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武陵春》教學反思6篇 重新思考《武陵春》的教學:我的經驗及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本文以《武陵春》為教學反思,探討文學教學創新,追求更深更廣的文學意義,從而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

《武陵春》教學反思6篇 重新思考《武陵春》的教學:我的經驗及啟示

第1篇

師:很高興和咱們青田華僑的同學們一起來學語文,老師呢,給同學們帶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事一份對聯,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師:大家一起來默看一下吧,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吧!

師:我想聰明的同學們已經猜出這枝女兒花的芳名列吧,對,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們透過她精美絕倫的詩詞作品,一起走進一代婉約詞宗的內心世界,請同學們翻開書本208頁。

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兩遍吧。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順詞意。

師:那咱們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好的,來,你來!謝謝!

師:鼓掌了,很好!其實呢,我們這首詞有很多地方式容易讀錯,看錯的,剛才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看錯了一個地方,還有一個地方是很容易讀錯的,舴艋舟,栽不動(糾音),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剛才她把不會讀的拼音都標在書本上,以後我們讀詩文的時候,也要把讀不準的拼音註上去,那我們説讀詞主要讀準字音就可以來嗎?

師:哪位同學來試一下,帶着你的初理解把這首詞朗讀一遍!

師:很有韻律感,我可以再追問你一下嗎?剛才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是用什麼樣的情感來讀這首詞的?

女生2:有點悲傷,心裏面有點不舒服,因為想到那些很難過的事情,還有不僅能夠感受到詞人心裏的那個感受,還有自己心裏面對詞的理解。

師:你的朗讀功底很不錯,那你覺得這首詞流淌着什麼地情感?

師:是的,很悲傷,那有沒有哪位同學要跟她比一比的?她朗讀出來悲傷,咱們班的播音員來試一試吧!

師:請坐,謝謝!聽別人朗讀總是有點不過癮吧,咱們一起來朗讀,好嗎?記住了,朗讀和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朗讀要讀出這首詞的語氣,語氣要悲傷,語速要緩慢,準備好了沒有,那老師就不客氣了,《武陵春》開始!

師:如此地悲愁,在同學們反覆的誦讀中老師已經感受到了,那你們呢,感受到到了嗎?好的,我看到有同學在點頭了,你是從詞中哪個句子裏感受到的?

師:悲傷到什麼程度,連話都説不出來?這眼淚控制的住嗎?

師:只要一張張嘴巴,眼淚就流下來了,這是如此地悲愁啊

是啊,蘇軾因夢見亡妻寫下了ppt5(鏈接)“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柳永因和愛人分別而“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李清照呢 ,到底是什麼樣的痛苦讓她欲語淚先流呢?

師:是的,她的丈夫趙明誠是北宋的四大學士之一,有名的金石專家,寫這首詞時,李清照53歲,她丈夫離她而去已經六年了。在這之前,他們在一起生活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李清照在《金石錄》後續當中描寫的一個生活片段。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後序》

請同學們默看一下,當然也可以自由朗讀,大致看得懂嗎?

師:是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物是人非啊,景物尚如初,可人情不似初啊,斯人已去,能不叫李清照欲語淚先流呢?來,跟老師這樣讀一遍。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師:是的,有同學講了,日晚解釋為日上三竿,李清照那麼懶啊,都日上三竿還不梳洗,不是懶是什麼?

師:是啊,她一直沉浸在悲傷當中,也許當年清照梳洗時,趙明誠就陪伴在她的身後,可是現在,熟悉的一桌一凳,一梳一鏡,都還是原來的樣子,斯人早已離去六年了,那觸動悲愁的僅僅是屋裏的景物嗎?

生11:風住塵香花已盡,外面景物的悲涼還有花的凋謝。激起來她內心悲傷的心情。

師:講得很全面,同學們知道參考書是預習的幫手,不要把它們帶到課堂上來,可以嗎?來,咱們收起來!用自己的思維領悟情感。是的,風住塵香花已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接下來,請同學們在書本的空白處,用文字將這幅畫面描述出來,有點難,是嗎?那老師給大家提個小建議吧,其實你可以這樣去想象,在這個畫面裏你彷彿能看到了什麼?又彷彿能聽到了什麼?好,開始寫吧,給大家3分鐘時間,寫好了就舉手示意一下。

生12:在一個幽靜地山谷裏,這裏是一片世外桃源,這裏有花香,還有一間小茅草屋,屋裏住着一對夫婦,相親相愛,屋外事一片花海,一片桃花林,不久,那間屋子的男主人病逝了,女主人非常的痛苦,終日以淚洗面,望着屋前的桃林,風起來花瓣也落了,在泥土中還可以聞到花的餘香,似乎浮現出丈夫的身影。

師:你編故事的感覺很好,那我可以在問你一下,可以嗎?同樣的風景現在只有誰在看了?

生13:風吹過,花紛紛落下,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氣,沁人心脾。

師: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氣,那枝頭上還有花嗎?從詞中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師:那李清照呢,她看到這樣的畫面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師:是啊,這些美好的東西又何嘗不是枝頭上的花朵呢,而今卻零落沉泥碾作塵,所謂的香如故也只能在記憶裏尋找。但她總不能一直活在悲愁中,整天以淚洗面吧,有一天聽朋友説

師:是啊,美好的風景也許能帶來一點輕鬆吧!更何況我們的詞人是最喜遊山玩水,泛舟溪上的。我們七年級時學過她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是啊,那時的她是多麼的活潑、快樂、充滿勃勃生機啊!那現在呢,她去泛舟了嗎?

師:是的,她也想啊,她心裏也明白什麼叫拿得起放得下啊,可此時此刻,她放得下這滿懷的悲愁嗎?

師:是的,詞中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竟然放不下,那語氣應該怎麼讀呢?

師:是的,很好,詞中是有那麼一句的,來我們一起來讀。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那“愁”是什麼?它看不見,摸不着。然而古人卻用語言讓心中的“愁”字變得可感可知。來,咱們來齊讀一下關於寫愁的詩句吧!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師:愁可以使一江春水,也可以是一川煙草,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愁似乎是一個不可計量的東西,但李煜量出了愁的長度,李白寫出了愁的韌度,李清照呢,別出心裁的稱出了愁得重量。所以我們要讀出詞的什麼?

師:詞的悲愁全出來了,合上書本,也能吟誦出這首詞的悲愁,那就更好了,來,試着背背看。看誰最懂李清照的心!能背下來了就舉手。

師:我們不僅要背出這首詞,還要背出這首詞的感情。

師:準備好了是嗎?那把書本合上,咱們有感情的齊背一遍吧!

師:滿意了嗎?有同學搖頭了,那咱們再一起來試試看!

師:怎一個愁字了得!曾經如此活潑快樂的女子,如今為何愁腸百結?載不動的愁裏究竟有什麼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則背景資料,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吧。咱們班誰的聲音比較宏亮的!(看來大家都很謙虛,那我就不客氣了)來,你來展示一下你的聲音吧!

ppt8:北宋“靖康之變”後,高宗南逃。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婦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蒐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隻身流亡,八年後她流落到金華,寫下了這首《武陵春》。這時她已經53歲了。

師:讀得很響亮,有一個詞呢能再跟老師讀一遍吧,江南

師:你從這則背景資料裏讀出哪些愁?來,咱們這位男生一直都沉默,是不是太愁了,你來説説?

生19: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婦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

師:是的,孀居之悲,家國之痛,將詞人的愁凝成一個重字,別説是詞人自己,就是我們聚集的心靈之舟也難以承載吧!

師:今天我們拾起一朵《武陵春》,走進一代詞宗的內心世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春殘何事苦相思,病裏梳頭恨髮長”,“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一地落花,悲愁重重……去讀吧,希望你們能喜歡李清照的詞,還有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課後完成。(音樂)

ppt9:想象詞人寫完《武陵春》,放下筆內心又生一份感慨,試寫一段話,描述詞人當時的心理活動。

師:耽誤大家幾秒鐘時間,也許出來這個門,就沒有機會講了,謝謝咱們九(四)班的同學給了老師一堂那麼好地語文課,同學們都很棒!老師真的很榮興來上這一堂《武陵春》謝謝!

1、在李清照的筆下,有很多不同的愁,少女的愁,閨怨之愁,相思之愁,以及中年的鄉愁、國愁,每一種愁跟她的生活經歷以及生活背景十分相關,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不時插入與作品有關的資料。特別是讀到“日晚倦梳頭”時,插入“翻書賭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對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並曾過着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此時最愛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離開了自己,再怎麼梳粧打扮也已無人欣賞,自然是“倦梳頭”了。在讀到“只恐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插入作者的身世經歷;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燬。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這時她已經53歲了。試問,一個垂垂暮年的孤獨、柔弱靈魂如何能承受得起這許多愁。這些資料對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詞意主題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朗讀教學是詩詞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備課時在這個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怎樣把吞吐吟誦的停頓長短,快慢延長貫穿到這首詞中?同時考慮到朗讀又是學生的薄弱點,怎樣有新意又有效呢?朗讀形式上多樣性,齊讀,男女生分別朗讀,同時也讓學生更快地進入了朗讀的境界,體會到了朗讀的樂趣,朗讀的意境。事實上,這批學生朗讀的功底還是可以的,由於我個人的引導繁瑣,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但如果想達到更盡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讀音像資料,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會更錦上添花。

3、課堂教學總體而言是表面熱熱鬧鬧的小討論和滿堂絮叨不清的碎問碎答。而比較滿意的地方就是描寫“風住塵香花已盡”的畫面,給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且採用感性思維簡單切入,讓同學們比較容易下筆。問題流於文本表面,激發不出思維衝突,連珠炮似的簡單追問充塞整個課堂。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自由的課堂空間,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思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①語文教學除了朗讀見功力之外就是板書,板書的藝術是對文字最好的闡釋,但整節課下來,卻隻字未見,這是這節課最大的缺陷,也是我的一個遺憾。

②課堂用語在環節不能一矢中的,設問不準,學生回答就會脱離教學意圖,如果沒有很好的課堂機智,就很容易讓學生逃出課堂,走入無效教學的怪圈。都説“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確實,課後發覺自己的實時評價還不夠精確,豐富,全面引導學生的能力還欠缺,朗讀還有待於加強等等,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琢磨加強。

《武陵春》教學反思6篇 重新思考《武陵春》的教學:我的經驗及啟示 第2張

第2篇

都説“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確實,課後發覺自己的實時評價還不夠精準 、豐富,全面引導學生的能力還欠缺,朗讀還有待於加強,因為沒有預習 ,所以有關李清照的`史料學生知道甚少,造成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過多等 等,如果讓我再次上這篇課文,我不會設計那麼多環節引導學生進入文 本,而是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談收穫以及自己對詞的理解, 然後提出自己的疑惑,我只是有針對的給學生補充有關李清照的背景與 生活經歷,然後讓生再次聯繫她的背景與生活來進一步品詞,進一步朗 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琢磨加強。

第3篇

1、詩詞教學,情景的設置也很重要。畢竟我們現代人與古人的時代相差太遠,我們很難體會到古人的那種意境。如果在上課之前,我能設置與詞相關的一些情景,比如放上一段現在作為流行歌曲的李清照寫的《一剪梅》的音樂作為鋪墊,這樣會讓我們更快更好地進入《武陵春》這首詞的意境中去。

2、反思教學機智。比較成功的處理了幾個沒有預想到的問題。如、我設計的問題是:那句最直抒胸臆表達了這份愁情?我預計學生很快能找出來而且答案是沒有分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誰知道這節課上我卻聽到了另外的`答案,而且各持己見,怎麼辦呢?我一下想到了反覆朗讀也許可以解決問題,果然在學生再次用心品讀後意見一致了,而且我順便告訴他們學習方法:用反覆朗讀的方法解決問題。課堂上,我發現兩個學生不注意聽講,小聲説話,雖然沒有影響了多數人,但是如果不去理會,他們也許會一直説下去,於是我走到他們面前,採取“個別提問”的方法,讓他們把心收回到課堂,讓他們的思維跟着文本飛翔。我相信很多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也沒有發現。這樣既巧妙的處理了問題,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不影響其它學生。

第4篇

選擇上《武陵春》這篇文章,首先是因為自己喜歡詞,認為它是最能抒發情感而又音律優美的一種文體。其次是喜歡李清照這位女詞人。她自然細膩的文筆,婉約優美的文風,清新精巧的砌詞,在辭賦之壇一枝獨秀。同時李清照最讓我傾心的是她那豐富坎坷,歷經滄桑的生活歷程。一直以為,只有那種看遍人間風景,一生大起大落,歷經風雨而又內心細膩情感豐富,有着自己一貫追求的人才能寫出絕世的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這樣的作品。

自己喜歡不等於學生喜歡,自己理解不等於學生理解。為了達到目的同時結合詩詞的'教學要求,備課上課時重點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似乎得到了一些效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知人論世,任何一篇流傳下來的文章都與作者的身世,作者的經歷,當時的時代背景有着緊密的聯繫。《武陵春》更是這樣的一篇文章。為了讓學生更早地介入李清照的作品,在預習階段就讓學生去查找有關李清照的資料,感受詩詞背後的故事。在上課的時候,不時插入與作品有關的資料。特別是讀到“日晚倦梳頭”時,插入“翻書賭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對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並曾過着風花雪月般生活的眷侶,此時最愛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離開了自己,再怎麼梳粧打扮也已無人欣賞,當然是“倦梳頭”了。在讀到“只恐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插入作者的身世經歷;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燬。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這時她已經53歲了。試問,一個垂垂暮年的孤獨、柔弱靈魂如何能承受得起這許多愁。這些資料的介紹及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的積累,對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詞意主題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5篇

我選李清照的詞是因為她的詞作在全宋詞中可謂別具一格。她的文筆細膩,文風婉約,加上她有着坎坷滄桑的生活經歷,因此她能把哀怨纏綿的愁緒透過美麗的文字深情地傳達給每一位讀者。《武陵春》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上乘佳品。不管讀多少遍,它總能讓人感覺新鮮,感覺別有一番滋味。我認為通過對此詞的反覆吟誦與賞析,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宋詞的熱愛。

我希望設計出一個書聲琅琅,能激發學生的鑑賞熱情,引發學生的豐富想象的課堂。因此,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首先特別注意聽讀環節的安排,務必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聲中體會詞的意境與內涵。導入課堂以後,對詞的鑑賞就從聽錄音開始。接着我給學生提點朗讀的注意事項,並讓學生模仿錄音的語速語調進行朗讀。為了使朗讀的效果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還設想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先是自由讀,讓學生仔細體會詞的意境;再分組讀,讓學生比較出詞的韻味。光是開頭的讀還是不夠的。因此,在後面賞析的過程中,我還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每到“情深處”便又齊聲朗讀。在這堂課的後半部分,我選了一首配合着歌詞而唱的動聽的歌,讓學生再次陶醉於那美麗而充滿哀愁的情境。詞在古代本來就是為了歌唱而作,因此,我還特意安排了一個歌唱的環節。既讓學生把詞唱熟,也讓他們把李清照的憂愁心緒唱得痛快淋漓。從整個課堂效果來看,我覺得我的聽讀設計還是很成功的,整節課讀書聲幾乎未曾斷絕過。學生也從朗讀的氛圍中真切地感受到詞人的內心世界,因而他們的表情都沾滿了李清照的淡淡哀愁。

作為鑑賞課,除了聽讀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地品味作品的語言與情感。然而我自己感覺在這個環節上做到不夠好,因為我總覺得對語言的品味還不夠深入,學生的鑑賞並沒有達到漸入佳境的效果。我的原意是,在語言品味的環節採用以問題帶動思考的模式,引導學生逐層次地賞析詞作的語言美以及言語之外的哀愁情緒。但實際教學的效果,似乎離我當初的設想有一定的距離。在此我想説我的兩點不足之處。第一、在講上片時,我讓學生找出“最直接最強烈地抒發了這種愁情”的句子。學生很快就找到“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當然説明他們對詞句在朗讀過過程中已有初步的理解。而我為了讓語言的品味不只停留在字面上,便以“物是”與“人非”為提問,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詞背景。可惜,我所展示的背景似乎只有一個大概。雖然一種坎坷的人生經歷即使

只是簡要的隻言片語往往也能打動人心,但我課後總覺得這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體味身處金華的李清照是何等的`憂傷。我想我應該把準備做得更足,應該把她53歲寓居金華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向學生闡述一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作者由眼前的“風住塵香花已盡”而產生的國破家亡丈夫死的“斷腸”與悲催。第二、在講下片時,我問學生“寫得最巧妙的是哪一句?”學生也找到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也許是學生按經驗根據位置來隨意找到的,因為他們並不能説出此句到底妙在哪裏。本來這一句是寫“愁”最出色,最有特點的句子,也是點睛之筆,我是應該一步一步地引領學生體會它寫“愁”的妙處的,可實際教學中,我卻匆匆地顯示幻燈片的內容,然後匆匆地就把它三言兩語講完了。事後我想,如果我能把船上的貨物與詞句的“愁”進行“稱量”的話,那學生必能感受這“愁“的重量。倘若再以“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寫愁的句子加以類比,那寫愁的妙處就不言而喻了。最後再由全詞最後一句的“愁”字感知全篇,那學生也必然因“涕泗橫流”而回味無窮。這兩點我會在以後的實踐中努力踐行。

這次錄像課給了我一次研究古典詩詞教學法的機會,也讓我對詩詞教學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其實我還感覺錄像課中還有一些別的不足之處,在此不一一詳述,也希望各位給出寶貴的意見,我會虛心地接受並且改正。

第6篇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九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少詩詞,也對詩詞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之他們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過度時期,因此對愛、恨、情、仇的文章感興趣,因此通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經學習的詞的有關篇章,所以對詞的理解上要來的比較快;再次,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具體表達上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過運用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更好的表現愁緒,使得學生更好掌握表達感情的手法的多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讓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1、師範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奏。

(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説出本詞創設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心態?

(3)“聞説”“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説明了什麼?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後集體交流。

1、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到位?有多少還存在差距(小組做統計)2、與時代背景聯繫,作者的愁表現在幾個方面能否回答完全或者更多(小組統計有多少能回答完整)3、作者運用的哪些方法來表現這種愁(小組統計有多少能回答完整)4、通過統計結果由小組內部消化不完整原因是什麼,並相互交流,做出總結。

教學反思 九年級學生已經對詞這個概念掌握比較到位,對詞所表現的思想內涵瞭解比較透徹,通過作者時代背景及作者自身的瞭解,更能看出當時的社會給作者造成的痛苦學生通過積極探討表現出對當時代發生這種現象在一個女人身上的體現的愁,意境的挖掘比較深入,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和悲。基本能掌握本課所要傳達的思想內容。但是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聯繫時代背景看問題,思想比較單一,只能通過字裏行間感覺到作者的悲愁無法完全掌握作者為什麼出現這種心境,通過老師的指點後才能疏通,但是對時代背景還是有很大不解。這個也許與我們現時代大環境較之作者生活的時代不同的空間差異造成的,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因此覺得在授課當中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把社會時代風貌特點貫穿給學生,因此引起學生極大的困惑,所以在今後講授詩詞的過程中應該都傳授點當時社會時代背景的特點及知識,這樣學生理解詩詞也許會更加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