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教學反思是一個老師的進階之路,教師的教學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教學過程中得到提高的,寫教學反思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6篇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1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這節課一上課,我首先巧妙地利用課文中的四幅插圖創設出情景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一看到這四幅圖,就馬上舉手問:“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小畫家為什麼要把它畫成不同的顏色呢?”“是呀,趕快去課文中找找答案吧!”學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讀起了課文,這是我引導學生第一次讀課文,並要他們從課文中找有關的詞句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目的是讓學生去觸摸,去感受語言文字。

接着,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優美的詞語來讚美四季,引導學生與文本第二次親密接觸,並從中能積累一定的詞彙,以至於在後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口中經常會冒出“清涼的夏天”、“温暖的冬天”、“香甜的秋天”、“多彩的春天”……可見,這樣的積累落到了實處。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有的説:“樹葉黃了。”有的説:“梨子成熟了,變黃了。”還有的説:“田野裏稻子黃了。”……這一問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活了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導朗讀“果園裏,果子熟了。”指名學生讀,對於讀得好的學生我隨機作了這樣的朗讀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紅紅的蘋果熟了”;“哦,黃黃的梨也熟了”;“啊,你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掛滿了整個葡萄架”……

然後,請每個學生自己練習朗讀全文,朗讀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多練習練習,邊練邊想怎樣才能表達出自己的喜愛之情,這是引領學生第三次與文本親密接觸。最後,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朗讀交流,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那個自然段,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要認真聽,聽了以後説説這個同學讀怎麼樣,這項訓練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學會傾聽,培養合作意識。

綜觀本課教學,我在設計時主要立足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基點,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想、去問、去説,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實踐出真知”、“多想出智慧”,力求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小組合作精神,不輕易否定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使學生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已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能夠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我想,只要作為教師能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需要,構建基於價值引導與自主構建相統一的教學,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教學培養的學生會更加自信、樂觀,敢於想象,勇於創新,這不正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嗎?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2

?四個太陽》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把她看成是我思維訓練的過程,一種教師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的思維訓練過程。教學設計的幾易其稿,課堂上對目標的“執行力”不足,教課後反思的不知如何切入……這些都可以歸納為如何上好一節具體的語文課,如何直面複雜的課堂現實這個大問題。

該課教學後,我沒能按照學校研討課的要求立刻寫出我的反思來,我的思考是緩慢的,我期待自己做的不僅是對該課某個環節設計得怎樣或者課堂某一點效果如何的反省,更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實踐感受中提煉出一點些觀點或者把其中的困惑歸納引向深入,日後也好讓自己的實踐得以明晰。

王榮生教授這樣認為:教師想教什麼?教師實際在教什麼?學生實際在學什麼?這是一個教師面對複雜的課堂現實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一、我到底想教什麼呢?

1.認識“掛、街、熟、夥、伴、嘗、甜、温、凍、臉、該、因、季”13個生字。會寫“園、因、為、臉、陽、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以上三點是我幾次教學設計中能夠清晰把握的,困惑的倒是教師如何在備課時與文本產生有效的有針對性的互動,從而挖掘出文本中藴藏的合理的語言訓練點?在我的備課中,我“貪婪”地尋找每一自然段都可能加入的訓練點,不知不覺中把這所有的發現都堆砌到教學設計中,對於這些語言訓練點的不斷篩選也是我幾次重寫教案的一大原因。同樣的文本,讀者不同,讀的狀態不同,對學生學習訓練的目的不同,解讀也會不同,教學大綱中對於《四個太陽》的教學目標是簡練的,是基於認字寫字,讀文,理解課文內容這些而設的。

那麼需不需要挖掘教學大綱之外的語言訓練點,尤其是低年級又該怎樣篩選出合理的科學的語言訓練點呢?

讀王榮生教授的《語文科教學論基礎》,有這樣一句話:“教什麼”的得當與否幾乎完全依賴語文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對學生需要什麼的診斷能力。

可是在教師尚未形成遊刃有餘的教學機智以及對學生準確的診斷能力的時候,我們有應該如何駕馭文本,與文本合理互動?繼續讀王教授的書:王教授對語文教材分為四種類型,定篇,例文,樣本,用件,他認為不同類型的語文教材分別承擔了不同的語文教學任務。換句話説,不同的教材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點。“選文都是學生在語文學科裏的“學件””,在定篇裏,學習經典的豐厚藴含,在例文裏,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在樣本里,學習其閲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學生其實不是去學文,而主要是用這一篇文裏的東西,或者借選文所講的那東西,或者由選文所講的那東西觸發,去從事一些與該選文或多或少有些相關的語文學習活動。

“ 一篇文章,如果是“定篇”處理,那麼教師參與課程主要是對該定篇的闡釋把握以及多種課程資源的配置,引導學生透徹、明瞭地理解。

如果作“例文”處置,那麼教師參與課程主要是準確、具體選擇語文知識,並能對自己所生產的語文知識加以學術的審議。

如果作“樣本”,那麼重心應該放在對學生聽説讀寫實際情形的瞭解,並在教學後檢驗依學生的情況所生成的課程內容,對解決學生現場問題和現實困難的有效性。

如果當“用件”,關鍵問題是規劃聽説讀寫活動中讓學生去感受一定的新知識、新技能,在活動的同時,進行相關的、有意識的語文學習。”

這些極富創造性的見解為解決語文教學中“教什麼”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思路。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類型來把握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我實際教了什麼?

?四個太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8課。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樣,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主題來編排,《四個太陽》這篇教材就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明顯,我在備課的時候是把《四個太陽》當作了“樣本”來處理的,這樣的定位應該讓我的教學實踐有效才對啊?實際上,我在當時的`課堂實踐中未能很好地圍繞自己的目標而開展師生活動,以至於課後我無法回答“我實際教了什麼”這個問題。原因在哪裏呢?反覆看自己的教案,逐漸地把焦點聚在“教學目標”的表述上――

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熟、夥、伴、嘗、甜、温、凍、臉、該、因、季”13個生字。會寫“園、因、為、臉、陽、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教學重點:

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園、因”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一則教學設計的目標不僅是寫給聽課者看,更是寫給執教者看,怎樣表述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執教者應對一節具體的真實的語文課時在原理層面,技術層面,操作層面,技巧層面上的重視程度。

?語文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的設計要求遵循三個維度,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我在《四個太陽》的設計中明顯是輕視了“過程和方法”,我對於達成“知識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策略沒能明晰。我對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沒有看到我在“過程與方法”上的思考。

如果我嘗試這樣表述我的教學目標會否更好地為我的課堂實踐找到綱領式地指導?

知識和能力:認識“掛、街、熟、夥、伴、嘗、甜、温、凍、臉、該、因、季”13個生字。會寫“園、因、為、臉、陽、光”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學生想象力,模仿句式説話。

過程和方法:通過集中識字,讀文識字,檢測鞏固的方法掌握本課生字詞;通過創設情境,感悟情境促成感情朗讀,適時採用多種讀書形式,達成熟讀成誦,進而遷移運用課文句式説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並由此懂得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傳遞生活中的美好。

三、學生實際學了什麼?

執教《四個太陽》,最關注的是學生到底學了什麼。回想當時的課堂,諸多枝節引發了許多“弦外之音”。

學會了質疑?

學生沒有按照我預想的那樣,用上課文中的內容來持續學習,而是對自己發現的問題耿耿於懷,頻頻質疑“老師,冬天裏有了紅紅的太陽,為什麼小朋友還可以堆雪人?雪為什麼不會融化呢?”“老師,秋天是金黃色的,為什麼果園裏的蘋果是紅通通的呢?”……我很清楚孩子們喜歡質疑源於我在預習中開始強化的一個習慣“學貴有疑”,鼓勵學生嘗試自己提出問題,自己通過反覆讀文解決問題。但對於孩子們判斷所提問題的價值這一點上我指引仍舊模糊,我平時對孩子們説的那句話“那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讀好課文的,能夠通過一遍又一遍讀課文找到答案的問題就是好問題。”,在這節課上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其弊端,孩子提的這些問題雖然源於課文,但是與課文內容和情感無關,而是自己生髮出去的一些“離題”問題,可是這樣的問題不解決,他的興趣點就無法回到我們學習的正軌,如果要解決,又該怎樣回答孩子呢?因此,我不禁要問自己:孩子們學會了質疑嗎?質疑式教學適合這篇課文嗎?

感情朗讀做到了嗎?

學生在朗讀課文之時,有強烈的挑戰讀的興趣,紛紛提出“我想跟……比一比””我想自己讀一讀,不想齊讀”“我覺得我能讀得比他更好”“我想聽……讀一讀”“我要有感情地自信地讀書”的自主要求,我很高興在課堂上孩子們能有這樣的自主要求,我想學生之間的互動倒是可以這樣開展吧?可是有了形式,卻沒有激發出讀書的進步來,孩子們一次次的讀書,似乎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以至於有一個學生要跳出來説“老師,他讀得並不是很多感情,只有一點點感情!”是的,這個孩子的評價是到位的!孩子的這句話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經常回響在耳邊,連學生自己都覺得沒有進步,那這種形式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僅是創設一種孩子間的競爭氛圍嗎?

會認字了嗎?會在情境中想象説話了嗎?會背誦了嗎?會模仿句式説話了嗎?……

這節課,我抱着期待太大,總希望孩子們能得到了訓練更多一點,但是反觀事實,過多環節,任務太重,導致課堂節奏太快,就陷入了形式主義的尷尬境地了。學生到底學會了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更是空虛了。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3

?四個太陽》,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他以一個孩子特有的想象,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分別送給四個不同的季節,表達了孩子特有的純真願望。他雖然是寫太陽,可實際上卻是在寫四季的特點和小作者的美好願望。所以在導入時,我安排學生説自己的願望,然後自然的引到本文小作者的願望,告訴孩子,小作者的願望就藏在四個太陽裏,從而引出課題。這一環節設計得非常自然,不露痕跡。而且“願望”這一主線始終貫穿整堂課。

考慮到一年級孩子對四季的概念還不是特別明晰,這一課時我特地選擇了對比最強烈的夏和冬先上。(而且夏和冬本來就都是從氣温上描寫的,春秋則是從色彩上來描繪的。)在讓孩子説對夏冬兩季的體驗時,我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在讓孩子們説對夏天的感覺時,大屏幕上出示一輪閃動的火辣辣的太陽,並配上夏日知了的叫聲,很好的渲染了情境,在出示綠太陽時,則配上一段《松樹下》的音樂片斷,雖然只有短短几秒鐘,但一股清涼的感覺已經瀰漫開來。在讓孩子們感受冬天時,我給他們播放寒風呼嘯的聲音配上教師的情境描述,讓孩子們閉眼想象。而“紅紅的太陽”又和音樂《暖陽》片斷同步出現,讓人感覺非常温馨。

在生字教學上,我採用了集中識字和分散複習的方式。先小組合作學習識字,然後默記,學生領讀、開火車讀,做識字遊戲、把生字放到詞語中讀等,這時生字都是集中的,學生都是無意義的機械識記,以記住字形為目的。然後在後面的分段落教學中,我又隨機複習本段的生字詞,這時就已經不是單純的識記,而是聯繫課文語境的有意義的識記,以理解字義為主了。

在朗讀指導上,我也花了很多心思。一開始是自己的全文配樂範讀。因為一年級孩子自己本身的朗讀水平還很不穩定,但他們都很善於模仿,因此,教師的範讀就顯得很有必要。好的範讀可以讓孩子先入為主,在自己讀時會不自覺地模仿老師的語氣。在分段指導朗讀時,我通過創設情境、適時的朗讀評價等激發孩子們的朗讀慾望和興趣。還把文字變成孩子們最喜歡的兒童詩,使孩子們更容易朗讀,讀得更投入了。我現在還能清晰地記憶起當我出示課文改編成的兒童詩時,孩子們那驚喜的眼神。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應該説孩子們的朗讀十分到位,他們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讀出了綠太陽的清涼,紅太陽的温暖,更讀出了畫太陽的同齡人的純真而美好的願望。

在注重孩子們的朗讀時,我也有意識的提升孩子們的語言。如我問孩子們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你覺得怎麼樣時,孩子們多半隻能説出“熱”。至於怎麼個熱法,他們往往描述不清楚。於是在小結他們的發言時,我自己作了一段描述:夏天的太陽真的太燙太燙了,它曬得小花小樹都挺不起身子,軟懨懨的,它曬得田野裏的水都滾燙滾燙,要把莊稼都燒死了,它曬得街道路面像着了火似的,我們走在上面,就像走在電熱板上。小朋友都不敢出來玩了,因為火辣辣的太陽會把我們嫩嫩的皮膚灼傷。這樣孩子們會朦朦朧朧的知道,哦,原來“熱”是可以這樣説的呀。無形之中,讓孩子們作了一次語言的積累。再比如,我把原本的散文斷行,變成了一首兒童詩。我本來想讓他們仿寫的,但考慮到難度太高,放棄了,只是作為一種朗讀的輔助。但這樣改成詩後,不但有助於孩子們朗讀,也讓孩子們知道原來“詩”也並不是那麼神祕的,讓他們對詩有一種親切感,自己也想寫詩了。

四個太陽

我畫了一個快樂的太陽,

送給一(三)班的小朋友,

讓一(三)班的小朋友

每天快樂。

我畫了一個有力量的太陽,

送給警察,

可以讓他勇敢地抓小偷。

我畫了一個笑咪咪的太陽

送給朱老師,

讓朱老師每天都笑咪咪。

我畫了一個聰明的太陽送媽媽,

可以讓媽媽有許多聰明腦細胞,

也讓媽媽班的小朋友更聰明。

這真是我這堂課的意外之喜啊,我相信肯定還有另外的孩子已經在自己的日記本上也寫下了自己美好的願望。

其實,這是一堂很普通的常態課,我在這堂課上所呈現的也就是我平時在自己的課堂上所努力追求的。我想,一年級的語文課就應該這樣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紮紮實實的上。當然,這樣的課堂肯定還會有很多不足,我會努力改進。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4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麼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説、去做,引導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聯繫生活,學會提問,引發好奇。

在課的開始,我出示太陽和課題,學生讀了課題之後,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疑惑的地方。學生馬上和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我們看到的太陽明明只有一個,為什麼這裏要説‘四個太陽’呢?”讓學生學習質疑,這樣,在課的開始學生就有了強烈的好奇心,由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產生了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抓裝夏天”一段,示範教法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看課件,引出夏天,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炎熱的夏天裏有什麼心願,從而瞭解文中小朋友的願望;接着通過多種不同形式讀理解課文;孩子們能很快地説出自己和文中小朋友的心願,在讀時教師點撥,儘量做到有表情、有動作,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學習的喜悦。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美好心願,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其音像、動畫等直觀形象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文中“清涼、凍僵、温暖、多彩”等詞語,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的目的。學生被形象生動畫面及音效吸引了,隨即我又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他們入情入境,很快地領會了文中作者的情感,朗讀起來也就有聲有色了。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5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8課。文中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一年級的學生非常熟悉太陽及一年四季的特點,對太陽與四季的聯繫有較為豐富的生活體驗,所以由多媒體課件創設出情景去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然後在讀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抓重點詞,以學定教。

我抓住“清涼,香甜,温暖,多彩”四個關鍵詞語,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如夏天你走在街道上有什麼感受,你吃過那些香甜的水果,播放一段寒風呼嘯的聲音,讓學生説説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等形式.指導學生將這四個詞讀準,讀出感情,從而推進學生對課文內朗讀等形式,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在美的情境中採到了“金黃的落葉”,聞到了“水果的香甜”,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

二、情境表演,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髮展的根本後勁。針對我班學生表現慾望強以及本課內容的需要,我設計了表演這環節,在教學“金黃的太陽”時,我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通過讓學生回想秋天有哪些果子熟了,你最喜歡的果子熟了時你最想幹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猜落葉會邀請那些小夥伴來嚐嚐水果的香甜,為後面的互動表演做好了鋪墊。然後我請學生上台和我一起表演了“落葉邀請小夥伴長水果的情形。”這師生互動表演既起到了示範引導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看到學生的表演情緒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我馬上讓學生去邀請自己的好夥伴一起去“品嚐水果的香甜”,無論是師生互動表演還是生生互動表演,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體會了“金黃的太陽”給人們帶來的喜悦。我覺得這個表演不僅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鍊,還使得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三、聯繫課文,拓展想象。

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本班學生學前教育較好,在課堂上思維敏捷。活潑,想像大膽、奇特。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部分學生喜歡閲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因此,我在學完課文內容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想畫的太陽。經過本課的語言感悟、朗讀訓練後,學生的想像力無疑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有的説要畫個紅太陽送給媽媽,讓媽媽的手在冬天不會被凍裂:有的説要畫個黑太陽送給白髮蒼蒼的奶奶,讓奶奶永遠年輕健康;有的説要畫個長着翅膀的太陽送給小朋友們,讓他們能像小鳥一樣在天空自由地飛翔……學生暢所欲言,一句句充滿童趣和愛心的話語,給課堂平添了不少生機與色彩。

四、朗讀感悟,注重積累。

在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我就設計不同要求、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如: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然後用課件演示了“秋日果園碩果累累,落葉飄飄”的景象。在邀請説話的情境中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又如在教學冬天“紅紅的太陽”時,我在充分讓學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情景後,藉助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我還在多個環節中注重學生的積累。例如:在教學夏天的炎熱時,我讓學生説説那麼熱的太陽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學生説出了“赤日炎炎”、“烈日當頭”、“火辣辣”等詞語。在教學春天的太陽時,鼓勵學生聯繫舊知,如背誦第一單元中《識字1》及日常背誦的關於春天的詩、文、詞、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感悟到作者想象之美,同時進一步鞏固了舊知,積累了詞彙。

當然,課堂還是有很多遺憾之處:在創設情境説説夏天的炎熱時,學生的思路比較狹窄,都只是説到説很渴、很熱,當時我沒有很好地引導,打開學生的思路。另外,在落葉邀請小朋友品嚐水果時,參與面太小,應該多請幾個學生來説,多些不同的説法可能效果更好些。

四個太陽教學教學反思篇6

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用第一人稱進行講述。“我”為每個季節畫了不同顏色的太陽,給世界萬物帶來各種美好。

課文共4個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順序敍述,每個自然段寫了一個季節。段落結構相似,都是先寫畫什麼顏色的太陽,再寫在陽光照耀下,這個季節呈現的美好。全文語言優美、結構工整、具有反覆的特點,讀起來親切舒緩,非常適合學生朗讀。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圖畫中描繪了一個小男孩畫太陽的情境,透過甜甜的微笑,可以感受到他美好的心願。

優點:

通過遊戲設置認識生字,富有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分自然段朗讀,分自然段理解課文,由部分到整體。

通過拓展,引導孩子思考説説自己想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昇華情感。

缺點:

指導朗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給學生進行範讀。

朗讀的方式太單一。

改進措施:

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可以交替使用。一年級語文教學,朗讀是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要突出朗讀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愛上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