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6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33K

調查報告應當遵循相應的學術或行業規範和標準,調查報告通常以書面形式呈現,但也可以包括圖表、圖像等輔助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6篇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1

一、研究目的

由於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長大。適應社會與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題目,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題目進行了調查,試圖瞭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長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工作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交城第六中學國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無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3、樣本容量:210

調查問卷與調查統計情況附後

三、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題目及成因(調查結果分析)

世界衞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因此,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隨着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生心理健康題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重視、研究與探討。

在接受調查的210名學生中有206人以為自己有心理題目,其中有32.04%同學以為與父母師生關係緊張,有25.73%的同學以為與同學間關係緊張,有23.30%的同學存在青春期題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較大,而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學存在心理題目是由差生題目引起的。(4題)

據統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説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回類為以下題目。

(一)學習類題目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題目是中學生心理題目的主要部分,其題目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調查的結果表明約37.68%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較大、很大;約52.17%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一般,而較輕的佔10.04%(1題)。

在壓力來源上,其中約38.16%的中學生以為自己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學習和考試,又以女生比例較大;不容忽視的是有約24.15%以為壓力主要來源於家庭和老師的期看,此項以男生比例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佔18.84%,又以女生比例較大(24題)。

在如何消減壓力上,其中約78.03%的中學生從不或很少與家長、在職博士老師溝通來緩解壓力,他們只選擇與同學或朋友溝通、傾訴佔64.77%,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與網友溝通的佔10.98%。而令人擔憂的是有13.26%的學生從不與人溝通來緩解壓力(8題)。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題目,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道在一次會議上説,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

通過調查結果表明,有約85.17%的學生以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累很煩的事情,説明在讀中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導致學習沒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學從來不會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20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碰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在回答“考試前你總會心情緊張嗎?”的題目中約84.64%的同學承認自己在考試前感到過緊張焦慮,特別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學感到心情緊張(22題)。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被訪學生知道家長對自己的期看是進進高一級的重點學校和將來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約74%以為家長要求適中,23%以為要求過高,但這23%的被訪學生中對自己的遠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為信心不強。

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這是不足為奇的,特別是在的面臨考試期間、在壓力較大的狀況下很多同學經常或偶然有早晨起來還沒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憊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學習的情況;也有好的學生不順心時輕易生氣,説明壓力給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以上題目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着不公道現象,盡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高中而預備的,實際上升進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看。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公道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脱離學校往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二)人際關係題目

人際關係題目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題目。其題目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係題目。其主要題目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了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57.21%的同學對師生關係較滿足,有31.73%的同學以為師生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5.29%、2.88%、2.88%。(5題)

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看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假如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看。假如,“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衝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係題目。中學生除希看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看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回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70.65%的同學對同伴關係較滿足,有21.89%的同學以為同伴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3.48%、1.00%、2.99%。在這一題目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題)

3.與父母的關係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80.19%的同學對父母較親近,有16.34%的同學以為與父母的關係一般,而2.48%的同學以為與父母不親近,另有0.99%的同學與父母有敵意。(7題)

另一個題目在職碩士“父母對你考試成績變差時作出的反應是?”是6.73%的同學選擇安慰49.04%的同學選擇安慰並幫你分析原因、找對策,18.75%的同學選擇一味指責、抱怨,25.48%的同學選擇抱怨並分析原因、找對策。(17題)

xxx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熱和的回屬港灣,獨裁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跋扈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以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題目上造成更大傷害,由於他們在父母那裏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惡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題目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封閉封閉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説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因而閉鎖心理題目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徵兆。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裏激動、興奮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祕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沉默不言,這種情況假如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國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熟悉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以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題目。

引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70%的被訪中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經接過為數未幾的練;愛觀教育;而65%的被訪者也以為學校基本上不進行戀愛觀教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戀愛在學生頭腦中存在無窮的未知與好奇。54%的被訪者以為學校對中學生早戀現象應予以正確的引導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對;約68%的受訪者以為戀愛對自身學習的影響不能確定,因人而異,此項以女生比例較大。約48%的被訪中學生以為中學生戀愛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現象;38%表示不清楚,沒有考慮過。

(四)挫折適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25.60%的同學受過挫折,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有42.51%的同學受過挫折,但能承受,沒題目,而31.88%的同學沒有受過挫折。(26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愛好和願看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題目了。

四、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把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衞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練習操縱部分。

(二)設立靜靜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實,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往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題目。

(三)設立心理服務試冬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進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諮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國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諮詢;從以摸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如何報考在職研究生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題目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2

?摘要】通過深入調查,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查閲相關資料,初步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並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呼籲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範圍,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標準 原因 解決方案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還要求人才應該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拓進取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頑強自信、樂觀,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由此給人們的心理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動盪,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園裏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在有些同學看來,一切卻是那樣枯燥無味,缺少生氣;大學生活緊張活潑,有些同學卻興趣索然,萎靡不振。在離開了父母呵護、相對寬鬆的大學學習環境中,一部分同學空虛、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輕生。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相應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着人的生理健康,為此,心理衞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於健全的心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羣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關係。

2、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裏疾患。

3、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欠缺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於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後;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拓寬交際範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着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儘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衝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3、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善於從學習中尋找樂趣,並時常帶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着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儘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4、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於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祕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羣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諮詢、疏導,也就是説,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3

摘要:

大學生是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隨着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攀增,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大學生處於這一時期心裏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反面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容易導致心理負荷與心理承受之間的平衡失調,發生各種異常的心理現象。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好地解決我係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我部於20__28就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因涉及到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此次問卷調查中。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問題 問卷調查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彙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後,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於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後,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於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併發症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於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後,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鬆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羣,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鬱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着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後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並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誌。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係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於“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佔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説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後的議論説笑,課外的遊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羣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2、對於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製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麼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係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係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諮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複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諮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4

此次活動以社會學院歷史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安徽師範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33題“將下列幾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學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説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大學聯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脱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再如第29題“上大學後,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其中33%的同學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此可見,大一學生在學習上急需得到指導並尋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第3題“你業餘時間主要做什麼?”中選擇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選擇上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7題中“你認為每個月生活費對自己是否是一種負擔,造成心理壓力?”有60%的同學認為沒有壓力。以上都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心理平衡

在第1題“你覺得現在學校與你理想的大學有多差差別?”中,有56%的同學選擇“很大”,這反應了同學同學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中的學校還是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題“你覺得自信嗎?”,有69%的同學選擇了“不自信”或“有時不太自信”。在第5題“現在自己在大學生活中,你認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自信,這兩題都反應了我們的同學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題中“關於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嗎?常常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嗎?”只有2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在第26題:“你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嗎?你在為之不懈奮鬥嗎?”只有31%的同學認為“是”。這兩題又都體現出同學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明天沒有信心。以上的幾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説明同學在心理上並沒有達到平衡,理想總是與現實存在差距的。

五,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33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你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學認為“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而在第8題,“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樣,在第29題“上大學以後,你覺得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的同學佔到33%,與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人數相當,這體現了學習方法與人際交往是與此次調查中同學們反應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20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應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本次調查充分反應了以社會學院07歷史班同學為典型的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調查研究社和07歷史班表示衷心感謝!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5

關於前言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任務艱鉅,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壓抑”,“煩躁”,學習不能進入狀態,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素質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只會無所適從。所以,從xx日到xx日,我們公共管理系開始了社會調查實習。此次我們小組所選的課題是“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使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的對象是:淮工,師專,職大,最後以調查報告的方式總結和彙報這次的調查活動。實習目的通過社會調查實習,將本學期所學習的《社會調查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為當今大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習內容此次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驟進行:

1、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調查課題並且確定課題,然後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2、發放與回收調查問卷,並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

3、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研究並整理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並做好本次調查實習的總結工作。

實習總結

大學階段面臨着目標的選擇,社會角色與個性意志,理想與現實,自我成熟感與自控能力之間的矛盾,加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許多大學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應對得不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成為能力發揮和身心健康的障礙。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選擇問卷調查的對象上都是在附近三所大學生裏的學生隨機調查的。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達100%。問卷回收後,經過我們組成員統計,總結,做成了科學的調查報告。其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客觀。

分析過此份問卷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的心理培養,就不能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但是就此問卷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他們心理基本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途徑等幾方面作深刻的分析和闡述。

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報告篇6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節奏加快和競爭壓力增加,精神衞生問題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醫療工作在現代化城市中日益顯示其重要作用和地位,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同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制定和實施、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院面臨市場的挑戰,患者的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家屬的需求顯著增多,醫院高風險、高強度腦力勞動的特殊職業性質,諸多因素均導致醫務人員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壓力更加明顯,如果這些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和釋放,將直接降低他們的工作效率,影響到對患者治療的療效,影響醫療工作質量,為了測量本院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的程度,筆者對150名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本院150名青年醫務人員,年齡18—35歲。

2、方法:測量工具症狀自評量表(sci-_90)為國內外廣泛應用的一種真實性較高的自評量表,該表共有90項有關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狀的條目,分為9個基本症狀因素。被調查者根據自己最近1周來的情況和症狀嚴重程度採用五級評分法(o一4),得分越高,説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問卷調查在開始評定前,由工作人員把總的評分方法向被調查者交代清楚,再讓其以不記名的形式作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為94%。

二、結果:

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顯示其總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較一般人羣低。本研究還發現部分被試表現出一定心理問題,最常出現的症狀依次是強迫、人際敏感、抑鬱和偏執,該人羣中出現最多的是強迫症狀。而與身心健康高度相關的生活事件是“常覺有壓迫感”、“生活單調乏味”、“對現職工作不滿意”、“看到不正之風”,以及“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改變”等,而與強迫症狀最相關的是“常覺有壓迫感”、“對現職工作不滿意”和“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改變”。

三、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原因

1、工作量大、心理壓力大、環境複雜、經常接受病人死亡和瀕死現象的刺激是導致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

2、救死扶傷的願望與醫療水平發生衝突,對危重疑難雜症的病人搶救無力可能使青年醫務人員缺少工作應激因素(應付能力、工作滿意感和職業應激源)對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

3、醫院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需三班倒,突發事件多,經常需加班,無節假日,這些都使青年醫務人員沒有正常生活規律及睡眠習慣,而且很多時候都無法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容易使他們產生煩躁、不滿及身體不適感。

4、戀愛、婚姻、經濟困難、購房壓力大等也易給青年醫務人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青年醫務人員都面臨結婚、買房等現實問題,隨着房價不斷上漲,帶給他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農村出身的青年更是如此。

5、緊張的醫患關係,近年來日益多見的醫鬧事件,也是影響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滯後,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強烈。同時,中國正處於一個在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凸顯。而醫院作為一個與百姓生命息息相關的“窗口”行業,自然最容易引燃社會情緒的導火線。醫學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發生醫患糾紛,不足為奇,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患者往往不願意訴諸法律,而更喜歡“以鬧取勝”。而相關部門對該類事件的處理也多是抱着醫院花錢買平安的態度,這樣必然會對青年醫務人員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研究發現青年醫務人員發生糾紛後的心理變化,高年資人員易出現遷就心理,低年資人員易出現憤怒和抑鬱心理。

四、對策:

針對我院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現狀和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養樹立正確、客觀的成才觀。青年醫務人員由於各種原因而具有痛苦與憧憬並存、彷徨與進取同在的心理特徵,團組織應重視對其成才觀的培養,激勵其進取,同時引導他們學會客觀分析環境和形勢,樹立明確可及的人生目標。

2、積極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如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這樣不但可以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還可以培養團隊精神。

3、創造繼續深造的優良條件。青年醫務人員臨牀經驗不足,學校學到的醫學知識往往不能與時俱進,因此團組織應發揮紐帶作用,爭取醫院加大對青年人才培養的投入,為他們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鼓勵送出去,迎回來,對學成歸來的人員實施獎勵和重用,這樣不但有利於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激發了工作熱情,對青年醫務人員的心身健康大有益處。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醫院可以培養兼職心理醫師,經常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定期出有關心理健康的板報,訂閲心理雜誌,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服務。根據本研究結果重點放在男性、未婚以及初級職稱的青年醫務人員,因這部分人羣心身壓力相對較大,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另外,團委還可以通過建立qq羣等,加強青年人的聯繫與溝通,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動向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幫助解決,緩解他們的壓力。

4、妥善解決醫療糾紛。發生醫療糾紛後,如何穩定青年醫務人員情緒、維護他們的職業自尊心及注重對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素質培養等管理措施,對他們在糾紛發生後這一特殊時間氛圍內能夠以積極穩定的心態進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工作疲勞,降低心理壓力。目前各家醫院缺編嚴重,尤其是臨牀護士,人員少,工作繁雜,質量要求的提高都使臨牀護士長期處於緊張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易導致身體疲勞,心理負荷加重,造成身心疲勞綜合徵,還有基層醫院硬件設施一般也較差,所有這些對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無疑是嚴重的考驗。增加人員配置,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工作風險,可促進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

總之,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團組織應切實重視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發揮團組織的作用,積極服務青年,並經常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採取各種措施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使青年醫務人員保持情緒飽滿、心情悦愉、精神振奮的健康心態,可以有效預防醫療過失的發生,促進他們堅守救死扶傷宗旨,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