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03K

教學設計在撰寫的時候,朋友們知道有哪些肯定要留意的地方嗎,我們在書寫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5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曲”與“直”的轉化,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

3、通過小組會議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圓與轉化後的圖形的聯繫。

教具、學具:剪刀、圖片,圓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圖對比掛圖

教學過程:

一、以新引舊、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平面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

5、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面積相等嗎?

6、(出示圖形):這是什麼圖形?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7、那些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2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3

教學內容: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材第100-10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係。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枱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裏發現了什麼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生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乾重110克……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髮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繫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克”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克”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師:那麼對於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什麼來稱量呢?老師告訴大家有一種稱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裏用天平稱一稱你們身邊的什麼物品重1克?

學生在小組裏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説一説小組測量的結果。

(1個2分的硬幣重約1克)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並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生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生2:一根頭髮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麼對於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為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淨含量”,什麼是“淨含量”呢?

生:“淨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淨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裏、箱子裏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説一説。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和“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生1:我在超市裏、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枱秤。

生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生3:我在實驗室裏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着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裏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裏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完成教材第103頁“做一做”第2題,填寫好表格。【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3、在裏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 )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xx克。( )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麼?

四、作業佈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達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感知規律

師:孩子們,今天幾隻可愛的小動物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中,你們能夠猜出它們是誰嗎?

孩子們自由猜(小貓、小狗、小豬……)

師評:有可能也有可能説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願一切皆有可能師:它們到底是誰呢?瞧,它們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貓小狗小貓……

師:猜猜看,接下來會是誰呢?

生:小狗小貓

師:孩子,能説説你的想法嗎?

生:有規律

出示:規律

師評:你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你們真棒!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雙會發現的眼睛去“找”規律。孩子們,讓我們用心地讀一下課題,好嗎?——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認識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5

對於國小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而言,深化知識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非常重要,這將會很好地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國小數學課程中學到的很多內容都和日常生活有着緊密聯繫,幾乎所有的教學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應用與實踐。這使得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有着很大的發揮空間,也給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檢驗平台。教師要深化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展開知識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可以有很多切入點,首先,教師要引導大家多在日常生活中對學過的內容展開實踐,也可以以生活中一些好的實例來輔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這些都是很適合國小數學課堂展開的教學模式。國小數學課本中涉及的內容都並不複雜,大部分內容都是對學生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的解答。這不僅使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間,也使教師可以靈活地應用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教師要多展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這種方法不僅易於被學生理解與接受,也能夠更好地凸顯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應用。“數的認識”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開始,想要讓學生對數字的運算及各種相應的規律有很好的掌握,首先要讓學生對數有良好的認識。生活中與數相關的例子很多,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與數字有關的典型範例,讓學生對數有更好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課下數數樓梯台階的數量或觀察校園內教學樓的層數,這樣可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嘗試統計全班同學的人數,然後再來數一數班上男生與女生各有多少。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字展開基本認知,透過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案例不僅能夠迅速拉近學生和課本知識的距離,也能夠幫助大家對理論知識形成更好的理解與認知。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二、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隨着學生接觸的知識不斷增多,大家掌握的一些學習方法與學習技能也不斷豐富,這個時期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善於發現課本知識中的一些關聯,並且要合理地利用這些聯繫進行知識的綜合教學。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也是幫助大家將學到的內容融會貫通的一種教學模式。只有深化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鍛鍊,才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並且讓大家在碰到一些複雜問題時能夠更好地將其解答。例如,在“近似數”的學習中,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四捨五入”法,這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所以很多學生在對數字進行判斷時未必能弄清“四捨五入”的原理,做對題目也只是湊巧而已。對此,我讓學生自己尋找數字四捨五入的判定方法,有的學生經過仔細的思考後發現了數軸,如果將數字放到數軸上再來進行辨識,這樣就變得非常直觀。找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後,之後的四捨五入的判定就變得十分簡單了。這便是一個非常好的知識綜合應用的案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有效地藉助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是對過往內容的一種鞏固與深化。只有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才會得到顯著提升,大家對課堂教學的知識點也會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三、知識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結合

當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一步深化,大家積累的知識不斷增多後,教師應當進一步展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鍛鍊。教師可以將知識實踐與綜合應用結合起來,透過一些具體的問題來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對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會是很好的推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相對複雜的綜合性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也可以透過一些開放化的研討問題來鍛鍊學生的思維。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訓練形式,不僅能夠給學生的知識應用提供良好的空間,也能夠鼓勵大家從不同的角度與層面來思考問題。這才是數學課堂中應當有的收穫,只有將知識實踐與綜合應用進行結合後,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才能夠進一步得到發展與提升。例如,在講解判斷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一定是個長方形”時,我設計了討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展開討論,並且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足夠的證據。學生就這個問題紛紛展開了研習探討,在一陣翻閲書籍、低聲討論後,形成了對立的兩組,一組學生認為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書本上就有這種説法,另一組學生卻不同意,他們認為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也可能是一個正方形。兩個小組間激烈地辯論起來,並且大家都在為自己的觀點搜尋答案。這才是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有的模式,透過這種開放化的問題的思考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展開知識實踐與綜合應用,並且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四、結語

在國小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化學生的知識實踐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的提升將會很有幫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展開知識的應用實踐,也可以鼓勵大家藉助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還可以透過一些具體的問題來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訓練形式,對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會是很好的推動。

師:看,同學位正在舉行聯歡會呢,他們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麼?誰來説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