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秋天的懷念教案集錦7篇 懷念秋日:教案精選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K

“秋天的懷念教案集錦”是一份以教學為導向,關注季節變換的教案彙總。在這個秋季,我們為您精選了一系列具有啟發性和創意性的教案,希望通過這些教案,能夠為教師們在課堂中帶給學生更有趣、更生動的學習體驗。

秋天的懷念教案集錦7篇 懷念秋日:教案精選

第1篇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後,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説)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並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並把簡單的體會批註在書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説,儘量説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同學們剛才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後指名讀,互評後再讀。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麼意思?學生讀書,聯繫上下文後説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説些什麼呢? 教師根據學生説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案集錦7篇 懷念秋日:教案精選 第2張

第2篇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説,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2)如果將文章的題目直接改稱懷念母親好不好,為什麼?

1、 看了文章你覺得那是怎樣一個母親?(出示ppt)這裏有四幅畫,在你心中母親更符合哪幅畫?談談你的理解,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句作為依據。(四幅畫:分別是 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樹:溪澗匍匐的圓石:即將燃盡撲朔的爐火)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每幅圖片中都有和母親身上相通的氣質,學生可以打開思路,根據自己對於文本的理解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 小結:冰心曾經説過:“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母親用無私的愛守護鼓勵受挫的兒子,燃盡生命最後一點油火,做兒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燈。

1、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偉大的,那麼兒子呢?兒子愛母親嗎?

小結:作者曾經沉浸在自己命運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愛母親,卻忘卻瞭如何去愛。人生有時就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後悔的他惟有完成母親希望他“好好兒活”的遺願,才是對母親的報答。

(1)認識的史鐵生,一個堅強的“好好兒活”的史鐵生。

朗讀最後一段,思考為什麼這裏要強調菊花的色彩?文中還有表示顏色的詞語嗎?為 什麼這樣描寫?

(2)小結:尼采曾説過: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他將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戀人的分別,是安息。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一個超越了死亡的人,我們在這裏祝願他“回家快樂”!

(1)閲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報告(1000字)。

(2)給身在天國的史鐵生或他的母親寫一封信,並寫一句墓誌銘。(發放關於名人墓誌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着大海的濤聲。”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大文豪蕭伯納的墓誌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對任何一位畫家的讚美,又有什麼樣的語言,能勝過出現在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墓誌銘精煉:“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曾經生存、寫作、戀愛。”

伏爾泰,這位《哲學通信》和史詩《亨利五世》的作者,順理成章的在專門迎葬偉人的先賢祠裏佔了一“席”,並受到這樣的讚美:“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並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誌銘出自哲學家柏拉圖之手:“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誌銘:“過路人,這裏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鬍鬚。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後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後,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

傑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馬克·吐温:“他觀察着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美國空軍頒發紫心勛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後來他被發現是同性戀者,於是被解除軍職。其墓誌銘為:“當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勛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

普希金:“這兒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牛頓臨終前曾説:“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國。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黃熱病病源,聲譽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親自深入疫區,終於殉職。在紐約烏茲德倫墓地上的他的銅板墓碑上,刻的是:“生於日本豬苗代,死於非洲哥爾多克斯,獻身科學,為科學而生,為科學而死。”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遺骸、“陰宅”的珍愛,似乎並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而莎士比亞的墓誌銘,據説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第3篇

①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②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及“我”對母親的一片真情。

4、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人物內心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燒學生情感,引發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藴含着的豐富的情感。

師:母親是那麼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説不完的話。誰願意説説你的母親?(生各抒己見)

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對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

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自瀆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

在自讀的基礎上,指明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配樂(《世上只有媽媽好》)朗讀,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課文的慾望。

通過讀課文你感受到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心體貼兒子、堅強樂觀)

這篇文章老師讀後深受感動,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並於小組討論為什麼受感動。

(1)師:我看有些同學已經劃好了,誰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生: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的進來,眼圈紅紅得看着我。”從這些句子中我體會到母親對我的寬容和關懷。

生:母親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無理,我體會到了深深的母愛。

生: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的肝病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得睡不了覺。

生:母親重病纏身,獨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對風華正茂的癱瘓兒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這位母親是多麼的偉大和無私啊!

生:當聽説我願意去北海時,母親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還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説着。

生:喜出望外,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絮絮叨叨。

生:母親非常高興,因為我答應看菊花,説明我對生活還有希望,還有信心。

生:母親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後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兒子樹立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

生: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

(3)師: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能體會到什麼?

師:原來的母愛兒子瞭解不了,一個秋天過去了,又一個秋天過去了,直到後來兒子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懂得了什麼?

生: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兒……”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讓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2、師:母親帶着女兒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要對母親説。

五、師:同學們説得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説些什麼?

師:你們説得真好!課後把你們想對媽媽説的話,用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最後,讓我們大聲把這首歌詞讀出來,獻給我們的媽媽好嗎?

第4篇

這篇課文寫了在我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無常時,母親耐心地安慰我;為了讓我散心,母親想法設法幫我去北海,可是母親已重病纏身,母親帶着重病的身體,最終沒能滿足我而死去。母親在臨終前,還在念叨生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只有無盡的思念纏繞心中。(1課時)

讀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藴含着的豐富的感情。

四、教學方法:學生研讀為主,嘗試探究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通過觀看幻燈片,來感受文中母親的偉大形象。

關於母愛,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着讚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這篇課文,再一次感受催人類下的母愛(板書課題)。

1、母親重病纏身,還要推着下肢癱瘓的我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怎樣?(母親犯病,竟成永訣。)

2、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可通過以下語句,邊讀邊悟。)

(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母親雖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覺,卻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無理。)

(2)'聽説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説。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養的那些花都死了。(為了我,母親雖然愛花,卻沒有精力、時間,沒有心思再養花。)

(3)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語雖樸素,卻體現了母親的偉大和堅強。)

(4)那天我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是要把蕭瑟的秋天擋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漸出窗外吧。)

(5)當聽説我願意去北海時,母親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還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説着…‥(能夠帶孩子出去走走,母親竟是如此興奮!她希望我能開心、快樂。)

(6)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春蠶到死絲方盡,母親臨終時仍掛念着孩子。)

3、體會作者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

(引導學生注意前面語句中的重點詞語,那是作者細心觀察體會到的,也是令他記憶猶新形象;最後一個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這些菊花,也許正是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菊花中有母親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親的殷切囑託,咱孃兒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4、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説些什麼?(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寫,然後再交流。)

這篇課文樸實無華,感人至深,因為母愛是人類最神聖的感情。同學們,你還了解哪些關於母愛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了嗎?請説一説。

五、佈置作業。寫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或是抄寫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

同學們,學習了第十課《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第5篇

3、品讀文章質樸深沉的語言,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從人物經歷導入,解讀“我”和母親,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親情和生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和母親的經歷和感受,真正體悟到母愛的偉大,學會理解母親,感恩母親。

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向大家介紹一個人!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他臉上,你看到了什麼?

是的,他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可是,你知道嗎,他在21歲的大好年華高位截癱,痛失雙腿,卻在38年輪椅生涯中,創造了無數輝煌,人們這樣評價他: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説到這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個人的名字,他就是——

是的,就是史鐵生!大家猜一猜,究竟是誰給予他第二次生命,讓他在絕境之中重拾希望的呢?

2、初識母親,相信同學們對她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就請大家快速地自讀課文,看看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

這真是一位偉大堅強的母親,她把對兒子無私深沉的母愛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文中有許多對母親細節的描寫,請同學們用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細節,讀一讀,品一品。

提示:請同學們用動情的語言讀出感動你的細節,再加以品析。

小結:同學們的體會非常深刻!母愛給“我”以生活上的照顧,情感上的體貼並點燃“我”求生的希望。

1、文中沒有一處直言母愛,母愛卻無處不在。可惜母親在世的時候,“我”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嗎?

——絕望,懷着這種絕望的心情,“我”看到的景物也是黯淡的,大雁南飛,甜美的歌聲都讓“我”怒不可遏。

3、母親去世以後,史鐵生終於領會了她的良苦用心,從文中哪個段落可以看出史鐵生已經從絕望走向了希望呢?

第7段看似寫景,實則寫情,你們看,出現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個何等絢麗的秋天!

4、母親已經不在了,母愛卻一直激勵着史鐵生。在母愛的澆灌下成長、成熟了的作者該是懷着怎樣的感情來懷念他與世長辭的母親的呢?

第6篇

①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②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及“我”對母親的一片真情。

4、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人物內心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燒學生情感,引發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藴含着的豐富的情感。

1、有一位曾經就讀那裏的校友叫史鐵生。現在已經54歲了。母親離開他已經幾十年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親。這是他寫的一段話,請讀一讀,看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默讀)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

小結:正如作者説“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上(板書:“苦”),其實,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懷念。(板書:懷念)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麼季節的故事?(板書:秋天)

3、注意看,老師加上一個“的”。齊讀課題:“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有一幅怎樣的畫兒?(景、事、人……);老師把幾個詞的位置顛倒一下:“秋天的懷念”,齊讀課題。你的眼前會有怎樣的不同?(……變成一種情感……)

小結:看來,之所以有這秋天的懷念(課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發啊,作者怎麼會有這份懷念?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先走進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標記)

4、為了更好理解這秋天的故事,我們先來檢查一下自己讀書的情況。這裏有個自測題,請同學們自測一下看能到達哪個階段:(課件顯示)——正確、流利、有感情。

(讓學生可以先自由讀一讀,然後讓學生讀書,讓其他學生評價該生讀書屬於怎樣的層次,以學定教。可以重點指導幾個兒話音,比如“咱倆兒”,“好好兒活”)

5、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得出結論。比如,提出進一步要求:同學們説的有感情,到底怎麼算是有感情?有時候我們説的時候很模糊。難道是語調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們要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讀出自己的滋味,即“讀出味道”。(課件以階梯狀出現在“有感情”的基礎上)。你怎麼理解這個“味道”?(結合生活實際講)

6、怎樣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故事。

1、請同學看課文第一段,母親的一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説説是哪一句話。(課件:“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好好兒活”)

2、顧名思義,這娘倆指的是——母親和兒子兩人在一塊好好兒活。

3、這是母親對兒子説的話,兒子是怎麼不好好兒活了,母親才會説出這樣的話?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比如: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4、是啊,我活着還有什麼勁?所以: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擴充句子訓練)

5、實話實説的討論:你們多大?21歲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他這樣做,你們怎樣看?

小結:面對這樣天大的打擊,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書的“苦”)

6、請注意: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請也找課文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比如:

a、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沒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請補充説明?

8、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還有一點,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牆壁?有沒有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史鐵生的發怒我們都可以理解,母親的發怒我們更可以理解啊。可母親為什麼沒有那樣做,而要這樣做?(回答落腳點就在“為了兒子着想”)

1、請再細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説明母親一切都是為了兒子?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説到這裏,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麼?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鬱悶煩躁的思緒)

小結:母親的愛好勇敢!帶着這樣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2)再比如“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母親擔心這樣的話勾起兒子更大的痛苦……)

(4)“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

(5)再看看這句話——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小結:母親的愛好堅定!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在一塊兒”)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執着!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好好兒”)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讀。(重點體會“活”)(注意:以上根據學生情況來隨時調控和引導。)

2、學生髮散談後,重點探討下面的句子:從幾個“悄悄兒”中,再細細品味母愛: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麼不一樣,選擇一處談談:

a、“……母親就悄悄兒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兒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兒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b、調整後——“……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2)同一個“悄悄”表達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複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3、通過體會,此時的母親已是萬箭穿心啊,自己身體的毀滅性打擊讓母親“苦”;還要面對的是自己撫養了21年的兒子的癱瘓,可以説,對母親的打擊可謂“苦上加苦”。可無論如何也要讓兒子好好兒活!母親的愛——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4、我們跟隨史鐵生一道去體會母親,發現母親。那麼,在這秋天的故事中,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着什麼?(“咱娘倆,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再次出示,學生説出什麼體會就再讀這句話)

總結:母親的意義,藴含於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並不覺得。可是,這種意義只有在秋天的場景中,才會凸現出來。由於母親的疾病,失去生命奪目的光華。可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兒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兒活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1、就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2、原來的母愛兒子理解不了,一個秋天過去了,又一個秋天過去了,直到後來兒子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麼?

a、出示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課件先出示這句話)

b、把“……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加進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中,變成“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補充完整上面這句話,然後讓學生讀一讀。)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課件出示該句)

4、那麼,這“好好兒活”,究竟是怎麼活?結合課文的這句話,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課件)(學生説到什麼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倆好好兒活”的句子中朗讀……)

5、透過看菊花,母親給兒子的究竟是什麼,也正是史鐵生在文章中寫到——隨着小説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6、昇華:當兒子懂得母親告訴兒女的“好好兒活”的含義,那和母親發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無比的懷念(回到課題“懷念”)。

7、過渡——越是懷念,就越是充滿對往事的回憶,然而,母親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黃了;母親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園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親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了;我再也聽不到因為我發脾氣母親對我説的安慰話了。

8、越是懷念,越是深深的自責啊,越是自責就越要好好兒活啊。所以,又一個秋天,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改造課文的訓練,讓學生選擇一處補充。)

9、越是懂得“好好兒活”的含義,就越是無比的懷念,就如飄落的樹葉片片飄到兒子的心裏,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樂,學生靜靜默讀下文,讓後老師再讀一段。)

(1)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2)我一直有着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説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3)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教師讀這一段)

10、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説,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母親,你讓我懷念的“好苦”啊。所以,為了還母親的心願,為了這永遠的懷念,又是一個秋天——引讀,“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體一起朗讀,課件再次出現這句)

11、就是這懷念,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了,從21歲開始坐在輪椅上到現在,從母親去世到現在,這份對母親的懷念已經整整33年。這33年的懷念他對“好好兒活”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12、請讀他在《病隙碎筆》中寫的話: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課件)

13、因此,這33年的懷念裏,也是他和疾病搏鬥的33個年頭。現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兒活”的生命層面,已經超越到了一種漠視和超然的境界。這深深的懷念,讓她懂得,好好兒活,不僅僅有堅韌的意志,而是把打擊當作別開生面的遊歷,當作一種人生的另一種享受——他對好好兒活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種幸運,活着要懂得滿足。

14、介紹史鐵生的近況:由於尿毒症,造成腎衰竭,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的看待這一切,現在一個星期都要透析兩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兒地活着。他用筆代替他的雙腿寫出自己怎樣“好好兒活”的,所以我推薦幾本他的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課件)。

15、對於史鐵生的“好好兒活”,我們是憐憫嗎?感到他活得痛苦嗎?那究竟是什麼?對着黑板“苦”字説——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着,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我想,如果説“好好兒活”是對母親的回報,母親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16、那麼,這回面對“秋天的懷念”,在你心中,又會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請同學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母親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腳踩扁一個楊樹花……)

1、課文的學習已經結束。這個故事的確感動了我們。我們一起跟着史鐵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經歷他和他母親別樣的人生。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讀書,讀到此程度,總會説,史鐵生和他母親真偉大,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尊嚴,讀書到此也完全可以。但我還要問你們,他們的故事感人,跟我們自身有關係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2、史鐵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讓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讓你們宣傳他母親是多麼了不起,所以,當我們走進秋天的故事——讀出了書中的味道的時候,我們還要走出“懷念”——“讀出思考”(課件呈梯狀把這兩個層次遞升)那麼,這思考究竟是什麼?

關於活着: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人打擊。身體的侷限我們這輩子也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侷限——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另一種生命延展。

3、因此,透過史鐵生的和兄妹的“我倆要好好兒活”,經過我們的思考,課文的“倆”應該改成“們”。這句話應該説是“我們在一起要好好兒活……”(板書)

4、這裏的“們”會指誰呢?是誰,你就説成你和誰,你想和誰,説你就和誰説,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兒活……”

5、就要離開課堂。如果現在回過頭來再看課題——你心中最終留下的是什麼?

6、如果你對“好好兒活”體悟到了特別的味道,讀出了屬於你的思考,到那時,你一定能想起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課件)

7、人生的道路多麼漫長,我們要好好兒活,有了這樣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腳步丈量,無論怎樣,我們為什麼要好好兒活,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我們好好兒活出個什麼樣,這是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思考和體驗的問題。

8、讓我們懷着對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第7篇

用《遊子吟》導入。這首詩體現了母親對遠行兒子的無限牽掛。一位身患重病,即將離世之前,對兒子的疼愛和牽掛,這份牽掛滲透着苦與痛,讀之讓人不禁落淚。一起走進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3.掌握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4.深切領悟文章藴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激發感恩情懷。

1、作者: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出生於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後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0歲時不幸因病癱瘓,風華正茂的他不得不終生以輪椅為伴,永遠離開了正常人的生活。這是一份多麼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以至於忽視了慈愛的母親對他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情嚴重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癱瘓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訣別爛漫翻來覆去絮絮叨叨

1.齊讀課文,初步感知,:雙腿癱瘓後,“我”是怎樣的狀態?

明確: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母親讓我去看菊花,我會説:不,我不去!我可活什麼勁兒!

深受苦楚的母親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沒有大聲呼喊,“我可活什麼勁兒”?

面對“我”的暴怒悲觀,母親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説的?

a.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品味“偷偷”“悄悄”)

b.“聽説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説。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品味“撲”“抓”“忍”)

c.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説。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説。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地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e.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透過這幾個字,你看出了什麼?)

明確:母親帶“我”看花,是想喚起“我”生存的慾望。

菊花在“我”眼裏五彩繽紛,潑潑灑灑,也是在告訴讀者“我”的人生態度發生了轉變。

2、細讀本文,你能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此文時是怎樣的心情?

3、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秋天有什麼值得作者去懷念的?

母親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懷念母親對“我”的愛。

秋天裏去看菊花,是母親對“我”的希望,“我”用行動向母親表示,不僅自己會好好兒活,還要帶着妹妹好好兒活,讓母親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開的時節,“菊花”是母親堅韌、樂觀精神的象徵,看到菊花綻放得那樣鮮豔、燦爛,讓“我”明白了要好好兒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強者。

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又是秋天,當作者站在母親的墓前看着母親的遺像,他會説些什麼呢?

母親,兒子來看您了。自從您秋天走後,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話,您放心吧,我倆在一塊,一定會好好兒活。

是啊!母愛多麼偉大!媽媽每天忙這忙那,還不都是為了我們!有時候,我們不耐煩地嫌她嘮叨。現在我們明白了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小時候,媽媽把好的都留給我們,長大後,我們應該體諒、關心媽媽,幫助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媽媽,在明年春暖花開、五彩繽紛、綠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麗、最鮮豔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