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草原》教學設計6篇 呼嘯草原-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教學設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本文將對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草原》進行教學設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一課文,提高學生對於草原的認知和理解。該教學設計包含課堂導入、文本解讀、思維拓展等環節,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草原》教學設計6篇 呼嘯草原-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教學設計

第1篇

課題   1、草原 第 1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 一、導入,整體感知

1、揭題:我們今天學第一課《草原》。(板書草原) 2、説説想象中的草原 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誰還有補充? (改為:有誰去過?親眼目睹過?或者在電視裏看到過?) (如果有學生用上了課文裏的句子,表揚:她把課文裏的句子都用上了,預習很到位。) 3、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那麼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加上:用簡要的語句概括。) 4、理清脈絡 師:課文大致可以分成幾部分呢?

預設: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寫草原上的景色。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板書:風光)(學生概括為景色,我給學生一個更優美的詞彙——風光) 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着我們一起聯歡。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了一種什麼情感?(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第二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書人情) 5、初步感受 師:你通過預習,對整個課文有一個什麼初步感受?

預設: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板書:風光美與人情美) 那麼整個的課文連起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這麼美好,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 二、學習第一部分(草原風光美) 1、勾畫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 師:現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裏還要一邊畫。畫什麼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

生畫出: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2、理解高歌和 低吟兩種感受

師:現在咱們就按第一位同學的發言來討論。第一句話,他説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是一句話,他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低吟。(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一樣不一樣?(不一樣。)

什麼叫高歌?(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低吟呢?(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這首小詩是什麼樣的小詩啊?(是奇麗的小詩。)什麼叫奇麗?(奇特而美麗。)他為什麼要吟這麼一首小詩呢?(因為草原是奇特而美麗的,所以他吟的這首詩也是奇特而美麗的。)

師:(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麼句子?(抒情的句子。) (這個問題問得不好,什麼句子可以有多種回答。可以把這個問題去掉。)3、思考兩種看似矛盾的情感產生的原因 師: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後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感,為什麼會產生?如果把兩個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讓他低吟,後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後高歌行不行?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 師告訴方法:怎麼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內心有什麼情感就會用相應的方式來表達,那麼內心的情感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響。你們可以這樣思考:作者看到了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最後你再做一個結論,看這兩句能不能調換。 (改為:一般來説,某些景或情引起了作者內心的共鳴,才會抒發出情感來。)—更為簡明扼要。師提示: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後,可以互相討論。 預設生1:我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後又看見了一碧千里並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羣,進一步產生了讚美之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位置。

生2: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這裏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羣。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生3: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啊!多美啊!這麼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後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喜歡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後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麼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因為前面很激動,所以要高歌;後面因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

生4: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後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裏,又驚歎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咱們最後歸納一下,大家看看課文的一開始(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麼明朗。你們説他現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麼?

師:(板書整體)他看到了草原的整體。按照剛才你們的想法,草原的整體給人一種什麼感受?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麼?(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師:是一望無際的,(在板書整體後寫)也就是説,作者現在的心情是激動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寫豪放。到此,板書為:整體—開闊—豪放—高歌)他是這麼一種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當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師:再來考慮這個(指板書低吟)咱們歸納一下,板書為:細部——柔美——沉醉——低吟)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讀出來,把作者那種沉醉的情感讀出來?(生讀) 師: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學生只籠統地提到興奮、激動、陶醉等表示心情的詞語,而不能流暢地説明理由。可以讓學生根據列出的關鍵詞連起來説一説。)

三、師小結 課文第一段大家學得非常好。從閲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後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 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第一小節;充分感受草原的額風光美 板書設計  風光美 激動(興奮)——高歌 1、 草原 陶醉 ——低吟 人情美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篇課文的時候參考了特級教師的教學實錄,發現這位教師設計第一小節的思路十分巧妙。一般的思路都是直接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從正面去接觸。而這位教師讓學生先找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然後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去尋找引發這兩種不同情感的源頭,促使學生去體會作者初到草原和陶醉在草原分光中兩種情境的賞析。學生很主動地去找優美的寫景的句子,很有針對性。在朗讀描寫風光的句子的時,能自覺地帶着這種情感去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草原》教學設計6篇 呼嘯草原-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一課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走進西部為主題展開。《草原》這篇課文記敍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從地理位置上了解內蒙草原、瞭解西部大開發及西部大開發的意義,然後充分地讓學生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對課文有個整體認識,知道課文從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兩方面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知道了蒙古族人民遠出相迎、熱情款待、親切聯歡的場面是民族風情的具體體現。為了體現感知體會的完整性,我把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全部安排在了第二課時。這裏我向大家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由於孩子們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 自然風光這部分時,我採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輔助教學。借用多種資源,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為理解課文內容服務,為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作鋪墊。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因此,教學民族風情時,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分析理解學習要求,逐步按要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理解領悟,並提醒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在教學生學習的同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導入時,通過複習詞語,談印象,對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再用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再配上一首樂曲──《草原之夜》,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由學生想象的畫面導入我們對重點詞句的學習。

在分析句子時以學生品讀感悟為主,課件展示相關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最後又通過讀來表現體會到的情感。教學中,我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同時隨機介紹相關的表達方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再借範文引路教學生讀寫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練習大膽相象,學説比喻句。

在教學民族風情這一部分時,我考慮到這是五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而此次上課的卻是四年級的學生,所以在理解內容和學習表達的能力上還是與五下的孩子有些差距,為此我引導學生逐步瞭解學習要求,邊扶邊學,邊學邊放,先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再逐組彙報,這樣的扶放結合,讓學生在品讀課文與彙報交流這些環節裏有超出年齡的發揮。

本課的最後我佈置學生去了解西部大開發會給草原帶來什麼變化,讓我們課後再次走進西部,蒐集相關資料去了解更多的西部知識,準備在本單元的回顧.拓展一里交流展評。這是為了突出本單元的走進西部這一主題。

為了更好地解決重、難點和營造學生學習環境,我從遠教資源上下載了數張草原圖片和課文插圖,從而更直觀地感受到草原風光的美及人情美。在教師朗讀課文時,我還下載了一段優美抒情的音樂作為背景。配樂朗誦,不僅讓教師的範讀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和薰陶。學完第一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對草原風光有個整體認識,我還特意安排了學生配樂朗誦,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有感而發。

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我也利用多媒體凸顯出來,讓學生重點朗讀,反覆體會。並下載了相關圖片作為背景,輔助學生加以理解。

另文章脈絡圖和很多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我都一一展現在幻燈片上,不僅讓學生一目瞭然、而且本節課的時間也得到了更為有效的利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走進課堂,信息量大,有效地利用可以擴大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給新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能借助和科學使用這一重要手段,給語文教學和其它所有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了説明,請各位專家多多指教。謝謝!

第3篇

1、學習全文,知道課文寫的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漢情深。

2、讀懂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描寫的生動畫面。

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2、指導學生如何理解這句話,即如何才能有自己的見解。

2、“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4、“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第4篇

2、讀懂課文,在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

1、課前播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問:你聽出了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草原有關的課文,齊讀課題。

2、草原景色美,美在什麼地方?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敍述的?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作上記號。

⑴ 天:“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⑶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⑷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學生分別找出並讀出,抓住重點詞理解,結合課件,圖文並茂;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語言文字所描述的畫面;感情朗讀。)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為什麼驚歎?為什麼久立四望?為什麼又想低吟小詩?)

7、草原上的景美,人更美,草原上的蒙古同胞多麼熱情好客呀!

⑴ 以四人小組學習讀讀寫蒙古同胞熱情好客的段落。説説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蒙古同胞的熱情好客?

⑶ 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正如《愛我中華》這首歌唱的那樣: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第5篇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薰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並且能背下來。

1.激情導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着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麼呢?板:景色美麗熱情好客。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麼呢?我尊重大家的意願,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①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彙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慾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採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慾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麼特點?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c.……,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薰陶,實在遺憾!

①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着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貼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1.展示蒐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鑑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學生邊聽邊欣賞。(執教:周善慶指導:鄒武林)

第6篇

支玉恆,男,1939年出生,河北張家口人,中學高級教-師。多年來致力於國小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其教學以新、實、活、深、巧見長,課堂教學設計富有創意,風格清新獨特。巡迴講學執教,深受好評。其教學錄像片獲全國獎,並由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在全國影響很大。教學著述頗豐,多篇論文獲全國或省級優秀、最佳獎。《欣賞與評析》《琢玉》《課標教學新錄》《專玉恆閲讀教學方法集粹》等是近期出版的部分專著。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閲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閲讀。以讀説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後討論: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閲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髮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後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説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3)最後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説。作者在這裏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裏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裏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説——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説——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説你的,我説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麼……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後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説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後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裏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麼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採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裏運用了一種讀説式,讓學生把讀和説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説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鍊。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語文課文是一個充滿了誘惑的意義世界,尋求意義是人的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至高的境界。這就點明瞭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學會解讀意義,領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讀引導藝術,據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養性,既反映瞭解讀的基本規律,又展現了教師的藝術造詣。戴震雲: 凡學生始於離詞,中乎辨句,終乎聞道,在本設計中既可見承傳,亦可見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