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丹陽10種最著名的特色菜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1.55W

10、丹陽封缸酒

丹陽10種最著名的特色菜

該酒在歷史上已著名。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

以當地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粒大、均勻、潔白、性粘、味香,需取水質清甜、含多種無機鹽類礦物質的玉乳泉水,配以特製酒藥,經低温糖化發酵,在釀造中,當糖分達到高峯時,兑加50度以上的小曲米酒後,立即嚴密封閉缸口,養醅一定時間後,抽出60%的精液,再進行壓榨,二者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壇,再嚴密封口貯存2-3年即成。酒色綜紅、明亮,香氣濃郁,口味香鮮。酒度40度含糖分28%以上,總酸0.3%。傳説很久以前,江蘇鎮江一條街上有一口井,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酒。這口冒酒的井冒出的酒又醇又香,10裏以外都聞得到它的香味,整天都可以聞到它的香味。所以這條街上酒店特別多,來吃酒的不要花酒錢,只要買些小菜就行了。因此每天來這兒喝酒的人也多了,這條街也就有了名氣。三國時,蜀國猛將之一的張飛路過鎮江,一下碼頭就聞到酒香,饞得嗓子直髮癢。一打聽,説這兒有口酒井,他也顧不得"將士在外不得喝酒"的軍令,來了就喝酒,一口一碗,一邊喝一邊喊:“好酒!好酒!”一口氣喝了不知多少碗,人也癱到地上不省人事了。這事被關公知道了,就氣呼呼地跑來責問酒家,為什麼要給他兄弟喝這麼多酒。酒家説:“我們的酒是井裏出的,不要錢,隨便哪一位上門,都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的”。關公不信,世上會有冒酒的井和不要錢的酒?要店家帶他去看看。他趴在井邊往下一看,這井裏的一股酒氣直往上衝,他猛吸一口,濃烈的酒味衝得他直咳嗽,臉憋得通紅通紅。關公的大紅臉也就因此而成的。關公想:這酒不花錢,人們就會貪杯,這樣不知要誤了多少大事。於是,他揮起青龍偃月刀,一下子把井劈成兩半,井裏的酒滿街橫流,成了一片酒的海洋。後來,據説這條街就叫“酒海街”。酒井裏淌出的酒,順着運河流到丹陽,丹陽家家户户用缸把酒封存起來,逢年過節,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時,才倒點出來招待親友,這就是後來丹陽有名的封缸酒。

9、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為丹陽的一大特色風味,源遠流長,一經品味,常令人慾罷不能。壓板豆腐經黴莧菜梗滷浸泡後即成臭豆腐,油炸後色澤黃亮,外脆內軟,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撈起裝盤,食時隨帶辣末並醋蘸吃。臭豆腐其名不美,外陋內秀,平中見奇,風味迷人。經選料、配滷、 浸泡、發酵、晾乾、油炸精細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黃亮,外脆裏鬆,香氣濃郁。

8、白歲的幹鍋魚

白歲的幹鍋魚,到了之後自己在池子裏挑選新鮮的活魚,就是等的時間長點,上來的就是一大鍋魚肉,切成一片片的,肉很嫩,進嘴就融化的感覺,口感很好。吃完可以加湯吃火鍋的。價格根據魚的重量,加上別的菜,3-4個人,一般在100以內的樣子。

7、丹陽面塑

丹陽面塑為江蘇省鎮江市的特色民間技術,歷史悠久。丹陽東南鄉一帶,早在清代就有面塑藝人活動。農民過年過節迎親做壽,就要請他們來做麪塑料糕團,人稱“堆花團”,即用糯米或麪粉做原料,配以各色顏料,然而用手捏塑成人物、花卉、飛禽走獸,使儀器具有吉祥如意的民俗觀賞價值。

6、鎮江糖醋蘿蔔

產地:中國江蘇鎮江。 工藝:把薄皮細嫩白蘿蔔洗乾淨,晾乾,縱切兩瓣。逐層裝入缸內,均勻地撒上鹽,底層少撒,上層多撒,滿缸後,蓋上竹篾蓋與竹木棍,上壓石塊。2-3天后,每天翻缸兩次。每20斤鮮蘿蔔出鹹蘿蔔。將醃好的蘿蔔切成0.5-0.7釐米厚的薄片,浸泡4-5小時,中間換水兩次。然後裝包壓榨,榨出相當於浸泡後蘿蔔片重量40%的水分,置陽光下曝曬3天,每天翻動2-3次。每20斤壓榨後的蘿蔔片可曬成2斤蘿蔔乾。然後將曬好的蘿蔔乾裝入壇中(不要裝得過滿,以便澆灌糖醋液)。然後按每20斤蘿蔔乾,用鹽300克、白糖600克、糖精6克配料。先將醋煮沸,放入白糖和糖精,攪拌均勻,晾至400C時,慢慢灌入壇中。用油紙紮封壇口,再塗上豬血與石灰調和的血料。1周後即成。 特點:它看起來色澤鮮豔,吃起來甜脆可口。

5、丹陽大麥粥

丹陽大麥粥是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的特產。丹陽市大麥粥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化穀食之功效。

大麥粥絕對是丹陽的一大特色。在丹陽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麥粥的習慣,特別是夏天,來兩碗冷大麥粥,比喝其他飲料不知要強多少倍。這絕不是吹牛。丹陽是江蘇鎮江境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大麥粥倒的確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幾乎每家每户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這大麥粥的熬製還頗為講究。大麥粉是用大麥或元麥磨成,熬粥時,取一碗清水,加入兩小勺大麥粉調勻,當白粥煮開時,一邊用勺攪伴,一邊緩緩注入。再用刀切少許食用鹼撒在粥中,用來提煉香味,當粥色微微泛黃時,便可食用了。開鍋後,那叫一個香啊,真是令人食慾大增。若是再配上當地香甜爽脆的蘿蔔乾,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大麥粥做法:原料為大米若干、大麥粉、食用鹼;製作:將大米熬煮成粥,要稀一點,將大麥粉和食用鹼加水勾兑混合,然後將混合液倒入稀粥內,煮開即可。

4、陵口蘿蔔乾

陵口鎮素有“蘿蔔之鄉”的美譽,其獨特的沙質土壤所培育的白蘿蔔甘甜脆嫩,營養豐富,具有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行氣通腸之功能,坊間有“蘿蔔上市,醫生無事”的説法。陵口蘿蔔乾是丹陽盛名遠揚的土特產品,其製作工藝被認定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鹹淡適宜,爽甜脆嫩,醇香撲鼻,久貯不壞,常食能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順氣助消化,是稀飯佐菜之佳品。

20世紀30年代,陵口蘿蔔乾就聲名遠播,起初由本地農民加工生產,經上海客商代購,以“黃金龍”牌蘿蔔乾銷往全國各地及外銷東南亞地區。1951年陵口鎮開辦國營蘿蔔乾加工廠――丹陽市陵口醃製廠,1995年更名為丹陽榮源食品有限公司,屬鎮江市農業龍頭企業,如今其生產的蘿蔔乾系列產品在日本、香港及東南亞市場有很高的聲譽。

3、延陵鴨餃

延陵鴨餃是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延陵鎮的特產。丹陽延陵鴨餃口感清淡細膩,不肥不膩;肉質鬆軟,香氣誘人;滋補養胃,口口留香。

延陵鴨餃是丹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鴨餃,亦堪稱丹陽一絕。“鴨餃”,並非是用鴨肉包的餃子,而是用一種特殊方法制作的美味鴨餚。

延陵鴨餃創制於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製作鴨餃,必須選用延陵鎮特產小個兒菜鴨,尤以秋鴨為佳,此鴨別地皆無,故堪稱一絕。數百年來,無數名廚對鴨餃的烹製方法不斷改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延陵鴨餃的製作方法為:選用膘肥體壯的秋鴨1只,宰殺、煺毛、開膛,除去內臟,洗淨後入鍋煮一下,撇去浮沫,然後加入葱、姜、黃酒、精鹽及五香八角等佐料,在鍋內燜滾後將鴨撈出,斬下頭、頸、翅、爪與脊背,然後將頸和脊背剁成8塊,再將鴨的軀幹均勻切成8塊。接着,用8只碗各裝入一塊,碗內加入冰糖,放滿清湯。最後,將各碗分裝入青竹籠內,一籠籠壘起上鍋清蒸,2~3小時後起籠停蒸即成。在品嚐時,但見碗中那一塊塊鴨肉,酷似雪白的餃子,這便是“鴨餃”美名的由來。碗內的湯汁,更是鮮美欲絕,令人難忘。

金秋時節,正是品嚐正宗延陵鴨餃獨特風味的最佳季節。

2、鎮江餚肉

“鎮江餚肉”又名“水晶餚肉”,亦叫“水晶餚蹄”,是馳名中外的鎮江名菜。

相傳三百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買回四隻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因天然怕變質,便用鹽醃製。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妻子會誤把為父親做鞭炮所買的一包硝當作了精鹽。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準備做鞭炮時才發覺,連忙揭開醃缸一看,只見蹄子不但肉質未變,反而肉板結實,色澤紅潤,蹄皮呈白色。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連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經開水鍋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鍋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燜煮。店主夫婦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沒想到一個多鐘頭後鍋中卻散發出一股極為誘人的香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恰巧路過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於是他變成一個白髮老人來到小酒店門口敲門。店門一開,香味立刻飄到街上。眾人前來詢問,店主妻子一邊撈出豬蹄,一邊實話對大家説:“這蹄膀錯放了硝,不能吃。”但那位白髮老人把四隻豬蹄全部買下,並當即在店裏吃了起來。由於滋味極佳,越吃越香,結果一連吃了三隻半才罷休。等這老頭一走,人們才知道他是張果老。店主和在場的人把剩下的半隻蹄膀一嘗,都覺得滋味異常鮮美。此後,該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遠近聞名。後來店主考慮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為“餚肉”。從此,“餚肉”一直名揚中外。

鎮江餚肉,原稱“硝肉”。傳説,古時鎮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誤把硝當鹽醃豬蹄膀,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香味濃郁,食味醇厚。後來,人們嫌“硝肉”一名不雅,改為“水晶餚肉”,流傳至今,成為鎮江的傳統名產。

三百多年來,鎮江水晶餚肉一直盛名不衰,馳譽南北,並有新的發展。如按照餚蹄的不同部位,可切成多種餚蹄塊:前蹄上的部分老爪肉,切成片形,狀如眼鏡,其筋纖柔軟,味美鮮香,叫“眼鏡餚”;前蹄旁邊的肉,彎如玉帶形,叫“玉帶鈎餚”;前蹄上的老爪肉,肥瘦兼有,清香柔嫩,叫“三角稜餚”;後蹄上的一塊連同一根細骨的淨瘦肉,叫做“添燈棒餚”,其肉質嫩香酥,最為食精肉者喜愛。

餚肉雖是涼菜,但非同於一般薰臘之類。它精肉緋紅,雖涼但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膩;膠凍透明晶亮,柔韌不拗口,不肥不膩。此菜爽口開胃,色雅味佳,頗振食慾。若配上薑絲,略加香醋,更有一番滋味。喝早茶若配以鎮江餚肉,茶香肉美,在久飫甘肥之後,得此茹之,舌感為之一振,另歷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淺。

1、鎮江江蟹

鎮江江蟹是江蘇鎮江丹陽的特產。

鎮江江蟹人文歷史源遠流長,自三國後期至元、清,鎮江歷史上皆有相關記載,鎮江江蟹文化在傳承傳統的同時應和時代元素。江蟹文化助推了鎮江江蟹產業的發展,江蟹產業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鎮江江蟹文化內涵。 相傳早在三國後期鎮江人就創造發明了獨特的“蟹黃湯包”。相傳為紀念孫尚香,鎮江人學着汨羅人用粽子來祭祀屈原,便包了肉饅頭,投入江中。由於孫夫人生前愛吃螃蟹,遂加入蟹黃,稱“蟹黃湯包”。從此代代相傳至今,蟹包和餚肉是鎮江的兩大名產,同獲全國“金鼎”獎。 元代,鎮江更有輸送蟹王之所的美譽。據《至順鎮江志》[元]記載:“蟹,俗稱旁蟹,以其橫行故也。《本草》:“蟹至八月,即銜稻芒兩莖長寸許,東鄉至海,輸送蟹王之所”。鎮江市原丹徒縣大港、大路、姚橋三鎮,至今仍稱謂“鎮江東鄉”。鎮江東鄉至今流傳着這樣的民謠:秋風起,蟹腳齊,打燈籠,圍竹籬,大哥挽褲腳,小弟斷水渠,大娘洗新姜,二姐打醋急 清朝,“芙蓉套蟹”曾定為鎮江乾隆御宴。《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作者曹雪芹筆下生動的描寫,至今令人回味無窮,令人難忘。“持蟹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小説故事發生在金陵(現南京市),與鎮江近在咫尺,如今高鐵僅18分鐘行程。其席間品嚐的螃蟹有理由相信正是鎮江輸送的“蟹王”。碩大肥美的“蟹王”,正是昔日達官貴人享用美味佳餚。 截止上世紀80年代初,鎮江江蟹皆為長江天然資源捕獲物,據水產年報資料,1955年捕撈產量達616.8噸。隨着時代發展,江蟹天然捕撈產量已遠遠難以滿足市場需求。1977年開始組織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丹徒縣誌》記載:“螃蟹養殖,1977年從崇明縣購回螃蟹苗535公斤人工放養。1980年榮炳公社洋湖水產養殖場放流蟹苗7.5公斤,當年收益”。據《潤州志》記載:“1982年,鎮江市郊汝山鄉新生、長江村人工試養螃蟹各1畝,1985年發展到120畝”。 《鎮江年鑑》2002記載:上世紀九十年代,鎮江“興建特色餐飲江鮮一條街”,同時“在揚中、丹徒等地沿江灘地,充分發揮長江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勢資源優勢,通過‘低壩、高欄、圍養’方式發展長江名貴魚類和江蟹”。近年來,西津渡(鎮江)長江蟹文化節、揚中江鮮文化館應運而生。 為了更好地傳承鎮江江蟹文化,做大做強鎮江江鮮產業,鎮江市委市政高度重視江蟹產業發展。2012年,時任鎮江市市委書記的張敬華作出指示:要求儘快創建鎮江江蟹自主品牌,發展江鮮產業。市農委立即行動,全力推進。2013年將發展鎮江江蟹產業列入《農業產業千億工程規劃(2013-2015)》和《鎮江現代特色漁業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了鎮江市江鮮產業協會,註冊了“夢之鮮”品牌,開辦了鎮江市江鮮產業協會江鮮連鎖店江蟹直銷店。同年3月,鎮江市農委出台了《促進鎮江江鮮產業發展的意見》,加快了鎮江江蟹產業發展和壯大,2013年江蟹養殖面積2871.2公頃,產量2135.6噸。

Tags:特色菜 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