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8篇 "反思教學: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經驗與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75K

近日,湖北一所高校校園內突降暴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學校所有人無不深感惋惜與悲傷。在這場突發事件的教育之中,學校組織了一次“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活動,讓師生們深刻反思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命和生態環境的威脅。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2、瞭解詩人蘇軾。(知道詩人蘇軾蘇軾嗎?請知道的小朋友介紹)(1071年至1074年,這三年間蘇軾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審案,便有很多時間在西湖中游玩。)

3、課題意思理解。(那天他又一次來西湖遊玩,詩人蘇軾就是詩人蘇軾,每次的遊玩都會帶給他不同的`感受,這回他寫下了——,板示課題,齊讀課題,説説讀懂了什麼?)(還想從詩中瞭解什麼?)

二、讀解詩意,感受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請默讀詩,藉助註釋,讀懂詩的意思。(提出自學要求)

2、交流詩意。(學了之後你讀懂了哪個詞?哪句詩?我們來交流一下)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瀲灩、方、山色空濛、亦)

晴天時詩人蘇軾只寫水,你還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嗎?(請用最簡潔的詞語表達出來。)

杭州原來是越國之地,屬於江南水鄉,南方的天總會下雨,下怎樣的雨?微雨,輕雨,濛濛雨,牛毛細雨;也許是大雨,驟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罷都沒有澆滅詩人蘇軾的遊興,在他眼裏,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聽他説:“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欲、淡粧濃抹、總相宜)(西湖與西子的相似之處)

詩之美,在於詩人蘇軾獨具匠心的描寫,在於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有蘇軾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當初西湖與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從這足見詩之偉大。

1、讀到這裏你覺得詩人蘇軾對西湖有着怎樣的思想感情?(介紹詩人蘇軾與西湖的故事,加深學生對詩的感情的理解。)

2、讓我們帶着這種深情來朗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與西湖是密不可分的,當年的蘇軾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間流連忘返,西湖詩情畫意只有蘇軾的才思豪情才能寫出她的美妙,而蘇軾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詩情畫意才能盡展出來。讓我們在音樂中再次朗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古詩教學歷來是閲讀教學的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進入詩詞的意境。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力圖讓學生真正“入境”。

課堂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新舊十景風光圖片,並且用優美的語言作旁白,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閲讀期待。首先我從詩題入手,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於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發現美的詞,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隨後,引導學生在蘇軾的.筆下感受西湖朦朧細雨之奇。在這個環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想象並來描繪,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之際,出示詩中的句子“山色空濛雨亦奇”,體會奇的獨特之處,加之各種方式的情感朗讀引導,使學生能夠走進詩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後,我通過一個小的寫話來昇華情感:因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為有雨,西湖的小橋更加俊美,因為(),西湖的()更加()。通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時,蘇軾站在西湖邊,看着美麗的湖光山色,蘇軾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此時,老師站在喜歡邊,老師醉了。此時小朋友站在喜歡邊,小朋友們醉了。通過多次朗讀引導,學生陶醉在這美麗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後我通過蘇軾的另一首《望湖樓醉書》來比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寫小雨的輕柔,一首是描寫大雨的狂亂,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雨的不同韻味,感受詩的魅力。

古詩教學中,朗讀是重頭戲,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讓學生理解詩歌,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感情。這一堂課中,我採用了多種朗讀形式,有範讀、個別讀、齊讀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朗讀活動的開展,學生漸漸體悟到了詩人的情感。在這次詩詞教學中我發現自己過於引導,沒有放開學生大膽的想象,有的環節時間過於倉促,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

相信通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後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鑑和幫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收穫,每一次新的挑戰。

第3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藴。教學這首古詩,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歌的節奏、音韻之美;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由於教材中對詩已作註釋,我對詩句不作過多的.講解,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題目和詩句的意思。另外,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並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詩情。最後,我讓學生在積累了不少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古詩的基礎上,試着仿寫一首寫景詩,培養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創新寫作的能力。

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主體參與的質量較高。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生參與面廣。如上課伊始,我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邊看我板書邊一起書空課題中每個字的筆畫,做到全員參與。又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看風光圖片嘗試仿寫一首寫景詩,我進行巡視指導,也做到了人人動筆。

(二)主體參與的形式多。如個別讀、齊讀全詩;讀詩句想象畫面;看錄象欣賞西湖風光的同時聽配樂朗誦;給古詩配上自己熟悉的曲子唱一唱;自己嘗試動手寫詩等等。

(三)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高、效果好。如讓學生讀詩句想象畫面並描述畫面時,學生紛紛舉手,描述畫面時能運用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再如讓學生動筆寫詩這個環節,學生做到了人人動筆,並且完成的質量整體水平較高,連平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下課後都主動將他寫好的詩拿給我看,讓我深感欣慰。

二、課件的使用恰當、適時。本堂課使用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幾張投影片,有文字,有畫面,還配上經典民樂作為背景音樂。聽課老師反映課件的畫面和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使古詩教學的課堂氛圍更加濃厚,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

一、板書設計很好,但出現得不適時。這説明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因為臨上課前,我突然想到板書出現的時機如果調整一下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由於是臨時的想法加上臨場緊張,上課時沒能適時地調整好相關的教學環節。想法雖好,卻沒有付諸實現。看來,今後課前的準備還要再充分些。

二、沒有當堂指導背誦全詩。這也是教學設計上的一個疏忽。其實,當時設計教案時,我曾想到要有指導背誦這一環節的,可由於當時沒有及時將想法記錄下來,後來幾次修改教學設計,竟然忘了補上這一環節。由此可見,在教學上有某種有價值的想法或靈感時應及時記錄下來。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我想:以後我再教這一課時,有了此次反思在前,我會把這一課教得更好!

第4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課堂一開始,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西湖的最直觀的感受,使其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中。接着從詩題入手,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於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發現美的詞,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隨後,引導學生在蘇軾的筆下感受西湖朦朧細雨之奇。在這個環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想象並來描繪,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之際,出示詩中的句子“山色空濛雨亦奇”,體會奇的獨特之處,加之各種方式的情感朗讀引導,使學生能夠走進詩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後,通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天之中,詩人欣賞了西湖的晴姿雨態,真是興奮之極啊!這時,他情不自禁地由西湖想到了——(西子),在引導學生感悟此比喻的精妙過程中,適時地進行多次朗讀指導,學生陶醉在這美麗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後我通過一首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來比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寫晴雨的西湖,一首是描寫荷花怒放時的西湖,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西湖不同韻味,感受詩的魅力。我覺得這節課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以讀代講,以讀悟語,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淺入深,鋪墊得較好,有層次性。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接力讀、齊讀、配樂入境讀,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書聲朗朗。圖文並用,藉助圖畫將古詩詞形象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更直觀地理解詩詞,反覆吟詠詩句,體現語文課堂濃濃的語文味培養學生語感,感悟詩意,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以教為重心向以學為重心的轉移。由於每個教學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步步推進,因此,學生生生互動時,生成的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引導比較巧妙到位,生生之間思維碰撞的火花很精彩,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3、在想象中個性化感悟詩中的`意境。教學中,我注重對文本進行拓展。如:“一邊讀,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看着,不知不覺,湖面上悄悄下起雨來,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出示圖片)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怎麼來誇讚一下西湖呢?”讓學生換詞,用這種方式來攻破理解詞語的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個“奇”字中藴含的:奇特、奇妙、奇異、神奇等其中不同的奧妙和豐富的內涵。

1、學生讀詩的韻味不夠濃,我鋪墊的語言如果再豐富些,而且讓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感受意境之後,再讓學生在想象中讀,學生讀詩的韻味會更濃。

2、老師的語言不夠簡練,略顯囉嗦。在以後詩詞教學中應不斷錘鍊自己的語言,更富有詩意語言才能把學生不斷帶入詩情畫意當中,更好的感受詩人描繪的情景。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不過我相信通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後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鑑和幫助。

第5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藴。教學這首古詩,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歌的`節奏、音韻之美;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

由於教材中對詩已作註釋,我對詩句沒做過多的講解,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題目和詩句的意思。這也是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雖然孩子們在理解詩句時還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學時,我適當扶一扶。

本課寫得特別美,教學時,我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並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詩情。

教學時,雖然介紹了西湖的美景,但孩子們沒有去過,看過,在感受美麗景象時,還有一定難度。此文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本站僅為收集收藏,若您不願意轉載,敬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第6篇

本週五第一節課我講了一節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育局的領導和校領導來聽課。下面我就結合教育局騰老師的點評反思一下這堂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藴。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由於課前我佈置了預習,所以我對詩句中的重點字詞單抽出來幫助學生來理解,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還是應該放到詩中去理解更為合適。

由於有些緊張,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後,把讀詩這個重要環節居然給丟了,很是不應該,其實教學設計上有的,上課前我還看教案時還記着着,可一上課就給丟了,光想着怎麼用課件了,短練啊!

回憶整堂課,就像騰老師説的那樣,詞語的理解、詩句的理解、讀、預習等方面都關注到了,就是落實的不夠紮實。現在讓我想怎麼才能把這些環節都落實的很紮實,我也説不出來,同時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説明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還需要我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我會的。

這堂課的備課和課件其實我也用心了,一直忙到夜裏一點多,估計二點多才睡着的',可就是自己的水平太有限,課件雖然做的還算可以,就是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課件出示的時機不是恰到好處,騰老師的一句話使我茅塞頓開:畫面的呈現應該起到提升的作用,而不能讓學生成為畫面的解説員;應該讓學生在頭腦形成形象以後再出示畫面,使學生的感悟和體會得到提升。

通過這節課還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課件的輔助作用真的很大,以前只是看其他老師上課時使用課件,自己沒用過。這次如果沒有課件我真不知道怎麼上這節課。同時我發現有課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被調動起來,以後我要在這方面也多下些功夫。

第7篇

這是一首千古美詩,它把西湖的美演繹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並且富有靈氣,讓人留連忘返。在教學時,我屏棄了傳統的串講,把詩肢解掉,而是通過精美的課件,優美的樂曲,動情的`渲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觸摸西湖的美,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學生在不斷的品讀中充分領略了西湖的美,也漸漸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了詩的意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欲把課堂比詩園,一聲一歎總關情”,一句對西湖的讚美,一聲“哇”的感慨,一次聲情並茂的朗讀?無不透露出學生對詩的喜愛,對學詩的投入。

但課堂上也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當學到“西子”時,學生對古代的四大美女非常感興趣,於是我趁機講了有關她們的事,並對“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進行了詮釋,學生的思維開始有點散。課堂上起了一點小漣漪。還好我準備了“西湖十景”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又回到了課文。只是時間少了點,學生的品味時間不夠,也沒有好好去寫一寫。

第8篇

對於古詩的教學,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每次課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亦是如此。蘇軾在這首詩中寫出了自己對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以“水光瀲灩晴方好”比喻“淡粧的西施”,描繪出了西湖別樣的美。這是作者獨特的體驗,別具特色。

在教學中,首先,我結合本課作者的生活體驗以及學生實際體驗,引導學生品味詩中之景,把景物看作可以與自己相比或交流的活動。其次,結合景物的特點,對這個景物進行聯想,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接着,我順藤摸瓜,加大難度,教會孩子怎樣捕捉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我讓學生結合註釋,資料、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詩的情景畫面。結合學生的作業,我作了些點撥: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我們要善於捕捉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作者寫西湖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是那麼美好,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西湖深深的喜愛之情。並且在後面兩句還把西湖比西施,西施是人見人愛的美女,西湖如美女一樣可愛,一樣美,怎能不讓人喜愛呢?作者通過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將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自然美上升到藝術美,主觀感情和客觀現象組成一幅有立體感的畫面,熔鑄成一首動人的詩,詠物抒情,和諧統一。最後,我總結全課,再次和孩子們強調在讀詩時,要先想想寫的是什麼,然後在腦海中形成詩中所展示的畫面,再根據這種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感情。這樣,才能捕捉到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上完本課,從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我想,語文還真不是為了傳授學生幾個生字,它是有靈魂的情感之物,無論什麼體裁的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得想辦法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生活,進入作者的感情空間,相互享受,相互擁有,相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