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82K

對於教案的寫作,相信作為教師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7篇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1

教學內容:

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辨認鋭角和鈍角,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無數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許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交流彙報,並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才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麼分呢?(可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各組討論情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果1、根據是不是直角分2、根據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師:根據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鋭角。

(把剛才找出的角分三類顯示)

4、練習:書P39(1)

直角、鋭角、鈍角生活中處處都有,請你找一找,説一説。

除了書上的,你還能舉個例子嗎?

5、師:剛才我找了直角、鈍角和鋭角,現在請你自己動手來創造直角、鈍角和鋭角。

(紙片、小棒、活動角等材料)

6、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創造的直角、鈍角和鋭角。

7、練習:書P39(2)連線

1)全體獨立完成

2)校對

8、畫角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鋭角、鈍角,那麼怎麼來畫鋭角和鈍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試一試。

9、讓學生自由嘗試

10、彙報,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畫得是什麼角?

2)説説你是怎樣畫鈍角和鋭角的?

三、課堂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揭題:鋭角和鈍角)

你有什麼收穫呢?

教學後記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裏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也就是: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説一説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裏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説説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餘數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3

【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是在學習了百以內的連減運算,萬以內數(三位數)的減法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並且對於簡單的加減混合的應用題有一定的練習基礎,因此,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景應用連減或者分步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連減問題。本課中,要通過學生與他人合作,培養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能根據實際的情況對算法進行擇優選擇。

2、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學生對三位數加法、減法的計算不夠準確,運算速度慢,導致在連減計算中,出現錯誤。

【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了“運白菜”的情景,教學時,教師應該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連減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倡方法的多樣性,並運用學會的知識正確計算。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結合“運白菜”的情境,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學會在實際的運算中實現算法的優化,滲透簡算意識,提高計算技能。

2.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情景,探索連減的多種方法,並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計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激發探索慾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索三位數連減的不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算式特點靈活選用計算方法,實現算法的優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誰嗎?(海寶)對,它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於 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舉辦,有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來展示各國的技術和商品,而且有異彩紛呈的特色表演。這是中國館、以色列館、波蘭館……。你們想去參觀嗎?淘氣和笑笑也準備去博覽會上長見識。不過,他們在去之前,先來到了菜地裏,準備選一些優質的白菜運往上海世博會的餐館裏,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提供綠色、健康的食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關於運白菜的數學問題。(板書:運白菜)

【設計意圖: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情景圖)

師:從這幅圖中你都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誰能把這些信息完整的説一遍。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誰能把這道題完整的敍述一遍。

師:你們會列式嗎?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誰來説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教師同時板書:

850-288-256 850-256-288 850-(256+288)

師:這道題先算什麼?850-288算的是什麼?再算什麼?得出來的結果是什麼?

第二、三個算式方法同上,説明算理。

師:同一道應用題我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那麼它們的計算結果一樣嗎?請同學們把你剛才列的算式用脱式計算出來,並列出豎式。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零散的、不繫統的,思維單一,語言不完整。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在這裏我讓學生用完整的話來敍述數學信息,用完整的話來敍述題意。通過學生列式計算,使學生體會到解決“運白菜”這個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

2、比較。

(1)比較850-288-256 和850-256-288。大屏幕出示:

討論:①比一比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想一想這個算式之間有着怎樣的關係?

同桌兩個先互相説一説。指名彙報。

相同:①得數相同;

②三個數相同;

③每個算式中都有兩個減號,它們都是一個三位數連續減去兩個三位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內容:三位數連減。(板書課題)

不同:在實際計算時,第1道題先減288,再減256,而第2道題先減256,再減288。

師:通過對比,你覺得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説一説哪兩個算式相等?

師:你説的真好!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可以先減後一個數,再減去前一個數,這兩個算式是相等的。

同時板書:850-288-256 =850-256-288

(2) 比較850-256-288 和850-(256+288)。

師:説説你有什麼發現?同桌兩個討論,交流。

相同:得數相同,三個數相同。

不同:在實際計算時,第一個算式先減256,再減288;而第二個算式先算後兩個數的和,再用第一個數減去它們的和。

師:通過對比,你們發現了什麼?

師: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用第一個數減去它們的和,這兩個算式是相等的。

同時板書: 850-256-288=850-(256+288)

師小結: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同一個問題我們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三位數連減即可以按照原有的運算順序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總數先減去後一個數,再減去前一個數,還可以先把後兩個減數相加,再用總數減去它們的和,這三個算式是相等的。請同學們把這個等式讀一遍: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從而掌握三位連減的不同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出示:436-179-36

師: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決,那麼同一道題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嗎?這道題你會算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要求脱式計算。

展示學生的不同做法。對採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集體訂正。

436-179-36 436-179-36 436-179-36

=257-36 =436-36-179 =436-(179+36)

=221 =400-179 =436-215

=221 =221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師:比較這三種算法,你覺得哪種算法更好?為什麼?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發現了436和36這兩個數的尾數都相同,先計算436-36可以得到一個整百數,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計算436-179-36,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解答,通過比較算法,起到了優化算法的目的。】

出示:436-142-58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先想一想怎麼計算比較簡便?然後再進行計算。

大屏幕展示學生的不同算法。

師: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簡便?為什麼?

師小結:看來一道題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計算前,先仔細觀察,然後根據算式的特點採用合適的方法,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436-142-58這個算式的特點,先優化算法,在進行計算。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明確思維的順序,先觀察算式,思考最優算法,然後再進行計算,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2、師:老師這還有兩道題,你能根據算式的特點來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嗎?

學生試算:1000-225-168 368-(168+127)

大屏幕展示學生的算法,指名説理由。

【設計意圖:有的算式沒有明顯的特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計算;而有的算式有明顯的特徵,要求學生根據算式的特點,選擇最優算法,來進行計算。】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連減,三位數連減有多種算法,但是在計算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算式的特點採用合適的方法,這樣能夠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好速度。

師:你覺得這節課誰表現的最好?你想誇誇誰?有誰想誇誇自己?有沒有人想誇誇老師啊?你知道這節課老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嗎?認識了你們就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設計意圖:我想課上到此時,每個學生都有着不同收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有助於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內容,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今天到底學會了什麼;通過談收穫,使學生之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我還採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自評的評價方式。】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説説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説一説: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充分給學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説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説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裏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説一説: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裏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説一説,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説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裏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説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説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藉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

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遊,他們聽説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着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裏,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裏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説一説,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麼方向,怎麼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説一説。

2、小組討論,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麼走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説説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説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説一説,再填在書上。

學生彙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遊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麼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遊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遊路線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國小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並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後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台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並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説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淨含量。

4.讓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淨含量情況。

5.揭示並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並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後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麪、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遊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後實際稱量,最後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佈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佈置課後實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