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雨的形成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好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依據教學日曆的進度要求所完成的文件叫做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雨的形成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雨的形成教案5篇

雨的形成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類代表、人類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

2、知道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説,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點。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後果。

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更替

難點是科學地看待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課堂導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類起源神話,比如我們中國流傳女媧造人説,而西方盛行所謂的上帝造人説。這些都終歸是神話傳説,沒有科學根據,那麼科學的人類人類起源論是什麼?我們學習了第一課人類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閲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並記憶)

一、人類的出現

1、多數人類學家認為,現代人類可能是從 發展而來的,其特點是 、使用天然石塊、木塊做工具,還屬於 ,其生活地點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學會了製造工具,最終與猿類分道揚鑣,出現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類大約是在 前形成。

3、我們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哪四個進化階段?我們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分別屬於哪個進化階段?

4、當今世界上的黃、白和黑種人這三大人種是在什麼進化階段出現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會:

1、人類最初經歷的是 ,分為 氏族和 氏族兩個時期。其共同點都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實行公有制。不同點是: 。

2、父系氏族後期,由於 的發展,有了剩餘產品,出現了 制和 制 ,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合作探究:

1、課本第三頁動腦筋。

2、第五頁活動與探究。

精講點撥:

1、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為古猿學習製造和使用工具,促進大腦發育提供了可能,是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之後產生的,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並非決定性變化。

2、氏族社會的解體可利用圖示去理解:

達標檢測:

1、廣袤富饒的非洲大陸是黑人的故鄉,也是人類的發祥地,約300萬年前,生活在這裏的早期人類是:

a、印尼爪哇人 b、南方古猿 c、尼安德特人 d、克羅馬農人

2、人類最初經歷的社會是:

a、原始人羣 b、氏族社會 c、 奴隸社會 d、封建社會

3、人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 b、能直立行走

c、會製造工具 d、能採集果實

4、世界三大人種不包括:

a、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棕色人種 d、黑色人種

5、導致人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長期影響 b、進化階段不同

c、體貌特徵不同 d、封建社會生活習俗不同

6、材料一:人類的生產工具十分原始,物質匱乏,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們不再殺死戰俘,而是把他們變成奴隸,以便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哪一階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那一階段?為什麼不再殺死戰俘?

(3)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babca 原始社會早期 ;父系氏族後期;為了增加勞動人手,保存了勞動力,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

拓展提升:

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有?

(1)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2)手工業的進步(3)男子主要從事犁耕農業和畜牧業經濟中占主導地位(4)婚姻關係相對穩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a、(1)(2) b、(3)(4) c、(1)(2)(3) d、(1)(2)(3)(4)

課外作業:

選做題:神創造了人,是對人類起源的錯誤解釋,但這類傳説為什麼能流傳至今?多種渠道查閲資料,得出結論。

知識梳理 :

學習目標:

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遺存。

2、理解人類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產生與其地理環境的關係。

3、理解應用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與今天。

4、理解文明成果是廣大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遺存;

難點是為什麼説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時代的階級關係。

課堂導入:

有一個謎語:在早晨有四條腿,到中午成兩條腿,到傍晚又成為三條腿,這是什麼?相傳這個謎語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怪物,他在路邊用這個謎語刁難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有誰知道這個獅身人面像坐落在哪裏?

自主學習:

一、金字塔的國度:

1、約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東北部 流域一個統一的 國家建立起來,這是人類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統治者俗稱法老,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 是權力的象徵。的一個陵墓是 。

3、看課本第7頁金字塔圖文以及第8頁 “修建金字塔”圖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詞語有哪些?這兩組圖文對比,你對金字塔有何感想?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亞洲西部一個狹長肥沃地帶,在沃地東部依兩條河流形成農業區,叫 ,在 世紀, 王國的統治者 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 制國家。

2、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 ,有何影響? 。

3、閲讀第9頁楷體字及第10頁俗語,想想,這部法典,是維護哪些人的利益的?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1、亞洲南部,由於 河的滋養,約 年開始出現國家。後來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當地居民變為奴隸,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雅利安人進入古印度後,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 制度,史稱 。其影響是 , 。

3、通過課本10頁楷體字,説出種姓制度的幾個等級及其順序。再結合11頁表格,説説這幾個等級的身份和職責

4、12頁“練一練”

合作探究:

1、11頁“動腦筋”

2、12頁“活動與探究”(同時結合810頁的地圖)。

精講點撥:

1、金字塔是法老動用全國奴隸大興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續生前的。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隸制階級關係。

2、種姓制度是維護奴隸主統治階級的利益,特別是婆羅門階層的特權地位,是古代印度社會的主要特徵。種姓制度的不平等激化了當時社會矛盾,也為之後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3、結合地圖,新月沃地不能等同於歷的兩河流域,後者只是前者東面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一帶。

達標檢測:

1、古代非洲被稱為“尼羅河的饋贈”的是:

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2、觀察右圖:這一文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世界聞名的重要遺產。它記載的是:

a、伊利亞特的內容 b、一千零一夜 c、古蘭經 d、《漢謨拉比法典》

3 、樂山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要研究古代西亞奴隸社會的情況,你認為應該選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 b、漢謨拉比法典 c、種姓制度 d、論語

4、假如春秋時期楚國國王導印度去旅遊,他發現自己竟屬於:

a、第一等級婆羅門 b、第二等級剎帝利 c、第三等級吠舍 d、第四等級首陀羅

5、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斷。他所在的兩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出現在該流域的文明古國是: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6、下列國家中,推行過種姓制度的有:

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7、印度奴隸社會種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實質是:

a、社會成員分工不同 b、四個等級間權力義務的多少

c、嚴格的等級關係 d、等級間的種族差異

8、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利益受到保護的見證是:

a、推行等級制度 b、修建規模宏大的金字塔 c、漢謨拉比法典 d、把佛教定為國教

9、古代埃及法老權力的象徵是:

a、獅身人面像 b、空中花園 c、木乃伊 d、 金字塔

10、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屬於

a、 婆羅門 b、剎帝利 c、 首陀羅 d、 吠舍

11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等:①吠舍 ②婆羅門 ③首陀羅 ④剎帝利。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12、識讀下面的歷史文物回答問題:

雨的形成教案篇2

?問題導入】

一份好的教案,必須符合教學實際,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必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必須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要體現課改新理念就必須改進備課方法,要備好一節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除了研究課程標準、學生、教科書之外,還要做好備課的其他工作。這一章我們延續前三章的內容,探討備課的基本工作,以便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教案。

第一節 備課中的其他相關工作

在上課之前,我們要精心備課,除了備課標、備教科書、備學生之外,還須要完成分析教學內容,擬定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選擇教具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等工作。不僅如此,還要編寫課時教學計劃(即教案)以及學期(單元)教學計劃。

一、分析教學內容

分析教學內容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科書研究相比,分析教學內容更傾向於微觀,即在深入研究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科書的整體編排風格的前提下,具體分析作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具體目標要求、重點難點等等。這實際上是課程教學內容的具體化。

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時,要集中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確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這裏的基本要求其實就是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教材體現的思想性,基礎知識的深廣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平,以及發展能力的側重點等內容的具體體現。具體包括本節課的重要概念、規律是如何表述的,怎樣推導出來的,每一道例題的目的如何,每一插圖的用意如何,練習題的安排序列、層次、目的等。

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國小知識有豐富的現實背景,鑽研教材時,要特別注意這些知識是怎樣從現實問題中抽象、提煉出來的,同時也要搞清楚知識的學習對解決實際問題又有怎樣的幫助,鑽研教材要注意知識背後隱藏的辯證內容,如運動、變化、發展、轉化,對立統一,偶然與必然等等。這些辯證的思想幾乎滲透在各個單元的內容中。教材包含的基礎知識的深廣度,教師既要對其作一般瞭解,又要局部地深入分析。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的水平主要通過學習標準和分析例題、習題來掌握。發展能力的側重點,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難易情況而定,如:概念的教學側重於觀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養;運算的教學側重於分析、綜合、歸納、類比和遷移等能力的培養;對於比較容易的內容的教學,側重於培養自學能力;對於較難內容的教學,側重於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分清主次

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於知識的廣泛遷移。所以,分析教學內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溝通知識間的聯繫,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具體做法可以從縱和橫兩方面對教材體系進行分析和整合。

所謂縱的方面,就是知識的縱向聯繫。在這條線上,基本的概念、法則、原理是線上的中心環節,抓住中心環節,整條線就可以帶動起來。所謂橫的方面,就是把教材中具有橫向聯繫或互逆關係的知識,調整編排在一起,形成互相關聯的知識塊。總之,老師只有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繫,才會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網,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一般地,在學習中對學生認知結構起決定作用,並在進一步學習中起基礎作用和紐帶作用的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如教材中的定義、公式、法則,知識體系包含的重要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求及公式、法則推導的思維過程等。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綜觀全局,分清主次,從而確定和突出教學的重點。對重點內容要變換各種角度,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利用重點內容帶動一般內容。教學的難點主要是指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的部分,難點內容也是造成學習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一般地,知識過於抽象,知識的內在結構過於複雜,概念的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以及各種逆運算等等,都可能是產生難點的因素。要充分、準確地估計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只有靠平時深入瞭解學生實際,不斷積累經驗。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後輔導、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方法,分析學生的疑難所在,以作為今後教學相應內容時確定難點的借鑑。關鍵是指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個問題能起決定作用的知識內容。掌握並抓住了關鍵,教學就能進行得比較順利。

(四)精心編排例題、習題與有關的實踐活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新內容不能只停留在領會的水平,必須轉化為相應的技能,獲得相應的體驗和經驗,並能用來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技能的形成是通過練習獲得的,經驗的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活動實現的。

因而,在備課中,我們必須精心選擇和安排課堂例題、習題和實踐活動。其中,選擇可以從活動的目的、內容、形式、分量以及學生的接受等方面去考慮。同時,參照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應將教科書上的全部例題、習題事前演算、分析一遍,明確各部分的目的、要求、難度及與內容聯繫的緊密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例題、習題設計。其中,在設計習題時,練習的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目的明確,練習數量適當,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同時,各類習題的比例搭配要適當(如基本類與綜合類、封閉類與開放類)等。

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的,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接下來就要科學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縮小現狀與目的之間的差別。

教師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一方面要參照教學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廣泛翻閲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訓練材料,這裏思維訓練材料主要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前者是以感性表象來訓練思維的材料,如生動直觀的教具、學具,還有以語言為載體的事例,後者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為訓練思維的材料。

由於許多中國小課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而中國小生具有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因而,在備課時,我們必須為學生提供足以過渡到抽象結論的思維訓練材料。

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實際上須要同時考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用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具體的目的、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

一般地,任何一堂課都不會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

三、充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程資源是指依據課程計劃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場所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圖書館、報刊、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以及師生的背景資源、周圍環境中的可用資源等等。

在備課時,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並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教學模型、校園設施等等)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還可以開發錄像帶、光盤等音像材料,如錄製生活中的一些場景作為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問題情景,錄製相關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錄製科學家的生平故事等等。如果有條件,應積極開發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複雜問題、多角度理解重要思想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不應該利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三角形面積的求解過程),也不應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即學生對規律的探索。要將中國小的有關學科密切聯繫在一起,從其他相關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設情景,利用本學科的內容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當然,社區資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有了對教科書、學生及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準備作基礎,就可以較好地制定和編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每一堂課的教案。一般來講,備課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過程進行的。

所謂“由大到小”是就範圍而言,即先進行學期備課,再進行單元備課,最後是每堂課的備課;“由粗到細”指的是備課的深度。

例如,對教材的鑽研,第一次是開學前對整本教材的通讀,相對後兩次來説,閲讀可“粗”些,第二次是對一個單元教材的重讀,這時研究的細緻些,第三次是細讀一節甚至於一堂課的教材,鑽研得更深入。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教案,則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備課程序中三個不同階段的產物。

(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每一學期開始之前,首先要制定學期授課計劃,制定學期授課計劃的目的在於要求教師能夠縱觀全局,科學地安排全學期的教學工作,以保證全學期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地進行。學期工作計劃一般包括兩部分教學進度表和説明。各地的教學進度表格不完全一致,下面是進度表格中的一種:

“教學內容”這個項目下,應根據教學標準中制定的內容開列出講授的課題,指明各個課題數與教科書的哪一章節及所在的頁次。初當教師的人最好按課時順序一堂一堂地在表上編寫講授的題材。那麼,它對將要進行的教學工作就胸有成竹,以後檢查就更容易發現自己的計劃是否精確,執行是否恰當,這樣也就迫使自己在開學之前必須更細緻地鑽研教學標準及教材內容。如果只粗略地估計教學進度,教師在授課幾周後,實際的教學進度就可能與計劃中的進度不一致,這樣的教學工作計劃就不能起到督促與指導的作用。

“教學內容”項目下,還要注意在適當的地方列入課堂練習及書面檢查,同時對各個項目的講授時數也要作出恰當的估計。這種估計一方面要依據教學標準上每個大標題下總時數的規定予以適當的分配,同時也要參考班上的實際情況。

“執行情況”一欄是留給教師自己事後記錄工作執行情況的。各個項目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如未能完成,原因何在,都要一一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予以補救。

在説明部分中,應該指出上述進度表中哪些地方與教學標準有出入,為什麼,計劃具有哪些特點,為什麼。此外,還要列舉在某些工作中須要應用哪些輔助工具,進行哪些實踐性工作,幫助成績落後的學生,給他們補課,以及指導優秀學生的額外學習工作,也必須在這部分裏作出規劃。

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級的教師在鑽研教學標準,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先進行個人草擬,再進行集體討論修訂,力求做到進度、重點、難點和教學要求的統一。

(二)單元教學工作計劃

在學期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將各個單元的教學安排進一步具體化是單元教學工作計劃的主要任務。一般來講,在每一單元教學開始前,先由教師根據學期中計劃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擬出該單元的具體教學安排,然後通過同年級備課組的集體討論,做到大致統一。單元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單元教學目的,單元教學課時劃分,每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課的類型,例題、習題的配備以及單元考查等。有時根據實際需要,將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教案合為一體,這時須將計劃寫得更為詳細,具體。

在單元備課的基礎上,教師須要結合每節課的實際,編寫出每節課的教案。這是備課的核心工作之一,下節將集中分析。

第二節 實用的教案格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國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作系統策劃,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學理論物化到具體的中國小教學實踐之中,要以學習者的學為出發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內在規律性,站在學習者的立場上,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應用教學媒體,描述教學過程。

一、中國小教案的基本內容

新理念下的中國小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新理念下的中國小備課,是為學生學習而實施的一種設計,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之間的橋樑,是教師提出創意和決策的過程,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驗和案例,是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造性。

我們必須明確,實施新理念下的中國小備課,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是為學習服務。為此,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核心問題;教學設計要體現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並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尤其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

新理念下的中國小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特別地,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更長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裏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於前者,意味着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於後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着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學習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本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説明。

在新理念下,中國小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按照新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按照知識科學性、知識體系、編排特點、知識深度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國小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總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國小備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的醖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二、中國小實用教案的格式

課時教案通常簡稱為“教案”,它是課堂教學之前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學設計的最後成果之一,它應反映出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概貌。由於每堂課的具體任務不同,課的類型與結構不一,同時由於各個教師的教學經驗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同,教學過程千差萬別,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編寫教案的模式。但不管哪一種教案,都包括下列兩項內容:一是説明這堂課的目的要求;二是擬定教學過程中各個部分的計劃。

如果是新授課,教學過程就要反映新授課的幾個環節,如傳統新授課的基本教學過程是:第一步,複習,引入新課(有時還要檢查課外作業);第二步,講授新課;第三步,鞏固,小結;最後佈置作業。

當然,不同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新授課教學基本過程不盡相同,教學環節也千差萬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計。如果是練習課或複習課,教學過程又要分別按這兩種課型的結構編寫。

此外,教案還有詳簡之分。教案的詳簡主要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特別是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是詳寫還是簡寫。以新授課為例,詳細的教案要求寫出如何檢查課外作業,複習哪些具體內容,提問哪幾個學生;講新課是如何提出任務,如何逐步啟發誘導,詳細步驟怎樣(如果採用談話法教學,要寫出問題怎樣一個接着一個提出);鞏固階段是由教師還是由學生歸納和小結,課堂練習如何進行,誰上黑板演練,等等,佈置課外作業時,如果有需要提示或解釋的,也要寫明。同時,需要使用哪些教具,板書如何計劃,各環節需要多少時間,也可在教案中説明。教案的最後還可附一個教學後記(也叫教後反思),以便上課之後記載這堂課的教學經驗和問題,反思其中的得失。至於簡略的教案,則相當於詳細教案的提綱。它雖然簡明扼要,但也必須包含教師和學生進行活動的基本步驟,並簡要地説明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般來説,新教師宜於寫出詳細教案,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自己備課更加仔細,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自己逐步積累教學經驗。那些寫得詳細又認真做了教學後記的教案,對於將來在教同一內容時,將是很好的參考,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事半功倍。此外,觀摩教學或示範教學的教案,一般應寫得詳細些,以便大家學習和討論。當然對於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教案也可以寫得簡單一些。因為他們在課堂上能夠靈活而富於創造性地掌握好各個教學環節,完滿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編寫一堂課的教案的同時,應連帶通盤設計後面幾節課的教學細節,不僅有助於更好地利用時間,而且可以對一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作通盤籌劃,使前課與後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克服教學工作中的忙亂現象,保證教學質量。

初當教師的人在教案編寫完畢之後,如果對即將要上的課還覺得沒有十足的把握,那麼最好在上課前按照教案試講。關於教案的具體格式,各地要求不盡相同,可以借閲有關教師的教案,以供學習時參考。下圖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案。

?案例呈現】 教案的基本格式

雨的形成教案篇3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甲烷的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瞭解甲烷的用途。

2.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能力。

3.通過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增強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能源利用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探究實驗、模型、圖片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究科學的精神

2、通過講授、討論、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和實驗條件控制、比較、類比等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結構解析、推測可能的性質、設計實驗、解析現象,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掌握甲烷的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媒體選用:實驗、投影、電腦動畫、錄像

教學過程:

[引言]國中的時候我們已學過甲烷,那麼大家一起回憶下甲烷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

[學生回憶回答]

[教師講解]由國中我們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

[板書]一、甲烷的結構

1、甲烷的分子式:ch4

[提問]那麼甲烷的電子式是怎樣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

[板書]2、甲烷的電子式:

[模型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

[過渡]我們知道了甲烷是最簡單的一種有機物,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甲烷的性質,認識甲烷的用途。

[板書]二、甲烷的性質

[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甲烷的色態、水溶性,小心地聞氣味,動手演示甲烷與空氣密度的比較實驗器。

[歸納、板書]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比空氣輕,難溶於水。

[演示]將甲烷分別通入加了酸鹼指示劑的鹽酸、氫氧化鈉、高猛酸鉀溶液中。

[學生觀察描述]溶液顏色均無變化

[歸納、板書]

2、化學性質:

a、一般情況下,性質穩定,跟強酸、強鹼或強氧化劑等不起反應。

[講述]甲烷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板書]

b、特定條件下的反應。

[演示]氯氣和甲烷的混合氣體在光照條件下的反應,用一隻配雙孔塞的大試管,把試管的體積劃分成五等份並做上標記。試管內裝滿飽和食鹽水,塞上雙孔塞,兩導管用止水夾夾住,倒放大試管,讓導管a與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相通。將裝置放在化學投影儀前,從導管b通人氯氣,收集氯氣到標記四的地方,再通入甲烷,使試管內的食鹽水排到標記五的地方。這樣試管內甲烷和氯的比是1∶4。打開投影儀開關,使強光照射試管並投影到銀幕上。

[講述]注意觀察反應現象,用化學投影儀光源代替自然光源的好處是反應易控制且不受天氣影響。

[觀察]鹽水面上升。黃綠色消失,油狀物出現(請學生講述實驗現象)

[講述]實驗現象説明甲烷跟氯氣在光照下直接起反應生成了新物質,這一反應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生成物又是什麼呢?這個反應是什麼類型的反應呢?為了形象、直觀地説明這些問題,我們用電腦動畫模擬反應過程表示如下。

[演示]電腦動畫模擬一氯甲烷的生成過程。

[講述]從模擬過程可以看出,在光照的條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可被氯氣中的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但是反應並沒有終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繼續跟氯氣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請看反應模擬過程:

[演示]電腦動畫模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生成過程。

[講述]根據反應過程,這個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這兩個化學方程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方程式比較有何不同?

(1)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

(2)用箭號(→)代替等號(=)。

[講述]為了明顯起見,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注意化學方程式箭號(→)表示。這是因為有機化合物參加的化學反應往往比較複雜,常有副反應發生等。因此,這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常不用等號,而是用箭號(→)表示,且常常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

[設問]同學們能否將生成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投影]四個反應的方程式。

[講述]在這些反應裏,甲烷分子裏的氫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種取代產物,有機物分子裏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演示](1)取代反應:

[演示]電腦動畫重複模擬取代反應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講述]純淨的甲烷能在空氣裏安靜地燃燒,發生氧化反應。

[演示]點燃純淨的甲烷,注意觀察火焰。然後在火焰上方罩一個乾燥的燒杯,把燒杯倒轉過來,向杯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

[觀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很快變模糊有水生成,生成物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講述]純淨的甲烷能在空氣裏安靜地燃燒,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板書](2)氧化反應:

ch4+2o2co2+2h2o+q

[講述]甲烷是一種很好的氣體燃料。但是必須注意,如點燃甲烷跟氧氣或空氣的混合物,會立即發生爆炸。在煤礦的礦井裏,如果空氣中甲烷的含量達到一定比例時,遇到火花就會發生爆炸,所以必須採取安全措施,如嚴禁煙火、注意通風等,以防止爆炸事故發生。此例説明,對一個化學反應有充分、全面的認識,才能利用它、控制它,防止其有害的一面。

[講述]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1000℃左右,甲烷就開始分解;當温度再升高時,分解比較完全,生成炭和氫氣。

[板書](3)熱解反應:

ch4c+2h2↑

[小結]甲烷的性質與結構的關係。

[講述]由於甲烷在特定條件下的這些性質決定了甲烷在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廣泛用途。

[板書]

三、甲烷的用途

[講述]性質決定用途。甲烷取代反應的產物(ch3cl、ch2cl、chcl3、ccl4)都是很好的有機溶劑,熱解反應的產物氫是合成氨和汽油的重要原料,熱解反應的產物炭黑是橡膠工業的重要原料,也可用於製造顏料、油墨和油漆等。甲烷燃燒時放出很多的熱量,所以甲烷可用做氣體燃料。簡介天然氣的應用和農村沼氣製取的原料、發酵過程、使用和發酵廢物利用。着重強調指出沼氣的應用對合理開發農村能源、肥料,改善環境衞生,防止疾病的傳染所起的作用。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甲烷的性質和用途,要求重點掌握甲烷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理解有機物取代反應含義,注意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產生活實際。

[思考]1.甲烷的性質與氫氣的性質有何區別?

2.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有何區別?

[作業]書本課後練習

雨的形成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物質結構和元素週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化學打下基礎。這部分知識既是化學必修2的內容,也是選修化學的基礎。本章內容雖然是理論性知識,但教材結合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化學史實來引入和解釋,使理論知識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相互融合,以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學情分析:

在國中化學的基礎上,學生對電子層的概念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理解,再進一步介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教材沒有具體介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而是直接給出了1~18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簡單規律,學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次部分內容。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繪製數學中的座標系圖像,本節課講數學思想融入進來,更加直觀和形象。對於原子半徑的查找作為課下小組探究的內容,增加學生小組合作意識,課堂上學生願意代表小組成員展示,符合高一學生的心理要求。

高一學生的大腦裏的知識結構仍比較簡單,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調整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加強新舊概念間的聯繫,同化理解新概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元素的原子半徑、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微粒半徑及大小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1、歸納法、比較法。2、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究的科學品質。

教學重點:元素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變化的規律,微粒半徑及大小的比較。

教學難點:元素週期律的探索與發現過程。

教學策略和方法:本課在設計上主要以發現教學方式進行,以學生的自主發現探究為主,利用教材提供的數據,指導學生進行理論探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助以講授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學生為本”的課堂氛圍,程度的利用各方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

課堂類型:新授課

教學手段:多媒體、學案輔助教學

教學設計理念:

化學概念是將化學現象、化學事實經過比較、綜合、分析、歸納、類比等方法抽象出來的理性知識,它是已經剝離了現象的一種更高級的思維形態,反映着化學現象及事實的本質,是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因此化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的理論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注重教學的階段性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好知識處理的分寸,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在不同階段給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學中不能不顧學生實際能力,過分追求科學性和完整性,將概念隨意擴展和深化。

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合價變化規律,以學生動手繪圖為主,引導學生將表格數據轉化為圖像,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數形轉化能力,也會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圖像的直觀性,也能大大降低學生對規律性的理解難度,實現課堂的高效開展。

雨的形成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識記秦朝的統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度、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等知識點。

?(2)理解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的概念,皇權至上的特點。

?(3)運用比較法分析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利與弊。

?(4)評價秦朝中央集權的影響。

?教學方法】

教師口授,與學生互動交流完成教學任務,講授法、探究教學法。在師生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習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學習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學習歷史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特點;

(2)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利與弊。

難點:(1)正確評價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2)正確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

1秦始皇 是在怎樣的情況下 建立這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比較完備的官制?

2如何評價始皇及其所創的制度?

?導入新課】

(1) 以近年來火爆的影視穿越劇作為切入,如《穿越時空的愛戀》、《尋秦記》、《神話》、《宮》這一系列的影視穿越作品。並重點以《尋秦記》的相關劇情為入口,直接進入本課講解。

(2)背景(條件):

客觀上:1、諸侯混戰,加強各地的交流聯繫,民族交流、融合。

2、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量減少,使秦國統一所消耗的精力減少。

3、諸侯長期混戰,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和平。(民心所向)

主觀上(秦國):

1、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使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

2、秦王嬴政的個人因素,重視人才,採取正確的策略。

(3)過程:先後十年,滅掉了韓(230)、趙(228)、魏(225)、楚(223)、燕(222)、齊(221)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4)意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融合、對外關係、歷史因素、個人因素等方面來分析)

?教師總結】

它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

它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加強了中原和邊疆以及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繫,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它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秦統一後,中國社會進入快速發展一途。

二、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1、至高無上的皇權

也就是我們所説的“中央集權制度”。那麼為什麼秦王嬴政要實行這一制度呢?那我們就開始下面的講解。(背景)

最重要的就是: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

經濟根源:傳統的農耕經濟,

現實原因:大河文明,國土面積較大,需要統一的管理

秦王朝總結西周以來實行分封制的教訓,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維護統一。

理論準備:戰國韓非子的法家集權思想。

?教師總結】

初並天下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為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希望由自己開始,子孫能夠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地傳承,永掌政權。

?教師講述】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黃帝、顓頊、堯和舜。

是指少昊氏、顓頊、帝嚳、堯及舜。

“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的地位,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也反映了神化軍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從此,“皇帝”成為我國曆代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謂。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點?(皇位世襲、皇帝獨尊、皇權至上)

2、中央官制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