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68K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以確保教案包括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學評估的方法,用於測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

第二教時教材:

1、複習

2、《課課練》及《教學與測試》中的有關內容目的: 複習集合的概念;鞏固已經學過的內容,並加深對集合的理解。

過程:

一、 複習:(結合提問)

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號、常用數集、列舉法、描述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單元集、二元集

4.關於“屬於”的概念

二、 例一 用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平方後仍等於原數的數集解:{x|x2=x}={0,1}

2.比2大3的數的集合解:{x|x=2+3}={5}

3.不等式x2-x-6

4.過原點的直線的集合解:{(x,y)|y=kx}

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3)}

6.使函數y=有意義的實數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

三、 處理蘇大《教學與測試》第一課 含思考題、備用題

四、 處理《課課練》

五、 作業 《教學與測試》 第一課 練習題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

一、説教材

(1)説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本次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集合》(第一課時)。集合這一課裏,首先從國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説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徵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把集合的初步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着密切聯繫,它們是學習、掌握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從知識結構上來説是為了引入函數的定義。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模塊中,集合就顯得格外的舉足輕重了。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設置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習慣。並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由集合的學習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同時通過自主探究領略獲取新知識的喜悦。

(3)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集合元素的三個特徵,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二、説教法和學法

接下來則是説教法、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互相聯繫和統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麼樣的教法必帶來相應的學法,以遵循啟發性原則為出發點,就本節課而言,我採用"生活實例與數學實例"相結合,"師生互動與課堂布白"相輔助的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體驗,憑藉有趣、實用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更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

總之,不管採取什麼教法和學法,每節課都應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機制,不斷優化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説教學過程

接着我來説一下最重要的部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流程主要分為六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目標)、自主探究(感知目標)、討論辨析(理解目標)、變式訓練(鞏固目標)、課堂小結(自我評價)、作業佈置(反饋矯正)。上述六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多層次、多角度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目標

課堂開始我將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班級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問班級一共多少人?

問題2:某次運動會上,班級有20人蔘加田賽,16人蔘加徑賽,問一共多少人蔘加比賽?

這裏我會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問題,事實上小組合作的形式是本節課主要形式。

待學生討論完畢以後我將作歸納總結:問題2已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解釋,這是與集合有關的問題,因此需用集合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我將板書標題:集合)。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為了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慾望。

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自主探究

讓學生閲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空間,讓主體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讓學生自主探究之後將進入第三環節:討論辨析

小組合作探究(1)

讓學生觀察下列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所有的正方形;

(3)到直線 的距離等於定長 的所有的點;

(4)方程 的所有實數根;

通過以上實例,辨析概念:

(1)集合含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而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號{ }或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小組合作探究(2)——集合元素的特徵

問題3:任意一組對象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麼特徵?

問題4:某單位所有的"帥哥"能否構成一個集合?由此説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

問題5: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説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複出現的

問題6:咱班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後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由此説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我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因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感受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3)——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問題7: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麼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問題8: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屬於集合a,記作a∈a

問題9: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小組合作探究(4)——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問題10:自然數集,正整數集,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等一些常用數集,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

自然數集(非負整數集):記作 n

正整數集:

整數集:記作 z

有理數集:記作 q 實數集:記作 r

設計意圖:由於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啟發,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四環節:理論遷移 變式訓練

1.下列指定的對象,能構成一個集合的是

① 很小的數

② 不超過30的非負實數

③ 直角座標平面內橫座標與縱座標相等的點

④ π的近似值

⑤ 所有無理數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這節課主要解釋了什麼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一點評,讓學生的思想敞亮的發揮出來。

第六環節:作業佈置,反饋矯正

1.必做題 課本習題1.1—1、2、3。

2.選做題 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實數a 的值。

設計意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為了讓學生直觀易懂的看筆記,板書應設計得有條理性、概括性、指導性,所以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集合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特徵

(學生板演)

3.常見集合的表示

4.範例研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3

教學類型:探究研究型

設計思路:通過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這個結論僅僅是猜想,數學是一門科學,所以需要論證它的正確性,因此本節通過剖析維恩圖的四部分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並對德摩根律進行簡單的應用,因此我們製作了本微課。

教學過程:

一、片頭

(20秒以內)

內容:你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集合的運算——自己探索也能發現的數學規律(第二講)》。

第 1 張ppt

12秒以內

二、正文講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頓曾説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學習了集合的運算,得出了一個有趣的規律。課後,你舉例驗證了這個規律嗎?

那麼,這個規律是偶然的,還是一個恆等式呢?

第 2 張ppt

28秒以內

2.規律的驗證:

試用集合a,b的交集、並集、補集分別表示維恩圖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過剖析維恩圖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使用

第 3 張ppt

2分10 秒以內

3.抽象概括: 通過我們的觀察和驗證,我們發現這個規律是一個恆等式。

而這個規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國數學家德摩根發現的。

為了紀念他,我們將它稱為德摩根律。

原來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也能發現這麼偉大的數學規律。

第 4 張ppt

30秒以內

4.例題應用:使用例題形式,將的德摩根定律的結論加以應用,讓學生更加熟悉集合的運算

第 5 張ppt

1分20秒以內

三、結尾

(20秒以內)

通過這在道題的解答,我們發現德摩根律為解答集合運算問題提供了更為簡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規律。

第 6 張ppt

10秒以內

教學反思(自我評價)

學生在學習集合時會接觸到很多的集合運算,往往學生覺得這是集合中的難點,因此本節課通過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動畫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下輕鬆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通過層層深入的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集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4

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其記法

(2)使學生初步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

1.引入

(1)章頭導??

(2)集合論與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爾(有關介紹可引用附錄中的內容)

2.講授新課

閲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4)如何給集合分類?

(一)有關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對象: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客觀存在以及我們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號,都可以稱作對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説這個整體是由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屬於: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a,記作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不屬於a,記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4、集合分類

根據集合所含元素個屬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注:應區分符號的含義

5、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 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 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1)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課堂練習:教材第5頁練習a、b

小結:本節課 我們瞭解集合論的發展,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及有關性質

課後作業:第十頁習題1-1b第3題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 中,佔據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應着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 學情分析:(説學法)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一)課堂結構:複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佈置作業等五部分

高中數學集合教學反思

集合這章內容,教學參考書上安排的課時為五課時,我們的導學案也是安排五課時,實際教學時,由於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第一課時的導學案用了兩課時才完成。集合這一章的特點是概念不多,但這章所涉及到的內容很廣,學生學習本章內容時,不僅要理解本章的概念,還要理解與本章內容相關聯的其他內容,這些內容有國中學習過的內容、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相關知識,再加上高中學習方法與國中不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學生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實際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準確理解概念,如:集合的元素具有三個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集合的關係、運算等都是從元素的角度定義的,所以解集合問題時,教會學生對元素的性質進行分析,反覆訓練,讓學生通過實例體會這三個性質。

第二,掌握相關的符號語言、venn圖,正確使用列舉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特別要注意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時,集合中的元素是什麼,這是一個教學難點。第二個難點是集合的運算—交集和並集。突破難點充分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以數形結合思想為指導,藉助圖形思考,可以使各集合間的關係直觀明瞭,使抽象的集合運算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使解題思路清晰明朗,直觀簡捷,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第三,指導學生理解並掌握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這三種語言,靈活準確地進行語言轉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集合問題涉及到的其他內容,遇到了講透,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