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1~6教案參考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62K

教師應該不斷反思和改進教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1~6教案參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1~6教案參考8篇

國小數學1~6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鍾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於多少分?

2.説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並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國小數學教案《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鍾,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後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麼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係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佈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國小數學1~6教案篇2

設計思想: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科學設計,實現音像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滲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探究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課採用啟發式電化教學,本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首先設計一道準備題,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通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後通過列表、討論、分析,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與表象,在教師適時啟發點拔下,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維,探索和發現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在鞏固練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培養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遇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問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勤學善思、主動進取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教學目的:

1。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數量間的相依關係,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

2。能根據相遇問題的題意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並説出解題步驟。

3。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應用題。

4。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中數量關係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電教媒體:微機及配套大屏幕、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一)前提診測(投影片)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米)

提問:為什麼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表示?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 ? (由學生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評析:舊知的再現,針對性強,抓住與新知密切相關的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為學習新知識作了適

當的鋪墊。]

(二)引人課題

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二、引導思疑

1。創設動態情境,準確理解題意。。

微機屏幕顯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微機演示)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並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悦耳的響聲後,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後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悦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豔麗。

學生觀察後提問: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裏出發?出發後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板書:人:兩個 時間:同時 地點:兩地

方向:相向(相對) 結果:相遇

[評析:運用微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

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優勢,為後面的例題教學掃除了障礙。]

2. 觀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師利用微機逐分逐分地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完成下準備題中的表格。。

根據以上微機的演示讓學生填寫下面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 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填完上表後讓學生討論:

①出發3分鐘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

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評析: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準備題的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要求。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後通過列表、討論、分析每經過1分、2分、3分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係。這裏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拔,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下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引思解疑

l。出示例5: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①讓學生説説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微機屏幕顯示線段圖(標出運動方向、有關數據及問題)。

③讓學生根據線段圖複述題意,同時想象兩人同時從家裏走向學校的過程。

(3)分析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問:怎樣求兩家的距離?

啟發學生説出兩種解法:

① 求兩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來。

644+704

②求每分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較兩種算法。

讓學生説説兩種解法分別先求什麼,再求什麼?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為什麼兩種解法算式不同卻結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評析:前面準備題已通過微機向學生提供了直觀、多彩、形象、生動的表象,又通過填表、分析,學生已準確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例5的解答已經是水到渠成。然而教師並不急於呈現答案,而是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先啟迪學生複述題意、想象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的情景,再畫出線段圖,進一步激發學生解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後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化解難點,真正體現了啟發式電化教學解決難點的媒體策略思想。整個例題的解答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前面提供的表象自我探究、自我發現,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把外部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從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到意義建構的較高層次。]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鐘兩人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路程。

每分60米 每分75米

a。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

c。兩地間的路程:()()+()()=()米

另一種解法:

a。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兩地間的路程是[()+()]()=()米

②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相遇,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2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兩種方法解答)

四、拓思創新

1。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修築一條公路,14天修完,甲隊每天修280米,乙隊每天修300米,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後兩車還相距30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後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後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國小數學1~6教案篇3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複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係的複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等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繫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①方法: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複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麪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1~6教案篇4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佈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繫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並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係,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牀,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裏呢?為什麼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裏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裏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着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麼樣的圖形?(邊示範邊説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説,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説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着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説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麼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麼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台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説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麼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麼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麼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稜鏡),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裏,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託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着,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着搶着説,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説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遊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並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並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裏?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説給他們聽,美在哪裏。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豔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説説漂亮在哪裏”,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着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並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迴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於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説,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1~6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的乘法。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並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重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為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範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關鍵:

1、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國小數學1~6教案篇6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插入表格》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所教學生為五年級學生,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學生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已經逐步掌握了在word中輸入文字及修改、修飾段落、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等基本的知識,看着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探究的興趣愈來愈濃厚,課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很多,這位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礎。但依然是個別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希望通過師生的交流,能幫這些同學找到失誤的原因。

三、教學內容分析

在本節課中,學生將會學到:

1.自動繪製表格;

2.編輯表格;

3.修飾表格。

四、教學目標

1.學會在word中製作簡單的表格,並輸入文字。

2.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五、教學難點分析

製作簡單的表格,學生對錶格的修飾有點難度,可以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講解。

六、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收集生活中的表格。如,電話繳費單、超市的電腦小票、課程表、送貨單等等(讓學生對錶格有初步感知)

七、教學課時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好!大家還記得在第一課中,老師給你們展示的漂亮的板報樣板嗎?其中的圖片、文字等我們已經會做了,但是,樣表中還有一張“學生信息表”,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信息表輸入到電腦,美化並打印出精品來,那就太令人興奮了!同學們願不願意把我們的信息表製作得漂亮美觀呢?

生:願意。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以“板報樣表”來引出製作表格,自然而又簡明,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認識表格

師:拿出自己收集的表格,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有橫線、豎線、文字。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多媒體課件演示)橫線我們叫行線、豎線叫列線,它們組成的小方格叫單元格。橫向的單元格叫行,豎向的單元格叫列。

(通過學生觀察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學生認識行、列、單元格,為下面製作出正確的表格打下紮實基礎)

(三)、製作表格

師:在word中,專門給製作表格功能分了一個菜單,這個“表格”菜單中包含各種關於表格操作的命令,我們可以集中在這個菜單中去完成表格的製作,大家可以打開word,進入表格菜單中瀏覽一下,瞭解關於製表的一些命令。

(學生打開word,進入表格菜單瀏覽。)

師:我們先插入空白表格,步驟如下:(課件出示步驟)

1.單擊要創建表格的位置。

2.單擊工具欄中的“插入表格”按鈕,彈出表格創建模板。

3.在方格中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選擇4行4列的方格,被選中區域則變成藍色。

4.鬆開鼠標左鍵,就繪製出一個4行4列的表格。

5.如果要改變表格的寬度和高度,則把鼠標移到表格的豎線和橫線上,當鼠標變成“‖”和“=”時,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鼠標,即可拖動寬度和高度。

6.在表格中輸入學生信息。

師:下面我們在表格中輸入文字,提示輸入方法:(課件出示)

(1)在要輸入文字的單元格中單擊,然後輸入文字。

(2)按下鍵盤上的←、→、↑、↓鍵,可以移動光標到另一個單元格。我想讓大家自己先來試按步驟製作這個表格,看大家能不能完成,不懂的可以邊做邊看教材,同學間也可以互相交流,還可以向老師求教。

九、課堂練習

學生按步驟操作。

教師巡視指導。隨機選取代表性錯誤作講解。

(讓學生自主探究,並學會遇到問題採用不同的途徑來解決)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的演示操作。

(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來製作表格,通過演示,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編輯表格

1.選擇表格

2.增加刪除行

3.刪除一行表格。

教師課件出示,讓學生仔細觀察,隨後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進行輔導。

(五)、修飾表格

師:我們製作了一張最普通的表格,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張漂亮、有個性的表格,你們想嗎?

生:想!

師:我們先來修飾文字。選擇要修飾的文字,給它設置字體、字號、顏色和對齊方式等。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遇到問題隨機講解。師:我們還可以來設置表格的邊框和底紋。課件出示步驟:

1.選擇整個表格。

2.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單元格對齊方式”,並在其中選擇一種。

3.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邊框和底紋”。

4.在邊框選項卡上的“設置”中選擇一種表格線和邊框的樣式。

5.選擇線型。

6.點擊“顏色”的下拉按鈕,在顏色列表中選擇表格線顏色。做完上述步驟,一個令人滿意的表格就出現在“板報”文檔中了。學生按步驟進行操作。

師:我們來展示一下我們的作品,好嗎?

學生的表現慾望很強,讓他們有了一個自我展示的空間。

(六)、保存文件

師:我們把製作好的表格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面。學生保存。

(七)、設計活動,深化學習

師:我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張表格用電腦製作出來嗎?

生:(充滿信心)能!

(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納入課堂,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及時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師:保存自己的作品,下課!

十、作業安排

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你能見到的所有表格,並挑選出你認為最複雜的一個,把它在word20xx中做出來,並在班級內進行評比。評比的標準可考慮表格的複雜程度與原表格的相似程度。

十一、教學資料及資源教學資料: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

資源:多媒體課件,word20xx,各種電腦小票,,電話繳費單、課程表、送貨單等等

十二、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應以信息社會的不斷改革創新為基礎,通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建立創新意識。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實踐作用,則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插入表格》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坐不住,而對於單調的練習感到厭煩,經過充分考慮、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就適當地採用一些與單調的練習完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容,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來激發學生製作表格的興趣,引起他們修飾表格、美化表格的慾望。同學們在一步步的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不會因為太多的困難而中途放棄。步步引導,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忘我的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製作表格。

在整節課教學中,我採用自學式、探究式、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實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通過評價反饋,發展了學生精品

的個性和創造精神。整節課在一種輕鬆、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的掌握情況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國小數學1~6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含義,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究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問題

3、能初步利用等量劃分(包含除)與平均分(等分除)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知道兩個量的關係有時可用“小數倍”表示。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小數除以整數中“商與被除數小數點對齊”;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餘,在剩餘部分後面添0,再繼續除。

●教材知識講解

例1、買3千克黃瓜要5.28元,每千克黃瓜售多少元?

分析與解答:

根據我們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黃瓜每千克的售價不到2元。又:黃

瓜的單價=黃瓜總價÷數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樣計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裏有528個0.01元,528÷3=176(個)

就是説每千克是176個0.01元,是1.76元

兩種方法算得的結果一樣,接近我們的估測,而且兩種方法都採用了整數除法計算,

我們嘗試用豎式計算:

點撥: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餘,在剩餘部分後面補0繼續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乾,平均分給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與解答:

3.5÷7,顯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數部分不夠分,怎麼辦?

我們把3.5千克轉化成3500克計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豎式計算:

●方法與技巧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餘,在剩餘部分後面補0繼續除。

2、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時,在個位上直接商0,點上小數點,再按整數除法的方法

繼續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幾倍時,不僅可以用整數倍,還可用“小數倍”表示。

3、應用

(1)甲、乙兩地相距1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48千米,幾小時後可以到達?

(2)甲種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種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種巧克力的單價是

乙種巧克力單價的幾倍?

自我檢測參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時)

(2)65.8÷47=1.4

國小數學1~6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週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麼看法?你有什麼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説説老師和同學們在幹什麼?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彙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並派代表交流,並説説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説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請你算一算。

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數632654668646

3、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

2、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