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軍優秀教案精選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寫好一份出色的教案會引發同學們對於課堂的興趣,這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技能,想要自己的課堂能夠有序進行,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詳細的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軍優秀教案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軍優秀教案精選8篇

軍優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小樹苗裝飾活動室,感受植樹節的喜悦和春天的氣息。

2、針對同一份材料,嘗試運用多種排序方法排列樹木,活躍思維。

3、簡單瞭解植樹節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米左右的灰色卡紙;根據排序模式準備相應的兩種樹木、膠水、紙和筆。

2、歌曲

活動過程

一、引出問題

1、師:春天到了,吳老師啊買了好多小樹苗準備種在我們大三班,現在呢請小朋友來看一看:這些樹一樣嗎?(和幼兒一起表述並且一起確定樹的名稱,一個是松樹,一個是柳樹)(怎樣提問才可以讓幼兒回答是這個是兩種不一樣的樹)

2、師:現在啊請小朋友來幫助老師想一想這些樹怎麼樣種植,怎麼排列,才能讓人感覺既漂亮又整齊呢?

(問題1:怎樣提問才可以讓幼兒的回答是一個接一個排或者是兩個兩個排?)

(幼兒舉手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最後小結幼兒發言。)

二、嘗試操作

第一次操作:

師:那現在啊就請小朋友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把籃中的樹木排排隊,大家試試,排完之後呢,你可以和你同桌的小夥伴交流一下,你的樹是怎麼排列的?(幼兒在操作枱上操作,師巡迴觀察、指導、交流。)

(問題2:樹木卡片一操作,會不會就會亂套)

2、(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運用多種方法的排序,可以是abab、aabb、也可以是aabaab、abaaba,等等)

3、真不錯,剛才我看見有的小朋友是一棵松樹一棵柳樹的排列,也有的小朋友呢是兩棵松樹兩棵柳,還有的小朋友是松樹柳樹松樹,松樹柳樹松樹依次排列,小朋友真的是很能幹。

第二次操作:

1、師:那現在呢再請小朋友把吳老師帶回來的小樹苗既要有規律的排隊,又要全部種完,你有辦法嗎?你有幾種辦法?把你的辦法記錄在紙上。在種樹之前,我們來數一數有幾棵松樹,幾棵柳樹,123456六棵松樹六棵柳樹,我們把松樹用△表示柳樹用○表示

2、請幼兒舉手回答説一説你是怎麼排列的?有別的小朋友和他一樣嗎?幼兒邊説老師早黑板上邊排列。

(問題3:如果有小朋友一口氣説完怎麼辦?)

師:真不錯,小朋友真的好棒,每個人都用了好幾種排列的方法來種植樹木,那現在請小朋友再想一想如果説松樹和柳樹的數量相差一半時,就是松樹六棵,柳樹三棵時,你怎麼排列呢?

(請幼兒到黑板前來排列,和師範幼兒一樣的舉手回答)

a、兩種不同的樹木一樣多時的排法?(abab、baba、aabb、bbaa、aaabbb、abaabbaaabbb等)

b、兩種不同的樹木相差一半時的排法?(aab、baa、aba、abaabaaab)

第三次操作:

(最後怎麼説?)

1、要求:試試你沒有排過的方法,找出一種你最喜歡排列方法,把樹木種植在泥土裏。

2、在音樂聲中,師生一起佈置活動室、走廊、樓梯處、感受春天的氣息。

軍優秀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語言大師老舍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使筆下的山、水、城、人跟這“温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生字,掌握五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温晴、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濟南的冬天》。老師從課文中找了四個詞語:響晴、温晴、奇蹟、寶地。這當中,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5分鐘,並劃出你認為能證明自己看法的句子,適當做批註。如果有不會讀的詞語,請舉手提問。

二、美文美説,整體感知

1.學生選擇詞語,並闡述理由。

2.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本課的景物描寫又是如何圍繞這一特點展開的呢?我們先來看第二段。

(以第二段為範例,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其他段落的景物描寫)

過渡: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美不美?美。他是用什麼方法寫得如此之美?

(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既準確生動的語言)

同學們總結的很到位,你們寫作文也要學會抓住景物特點,多用修辭,雕琢語言。

三、美文美讀

3.俗話説,美文不厭百回讀。老師也非常喜歡讀這篇文章,想和同學們比比誰更能讀出課文的美,好不好?老師佔個先手,範讀第三節,請同學們來點評。

(通過朗讀,提示學生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老舍先生正是充滿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才能寫出如此文質皆美、情深意厚的文章。)

4.1930年,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老舍從新加坡回國,來到濟南。在這裏,他度過了四年自由、温馨、安定的時光,他的第一個孩子就取名“舒濟”。可見,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濟南的脈脈温情。黑板上的這四個比喻,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同學們,老師説的對不對?除了這四句,還有沒有其他句子展現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喜愛與讚美?

四、美文美結

同學們,《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如詩如畫,充滿温情。在老舍的筆下,一草一木都是有靈且美的。山水如有意,引我為知己。大師用他那生花妙筆告訴我們,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除了緊扣特點,巧遣詞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温潤而感性的心。

今天,我們走過了一個温晴的冬天,參觀了一座温情的城市,結識了一位温潤的作家,是不是收穫滿滿呢?好,那就將你的收穫化為文字吧。課後,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第三節,寫一寫窗外這連綿的秋雨吧。

軍優秀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敍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想;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填滿、櫥窗等詞語。

2.能夠通過理解重點句體會小女孩的不幸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設身處地地引導孩子走進文本。

2.難點:讓學生體會當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慘辛酸。

四、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你別問這是為什麼》師生合作讀 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讓我們也來讀這個故事。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全文,説一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學生彙報

三、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小女孩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賣火柴的呢?

⑴ 指名讀。 文中説到了大年夜,告訴老師在大年夜你都做些什麼呢?咱們再來看看美麗的小女孩在幹什麼呢?

⑵ 出示課件,談體會。

⑶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在這樣又黑又冷的大年夜裏,小女孩為什麼不回家呢?

⑴ 指名讀。

⑵ 師範讀。

⑶ 指名説。再讀。

四、學習點燃火柴的部分

1、可憐的孩子在風雪中賣着火柴,又冷又餓卻不敢回家,小手幾乎凍僵了,於是她擦燃了火柴,在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景。誰知道小女孩共幾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些什麼?

2、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幻景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這些幻景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3、我們和小女孩一起來感受着美好的幻景吧。

⑴ 眼前這種種美好的幻景深深地打動了我,你喜歡哪一次幻景呢?請把你最喜歡的多讀幾遍。

⑵ 指名朗讀。

4、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美好的幻景?

⑴ 小組交流。

⑵ 彙報。

⑶ 師小結: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痛苦,飢餓和孤苦。然而,火柴終究是要滅的。小女孩看到流星時,想起了唯一疼愛她的奶奶,於是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叫出聲來,體會小女孩當時的心情,想想該怎麼讀第10自然段。 (激動、渴望、乞求。) 播放課件:朗讀。

五、學習“凍死街頭”的部分 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就這樣被凍死了。讓我們一起送送她吧。

1、小組討論: 出示投影:課後思考題: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的看法。

2、指名回答。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安徒生童話裏的一個小故事。課下,希望同學們能夠多閲讀幾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生活。

軍優秀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介紹雷鋒的生平簡介以及他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學習“雷鋒精神”。

2、通過認真地學習和參加有關的助人為樂活動,構建“優良班風、和諧校園”。

3、讓同學們以實際行動來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二、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的雷鋒圖片和他親身經歷的有先進代表性的真實故事。

2、準備幾則《雷鋒日記》和《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的錄音帶。

三、活動安排程序:

欣賞圖片————生平簡介————雷鋒日記————雷鋒故事————表演小品————聽一聽歌曲————學會唱歌————-精神大討論————-代表發言————-要求行動————總結歸納————談一談體會

四、具體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欣賞一些與雷鋒相關的圖片。

(陶冶學生情操————勤儉樸素、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先請個別同學暢談自己對雷鋒叔叔的瞭解,然後由班主任老師向同學們補充介紹雷鋒的生平簡介。

雷鋒的生平:

雷鋒叔叔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裏,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個普通士兵逝去了,雷鋒叔叔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留下了一個永不消逝的名字——雷鋒,也留下了一種偉大而高貴的精神——雷鋒精神。他的精神將會永遠地閃耀在祖國的大地上,閃耀在校園的每一個角,雷鋒精神將會永遠地活在我們心中。

3、請一位同學來讀幾篇有先進代表性的《雷鋒日記》。

雷鋒叔叔在數百篇日記裏,記錄了他成長的足跡,總結出許多人生的格言,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比如:雷鋒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就是雷鋒精神的實質。這種偉大精神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教育和激勵人們前進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4、請若干位同學來講一講有關雷鋒的真實故事,其他同學集中精神,認真聽後簡單概括。

?助人為樂的雷鋒》故事:

一天,雷鋒因公出差,踏上了從撫順開在瀋陽的列車。上了車,他看到旅客很多,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又動手幫着掃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滿頭大汗,快過來歇歇吧!”“我不累。”雷鋒叔叔是永遠不知道累的。

5、思考:同學們,聽了雷鋒叔叔的故事,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提示:雷鋒是一個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

6、説一説我們身邊的雷鋒。

7、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要求學生學會唱這首歌。

?學習雷鋒好榜樣》歌詞: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願做革命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學習雷鋒好榜樣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學習雷鋒好榜樣毛澤東思想來武裝保衞祖國握緊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五、活動總結:

1、由班主任老師總結歸納這次學雷鋒活動。

通過一系列的“學雷鋒活動”,讓同學們在心中樹立雷鋒助人為樂的良好形象,以雷鋒為學習的楷模和好榜樣,接過雷鋒手中的槍,繼承革命英雄的光榮傳統,把“雷鋒精神”認真貫徹到實際行動中來,全體師生要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優秀文明的和諧校園。

2、請個別同學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軍優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繼續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2.瞭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作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瞭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滲透目標

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初步瞭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課書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初步瞭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詞到蘇軾,是一大轉變。他以灑脱曠達之氣入詞,詞體也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詞派,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留下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詞篇。

(板書課題)

2.寫作背景

蘇軾出獄後被派往黃州,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其實要受地方官員的監督管制,形同囚犯。為了排遣內心鬱悶,他在住地臨皋東面的山坡上蓋了房子,取名“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每天早飯後他就到那裏去讀書,跟朋友們談論,或瀏覽風景。有時也到稍遠的地方走走,到過赤鼻磯(當地人誤以此為“赤壁”)、岐亭等地。

蘇軾遊赤鼻磯,據前後《赤壁賦》所記,共有兩次,都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這一年裏。這首詞大概是這期間寫的。當時他已45歲,所以詞中有“早生華髮”一語。

3.關於《念奴矯·赤壁懷古》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蹟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敍,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台詩案”之後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遊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傑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繫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蹟、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但是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來黃州之前,因寫詩諷刺新法曾經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是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儘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複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鬱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這首詞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和這裏有關的許多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於是詞人開始尋找英雄的足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郎是詞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這裏並不展開寫,而是轉而勾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慨歎,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心情感的激盪,頗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詞中的豪壯情調還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並提,已經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寫周瑜的才幹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指揮赤壁之戰時正是青春年少、春風得意之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對於吳軍來説,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爭,而作為吳軍統率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嫻雅,沉着應戰,談笑間,巧用火攻燒掉了敵人的戰船。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令詞人滿懷崇敬。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髮。於是引發了“人生如夢”的感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託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脱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常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4.關於《定風波》

?定風波》也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期的作品,記敍的只是出遊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從中表述了作者灑脱、放達的人生態度,更寄寓了他對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擊的憤懣和故作曠達之情。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範背《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劃出節拍,按範背提示標出韻腳,然後誦讀。

韻腳:物、壁、雪、傑、發、滅、發、月。

2.思考、討論:談談詞人在赤壁所見所想。

?明確】上片寫所見之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起筆開闊,大江洶湧奔騰,使人想見錦繡山河中產生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壘”兩句點出赤壁所在,點出所想之人:周郎。“亂石”三句轉為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宵,洶湧的駭浪猛烈地搏擊着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江山如畫”一句是在這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結論,“一時多少豪傑”又轉到寫人。

下片將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擴展。美景美女襯英雄,更見周瑜瀟灑英姿,“羽扇”三句寫周瑜戰場上的從容儒雅,詞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樣為自己的國家建功立業,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難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來扭轉乾坤。“多情”後四句,是詞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幾何,何苦煩憂,還是放眼大江,舉酒賞月吧!一位曠達明理、善於自解自嘲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渾然為一。

3.【提問】《念奴嬌》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

?明確】以景襯人,以他人襯自己,是這首詞中的兩層襯托。詞的主旨也在襯托中得以強調。

4.【提問】《念奴嬌》的上片説:“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為什麼特別提出“人道是”三個字?

?明確】赤壁之戰的戰場到底在什麼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説法,據考證,有人認為在現在湖北武昌的赤磯山,或湖北赤壁。而蘇軾寫這首詞時被貶黃州團練副使,他所遊的地方在湖北黃岡的赤鼻磯。用“人道是”這三個字,表示作者對於黃州“赤鼻磯”就是三國周瑜破曹處的説法是有懷疑的,是説人們傳説是如此,而自己並不堅信。

5.【提問】“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幾句的主語是誰?

?明確】對這幾句的理解歷來眾説紛紜,有些人認為主語是周瑜,因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詞人想像周瑜心戀故地,神遊古戰場,與詞人相遇,笑話他功業未成而華髮早生。大多數人認為主語是蘇軾。是蘇軾自己神遊故國,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華髮早生。細究詞意,我們還是認為第二種理解更為確切。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

6.【提問】如何理解《定風波》所抒發的感情?

?明確】野外出遊,忽然遇雨,一般人都會慌張避雨,而詞人卻用平靜的口氣勸導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風雨中漫步徐行,吟詩長嘯,的確是一種不為環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腳踏草鞋,遠比官服車騎來得輕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裝束,誰還會害怕失去什麼?“一蓑煙雨任平生”,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這一句,充滿藝術的張力,一下拓寬了全詞的境界。蘇軾一生坎坷,屢經政治風雨洗禮,但是這也磨練了他的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瀟灑從容,這才是蘇軾魅力的人格光輝。

詞的下片寫雨過天晴後的心理感受。剛才還是風雨大作,轉瞬間,“山頭斜照卻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變化,反覆無常,如何面對這樣的現實呢?詞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當他回首走過的風雨歷程時,竟達到了一種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

7.【提問】對《定風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這兩句是説,雖然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而自己卻像平時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樣坦然,一樣毫無畏懼。在作者眼中,風雨交加也好,晴天麗日也好,都是沒有什麼差別的。結合作者當時的政治處境來看,他顯然是用來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態度。

軍優秀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大膽在同伴面前説話的能力。

2、訓練幼兒認真傾聽的能力。

3、讓幼兒能連貫説出水果的名稱,顏色,形狀,味道。

4、豐富詞彙:光滑。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水果圖畫幾幅水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話題

1、出示水果圖畫

問:小朋友看看老師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2、那小朋友都吃過這些水過嗎?那誰能來告訴老師它們的名字,是什麼顏色的,形狀?並且是什麼味道的?

二、讓幼兒品嚐水果,並且自由討論

引導幼兒説出水果的名字,顏色,形狀,味道

三、拓展話題

讓幼兒知道多吃水果的身體有好處!

活動反思

本節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水果為教學內容,利用直觀的教具,幼兒喜歡的課件,逐步滲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軍優秀教案篇7

一、教學設計説明

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播放視頻素材,學生蒐集資料、交流彙報、發表看法、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過程、重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習得技能。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開展組內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對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

2、通過引導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各類危險的關注,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安全防範、自救意識。

3、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知識和技術,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的建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學過程

1、地球的構造(播放視頻課件)

地球的內部好比一個煮熟的雞蛋,最外層相當於蛋殼的部分叫做地殼,平均厚度為35.4千米,由各種巖石和土壤層組成。地球的中間層相當於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約為2900千米,由成分複雜的巖漿物組成,温度高達1000-2000℃。地球最內部相當於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徑約為3470千米,由鐵、鎳等很“重”的物質構成,温度可達5000℃,壓力高達幾百萬帕斯卡。多數構造地震發生在地殼的巖石層內,也有的發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説的地動。它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由於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地球表層的快速顫動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運動的一種表現。

3、地震時刻都在發生(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1500萬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發生。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很小,只能用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能夠形成災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幾次。

4、幾個常用的地震科學名詞(播放視頻課件)

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區: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説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快點作出防備。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學生彙報)

大地震:震級m≥7級的地震強震:6≤m

中強震:4.5

弱震:3

6、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課件展示)

震級反映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築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教學總結:

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本節課,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你的收穫和感想是什麼

軍優秀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準備

詞卡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比較“觀”字。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第一課,誰來説説課題?(板書:觀潮)

2、題目中,出現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3、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4、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二、初讀課文,朗讀正確。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讀音。

(薄霧悶雷漲注意學生在朗讀加點字時的字音。)

3、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並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讀完了課文,請你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a、八月十八——的觀潮日

b、鹽官鎮——的地方

c、觀潮人——最多

d、響聲——

e、浪潮——最壯觀

f、人的情緒——漲

2、你能把這六方面的內容連在一起嗎?可以説一句話,可以説兩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説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你們的學習,已經把課文讀成了幾句話,由厚讀薄了。能不能把這篇課文讀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課文讀成一句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5、能不能把這句話再讀厚?通讀這篇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表現出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預設:學生很容易地從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寫大潮十分壯觀的語句。在學生找出後,教學進行小結:這就是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後的景象。板書:潮來時,潮過後。再啟發: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板書:潮來前。)

6、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四、朗讀全篇,感受“天下奇觀”。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説的?

2、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抓住重點,感受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後的澎湃之美。

1、翻開書,用心地讀一讀課文,讀後來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篇課文所表現出的一是大潮的朦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學實際學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洶湧澎湃之美。)

2、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b、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註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麼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麼——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説,潮來了,説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後,人羣又沸騰了,人羣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麼樣?

提示:人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隆隆響聲,看到了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了。人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心中的激動。

f、多麼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a、我們把精彩的段落打亂了順序去朗讀,實際上作者在描寫大潮時是有順序的。你聽我來讀一讀,仔細聽,看看缺少了哪些詞語?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a、作者在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時,之所以把它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時因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變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變化呢?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牆——白色戰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6、當大潮奔騰西去後,作者仍舊描繪出了它的變化?兩丈來高,大約是6、7米,相當於三層樓那麼高?此時此刻,你想説些什麼?

三、對話文字,感受大潮到來前的朦朧之美。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卧”。

a、這兩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邊一個“臣”,又邊一個“卜”,表示“人”。“臣”像什麼呢?(上下排列着兩隻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麼什麼時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麼意思?

c、作者説,錢塘江橫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麼呢?(一動不動,沒有動靜。)與後面哪個詞語是呼應的?(平靜。)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麼特點?

a、理解“屹立”,來了解“古塔、中山亭、觀潮台”的特點:高聳,穩固

b、小山:若隱若現

4、鎮海古塔、中山亭、觀潮台是多麼的高聳,多麼的穩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5、此時此刻,高聳、穩固的鎮海古塔、中山亭、觀潮台被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寬闊的、平靜的錢塘江被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遠處的幾座小山被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這幅畫面讓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美?

四、抒發情感,總結全文。

作者在觀潮之前,就評價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成為天下奇觀。而現在,我們是親臨其境,耳聞其聲,眼見其景,感受到了朦朧與澎湃,你不由得要發自內心地説上一句:錢塘江大潮,……

五、作業。

a、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寫作方法,寫一場雨景。

Tags:教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