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42K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擔當着很關鍵的功用,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聯繫實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7篇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具:課件、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立體圖形。今天老師邀請正方體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正方體搭一搭立體圖形。(板書:搭一搭)

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1、活動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觀察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正方體,看看它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師任指幾個面,讓學生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語來描述。

(3)請你拿出一個正方體學具,放在桌上,從一個最佳的角度觀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幾個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幾個面。(一個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4)小結:你觀察到的這三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2、活動二:請你用四塊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自由搭建立體圖形。同桌説説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出示課件)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圖形不同。

3、活動三:根據指令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1)李老師設計了一棟大樓,想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立方體搭一搭,比比哪個同學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來。搭完的同學就馬上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橫着放3個方塊,在最左邊的正方體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你們是怎樣搭的?(電腦出示)你們搭的和李老師設計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這個設計師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築師。

2)先放一個正方體,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個正方體。(電腦演示)

(2)老師想找最棒的同學來當“設計師”和“建築師”。“設計師”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簡潔,“建築師”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兩人輪流互換練習,等會請你們把最棒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推薦給老師。(同桌練習搭立體圖形)

請一組同桌發指令搭立體圖形。在“設計師”發指令的時候,其他同學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築師”比比,看看誰搭得更好。

4、活動四:通過儘可能少的問題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1)同學們玩得這麼高興,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玩。老師不看你們搭好的大樓,不用同學們給我指令,只要問你們一些問題,根據你們的回答,我就會搭出和你們想的一樣的大樓來,我們試試看吧!

你用了幾個立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2)你看,老師搭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們同桌兩個人也來試一試吧。注意:你們的問題儘可能提得明確些,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儘可能回答準確。互換輪流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搭一搭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藉助千數圖認識千。正確讀、寫千以內的數,並在數位表中表示出來。

2、能力目標: 將數進行分拆,培養學生對數的多種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喜歡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並能將數學運用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用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 口算練習。

2. 複習前一教時。

師:上節課學習了什麼?

生:彙報。

二、鞏固練習

1. 讀讀寫寫 看簡圖再寫數、讀數(ppt)

2. 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

3. 看計數器在數位表上寫數。

4. 比較有零的三位數的讀法。

560和307

5. 填空。

⑴我國野生大熊貓的數量不超過一千隻 a 一千隻 寫作:( )只 b 它是由( )個千組成的 我國野生金絲猴的數量在七百六十隻左右 a 七百六十隻 ( )只 b 它是由( )個百、( )個十組成的

⑵數的組成(ppt) 404的裏面有4個( )和 4個( ); 7個一和8個百是( ); 2個百和5個十是( ); 10個( )是1000;( )是由3個百組成的。 一個數個位是6,百位上是8,這個數是( )。 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這個數是( )。 一個三位數的十位上的數是百位上數的3倍,個位上數是百位上數的2倍,這個數可能是( )。

6. 判斷(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個百。( )

⑵3個百和4個一組成341。( )

⑶個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樣的。( )

⑷一個數末尾的零是不讀出來的。( )

⑸603讀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練習

卡片遊戲(ppt) 用3、7、0、1可以組成哪些三位數?你能試一試嗎?至少5種。 學生彙報。

四、小結

今天有什麼收穫?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麼?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隻? ③你能説説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隻?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隻?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並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裏填上“>”、“

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説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 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説4=4。(板書:4=4) 老師指着等號説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於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於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後寫。

2.教學大於。

(1)小熊有多少隻?

學生回答後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並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隻?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並板書:3) (3) 用什麼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於3。

(板書:5>3) 指着大於號説明,這個符號叫做大於號

(板書:大於號) 讓學生齊説大於號,再指名説。

大於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於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着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着什麼數? 這個式子讀作“5大於3”,板書;5大於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説。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於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説成5大於3,寫成5>3。

3.教學小於。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麼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於5。

(板書:3

(板書:小於號) 指導寫“

(3)觀察式子“3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於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説成3小於5,寫成3

(5)同樣一幅圖,為什麼可以説成5>3,也可以説成3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課學習了“=”、“>”和“”還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説一説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麼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裏填上“>”、“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啊?你學了哪些本領呢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衝突,激發學習願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裏,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後,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麼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説説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一)認識圓周長的含義並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1.談話:那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麼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麼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3.將3個車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生:車輪滾動一週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二)交流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學生拿出課前剪的圓,互相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麼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測量周長的方法

①滾動法。明確注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始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裏,圓滾動一週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②繞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餘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③用軟尺測量。明確:用軟尺上有釐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始量,繞圓周一圈,然後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方便)問:那怎麼辦?引發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三)認識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學生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彙報測量結果。(學生説結果,教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説説又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象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學生自學)

6.學生説説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正因為他傑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學們以後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鑽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四)推導公式

1.當學生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後,讓學生説説圓的周長怎麼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如果圓的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麼這個公式用字母怎麼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麼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麼?(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麼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能力,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説明了什麼?(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__池)一個圓形__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投影儀展示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着它轉動一週,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後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學習收穫,課後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研究圓的周長,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全班交流)

2.談話:現在如果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麼做?(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有沒有其它方法?(學生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察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後,直喊比賽不公平,於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學生課後思考,下節課交流。)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瞭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閲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後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裏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係。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麼問題?(用什麼量?怎麼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麼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説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麪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麼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後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麼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着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後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製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製造認識的衝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麼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麼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麼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讀角,怎麼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衝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着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説説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着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並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餘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衝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為例,請5位你認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為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並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為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為什麼? (生説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x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説,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説説你的想法。(生説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説,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麼,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麼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説“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説“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説説你準備怎麼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裏是60米,摩托賽車這裏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説,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數據,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衝突”,通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數據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並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為什麼?説説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數據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着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着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説一説,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並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才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信息,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説一説,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信息,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通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閲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瞭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瞭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麼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麼是速度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數據(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數據),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係?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xxxx 。

⑵自行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xxxxx 。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xxxxxx 。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誌(標誌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着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瞭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數據,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裏填上。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複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麼方法試商的?各有什麼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後説説有什麼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後進行小組彙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説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麼特點?這類題目用什麼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後,請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