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班語言《路》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7W

作為教師,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就一定要將教案制定好,為了課堂的完整和有趣,老師們趕緊寫份詳細的教案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中班語言《路》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中班語言《路》教案7篇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下雨了,人們可以在傘下躲雨,日曬了,人們可以在傘下遮陽。那麼,小動物呢,他們怎麼辦呢?這也是幼兒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因此,我為幼兒選擇了一首有關《傘》的詩歌。這首詩歌意境優美而且充滿童趣,描述了小動物們用什麼來遮雨,喚起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同時,給幼兒創設更多的語言發展環境,我們可以在區角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接觸的小動物及背景圖片,給幼兒提供更多的仿編詩歌的機會,豐富幼兒的詞彙和語言,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和句式結構,理解詩歌內容。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按照句式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掛圖一張,光盤,背景圖一張,小動物圖片若干(小螞蟻,小青蛙,小喜鵲,蜻蜓,蝴蝶,瓢蟲,蝸牛小兔等)。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誰最先猜出來。

"一根柱子許多樑,沒有門窗沒有牆,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遮雨又遮陽。

小朋友們:傘。

老師:小朋友們真棒。

二、複習傘的結構和用途

教師;那你們知道傘是什麼樣子的嗎?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傘,介紹傘的結構和用途。

傘是由傘面、傘柄和傘骨組成。傘骨把傘面撐起,所以才能遮雨遮陽。那麼,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用什麼遮雨呢?

三、看圖講述

1、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提問: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那麼,天氣怎麼了?

幼兒:下雨了。

師:下雨了,小動物要到哪去躲雨呢?為什麼呢?(啟發幼兒説出誰是誰的傘)

幼兒:小喜鵲躲到大樹上了,大樹就是小喜鵲的傘。

師:哪裏的大樹呢?引導幼兒説出公路邊的大樹。

如: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哪裏的大楊樹呢?引導幼兒説出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師:誰又是小螞蟻的傘呢。

幼:大蘑菇石小螞蟻的傘。

師:哪裏的大蘑菇?幼:山坡上、草地上。

師:請幼兒完整的説出一句詩歌,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

師:誰又是小青蛙的傘呢?

幼: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

師:哪裏的大荷葉呢?幼:小河,池塘。

師幼共同完整的説出兒歌。

2、 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

3、 啟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師:小朋友們,這麼好聽的兒歌,沒有名字,我們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幼:好。

幼:《傘》、《小動物的傘》、《好玩的傘》。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這幾個名字都非常好聽。那我們就選一個吧,兒歌的名字就叫做《傘》。

四、幼兒大膽想象,仿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下雨了,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它們的傘在哪裏呢?誰又是它們的傘呢?教師出示背景圖,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蝴蝶,蜻蜓。蝸牛。燕子等),請幼兒為 小動物找出它的傘,並把小動物放在背景圖相應的地方,然後完整的説出一句詩歌,誰是誰的傘。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五、活動延伸

將小動物圖片,背景圖,兒歌掛圖,光盤,放在區角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優美,練習仿編詩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最大的成功就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大膽表現的機會,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從分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幼兒能在詩歌的美妙的境界中去感受,體會,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教師的鼓勵很重要,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課堂發言。並在理解、閲讀兒歌的同時會仿編兒歌。區角活動也為幼兒提供了練習的機會。不足的地方是,課堂上,不能兼顧每個幼兒,教師有點急於求成,忽略和孩子的交流,不愛發言的幼兒沒有表達的機會。希望在活動區中有彌補,給幼兒鍛鍊的機會。

附詩歌:

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池塘裏的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

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2

【活動來源】

我在一本書得到的啟發,那本書是專門給幼兒學習的。然後我從裏面看到有關要求小朋友們看圖講述故事的文章。於是我就突發奇想,是否可以把裏面的一些內容改編一下作成一個教案,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呢?所以我就開始設計此教案。

【活動目標】

1、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2、促進幼兒高級道德感的產生。

3、通過移情和角色扮演法使幼兒體會媽媽在家幹家務的辛苦。

4、鍛鍊幼兒簡單的勞動能力,促進幼兒肢體的發展。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教具】

帶水的小臉盆,一塊小布,一把小掃帚,一堆小垃圾,一個畚箕,兩個小碗,一小盆水,多媒體音樂(音樂若干首,歌曲自定)小熊頭飾4張。

【活動方法】

故事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

【活動參與人數】

1人,活動互動部分是三人(輪流制)

【活動開始】

出場:播放開場音樂

師:在一所森林裏,住着一位善良的小熊媽媽(示意帶着小熊頭飾的小朋友出場),她的生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請小朋友們睜大你們的小眼睛,觀察小熊媽媽一天都作了什麼事情。

師:(播放第一首音樂,最好是關於早晨的)早晨的陽光多麼明媚啊,小熊媽媽起牀了,小熊媽媽現在在幹什麼呢(示意小朋友拿着一塊小布在小臉盆裏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幼兒回答)

師:(播放第二首音樂,最好是輕快的)不知不覺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於是小熊媽媽吃了吃飯(示意小朋友出示吃飯的動作),吃完了飯,這時小熊媽媽在幹嗎(示意小朋友拿兩個小碗在一小盆水洗)?小朋友們,請你來説説小熊媽媽在幹嗎?

(幼兒回答)

師:哇,天空漸漸的暗下來了,星星寶寶在天空上看着小熊媽媽,它們多麼想幫小熊媽媽一起打理家務哇。可是地上有垃圾,小熊媽媽們該怎麼做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知道的舉起你們的手(幼兒回答),(教師示意小朋友拿出小掃帚掃垃圾,把垃圾掃進畚箕裏)。

師:(播放第三首音樂,主題為寧靜為主)你們回答的真棒,小熊媽媽幹完了一天的家務活,要睡覺去了,讓我們一起和小熊媽媽説聲晚安吧(幼兒與教師一起向扮演小熊媽媽示意晚安,並讓參與扮演的小朋友回到座位去)

活動互動: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小熊媽媽很辛苦的幹家務活了,那麼有誰願意體驗小熊媽媽幹家務呢(幼兒舉手)

(選出三位小朋友並且讓他們戴上小熊頭飾,扮演小熊媽媽教師讓這些三位小朋友選出他們自己喜歡乾的家務,並且開始幹家務,參加完讓下一批小朋友(三人)上來參加,採取輪流制,爭取讓每位小朋友都能體驗到媽媽幹家務的辛苦和勞累。)

活動討論:

師:現在你們已經體驗完小熊媽媽乾的家務,有哪位小朋友們來説説幹家務的感受呢?

(幼兒回答)

師:你們説的好棒呢,那麼這次回去之後請每位小朋友們都主動幫媽媽幹一件家務活吧,你們可以讓爸爸媽媽拍下你們幹家務的時候的照片哦,看看誰幹的家務最好,最勤勞,最像小熊媽媽哦!

師:(播放第四首音樂,關於結束為主題)下課,小朋友們,我們下次再見哦。

【活動反饋】

設計一個版塊:勤勞的小熊媽媽。把每位幼兒在家幹家務的照片貼在“勤勞的小熊媽媽”的版塊裏面,並組織幼兒帶着自己的家長參觀勤勞的小熊媽媽的版塊,並且在參觀結束後,讓幼兒對自己的媽媽説:媽媽,您辛苦了。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窗花的特點和內在含義。

2、嘗試用方型和圓型紙剪出簡單的窗花。

3、對民間剪紙活動的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以收集了大量的窗花作品,並對窗花---有一定的瞭解。

2、掛圖第二號。

3、大小不同的紅色正方形紙、剪刀、膠水和透明膠。

活動過程:

一、引入,激趣。

1、過年之際,老師看到電視機裏的人們在窗户上貼了窗花,這是為什麼啊?

?幼兒回答】因為這些窗花表示吉祥、喜氣洋洋的氣憤、有過節的氣息

2、出示窗花,幼兒觀察收集的窗花

3、觀察後説説窗花上都有什麼圖案?

?幼兒回答】動物、人、植物等

二、示範,初知剪窗花過程。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剪出這麼漂亮的窗花呢?

那就看老師是怎麼剪窗花,教師即興剪窗花,幼兒仔細觀察教師剪窗花。

2、啟發幼兒説説教師剪窗花的過程:先將正方形對角折三次,再在兩邊剪出小三角形、小半圓形等圖案,將紙展開簡單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兒剪窗花。

1、幼兒嘗試將紙對角折三次,儘可能邊對邊,角對角。

2、引導幼兒用剪刀大膽地在三角形的兩邊間隔着剪出三角形,半圓形等圖形,鼓勵幼兒剪出大小不同的圖案。

3、糾正個別幼兒握剪刀的姿勢和安全。

4、引導幼兒討論:

你的窗花是怎樣剪出來的?怎樣才能把窗花剪好?

為什麼容易剪斷,使窗花不完整?

5、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探索經驗,再次嘗試剪窗花。

四、裝飾活動室。

1、把自己()剪的窗花用膠水貼到活動室的窗户上,比較一下貼窗花和不貼窗花有什麼區別。

2、幼兒自由欣賞作品,感受成就感。

3、帶領幼兒欣賞兒歌《窗花》

窗花

過年啦,貼花啦,

滿窗子,都紅啦。

貼個貓,貼個狗,

貼個小孩打滴溜。,

貼個老猴抽煙鬥,

貼個沒牙佬滿窗走。

五、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時結合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7頁,邊欣賞窗花邊學習兒歌《窗花》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4

?詠鵝》教案

實驗三小米文婭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放在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説一説,感知古詩大意。

1、引趣導讀。

①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你們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就會跟大家見面。(謎語: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着歌兒伸脖子)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活動,本課以猜謎語作為開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師: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

③師:你們説得真棒!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鵝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古詩《詠鵝》。(板書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

2、感知詩意。

①播放課件。 ②師:同學們,這首詩所寫的內容就是這幅圖畫,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③師:古詩是怎樣描寫這幅畫的?

④師:誰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聽到的畫面連成幾句話?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描繪的景色,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①師:讀好一首古詩,必須讀出節拍,讀出重音,讀出感情。請大家先讀一讀,然後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的一行詩、一句詩或整首詩讀給同桌聽。 ②師:大家想不想聽老師把整首古詩讀一遍呢?

③師: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你們也能讀得這麼好。請大家自己練習讀。 ④全班同學有節奏地朗讀。

⑤比賽讀。

⑥師:誰有信心讀好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國小生不懂這些,*老師的講解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領悟古詩情趣。

①欣賞動聽的歌曲和美麗的畫面。 ②師:欣賞完以後,你們覺得大白鵝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駱賓王喜歡大白鵝,就寫下了這首詩。那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大白鵝的喜愛呢?比如畫一隻美麗的大白鵝、背誦有關鵝的兒歌、跳天鵝舞、講鵝的故事等等。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練習,然後各小組派代表上台表演。 (設計意圖:在學生讀一讀、説一説、演一演、畫一畫、記一記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着學生的活動,教師適時調控,使學

生的身心始終處在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

教後反思:

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是第3單元中的《山村》,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古詩。《詠鵝》這首詩歌語言簡練,意思淺顯,給孩童展現了一幅活潑生動美麗的畫面。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詩文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能夠對孩子進行美好情感的薰陶。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做了以下探討,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圖激趣,讓學生徜徉在優美情景中。

柳條飛舞,帶着春的期盼躍入我們的眼簾,飛灑一片綠色於池中。綠綠的湖水盪漾着清波漣漪,搖碎了宛如綠寶石一樣的湖面,搖出片片鱗光。湖中白鵝曲項高歌,紅掌撥動綠波,雪白的羽毛映襯綠波,顯得那樣清美,快樂活潑。如詩的畫面,如畫的詩歌卻是一個只有七歲的“神童”創作的,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願望。

於是,開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六個單韻母,然後以開心的導語將孩子引入本課的學習:“這六個單韻母寶寶十分感謝您們,要帶您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課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觀察。

當我出示這幅圖的時候,孩子們被眼前美麗的畫面驚呆了,都不禁發出“哇,太美了!”的讚歎聲。接着我問到:“你覺得畫面中的什麼最美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舉,然後我將孩子們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修飾組織,變成一段話,讓孩子看着圖,聽着我如詩的介紹,一個個聽得入神,彷彿陶醉在了畫中。這個環節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為下一步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基礎,讓孩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詩歌的情景當中。

二、反覆吟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於本身的凝練和貫穿字裏行間的和諧之美。我國傳統的啟蒙教育基本以教讀兒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而,詩歌教學要利用詩歌的音韻美來對孩子進行文化的薰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節奏美。

但是,入學後的詩歌教學這是第二次,孩子們還根本不瞭解詩歌的節奏和音韻,因而,通過範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能夠讓孩子在美妙的音韻和節奏中享受着詩歌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於是,我在引導學生初讀的時候,首先讓孩子認真聽老師的第一遍朗讀,要求是聽準字音。因為聽讀識字仍然是目前孩子們識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讓孩子們來聽老師讀,這次讀是讓孩子們注意聽清老師的節奏,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不僅使學生能夠讀準詩歌的字音,還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

三、感情朗讀,學習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只是瞭解詩歌大意,重點是通過反覆吟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在誦讀中識字識詞,熟讀成誦積累詩歌。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達到能夠讓學生對詩歌有個簡單的瞭解,於是,我利用了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後對應着詩歌讓孩子吟誦,吟誦出詩的味道,吟誦出對詩歌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出對詩歌的理解的時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詞語“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讓學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帶來的畫面的明朗和優美。我的思考:

1、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為嚴重,這説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範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為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否則這節課對他們來説將留下空白。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5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並學説故事中動物的話,感受動物們友愛互助的情感。

2、知道水面倒影的有趣現象。

準備:

1、ppt課件、故事錄音磁帶。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環節:

一、説教材: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來説,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學習的對象。語言使幼兒實現了與他人的溝通。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

?小土坑》講的是關於小動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對小動物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這個故事幼兒很喜歡聽,而且不僅幼兒喜歡聽,裏面還隱含了社會和科學兩方面的內容,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故事裏的小動物們互相幫助,體現的是友愛互助的美好情操,屬於社會領域的內容;小動物在小土坑裏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鏡面成像的原理,屬於科學領域的內容,體現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綜合性。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內容。

二、説目標:

根據故事內容及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第一是知識情感目標,通過學説故事中動物的話以及感受動物之間友愛互助的情感,這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促進教學活動朝產生最大成效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內部需求,制定難易程度適中的目標,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才能使他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動機,引起持久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是:通過提出疑惑——觀察分析——解決疑惑,讓幼兒瞭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現象,這也是我的教學難點。

三、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過程是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實際、目標定位以及重難點的突破來設計的,力求讓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到活動中來。為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以ppt形式依次出示動物圖片,瞭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再出示小土坑,拋出問題,通過討論知道小土坑的含義,從而瞭解下雨了,小土坑會積滿水的現象。

第二環節:學説故事中動物的話,嘗試説出動物着急的語氣。在分段理解故事中,對於問題的提問、設置上層層遞進,由嘗試學説故事中的語句到理解性自主複述故事中的語句,給幼兒提供更多想象和表現的空間。

第三環節:通過交流討論,知道水面倒影的現象。

第四環節: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水面倒影的理解。

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ppt1:逐一出示各種動物

師:瞧,草地上誰出來玩啦?

2、出示ppt2:觀察小土坑,理解小土坑

師:這是小土坑,你們知道什麼是小土坑嗎?

小結:在草地上凹下去的蠻大的一個洞就是小土坑。

3、出示ppt3:瞭解土坑的變化

師:下雨了,小土坑有什麼變化?

小結:下雨了,下雨了,母雞、公雞回家了,大肥豬、小山羊回家了,老黃牛也回家了。淅瀝淅瀝,小土坑裏積滿了水。

二、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動物的話

過渡語:啊!雨停了,雨停了,太陽公公露出了笑眯眯的臉,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聽一聽,誰出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分段理解,學説對話

1、出示ppt4

(1)提問:母雞走到土坑邊,看到了什麼?它看見一隻母雞掉進土坑裏,着急的母雞叫了起來,它會怎麼叫?

(2)教師用着急的心情講述故事片段。

(3)幼兒學説故事中的語言。

2、出示ppt5

(1)提問:公雞來到土坑邊,有沒有看見母雞?它看到了誰?它會怎麼説?

(2)教師與幼兒對話,教師説旁白部分,幼兒學説公雞的話。

3、出示ppt6

(1)提問:小山羊也像母雞、公雞一樣,叫了起來,它會怎麼説?

(2)請妹妹朋友和教師一起念旁白,弟弟朋友學説小山羊的話。

4、出示ppt7

(1)大肥豬它又會怎麼説呢?

(2)誰來説旁白?誰願意來做大肥豬?(幼兒和幼兒之間説對話)

5、出示ppt8

提問:想一想,前面的小動物是怎麼説的?老黃牛會怎麼説?(鼓勵幼兒自主學説故事中的語句)

三、經驗提升,理解水面倒影的現象

1、出示ppt9:

大夥都來了,現在土坑裏有誰?它們會怎麼做呢?

2、出示ppt10:

小動物們找了自己的朋友來救它們,它們往土坑裏一瞧:土坑裏有誰?為??

麼?

3、帶着問題完整的傾聽故事。

4、提問:母雞的話對嗎?小動物們究竟有沒有掉進土坑裏?

小結:原來小土坑裏的動物是他們自己的倒影。

四、實踐操作,集體驗證

1、出示操作材料,

要求:在附頁的6幅小圖中,對應大圖片,選出正確的3幅,在下方拼貼倒影。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分享交流,集體驗證。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看圖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講述的方式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活動難點難點:

活動難點:

根據句式進行仿編

難點剖析:

中班幼兒語言仿編能力處於萌芽狀態,詞彙量少,獨立仿編能力弱。

活動過程:

1、師:現在是秋季了,你們覺得秋天美嗎?(美)那在你們的眼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2、出示菊花的圖片(依次類推)

師:看,菊花姑娘來了,我們來聽聽她認為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

師:為什麼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

3 、朗誦詩歌。

4 、啟發幼兒仿編詩歌。

教學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顏色也愈加美麗了。詩歌中的菊花、楓葉、松樹孩子們都已經認識並熟悉了,這些顏色雖然是單一的,但是綜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麗的顏色,通過讓每個孩子都説説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顏色,孩子自然就會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看來孩子的體驗感受比什麼都來得真實。活動中第二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孩子們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讓他們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語言美。這一環節的順利開展教師採用了多種方式。如圖文並茂的電腦課件的使用;教師與幼兒的提問互動中回憶、思考,從而達到對散文詩的識記;師生合作朗誦詩歌;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詩歌等等,都為這一環節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活動的**部分在於引導幼兒積極創編,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讓每個孩子將原有經驗與散文詩相結合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最後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小朋友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於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裏,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強我就讓孩子自己仿編詩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圖片,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中,一句句詩歌創編的有模有樣。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兒都會從常見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來詮釋秋天的色彩,但幼兒對一些平常不關注的事物不會引發他們的思考,因此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引起孩子們創編的興趣,這些活動前的思考讓我得教學更加嚴謹、細緻。

小百科: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從現代氣象學上劃分,北温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至立冬結束。

中班語言《路》教案篇7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2、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3、領會兒歌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學習與夥伴友好相處

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小班小冊2號掛圖。

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説,怎麼做?

3、師小結幼兒所説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並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2)教師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

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三、學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

(1)請幼兒進行集體跟誦

(2)集體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找一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積極參與、感受活動過程。同伴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為幼兒的探索、交流、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活動的過程能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足之處是老師的個別指導能否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度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重點關注。社會活動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Tags:教案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