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教案與實錄6篇 天門山·湖上雨晴:教案及實錄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33K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介紹《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詩歌教案及教學實錄。通過分析教孩子們如何讀懂古詩、如何欣賞文學作品、如何在文字中感受人生哲理,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文學修養和人文關懷。

《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教案與實錄6篇 天門山·湖上雨晴:教案及實錄

第1篇

3.能解釋詩句中個別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想象出《望天門山》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導語: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第一單元,同學們一起走進了一個奇幻美妙的童話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單元,一起去感受現實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風光的別樣魅力!(一起閲讀單元導讀) 進入新課學習: 現在,我們將要學習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寫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描繪天門山美麗風光的《望天門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着深遠的影響。它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及時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建有遊俠、隱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氣質。儒家、道家、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李白留給後世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報復,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

1、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

2、展開想像與聯想,會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畫面,初步進入意境,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天門山被長江撞斷,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3、教師指導學生想象——"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長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彷彿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

4、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1、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訓練"回"這個教學難點。

3、指導學生開拓想象——"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洶湧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一個"回"字,翻滾拋擲,變化無窮境界全出。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3、再一次提示學生展開聯想——"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遠望天門兩山所見的雄姿,下句則點明"望"的立腳點和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是"日邊來"的"一片孤帆".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

當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過程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遠客自當更加興味十足。"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望天門山》一句一個畫面。在詩人筆下,山,靈秀;水,矯健;帆,瀟灑,無須刻意修飾,全天然巧成。這種白描的手法使這首詩清新,明麗。更令人稱奇的是此詩題為"望天門山",而在詩中卻無一個"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細細體味,就會發現每句詩中都隱含"望"的神韻。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 你有什麼感想 (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背誦)

1、古詩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教案與實錄6篇 天門山·湖上雨晴:教案及實錄 第2張

第2篇

3.能解釋詩句中個別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想象出《望天門山》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導語: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第一單元,同學們一起走進了一個奇幻美妙的童話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單元,一起去感受現實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風光的別樣魅力!(一起閲讀單元導讀) 進入新課學習: 現在,我們將要學習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寫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描繪天門山美麗風光的《望天門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着深遠的影響。它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及時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建有遊俠、隱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氣質。儒家、道家、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李白留給後世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報復,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

1、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

2、展開想像與聯想,會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畫面,初步進入意境,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天門山被長江撞斷,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3、教師指導學生想象——"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長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彷彿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

4、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1、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訓練"回"這個教學難點。

3、指導學生開拓想象——"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洶湧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一個"回"字,翻滾拋擲,變化無窮境界全出。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3、再一次提示學生展開聯想——"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遠望天門兩山所見的雄姿,下句則點明"望"的立腳點和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是"日邊來"的"一片孤帆".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

當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過程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遠客自當更加興味十足。"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望天門山》一句一個畫面。在詩人筆下,山,靈秀;水,矯健;帆,瀟灑,無須刻意修飾,全天然巧成。這種白描的手法使這首詩清新,明麗。更令人稱奇的是此詩題為"望天門山",而在詩中卻無一個"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細細體味,就會發現每句詩中都隱含"望"的神韻。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 你有什麼感想 (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arr;齊讀—arr;個別讀—arr;小組讀—arr;背誦)

1、古詩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arr;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第3篇

李白《望天門山》原詩是:“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這首詩被選進了人教版國小語文課標教材,許多教師在教這首詩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本來,回答這些疑問是由責任編輯來做的,可是網站版主劉芬打了幾個電話,還親自到我這兒跑了一趟,要我作些解釋工作。我不好推託,只好班門弄斧了,有説的不到位或者錯誤的地方,希望給我指出來,以免以訛傳訛,貽患後學。我原來想就目前網站上的一些問題集中處理,作一個深度研究。可是劉芬説,這個問題現在不回答,老師可能都教完這本教材了,沒辦法,只有今天先簡單解釋解釋了。

大家的疑問大概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一,“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日”指的是朝陽還是夕陽;二,“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日邊來”是“從日邊駛來”還是“迎着太陽駛來”;三,“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孤帆”是指作者乘的船還是看到的船。

三個問題,從古代到今天都是有爭議的。先看第一個問題:人們對“日”的理解不很一致,有人説是“早晨的太陽”──朝陽(參看《唐詩選》18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又有人説是“晚上的太陽”──夕陽(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雲:“大江自岷山來,東趨荊楚,至天門稍折西北。 山勢中分,江流益縱,遙見一白帆痕,遠在夕陽明處。”)。再看第二個問題:有人説是迎着太陽駛來,比如劉學鍇《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他説“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再如《唐詩選》(18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也説“早晨日出東方,孤舟從水天相接處駛來,宛如來自太陽出處”;有人説是從日邊駛來,比如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雲:“遙見一白帆痕,遠在夕陽明處。”最後一個問題:有人説“孤帆”指作者乘的船,比如劉學鍇《唐詩鑑賞辭典》説“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終於看見了你”;也有人説“孤帆”指作者看到的船,比如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雲:“遙見一白帆痕,遠在夕陽明處。”

面對如此不同的意見,我們選擇哪一種説法呢?如果只是從字面來推測,我個人覺得哪一種説法都説得通。這不是不負責任的好好先生的做法。在缺少相關材料證明作者當時所寫的實際情況之下,我們沒有辦法説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可以推測,就是李白本人在寫了這首詩的多年以後,也未必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況,這三個問題也許會難住他呢!

其實,這裏的三個問題,所涉及的雖然與詩歌的解讀有關係,但是都不是詩歌文本本身所能給予答案的。於是,我們不免要問,不能正確解決上述問題,是否會影響對詩歌的正確理解,怎麼才算是對詩歌有了正確的解讀。我個人覺得,大多數詩歌描述的、反映的是作者眼中、心中的一種浸透着情感的情境,只要讀者以感受這個情境的方式去解讀,應該會有個比較恰當的理解。

應時《李詩緯》評末二句:“二句確是望。”總評:“摹景如畫。”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此等真可謂‘眼前有景道不得’也。”俞陛雲《詩境淺説 續編》:“此詩賦天門山,宛然楚江風景;《下江陵》詩,宛然蜀江風景。能手固無淺語也 。”應時三人的説法,都表明這首詩寫的是李白“望”見的景色,因此,我個人覺得,説李白寫的是看見的船而不是自己乘的船比較好一些,這樣由山而及江、由江而及岸、由岸而及遠方的太陽,比較符合人視覺的自然位移。而如果將孤帆理解為詩人自己乘的船,那本詩的節奏上將出現太大的跳躍,突然由景而及人,而且頭重腳輕,極不自然。有人可能説了,把“孤帆”當作別人的船,那還叫“孤帆”嗎?加上李白乘的船至少也有兩艘了。其實,這裏的“孤帆”是李白“眼中”和“內心”的一種理解,他看到一條船,當然可以理解為那船很孤單,這是他的感受,與別人無關。

那麼,這別人的船是朝太陽去,還是朝太陽來呢?我覺得,還是理解成從遠處朝着詩人的位置划來比較好些。原因在於,原詩中説的是“孤帆一片”,如果不是很遙遠的話,人們看那艘船不會有“孤、一片”這樣的感覺,試想,在近處有一艘船,我們能產生這樣的感受嗎?“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日邊”,《漢語大詞典》解釋為“太陽的旁邊。猶言天邊。指極遠的地方”(《漢語大詞典》舉的書證就是李白的這句詩)。由此可知,李白不會説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是“太陽旁邊”,而是説有船從太陽旁邊朝自己划來。同時,他也不會説自己是從日邊來(劉學鍇主此説),因為他出發的地方距離天門也並不遙遠:朱本雲“此李白自宣城下金陵時由江中所見也”,鬱賢皓《李白選集》雲“全詩朝氣蓬勃,當是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初次過天門山時所作”,喬長阜《李白開元十年“仗劍”出蜀臆説》認為李白由雲夢初下金陵(按:當經天門山)在開元十二年春夏(詳見《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由此可見,李白從雲夢至天門本無多少路程,若是説自太陽邊上而來,過於誇大了(本詩通篇描寫的是實景,如果此處過於誇大,則既無鋪墊、又無照應)。

最後,我們看看這“日”是朝陽、夕陽,抑或是中午的太陽。從詩句自身來看,很難斷定李白寫詩的具體時間,所以吳昌祺在《刪定唐詩解》卷一三中説:“日邊,或東或西皆可……”我覺得,不論是在朝日的映照下,還是在夕陽的襯托中,天門山這一景都與那時的太陽相得益彰、不相沖突,並都能體現出一種雄奇和壯美。其實,以朝日和夕陽來表達壯美的詩句很多,比如“朝辭白帝彩雲間”“長河落日圓”等等。因此,不管怎樣理解,都符合古人對這首詩的感受,比如明人批註“景本奇,道得亦意快,但第二句微拙”、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太白七言絕,如‘揚花落儘子規啼’、‘朝辭白帝彩雲間’、‘誰家玉笛吹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謂為謫仙,良不虛也”。這樣的話,這個無從爭論的朝陽、夕陽就不要去討論了,只要説明白是太陽、不是月亮也就可以了。

我的最後的意思是,講解、學習、賞析一首古詩,不理解詞句固然不可以,但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地去討論某些個別詞句,而不去思考、感受古詩的意境,恐怕是錯了。用古詩來講道理恐怕總是隔了一層,它是有景、有情、有生命的。

第4篇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兩首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以及詩中的字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1.以前我們學過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還能背出來嗎?齊背《望廬山瀑布》。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三.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找出詩歌裏不理解的字,詞。

1.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瞭解詩歌的大意。

2.詩題:望天門山。望:就是觀看,欣賞。望天門山:就是欣賞天門山的美麗景色。

3.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後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4.讓學生通過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自學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説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把想象的景象畫出來。

第5篇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户,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 “望”字,説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於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係着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着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台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着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説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峯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着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悦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着這樣的潛台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於看見了你。

由於末句在敍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綺麗。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後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讚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湖因詩而名“西子湖”,可證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謂“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為譽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則寓乎其間乎?可見古人比類之工,寓諷之隱:不言西湖無有丈夫氣,但借其聲稱以譽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轉色,褒、貶易位,他從詩裏看到的是“西湖無有丈夫氣”。

莫非此公讀詩,喜歡頭朝下、腳朝上“拿大頂”,何以其所見翻了個兒?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畫其意。想及此,附記之。

[飲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灩(y4n)]水波盪漾、波光閃閃的樣子。[方]正,恰恰。[空濛]形容山嵐迷濛的樣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國的美女。[相宜]適合。

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盪漾,閃爍着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裏,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粧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粧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第6篇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師:聽説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麼字?你能説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遊山玩水嗎?都遊過哪些山?還想去遊哪些山?

老師帶你們去遊天門山,怎麼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紮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範讀,生鼓掌。)能説説你為什麼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裏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説: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説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裏都畫了些什麼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麼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説説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麼這樣畫?有何依據?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麼來説説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衝擊而隔斷似的,這麼雄偉這麼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迴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麼?(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説什麼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乾淨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於山勢的阻擋,產生迴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説)。 現在,你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什麼畫面?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b&b)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麼?(楚江)楚江又叫什麼?(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後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裏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並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裏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並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麼?怎樣的小船?怎麼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麼?(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範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1、這麼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麼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瞭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的詩人,背後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裏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着你們去欣賞,去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