兒工作掙錢d.其它原因e.沒退學

10.您的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而不願意上學,你會怎樣做?

a.強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學吧b.逼他(她)繼續上學直到畢業

c.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激勵他(她)努力學習d.不知道該怎樣做

11.謝謝您的參與,請問您對本試卷感覺如何?

a.非常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d.很不滿意

*您對於教育或者本問卷的建議(可選填):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2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這個寒假,我採訪了一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姐,瞭解到了當前就業的前景和存在困難,並通過調查以及查詢資料,以找到問題並求得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二、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1)對社會認識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對自身認識能力: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閲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3

調查目的:

體察民情,瞭解人們的社會生活情況,關注民眾身體情況。

調查形式:

通過走訪各大小超市,對個超市的部分商品仔細調查。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調查時間:

20xx年01月1日——20xx年01月12日

調查地點:

常德市個大小超市(家潤多、沃爾瑪)

調查人:

柳詩穎

前言

很高興自己能有這次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我真正學習到了社會經驗,它為我積累了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它為我今後步入社會打下了牢實的根基。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繫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踐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動手收穫勞動成果的樂趣。在實踐中成才,在調查中成長,並有效的對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進行調查,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一、調查數據

這個寒假我走訪了常德部分的大小超市,在各個大小超市做一名小小調查員。一共做了三天的社會實踐調查。下面是我在這三天內所做的調查數據。

二、數據分析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超市裏面的食品也不都是安全的,大家應該謹慎選擇食品。根據數據可以看出醃製類食品最是不安全了,研製類食品在醃製的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大量吃醃製類食品會導致人體維生素c的缺乏。長期實用醃製類食品容易引起各種疾病。醃製的酸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和鈣,食用後會被大量吸收,在腸道內形成草酸鈣不易被排出體外,草酸鈣會結晶沉積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

醃菜如醃製不好,會直接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胺。此外,醃製類食品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可與肉中的二級胺合成亞硝酸胺,導致胃癌。香腸、醃製火腿為了髮色、增香、防腐等需要,人為加入亞硝酸鹽,也增加了產生亞硝酸胺的可能性,所以要控制攝取。

三、安全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

1、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

3、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4、看產品標籤,注意區分認證標誌。

5、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豔、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6、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衞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衞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7、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8、購買肉製品、醃蠟製品最好到規範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遊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四、食品安全標準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籤、標識、説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衞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結束語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通過社會實踐,讓我們大學生提前瞭解社會,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為將來真正走上社會提供寶貴的經驗和閲歷,也為將來從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所以我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在此感謝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幫助過我的叔叔阿姨們,謝謝他們提供給我了暑期實踐的機會。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4

我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團隊合作為了順利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助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帶着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並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我們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機電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外語專業、信息專業、經管專業和金融專業!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可以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應該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説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裏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於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麼多大學生,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脱離。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説“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領導者自己。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於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儘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説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説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為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為資本化,是為自己謀利益,卻為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為主體”,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為祖國、為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後,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 、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面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考慮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瞭解,,佔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佔50%。除了這些方面,我們大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3)、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報導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

(4)、求職途徑把握不準。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託關係”、“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於“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件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

(2)、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儲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能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現有科類結構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適時調整。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們加強教育,並進行積極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裏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況)。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

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5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關鍵詞】留守兒童 家庭 教育 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6

根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麼患近視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睛到底是怎麼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為了解中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六年級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一、調查分析:

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衞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看電視距離太近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8不合理飲食

9看激光

10在車廂裏看書

11遺傳因素

12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二、調查結果: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中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而中學生們對近視這一現象並不加以重視。甚至有人認為近視怎樣,戴副眼鏡不就得了。還對近視無所謂,錯上犯錯。許多人常將其歸咎於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三、建議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不要躺下看書。讀寫1小時要遠眺10分鐘或到户外走動,調節眼睛肌肉。

(三)時常佩帶一些滴眼液,如:珍視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鍵槽。

(四)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鏡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儀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近視度加深。

四、體會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視力關係着我們的一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將來後悔。面對21世紀視覺危機的挑戰,我們要勇於接受挑戰,戰勝敵人!

問題性調查報告篇7

一、問題的提出

上五年級了,班級裏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近視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了許多不方便,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麼也離不開它了。同學們的視力為什麼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

二、調查方法

1看書

2上網找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具體內容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網絡近視怎麼形成及治療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近視眼有一定遺傳的傾向,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正常情況下,至青春期眼球可發育正常,如過度發育即形成近視,這種近視一般到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進行性發展可變成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從事文字工作和近距離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近視,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用眼過度使睫狀肌和眼外肌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是形成青少年近視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視視力衞生極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燈光照明,注意讀書姿勢,避免閲讀時間過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達到防治近視的作用。

書籍怎麼樣會近視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衞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四、結論

1.遺傳因素:根據大量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複雜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説,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並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閲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麼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説: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於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説: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可以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説: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着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閲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這一學説受到許多反對,但是在發育期可塑性很強,對近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已是共識。

其他學説不作介紹,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諸如照明光線、閲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閲讀時間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以上因素的作用。

3.營養體質學説: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通過什麼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説法。

總之,從以上可以看出近視是有許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體質因素的相互影響,而非某單一因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