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 角的認知及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22K

《角的認識》是國小自然拼音課農村版的課文之一,通過講述小熊貓和犀牛的故事,讓孩子們學習認識角的概念。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該課文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探討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角的形態和功能。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 角的認知及教學反思

第1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課分為四個環節: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在認識角時,我藉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裏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後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錶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於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造角的環節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節。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於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髮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麼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後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1、在每個環節結束之後,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於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比如在鐘錶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後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徵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説説為什麼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説説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裏,然後鬆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後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角聯繫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 角的認知及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角的認識是低年級的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因此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來抽象出角。同時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多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用實物來演示,讓學生來觀察,觸摸,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經歷了認識角,感受角,給角取名字,折出角,製作角,畫出角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然而,本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課後,我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如下反思: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試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但由於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有限,對生活中的知識感悟不能靈活的運用到學習中來,導致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大量引導,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在難點突破時,由於我備課時考慮的不夠,在課堂上把角的各部分名稱放到了後半部分,沒有更好的聯繫前後,因此小部分學生沒能完全的突破難點。

數學學習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在這節課中,我過多的設計了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最後的拓展練習時由於時間不夠,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的問題還應設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響教學的進度。

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在這堂課的練習設計時,我注重提高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視了高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高層次的學生有種“吃不飽”的現象,也錯失了學生開動思維,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讓課堂失去了色彩。

教學是教與學相長的過程。教學之路漫漫,在以後的教學生涯裏,我還需要不斷的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積累經驗。相信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堅持鑽研,我們都能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方法,給學生撐起一片學習的藍天。

第3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資料。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必須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透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徵,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潛力。”同時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作為低段數學教研組的第一堂教研課,多少感覺有些壓力。上完課之後,自我感覺這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構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後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思考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潛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用心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説。凡是透過思考能説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於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之後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資料,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後透過巧妙剪角遊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麼?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這一狀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説:角在我的眼裏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裏,角是什麼樣貌的?這樣問就應會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現了什麼?”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但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説不到點上。之後我引導説: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麼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説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着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第4篇

這節課是在已經認識了線段,初步認識角和體會角的大小的基礎上再認識角,並掌握角的相關知識。內容包括認識射線、直線,這是因為射線是認識角的基礎。初步認識角也是角的分類基礎。

具體的教學安排是從生活情境引入,體會射線的特點。接着在已學習了線段的基礎上通過延長線段的一端得到射線,同時延長線段的兩端得到一條直線。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建立:“無限長”的觀念,並比較射線、線段、直線的不同和相同點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遊戲的形式畫一畫通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並猜一猜過兩點又可以畫多少條呢?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常常在生活中應用,這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想一想”這裏讓學生體會兩點間所有的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接着動動手,過一點起畫兩條射線看看得到的是什麼圖形?角的概念學生能基本感受,並引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再認識角的各部分組成、角的符號、角的記法、角的讀法。懂得角的簡單分類。

由生活情境引入,學生的興致和熱情很高,輕鬆地就讓學生接受了射線的特點表象,從事物中抽象出圖形加深了學生對射線特點的印象,在接下來的變一變後很快就很總結出射線的特點。趁熱打鐵畫一畫直線的特點也呼之即出,學生基本上已經能通過比較線段射線的特點總結出直線的特點了。讓學生比較射線、線段、直線的不同和相同點時全班能一直通過了。個別的學生也能找到線段是直線和射線一部分這些聯繫。遊戲“30秒畫直線”再一次在高潮中體會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並帶着過一點畫多少條射線的問題去算一算數一數剛才自己畫的圖形。猜兩點間可以畫幾條直線就一句話帶過沒有一點疑問了。生活中的知識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想一想”這裏讓學生體會兩點間所有的連線中線段最短。距離是一條線段,不是直線也不是射線,是一條可以量出來的有端點的直的的線。並強調是直的線不是直線。動動手,過一點起畫兩條射線看看得到的是什麼圖形?既讓學生感受了角的組成和構造,也能讓學生不同的思維火花畫出不同類型的角,為下節課學習角的分類埋下了伏筆。認識角的各部分組成、角的符號、角的記法、角的讀法帶着學生在讀一讀、記一記、標一標中完成了。

學生的生活常識比較窄,舉出生活中的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射線時,比較冷場,稀稀拉拉地幾個學生説了説,特別在生活中應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這點知識時,學生幾乎舉不出來相關的例子。

1、學生的生活經驗缺乏,現在的孩子們都被家庭保護得太好了,以至於太純淨了。課前可以讓孩子們做一些這方面的瞭解,像:誰來説説“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在生活的應用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就全班冷場了。孩子們的腦海裏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2、角的概念是由射線引出的,那麼線段、射線、直線,孩子們要有一定的知識建構才行。不然寸步難行!

3、在學習這節新課之前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温故而知新就水到渠成。

第5篇

週三上午在二(8)班進行了《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1、認識角。2、創作角。3、畫角。最後是鞏固練習。

首先,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場景中引出角,進而開始第一部分的教學,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角以及角的特徵,從而可以為下接下來的環節做鋪墊。角的特徵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掌握了角的特徵才會去判斷一個角是否為角。

其次,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後緊接着是讓學生根據角的特徵去製作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有很多種方法:有用學具拼的、有自己動手剪的、有折的、有畫的……思維很活躍。這個是出乎我意料的,課前還擔心學生只會用學具裏的活動角,想不到其他的方法,看來我還是低估了我們班的小孩。創造角後我通過演示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讓同學們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分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接着是畫角,我先自己示範畫了一個角並講了畫角的步驟,再要求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畫角。在巡視學生畫角時發現有些學生畫了三角形,有些畫得不規範。我展示了學生的作品後小結了畫角的步驟:先畫頂點,再從這個頂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最後標出頂點與邊。

最後是鞏固練習題,第一題是角的特徵有哪些,角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第二題是數角,這對學生有點難度,對角的特徵要很熟悉了才能正確找出幾個角,部分學生只能數出直觀的角,對“角中的角”顯得比較迷惑,不容易判斷。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沒有讓學生親自上台數出角,比劃出角,這個對於學生有點抽象。

課結束後問學生這節課的學了什麼時,學生大多會把課題讀一遍,問學會了什麼時,學生有説學會了畫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角的組成。這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課後,回想自己在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在各環節都有處理不當的地方。

1、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時缺少讓學生感受角的過程,學生的感知很重要。在讓學生指出生活中的角時,部分學生沒有按老師的要求指出各部分,只是把尺子放在他所認為的角,在我多次引導後再請學生上來指出角時才正確指出角。這種情況應該是我説的不夠明確,在出錯時沒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是再次地示範如何比劃出角。

2、製作角這個環節中的展示學生的作品時,沒有讓學生自己説出製作的方法和過程,而是我自己講,這點學生得不到説的鍛鍊,説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展示角時也沒有把每種方法展示出來,也缺少了一個小結的過渡。

3、畫角中同樣也是在展示學生作品時處理不當,在巡視時發現有學生畫三角形,畫得不規範的沒有展示出來,而是展示了兩個畫得比較好的。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我問學生一句話:“他們畫的角好看嗎?”這裏應該是問他們畫得對不對比較妥當。在這個環節上我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對課堂生成的利用能力還有待提升。數學上語言是言簡意賅的,不能隨便,這點也要引起重視。

以上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經過老師的點評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還存在一些問題:1、自己的教學語言過於平淡,這點也很重要,老師的言語有起伏、有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一節課的學習效率才會相對高。2、學生的參與度不夠,要多面對學生。3、提醒要以鼓勵表揚為主。4、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

針對以上的不足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改進、完善自我,提升教學能力,多學習,多積累,虛心請教,爭取早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6篇

教學完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我有了一些想法。在二年級下冊的8個單元知識的難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認識排在後面的。但真正教完後感覺到,每一個單元都有一些易錯點和重難點。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也是認識其他圖形的一個重要基礎。在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還認識了線段。學生先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並且在學習這些圖形中已經對角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在教學第一課時《認識角》時,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能夠正確的説出角的特徵,在實物、簡單的圖形中找到角。課後練習的情況也還可以,説明學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徵時較為簡單,並能正確識別角。

因為前一課時較為輕鬆,所以在認識直角、鈍角、鋭角時我沒想到學生會出現許多問題。教材安排的先認識直角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絕大部分學生對直角都有着特別的感知,因為前面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組成的。再通過和直角的比較,直觀認識鋭角和鈍角,學生在認識鈍角、鋭角的基礎上同時也瞭解了它們和直角的關係。這裏,教材的意圖是把鋭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這個層次上,既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鋭角或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強化了對直角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上,我好教學生如何判斷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劃。而在真正寫作業時,問題就出現了:1。少部分學生不能找準三角板上的直角。2。不能正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的大小。3。部分學生不能自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

經過兩次練習後,我發現這幾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是:1。對直角的直觀認識不夠深刻。所以當角的擺放發生變化時,就不能很快的辨別出來。2。上課教學比較角時,不夠細緻,部分孩子可能不能完全學會方法。3。學習習慣不到位,老師的要求有了,但是檢查還不夠嚴謹。針對這幾個問題,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中,我進行了針對性的強化,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質量的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