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02K

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教案,我們提高了教學質量,在評估教案時,我們需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8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遊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説一説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築物的位置關係,並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複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築物。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製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説出繪製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製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説説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説房間的陳設,一人繪製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製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後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3

設計説明

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遺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麼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呢?

設計意圖:複習學過的質量單位,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閲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後交流彙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麼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裏。②你們認為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説一説要填的是哪些內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複。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彙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説一説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為什麼?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為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複、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儘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後依次遞減。最後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並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後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4

設計説明

1、重視實踐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組織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動手擺一擺並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得口算方法。在説算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過程説完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明確每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

2、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口算60÷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名想説的學生都有機會去説,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60根小棒

教學過程

⊙出示主題圖,引入新課

(出示教材11頁情境圖)

1、導語:請大家觀看大屏幕,印刷廠的工人師傅正在分裝彩色手工紙,從這個情境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彩色手工紙每沓10張,每盒100張)

2、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是60張彩色手工紙,工人師傅要把這6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每人得到多少張)

3、引入新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板書課題:口算除法)

⊙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出示教材11頁例1)

(1)理解題意並列式:要求每人得到多少張,該怎麼列式?(60÷3)

(2)小組內交流討論,怎樣口算60÷3?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小棒代替60張彩色手工紙來分一分。

(學生彙報不同的口算方法,結合學生的彙報,教師歸納)

①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所以60÷3=2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為20×3=60,所以60÷3=20。

③利用數的組成口算:6個十除以3等於2個十,所以60÷3=20。

(3)想一想600÷3=(),讓學生交流討論,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嘗試口算。

(4)小結:在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用想口訣的方法口算,也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口算,還可以利用數的組成口算。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節,主要是考慮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從圖中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2、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12頁例2)

(1)理解題意並列式。(120÷3)

(2)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3)學生彙報不同的算法。

①想口訣:三四十二,3×4=12,12÷3=4,所以120÷3=4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為3×40=120,所以120÷3=40。

③利用數的組成口算:120裏面有12個十,12個十除以3等於4個十,所以120÷3=40。

(4)小結:幾百幾十數除以一位數,可以把幾百幾十數看成幾個十,再用幾個十除以一位數。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説一説等活動增強

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複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師出示兩盒棋子,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裏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麼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麼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複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裏裝着5紅1藍6個棋子)

(生躍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複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設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並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交流

師: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討論中讓學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彙報交流

a:小組彙報

師:你願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願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現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因為盒內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説得不錯!誰還想説?

生3:我發現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生……

師:説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少。

師:説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少。

師:説的很詳細!還有要説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説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

師:嗯,簡單明瞭。

生……

師強調:同學們説的“摸出紅棋子次數多摸出藍棋子次數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設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説一説”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並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衝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瞭解不確定現象的規律,但並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麼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佔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麼指針停在哪個區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繫,也為以後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二)教學例4

(課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彙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 (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複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複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説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麼分數,它們各表示什麼?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通過讓學生説分數,認分數,説分數含義的過程,瞭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説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紮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你們發現了什麼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在這裏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麼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麼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麼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麼會是不一樣的,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藉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彙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説明什麼是整體“一”。並舉例説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 。(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 ,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 ,學生沒學過 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 ,這裏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 。這裏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係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麼語??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彙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閲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 ,並在小組內交流,説説為什麼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麼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閲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塗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簡單複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説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説説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藉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後由學生代表彙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係又表示具體數量 , 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結合線段,數形結合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摺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説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麼來書寫呢?跟着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並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説: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説:)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摺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摺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説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摺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並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並説説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説一説: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塗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塗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今天,你收穫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8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

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

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複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釐米)

獨立之後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麼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釐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佈狀況,怎麼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製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麼範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説説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範圍)。130~154釐米。

②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製成表。(按5釐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並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並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麼辦?(説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並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後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