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冷與熱教學反思通用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5W

只有對這一階段的教學情況瞭如指掌,才可以將教學反思寫得出色,針對自己的教學情況所寫的教學反思是最有價值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冷與熱教學反思通用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冷與熱教學反思通用8篇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1

第一單元《位置》中的左右,有家長打電話來,説真是有些“左右”為難啊,其實我在教學前也有些擔心,孩子們分得清楚嗎?於是在“左右”難分之際,通過上網查閲資料,找到了數學名家、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曹培英對“圖形與位置”的備課與教學所提的建議。他在怎樣把握“圖形與位置”的學習目標中提到關於“左右”的學習目標定位。

曹老師認為在“圖形與位置”在教學中若偏離“初步認識”的整體定位,隨意拔高要求,則無論是數數對錶示位置,還是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都很容易構成超出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難題。就連“左右”也可能令學生捉摸不透。其實,對於左右的相對性,只要能夠正確分辨他對面的人哪一隻手是左手或右手,並能據此判斷對面人的左邊、右邊就足夠了。

他還覺得從教學上下、前後、左右的目的.看,主要是為了通過發展學生的方位知覺來幫助學生認知物體的相對位置(如同學上下樓梯時的相對位置),並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因此,沒有必要引入判斷標準由人到物的轉換訓練以及被觀察物是否具有“生命”的辨析,也不宜在這裏展開多種答案的討論。因為兒童建立左右概念,不需要去區分被觀察物是否具有生命,去經歷“智力磨刀石”式的思辨性討論。這類討論用到了左右的概念,但卻不是建立左右概念本身所需要的。

縱觀以上所述,我認為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應該統整語文、數學學科中學生“左右”概念的建立,形成以下判斷標準:

第一、如果被觀察對象是人,則以圖中人的左右手來定左右,即圖中人物的左手邊為左邊,右手邊為右邊。被觀察對象是其它的一律以答題者為觀測點,即圖片的左邊為被觀察對象的左邊,圖片的右邊為被觀察對象的右邊。

第二、如果被觀察對象不是人,而問題中又將被觀察對象擬人化,且以第一人稱出現的,如上述提到的小猴問題,“我是小猴,我的左邊有( )”,則也把小猴當成人,它的“左手”邊為左邊,“右手”邊為右邊。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2

9月25日,濟源市全體青年語文教師進行了培訓,本來以為這只是像以往培訓一樣,走馬觀花。到了現場才得知需要現場抽籤進行同課異構。最終決定做課的是張小娟老師和史若蘭老師。在濟瀆路學校,我們聆聽了名師張小娟老師和青年教師史若蘭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張小娟老師的`課內容豐富,注重基礎,並且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青年教師史若蘭僅僅用了短短的20分鐘時間就備好了一節課,她的課上的紮實有效。

首先是張老師的課給人一種拂面春風的感覺,清新自然而又有條理。她通過複習老舍的另一片佳作《貓》來導入了《母雞》的學習,並且也為後面對比這兩篇文章的寫法做了鋪墊。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換做是我,可能就是通過《貓》來導入到新課文,僅此而已,那樣肯定會缺乏新意。接着,她又讓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想想:如果你要是寫母雞,你會寫些什麼?這個也是我們年輕老師所欠缺的,只是一味的教授,卻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環境想象創作。緊接着,張老師讓學生通讀全文,體悟作者為什麼討厭母雞,並特別注重朗讀指導,並讓學生學會通過揣摩重點詞語來體悟語氣。以前我們總會説“美美的讀一下”,“讀出高興、失望、生氣的語氣”,但是卻收效甚微。聽了張老師的課,我才知道,通過讓學生想象作者當時的情景、揣摩關鍵詞也是指導朗讀的好辦法。本節課中有些地方讓我印象深刻,在張老師講解母雞討厭時,課文的1、8自然段都是寫母雞聲音討厭,卻為什麼不放在一起?由於聽課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進行到這一課,其實如果換成是我來備課,可能也無法注意到這一細節。另外一個是拓展部分,辨析“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標點的變化是否合適,這個問題對學生偏難,但是在她的引導下學生們説的都還不錯。拓展環節她還教給學生如何讀名家文章。交給了學生一些使用的閲讀技巧和寫作方法。在這節課上,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平時我們總是抱怨學生不靈活,現在細細想來,應該是和自己的引導方法有分不開的關係。

緊接着就是實戰階段了,在讓學生通讀課文總結母雞有哪些讓人討厭的,孩子們表達不簡潔,只會機械重複課文中的句子,不會靈活運用。這也是平時上課中的常態:不會概括總結,不會靈活運用。後面讓孩子們對應找一找母雞的優點,他們都能很快找到。但是要孩子們發揮想象説説“母雞可能會怎麼警告自己的小雞?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裏會説些什麼?”這種發揮性的問題只有經過小組討論才會有比較創新的答案。後面拓展的問題,能不能把“我不敢再討厭母雞”換成“我不會再討厭母雞”對於他們來説很難,同學們都睜着為難的眼睛,最後我只能自己説出了問題的答案。

總的來説,這次培訓收穫不小,讓我知道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後的培訓中,我會更加認真聽課,認真反思,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快提升。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3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瞭解文本內容,通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象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後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説説你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鑽、伸、露、探、衝),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説説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想幹什麼?”組織學生想象寫話。隨着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無窮無盡的讚歎充塞於胸腔,他們迫不及待的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説: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説: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有的説: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4

讀《雪兒》真的愛雪兒,也愛“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用受了傷的雪兒與“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獨特,孤獨的“我”許久不再孤獨,與雪兒同時好起來,飛向藍天。這也許就是人與大自然的一種融合吧。

讀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年齡,但從文中可以想到“我”年齡不是很大。從“我的腿跌傷了。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家裏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冬天過去了,我多麼嚮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很明顯可以讀出“我”的爸爸、媽媽真的很忙,以至於無法照顧“我”,從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我”能夠照顧雪兒,可以看出“我”雖受傷在家,卻還能夠在家中照顧自己,這種獨立也會給學生一些啟發。不過這一點,可讓人擔心的。因為假如“我”是個未成年人,其爸爸、**的如此做法是一種違法,在西方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未成年人是不能一個人在家的。但“我”的這種經歷也是美的,“我”把精力獻給了雪兒,其實就是獻給自己,這是理解爸爸、媽媽收穫到的一種幸福。

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多麼的忙碌;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用心良苦。“我”的爸爸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樣面對跌傷,而是用那隻“信鴿”來傳達父親那種特別的叮嚀。爸爸給“我”帶回一隻受傷的白鴿,爸爸和“我”給它洗澡、敷藥,爸爸對“我”説信鴿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飛越千山萬水。文中寫“爸爸”有五個動詞——給、帶、撿、洗、説,這五個詞改變了“我”,讓“我”的注意力從此轉移了,讓“我”懂得了“關注”,讓“我”有着美麗的期盼,終於有一天“我”為雪兒歡呼了,這種歡呼其實就是“我”的自我歡呼,這種歡呼,“我”的爸爸、媽媽都能看見,這種歡呼屬於這個忙碌而極具愛心的家庭……

也許我們無法讓我們的學生理解這一切,但老師從這些方面認識這篇文章,我想在引導學生閲讀中,也會自然滲透這種特殊的“愛”,特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閲讀,學生如果邊讀邊想,也會在無形之中,把這種“愛”轉移至自己的心中。

“理解”文中爸爸的行為,其實就是引導三年級學生初步學會思考,通過“我”對雪兒的所為,思考如何自主面對生活。這個單元三篇文章編者意圖就是通過母語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即引導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懂得面對困難、挫折,這是母語給予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之文。這一課,“我”的行動,其實是讓自己健康成長的最好的藥。用“自己愛的行動醫治自己”這是非常美的,因為這裏“自我的祝福”。

這篇文章以輕鬆、快樂的語調來讀,真的是一種享受。我在辦公室中輕輕地讀着,我在課堂上輕輕地讀着,輕緩的聲音,帶着美好的祝福,就能把學生帶入到人間天堂。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5

傳統數學作業個性色彩淡化,大一統的作業內容、形式、時間,嚴重束縛着學生的創新能力,壓抑着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學習新課程嘗試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筆者發現了以下幾種新型數學作業。

一、實踐型。實踐型作業是指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作業。學生通過實踐型作業,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能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活動中學生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如教學《圓的面積》後,我讓學生設法求出校門外一棵樹樁的橫截面積。學生們興致勃勃的帶着尺子、筆等工具,三四人為一小組開始測量起來。他們有的量出樹樁的橫截面直徑,有的量出樹樁的周長,很快求出了樹樁的橫截面積。實踐型作業是學生非常樂於從事的一項活動,它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任務。

二、開放型。開放型作業是指解決方法多樣化或問題結果不一樣的作業。它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放射性思維訓練,多角度考慮問題,培養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促使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在《數的整除》的複習課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道題:找出下面數中與眾不同的一個:2、4、6、9、10。有的同學觀察後發現:2是唯一的質數,有的説:10是唯一的兩位數,有的説:9是唯一的奇數。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三、自主型。自主型作業是指把作業內容的決定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選擇自主完成的作業。如教學了《單式條形統計圖》後,我佈置學生課後自由選擇統計內容,完成一幅條形統計圖,並做簡單分析。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內容各不相同,有的統計的是幾個月家庭經濟收入,有的是自己一學期各單元的學習成績,有的是家庭農作物的耕地面積┄┄一切是那樣的真實。自主型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調動了學生的情智等積極因素,完成了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業。自主型作業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探究型。探究型作業是指隱藏着一定規律或具有一定的思維難度的題目,題目本身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如教學了《最大的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之後,我佈置了這樣一道題:先求出下面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再觀察它們的乘積與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麼關係。(幾組數為:5和7、12和16、6和18)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兩數的乘積等於他們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乘積。探究型作業向學生展示了數學的無窮奧祕,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在探究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健康學習的學習品質。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改革數學作業已成為當務之急,它也是數學課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新的作業形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歌曲《粉刷匠》,使學生能夠用活潑、輕鬆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學生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小組合作能力。

3、通過為歌曲創編動作,逐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從而在創編中感受勞動的愉快。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用樂器為歌曲配伴奏

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小帽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在上課之前咱們先放鬆一下,讓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超級模仿秀”。

2、遊戲要求:請同學邊聽節奏邊觀察老師拍節奏的動作,然後把它模仿出來。

3、教師分別拍擊x0︱x0︱和xxx∣x0∣學生模仿。注意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拍節奏的動作以及拍節奏時的強弱規律。

4、請同學看黑板:第一組拍x0︱x0︱兩遍,第二組拍xxx∣x0∣兩遍,我們比比看哪組最齊。

二、寓教於樂::

1、導入:現在老師這裏有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想請你們用我們剛剛拍好的節奏為它進行伴奏。

2、教師播放歌曲的伴奏,和學生一起進行伴奏。

3、剛才老師聽到有些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那你們知道歌曲的名字嗎?(粉刷匠)那誰願意給大家唱一唱?(唱後請同學進行評價)

4、現在請你們聽聽小粉刷匠的演唱吧!

5、下面請同學小聲跟着老師演唱歌曲的歌詞。(教師出示歌片)

6、請試着唱一唱歌曲。請你們聽聽老師在唱時歌中的“的”和“了”字是怎樣唱的?

7、請你們唱一唱歌曲,注意“的”和“了”的發音。

8、歌曲處理:

1)導言:現在我們同學已經會唱歌曲了,為了讓大家把歌曲唱得更好,我們來一句一句的唱一唱。

2)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怎麼樣?(強)請你邊唱邊做動作。那小粉刷匠的心情如何?請你用自豪的心情邊做動作邊唱一唱第一句。

3)聽了你們的演唱,老師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小粉刷匠的自豪心情。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句:“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請你們想想,粉刷匠把房子刷得很漂亮心情怎麼樣呢?那老師聽聽你們唱得美不美,請你們邊唱邊做動作。

4)你們唱得真美!我們現在來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你們想象一下,小粉刷匠在粉刷房子的過程中小鼻子變成了什麼樣?(學生自由回答)那為了突出粉刷匠的小鼻子,我們的聲音應該怎樣?(強)那我們在唱第三句時,為了能夠把第四句中的小鼻子突出出來,我們的聲音應該是弱還是強呢?(弱)我們現在來唱一唱,注意聲音的強弱變化。

5)你們唱得真好聽,老師也想唱一唱,現在就請你們仔細聽一聽老師唱得和你們有什麼不同?(教師演唱“哎呀我的小鼻子”時做一個漸慢的處理)

6)你們覺得在唱這句時,你們最喜歡那一種演唱?為什麼?(引導學生説出非常俏皮、可愛)那現在我們就來唱唱這句。

7)其實,在演唱歌曲時,只要你們發自內心的演唱,那我們的表情自然就會在歌曲中流露出來,你們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你們用歌聲和動作告訴老師。(完整演唱歌曲)

9、你們唱得這麼好,老師也想加入到你們的行列中,現在就請你們和老師和配合,老師唱黑色部分的歌詞,你們來唱紅色部分的歌詞。

10、為了能讓把歌曲表現的更好,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小樂器,你們看(教師出示串鈴和碰鐘並介紹演奏姿勢)一會我們就用這兩樣樂器為歌曲配伴奏,現在我們先來回憶我們課前拍過的節奏(教師出示節奏,並告訴學生碰鐘的節奏和串鈴的節奏)請你們分別徒手拍一拍。

11、現在請同學聽着伴奏,徒手拍一拍。(教師進行指導)

12、請個別同學上來用樂器進行伴奏,其他同學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3、你們配合的真好,現在老師想請上幾個同學上前邊來為大家邊演唱歌曲邊表演。再請兩個同學為他們伴奏4、同學們的表演真精彩,請你現在聽聽老師在唱什麼呢?(教師範歌的譜子)

15、請你們跟老師一起試着唱一唱歌曲的譜子。

16、恩!你們唱得認真,你們看老師這裏有什麼?(教師出示無色的房子)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忙把這個小房子粉刷得更漂亮。

17、準備工作:在粉刷前我們先把課前準備好的小帽子戴到自己的頭上。

18、同學們,讓我們開始粉刷吧!(教師播放歌曲範唱,和同學一起邊唱邊表演)

三、創造表現:

1、導入:同學們,我們的小房子已經被粉刷得很美了(出示粉刷後的房子)但房子裏和房子周圍還有一些紙屑、和塵土,為了讓小房子變得更美麗、更乾淨讓我們一起為它打掃一下衞生吧!

2、你們想想在給房子打掃衞生時,你們都會做哪些動作?請你們做一做。

3、請你們邊聽音樂邊來為小房子打掃衞生。

四、完美表現:

你們看,小房子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變得這麼幹淨,這麼漂亮,你們可真能幹,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兒,請你們邊聽音樂邊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我在設計這一環節的時候,通過看圖説話,説:我還能幫媽媽做什麼?繼而唱一唱、演一演。希望巧妙的置疑使學生產生極高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調動,增強了主體參與意識,形成了教與學的整合。學生能在原有的音樂基礎上,用旋律,把自己平時會做或做過的事情編成歌詞唱出來。既符合了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的心理特徵,又讓他們在玩樂中完成這一教學環節,同時激發、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但是,我有忽略了他們僅僅是一年級學生,創編整首歌難度太大,學生一下就沒有了興趣。

最後,我覺得整堂課缺少一根主線。應該圍繞“手”或者“勞動最光榮”來開展教學活動。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7

【一得】

?凡卡》是一篇精讀文章。它是一篇小説,作者是俄國作家契科夫,文章主要通過主人公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孩子的悲慘命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本文篇幅長,如果逐段地講解,平均使用力量,勢必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使得教學的環節宂長、拖沓,造成“高投入低產出”的局面。於是,在教學中,我嘗試着對教材進行合理剪裁,重新組合,找準文章的切入點,從一個“苦”字着手,感受凡卡的悲慘遭遇,層層推進,步步展開,以達到“長文短教”的效果。

一、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

“初讀課文,在你眼中凡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

二、讀信悟情,明確中心

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着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一問的設計,能讓學生快速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抓住文章的主線。緊接着,我讓學生通過抓住文章中描寫凡卡心情、神態的句子反覆誦讀,以及藉助書本插圖,合理的想象“凡卡的敍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在凡卡的身後,是一個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擺滿了各種楦頭和皮靴,可是他卻赤着雙腳。”“是呀,凡卡在鞋鋪裏,經常無緣無故地挨老闆、老闆娘的打,夥計們也經常捉弄他,怎麼可能送他鞋穿呢?”通過學生自我的發現,激發學生對凡卡的同情,明白學徒生活是苦不堪言的。

三、回憶“快樂”,凸顯中心

“文章中僅僅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嗎?還寫了什麼?他在鄉下生活的快樂嗎?”問題的拋出旨在讓學生通過討論,通過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體會凡卡在鄉下的生活很苦,可是當學徒的生活更苦,凡卡寧願回家和爺爺過這樣的苦日子,也不願呆在城裏受罪了,以及感受到凡卡失去親人疼愛的孤獨。從而領會作者的構思之妙,穿插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目的是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四、結尾留白,昇華中心

一篇好文章,常常會使人覺得言雖盡而意不盡。有的寫人記事的課文不寫結局,留下藝術空白,讓讀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教學中,我緊扣文章結尾只寫凡卡在郵筒裏投送他寫給爺爺的信,回來後睡覺時做了一個甜蜜的美夢,留下了一串省略號這一載體,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他的命運能改變嗎?”通過學生回顧信封上的書寫,探知凡卡的爺爺肯定收不到信;根據凡卡爺爺的境況判定爺爺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根據時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夢註定不能實現,等待他的是更悲慘的命運,以此更深入地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學生對小凡卡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一失】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凡卡是一個九歲的窮孩子,沒有上過學,怎麼可能給爺爺寫信呢?雖然當時,我與學生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進行了猜測,“可能是爺爺教他識字的結果”:“可能是他死去的媽媽教他的”:“可能是……”,我也含糊地解釋為這畢竟是小説,可以虛構,但我明白此説不妥當。直至下課以後,翻閲了雜誌,查找了資料,才明白課本中的《凡卡》是根據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同名小説節選縮寫的。凡卡的母親佩拉蓋雅在世時曾在席瓦列維夫老爺家裏當女傭,老爺的女兒很喜歡聰明的小凡卡,教他念書,寫字,數數,還教他跳四組舞。由此可見,小凡卡能給爺爺寫信是合情合理的,可信的。可惜,由於我對原著的不熟悉,只能給予猜測,甚至給出了差強人意的解釋。

假如課前,我多花一點時間去讀讀原著,多花一點時間去熟悉教材,情況又會怎麼樣呢?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8

上了一節課的《論語》十則,覺得學生們對課文的掌握情況比較好,有些學生甚至已經能當堂背誦,於是,我便又用了一節課開展了一次背誦比賽。

比賽規則是:以小組(5人)為單位,第一輪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出來背誦,背出1條加1分,滿分為10分,第二輪由老師在每組抽一名學生,第三輪每組再抽一名學生,滿分仍然都為10分。三輪累計下來,得分最高的小組每人加2分課堂分。

準備時間是10分鐘,因為沒有確定人選,所以人人都有被抽到的可能。口令剛下,學生們便積極地投入到緊張的背書狀態中,人在有壓力的狀態下,背書效率是最高的。10分鐘後,大家都準備好了。

比賽正式開始,第一組推選的是班長鬍金林,可能是因為緊張,她發揮的不是很好,有2句話都有漏字和錯字,結果,第一組加8分。第二組推選的是程遷,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把10句古文背得既流利又準確,其它同學都向她投去讚許的一瞥。第三組推選出的王靚相對薄弱些,背出了7句。第四組的李常亮和第五組的孟賽也不甘示弱,背得全對,拿到了滿分。這一輪的比賽説明:好學生在本組內還是很有公信力的。

第二輪比賽,我先讓大家舉手,毛遂自薦,一方面鍛鍊大家的勇氣,另一方面也是看看大家的熟練掌握程度,如果掌握的好或者有把握,是一定會舉手的。這一回,每組都有2名學生舉起了手,而每一組舉手站起來背的學生準確率幾乎達到100%。這部分學生雖然沒有公信力,但是很有自信,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輪比賽,我在每組選擇了一名沒有舉手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在班級中表現平平,不被重視,同時,也對自我缺乏信心,這其中,還真遇到了一個特殊情況:當我請第三組張選清起來背誦時,他先默不作聲,然後膽怯地看着我,低低地問:“老師,我不行,可以換別人嗎?”他顯然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同時,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又促使他不想拖累整個小組,於是他想放棄。我肯定地説:“老師就選定你了,你試試看吧!哪怕不按順序背也可以,想到哪條就背哪條!”他有些動搖了,微微停頓了一下,不緊不慢地背出了前5條。我一聽,大喜,覺得有望,誰知他在背完第5條後又停了下來,惶惑地問:“老師,我可以不背嗎?我好像不行。”我説:“誰説你不行!你看,你都背出5條來了,再往下想想,下面還有幾條簡單的,你可以先選擇簡單一點的背。”他採納了我的意見,戰戰兢兢地背了幾條簡單的,每背對一條,我就微微點頭,投向他一個鼓勵的目光。出乎意料的是,他越背越肯定,越背聲音越響亮,後面的幾條難的竟也跟着一點一點出來了。背完後,他如釋重負地坐了下來,我也很高興地告訴他:“你看!你這不都會背了嗎?相信自己,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你就會成功!”這時候,我也注視了一下其他學生的反應,他們一邊聽,一邊若有所思地點頭,因為他們真真切切地看到張選清由不敢背到完全背出來的過程,他們通過這個生動的、眼前的事例明白了一個在他們看來很“空洞”的大道理。

這個時候,下課鈴響,當我宣佈獲得本次比賽第一名的小組加課堂分時,他們也不再歡呼雀躍,因為這節課他們所獲得的,已遠遠超過了他們所加的那2分課堂分。

後記:當學生帶着疑惑和衝突而來,同時也帶着巨大的自我超越的潛能而來,我們要做的,是關注他們,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