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6篇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的醍醐灌頂!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87K

本文介紹一篇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的教學設計。通過對這首詩的深入研究,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基本功和鑑賞技巧,瞭解詩歌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提高閲讀和寫作水平,並促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6篇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的醍醐灌頂!

第1篇

師:讀讀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也有一種情趣,我們二年級學過詞串:金秋、煙波 水鄉、蘆葦、菱藕、荷塘、夕陽、歸舟、漁歌、楓葉、燈火和月光。

師:今天我們來讀一首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看看我們能不能把它的韻味讀出來。

師:古代的詞是可以配樂來唱的,這個課題讀的時候,詞牌名和後面的村居略有停頓,一起讀。

生:在一個小村子裏,夕陽西下時,人們打漁的船回家了,人們在做飯。

生:我腦子裏想到的是在太湖邊上有幾户人家,他們打漁歸來,他們做飯,煙囱裏冒出白煙。

生:我想到有幾間小茅屋,還有一塊田地,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生:在一個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一位老人躺在家門前的躺椅上,一手抱着小孫子,心裏甜滋滋的,他一手搖着蒲扇,一邊低沉美麗的晚霞。

師:掌聲送給他。我們的想象讓題目有了意義。一起讀課題。

師: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到底怎麼樣,請同學自讀課文,要求八個字:字字響亮,字正腔圓。

師:等一下可以讀出詩韻,你覺得她哪裏讀得好。哪裏停頓了一下?

師: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居呢,我們再來讀,輕輕地讀,緩緩地讀,看誰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來。

生:我看到一個不是成年人,也不算小了,正在紡織着放雞的雞籠。

生:我補充一點,那個小孩還在看蓮花,準備採一朵送給他媽媽。

師:想象真豐富。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詞的大意。你在讀的時候,你覺得哪些詞句需要提出來討論一下的?

生:第二段往下數第三行,他説最喜小兒無賴,我覺得小兒很聰明,他在剝蓮蓬,我覺得他的思想是豐富的,為什麼説他是無賴。

師:把無賴這個詞圈出來,學語文應該有這樣的敏感。誰來把這兩句讀出來。

師:我有個發現,讀這兩句,很多同學都是笑着讀的,為什麼?

生:我覺得無賴的意思是特別頑皮。小孩比較淘氣。在剝蓮蓬,所以我覺得無賴的意思是頑皮。

生:因為我覺得那個小孩子是天真活潑可愛,他的笑是甜的,所以我們讀的時候是笑眯眯的。

生:我覺得他卧剝蓮蓬應該很開心,所以我們笑着讀。

師:是啊,我們讀的時候覺得非常有童趣。剛才你們説,小孩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

師:是你們自己讀懂的。誰能把小孩子卧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

生:我覺得是整個家庭的和睦。因為我看圖上,按照文中的意思應該是大兒子,他年紀大了,就去鋤地,中兒子不能去,就在家裏織雞籠,小兒子雖然沒事,但他會思考。

師:我理解是夫妻倆很恩愛,他把相媚好推到整個家庭,為他的發現鼓掌。

師:這是老夫妻倆聊天的情景,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説─??

生:看着我們的兒子真勤快,真調皮,我們可以享福了。

生:我們有三個這麼好的兒子,我們可以享享清福了,我們可以衣食無憂了。

師:我們還可以想象,詩人多喝了一點酒,來到這裏,看到和平安寧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生讀: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生:我覺得不光是醉酒人醉,還有看到這樣的場面,陶醉了。

生:我覺得是他們一對夫妻説方言在聊天很開心,陶醉在裏面。

師:當時作者住的地方歸吳國管,所以説的是吳音,和我們這裏的吳音一樣嗎?

師:我們讀懂了醉,有陶醉的意思,也是我們自己讀懂的。還有哪裏?

師: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從青青草,你又讀出了什麼?

生:我覺得是春天吧,小草都竄出來了,青青的,綠油油的,給我清爽的感覺。

師:給點掌聲。那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師:我來回答,我從你的提問中又發現一個問題。從茅檐低小你看出了什麼?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重要,老夫妻的生活不富裕,還沒小康呢,他們怎麼會沉醉在其中呢。請大家默默地讀,靜靜地讀,把自己的想法簡要地寫下來。

生:我覺得他們很快樂,看到三個兒子在幹活,不知不覺陶醉在裏。

生:我覺得他們生活很貧窮,可是精神上很富裕,他們有三個兒子。所以他們過得很快樂。

生:他們雖然貧窮,可是精神上很幸福,他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他們一家是非常和藹的。

生:他們老兩口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懂事,所以陶醉在裏面了。而且其樂融融,他們陶醉在天倫之樂中。

師:好一個天倫之樂。老兩口陶醉在和睦的村居中,和美的村居中,課文中還有誰在醉?

師:老師又被陶醉了,辛棄疾的村居給我們帶來了寧靜,帶來了美好,我們不能從他筆下的村居中走出來,但是我們要下課了,再回到江南水鄉的村居中吧,剛才我們背了詞串,老師按照清平樂的詞牌給我們的詞串重新改了,我們來念一下─??

師:語文是有韻味的,語文學習是有韻味的,我們的村居,我們的生活也應該是有韻味的。謝謝大家。下課。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6篇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的醍醐灌頂! 第2張

第2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説的基礎上寫下來。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朝一位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板書: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2、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詞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現形式。詞有各種格式。每一種格式有一個名稱。《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

1、自讀。請同學們自己反覆讀讀課文,細細看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麼地方什麼樣的情景?

2、聽讀。我們來聽聽錄音朗讀,然後模仿錄音朗讀。注意:剝的讀音。

過渡: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麼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並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能有條理地説説?

提示:“檐”、“吳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過渡:一對白髮夫妻操着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為什麼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閲讀下片。

⑵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着剝蓮蓬取蓮子。)

提示: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户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户人家翁媪之間——“醉裏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髮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

1、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和大家交流。

3、小結: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敍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宋詩中盡情遨遊,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第3篇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這首詞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詞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通過詞的學習,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1.各位朋友,敢和我對對暗號,搞搞默契嗎?自信的孩子最有魅力!何為暗號呢?咱們來對詩,我説前句,你們對後句。只要你們能説得上來,就是對上了暗號。

童孫未解供耕織—— 綠遍山原白滿川—— 草長鶯飛二月天——開軒面場圃——

2.真有默契啊!正如詩人李商隱所説,我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請同學想想,這些詩都是描寫什麼的?

3.美麗的田園風光和恬靜的田園生活是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愛,在博大精深的中華經典詩文裏,田園詩詞是一顆閃亮的明星。今天,熊老師要和大家一塊來學習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看老師板書,字乃人的衣冠,要一筆一畫寫工整。

1.誰願意把課題讀一遍?這樂字在這裏讀作音樂的樂,老師想請教大家對清平樂的理解?你怎麼知道的?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藉助註釋是我們學習古詩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習要學會方法,方法用得恰當了,你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請你把註釋1大聲地讀一遍。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才是這首詞真正的題目。讀課題的時候,詞牌名和後面的村居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讀。

2.村居的意思就是鄉村人家,讀到村居,你想象到了什麼?這是同學們想象中的村居。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24頁,把這首詞自由朗讀四遍,前兩遍爭取讀準生字和多音字,要讀得字正腔圓;後兩遍爭取把詞讀通順,最好能讀出節奏。讀完後,還要請大家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註釋,想想這首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1.讀的時候,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同學們一下呢?

2.經過大家的提醒,咱們再來讀這首詞,就簡單多了。現在,誰願意把這首詞讀一遍?其他的同學要認真聽,聽聽他是否讀準了字音。

3.他讀正確了嗎?你真勇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稱讚的。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大屏幕出示這首詞)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讀得正確,流利,有節奏。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首詞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感覺。

1.同學們,讀古詩詞,初讀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和詩人有了初步的溝通和交流。老師讀這首詞也有自己的感覺,不過我的感覺想通過我的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着優美的音樂,隨着老師的朗讀,一起走進辛棄疾的田園生活。

2.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答看到的畫面,教師就用視頻出示畫面,並要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3.(把幾幅畫拼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同學們,你們再仔細看看,畫中缺少了什麼?(放流水聲)小溪怎麼流的呢?(緩緩地流着、叮咚地流着、潺潺地流着)

4.同學們想象得合情合理,大家都是會學習的孩子,因為想象也是學習古詩的方法之一。綠水村邊繞,這溪水把幾幅畫連起來,構成了一幅美好温馨的村居圖。讓我們在這潺潺的溪水聲中再來讀這首詞。(放音樂,師生齊讀。)

1.村居生活真是其樂融融啊!這首詞當中有一個字表達了辛棄疾看到這温馨美好村居之後的情感,哪一個字?

2.醉就是這首詞的詞眼。辛棄疾喝酒了嗎?可是他醉了呀!?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他醉在哪兒呢?他一醉田園風景美如畫。同學們,一起讀。(磊屏幕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草是怎樣的草,水是怎樣的水?同學們,閉上眼睛,讓音樂帶着我們走得更近些。此時,你就是辛棄疾。飯後,你慢步田園,面對着醉人的美景,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氣。田園的空氣怎麼樣?小溪裏的水——很清很清;溪邊的小草——很綠很綠;溪裏的荷花——很美很美,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啊!好一個世外桃園,真是人間仙境啊!這何嘗不是一種動人心扉的美麗呢?辛棄疾,你醉了嗎?醉了,那就讀啊,輕輕的,慢慢的,讀出你的醉。

5.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後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着節奏晃動,自己試一試。

6.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真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全班同學,咱們一起晃起來,搖起來。

7.酒不醉人人自醉,辛棄疾醉了,他一醉鄉村風景美如畫,那還有二醉,三醉,四醉呢?

8.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二句。這句話你們讀懂了嗎?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

第一個問題:吳音是什麼意思?當時辛棄疾被朝廷貶到江西上饒的帶湖,這個地方戰國時期稱為吳國,所以叫吳音。

9.第二個問題:相媚好是什麼意思?老爺爺和老奶奶會説些什麼呢?

(大屏幕出示:夏日的午後,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起來,老爺爺(老奶奶)望了望老伴,笑着説——)

10.(大屏幕出示老兩口幸福生活的畫面)多麼幸福的老兩口啊!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啊。你醉了嗎?請你讀!同學們的掌聲就是對你的肯定。同學們一起讀!

11.酒不醉人人自醉,辛棄疾醉於景美,醉於人和,咱們再來和他一起醉,這三醉是醉於——誰願意讀讀第三句。誰能講講這句詩的意思?誰願意誇誇大兒子?12.引讀《鋤禾》。誇過了大兒,咱們再來誇誇中兒,要求用上一個四字成語。

13.看着勤勞能幹的大兒和中兒,辛棄疾又醉了.可是,還有醉中之最呢!那就是——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無賴是什麼意思? 你有調皮的時候嗎?父母是怎麼責備你的?看似責備,實則喜愛。所以説小孩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無賴。你們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再讀這一句,讀出小兒子的天真活潑。

14.這句詞中的哪一個字最能體現小孩子的淘氣?卧什麼意思?帶進詩中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麼?還可以用哪個字?帶進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麼?15.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還可以是側着身子,想怎麼卧就怎麼卧,怎麼卧舒服就怎麼卧,一個卧字寫出了小兒子的頑皮淘氣,寫出了小兒子的悠然自得!用字傳神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要不以推敲著名的詩奴賈島怎麼會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呢!誰願意再把這句讀一讀?

1.詞讀到這兒,相信這一家子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一家子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對了,正如大家所説,這是温馨的一家,美好的一家,令人陶醉的一家,概括大家的感覺,那就是和諧(板書:和諧)其實,和諧的生活不僅是古代人的嚮往,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同樣也在追求着和諧,構建着和諧。

2.此時,辛棄疾已經深深地陶醉在這份和諧中。那麼僅僅是辛棄疾醉了嗎?還有誰醉了?

3.這一家子生活富裕嗎?你從哪兒知道的?這麼矮這麼小的茅屋,到了冬天怎麼遮風避雨呢?我得問一問詞中的老爺爺,老奶奶了:你家生活並不富裕啊!你怎麼會沉醉其中呢?唉,先別忙着回答,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來回答。會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就是我們説的聰明人。(大屏幕出示:雖然……但是…… ?)

5.是啊,物質上的財富怎麼能比得上精神上的財富呢?要知道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啊!辛棄疾是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征戰沙場二十多年,曾為實現國家統一而四處奔走。由於受到奸臣的陷害,他報國無門,被皇帝貶到江西上饒的帶湖隱居。閒居在南方的辛棄疾出來散步,看到了這和諧的一家子,心生嚮往。同學們,目睹了北方戰亂之苦的辛棄疾,此時此刻最渴望的是什麼?雖然居住在和平的南方,心卻在想着戰亂的北方,這叫什麼?

6.引讀:辛棄疾嚮往着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啊!所以,看到這和諧的村居生活,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醉——(學生讀第一句)二醉——(學生讀第二句)三醉——(學生讀第三句)四醉——(學生讀第四句)。

7.國泰民安的理想,報國無門的苦悶,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化作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清平樂·村居,此時此刻,你們能讀出愛國詞人對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嚮往嗎?(學生齊讀全詩)

8.從你們的誦讀中老師聽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更感受到了和諧村居那醉人的魅力。此時此刻,咱們這課堂上又多了一醉,那就是在場的所有人都醉了。這首詞的韻律很美,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讀法。下面我們師生互動來個辛詞二重讀,好嗎?怎麼讀呢,仔細聽好了,熊老師讀一句,你們接着把這一句的後面三個字重複讀一遍,聽明白了嗎?那好,咱們來試試。

9.此時此刻,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緩緩地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遠永遠……這份和諧為什麼能千古流傳呢?那是因為詞人的詞寫出了人民的心聲,他是懷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來寫的,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出感情是詩詞的生命。(大屏幕出示:

喜極: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辛棄疾愁極的時候,可以寫出——在辛棄疾怒極的時候,可以寫出——

在辛棄疾憂極的時候,可以寫出——在辛棄疾喜極的時候,可以寫出——

10.同學們,辛棄疾的每首詞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都是一曲委婉動聽的歌,都是一段綿延不斷的情。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詩書氣自華,願大家在經典詩文的薰陶中個個氣質如蘭!

第4篇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能借助圖畫,通過語言文字,邊讀邊想,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通過詞人的其他詞作,培養學生對宋詞、對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

1、能借助圖畫,披文入境,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

2、通過語言文字,感悟詞中田園生活之美,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3、對,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詩詞往往最能準確而又含蓄地表達人們心中的感受,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這堂課,我們再次走進經典文化的殿堂——詞。

詞牌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這首詞真正的題目是什麼?

策略:聽説過這個詞嗎?在什麼情況下用到這個詞的?原來是貶義的,現在呢?

5、同學們剛才都讀正確了,可是讀詩詞還得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來,我們再來練練

7、指導:我聽出來了,她讀茅檐低小時,哪兒停頓了一下?

而且,她讀茅檐的squo;檐是這樣的(範讀) 稍微的延長,這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跟着老師讀。

9、古人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一幅村居圖。讀着讀着,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

a生活環境的優美:看到茅檐、小溪、青草;聽到鳥鳴、流水;聞到荷花的清香、青草的芬芳……

過渡:詩歌我們不能只讀出大概意思,我們還需要細細品味,品出詞中的情,品出詞的意境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用心感受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

指導朗讀:你一定看到了許多美景,請你邊想象美景邊讀這首詞。

師小結:淙淙的流水,流淌着鄉村的悠閒與恬靜,如茵的青草,傳遞着夏的信息,陣陣清風,吹來了荷花那迷人的清香,多美的村居啊!我們一起來讀。

師:老兩口衣食無憂,老有所養,悠閒地坐在屋前,互相聊着、看着,他們會聊些什麼呢?

大家剛才所説的,都包含在一個詞中,哪一個?(相媚好)

相媚好就是寫出了老兩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指導朗讀:好一個相親相愛,誰來讀出老兩口的綿綿情意?

c你就是辛棄疾啊!請你讀一讀這句話、大兒、中兒、

過渡:我們讀出了老兩口的温馨、幸福,還有誰也讓你感受到幸福的或温馨呢?

透過這個卧字,你 眼前浮現的小兒剝蓮蓬是怎樣的情景?

過渡:幸福的老兩口,無憂無慮的小兒,只有大兒、中兒最累了,大兒——鋤禾日當午……,中兒,雖然還沒長大,但也應了一句古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也許手都末出了老繭,他們幸福嗎?誰能説出大兒的心聲?

點評:孝順的 孩子、你享受的是盡孝的快樂,你享受的是勞作的快樂。

指導讀,老人醉了,辛棄疾醉了,讀這首詞的我們也醉了,一起讀。配樂 《清溪流水》或者《高山流水》

1、這樣一種温馨和諧、自由自在的農村生活讓辛棄疾如此的嚮往,在他的《稼軒長短句》中,也有這樣一首風格清麗的詞。出示: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a在這首詞中,你覺得哪一句詞直接點明瞭詞人的心聲?——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啊,他多麼希望百姓們——能過上一個豐收年。

這就是辛棄疾,儘管心醉田園,心裏想着的卻是百姓、祖國。讓我們記住辛棄疾,記住這個偉大的詞人。願同學們在詩詞的海洋盡情暢遊,在經典詩文的薰陶下,氣質如蘭。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辛棄疾的作品,大家可以查看這個網站,

第5篇

11月23日,有幸在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的2006江蘇省國小校長培訓班的研討活動上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清平樂·村居》,感受了她火熱的激情,感受到她深厚的教學功力、紮實的語文功底。

生:(讀書後註釋)江西上饒地方口音,在春秋時代該地區稱吳國,故叫吳音。和北方的語言相比較有輕細、柔軟之特點,常稱吳儂軟語。

師:(糾正讀音)上饒(shànɡ ráo)吳儂軟語(wú nónɡ ruǎn yǔ)再讀一讀

師:吳音泛指江蘇、浙江方言。我們泰州在江蘇,泰州方言也屬吳音。我想聽聽同學們用方言向老師問好。誰來試試?

師:不是方言,跟竇老師的北方話沒多大區別,我想聽方言。

贊可夫説: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裏進行的。竇桂梅老師課前沒有和學生接觸,但這種瞬間即逝的課始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們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只有真正的藝術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站在課堂上的竇老師,猶如一團激情燃燒的火焰,迅速點燃了學生,這個課堂一下子沸騰起來。讓學生用方言問候,看似閒筆,實則為後面品悟詞中的醉裏吳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筆。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師:破陣子是詞牌名,詞牌名錶示一種節奏,一種情境。詞的作者是。

師:放音樂。(一段描繪古戰場的音樂)從音樂聲中你聽到了什麼?談談你的感受。

師:是啊,氣吞萬里如虎的戰場。下面我們再聽一段音樂。放音樂。(一段舒緩的江南絲竹)談談你們聽後的感受。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竇桂梅老師提出要超越教材,這節課就是很好的體現。她巧妙地把詞人的另一首詞《破陣子》引入本節課的學習,此處藉助兩段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兩個不同的詞牌的風格,感受到了詩人不同的心境,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堅實的鋪墊。

生:我想到了山村裏的房子。我想到了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真好。他想到了清代詩人高鼎寫的《村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我想到了山村裏的草屋,矮矮的,很少的幾户人家。

師:蓮蓬的蓬我們平時念輕聲,這裏為什麼念pénɡ?

師:同學們,這裏是詩詞裏和仄、押韻的需要。你們看,小、草、好、媪;東、籠、蓬。

師: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來喘一口氣作為停頓。(指導朗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古人頌詩時往往還會有動作,(模仿古人搖頭狀)我們加進動作再來讀一讀。

師:古人讀詩時還會手舞足蹈,像這樣(有節奏地手舞足蹈),師生齊讀。

師:詩詞是講究平仄的。平聲就是陰平和陽平,聲音要拉長,仄聲就是上聲和去聲,聲音要短促。老師引讀,用手勢舞出節奏指揮學生朗讀。(師生齊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古詩詞,不管是何種句式,都平仄有序,簡短精煉,風格明朗,讀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兒童都很喜歡。此處竇老師基於學生閲讀古詩興趣及讀詩經驗,將此濃厚興趣遷移至學習詞中來。在聽範讀感受、多遍自讀自悟中,體驗發現詞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詞牌名與題的關係特點。所有詞的形式特點,均由學生在朗讀比較中發現、體驗而得,老師所做的,只是梳理與豐富,並在一次又一次饒有興味的朗讀中,品味詞獨有的韻律之美,在這一次又一次看似誇張的朗讀中,在語音的揚抑、節奏的緩急中逐漸入情入景。

生答看到的畫面,教師就用視頻出示畫面,並要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師:把幾幅畫拼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再仔細看看,畫中好像缺少了什麼?

師:説得真好。綠水村邊繞,這溪水把幾幅畫連起來,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讓我們在這潺潺的溪水聲中再來讀地讀這首詞。

師:古人用字講究不重複,可這首詞中用了三個溪字,重複嗎?為什麼?

生:第一個溪是説在溪岸上,第二個溪是説在溪東,第三個溪是説在溪頭,就是在小溪的上游。

師:説得真好。這裏的三個溪表示三個不同的地方,並不重複。詩人會在哪兒呢?他在幹什麼?他看到了什麼?

師:放溪水音樂,引讀。(讓我們再來讀讀,把詩中的人、景印在心裏。)

師:醉字好啊,(板書:醉)村裏的景讓人都醉了。沉醉不知歸路。那咱們就不回去了,和這家翁媪聊聊。引讀: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生:我來説翁誇讚媪,翁對媪説:老伴啊,你真能幹,為我生了三個兒子。

生:翁對媪説,老伴啊,你真漂亮啊,這麼大年紀了還是這麼美。

師:我們再來誇一誇翁吧。出示:讀着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我彷彿聽到媪誇讚翁説:。

生:讀着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我彷彿聽到媪誇讚翁説:老頭子,你也很能幹,家裏全靠你一個人勞動才能維持生活。

生:讀着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我彷彿聽到媪誇讚翁説:老頭子,你真能幹,三個兒子全靠你來教育,家裏的生活全靠你一個人。

師:執子之手,白頭偕老。唱(《最浪漫的事》)我們來送他們一個媚字,一個媚字,讓人醉了。我們再來誇誇三個兒子。先來誇誇誰?

生:我來誇大兒:你真能幹,知道幫爸爸、媽媽幹活了。你真勤勞!

師:是啊,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也許什麼也沒説,就這麼媚好,就這樣讓人醉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竇老師圍繞抓住了一個溪字,以它為核心,讓學生全面感知了詞的內容;抓住了一個媚字讓學生感悟了詞的意境;誇讚的設計,更是引領學生揣摩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在口語訓練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兒就在溪頭蓮蓬處。小兒是怎麼剝蓮蓬的?

師:那你是怎麼理解小兒是怎麼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還可以是側着身子,想怎麼卧就怎麼卧,想怎麼剝就怎麼剝,怎麼卧舒服就怎麼卧。師:看他的小腳丫,你能讓它們動起來嗎?

引領學生以手代腳丫自在地動,使小兒悠然自得的心情躍然紙上。

師:我們不是在創建和諧社會嗎?這樣的家庭你羨慕嗎?

師:看到這情景能不羨慕嗎?他更羨慕小兒,所以寫了(引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這首詞短短四十六個字,充分展示了鄉村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人們平和無憂的生活畫卷,意境深遠,情意悠長。在學生結合畫面及已有生活經驗讀懂詞句含義之後,竇老師便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彷彿走進這生活畫卷,去親身感受,並語言描述。一個卧字的引導拋棄了繁瑣古板的分析和詩意的死記硬背,在個性化的閲讀體驗中,各自感受着詩詞獨有的意境之美。

師::酒不醉人人自醉。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作者,他會怎麼想?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翁:你家這麼多人就住在這茅屋裏,冬天來了,你們怎麼過?你們為什麼還總是笑容滿面呢?

生:我們居住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快樂。

師:茅屋雖小,我住覺寬。物質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啊。

師:我們再來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師:同是醉裏,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醉在村居,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園。

師:伴着音樂《明月幾時有》,唱《清平樂·村居》

兩首詞的對比,有利於使畫面立體起來,激起興趣;有利於文本走進學生的心田,展開對話;有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心裏,產生共鳴;有利於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營造出多彩的課堂!在這樣的對比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嚮往之情,對名利的淡薄,對自然真實,恬靜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經學生們的動情演繹,此情已洋溢於每位學生的心間。學生親身體驗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沉浸其中,接受心靈的洗滌。最後有兩首詞中的 醉的不同找到了對同樣的安的嚮往,把整節課的教學落實到一個安居上,透視出教者的教學智慧,和對文本的深度把握。

她是一個對國小語文教學充滿激情的人。就如她自己所説的激情不老一樣,這種激情不是嬌柔造作裝出來的,這種激情來源於對教育事業和教育對象的真愛。教師從跨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她的精神狀態就直接感染和打動了學生,就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們由知之到好之再到樂知,整節課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激情來源於什麼?智慧來源於什麼?來源於教者厚重的積澱,來源於作者孜孜不倦的學習。我們注意到,在這節課中,竇老師自己説出和引導學生説出了近三十首的古詩詞,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沒有深厚的語文積累是做不到的。

你的美無聲無息,不知不覺讓我追隨;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我沉醉。……什麼最美?投入學習的學生最美。什麼最美,投入教學的老師最美。什麼最美?語文教學最美。這種美,只有相愛的人最能體會,你明瞭我明瞭,這種美妙的滋味讓陷入愛情中的我們不知疲憊,為了伴你左右與你相隨。

第6篇

?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裏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快,接着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着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洋溢着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畫面感極強。所以在教學這首詞時,我採用了樂、演、唱、畫、寫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課伊始,播放悠揚的古琴聲把學生帶入情境,給學生創設一個恬靜的田園氛圍。伴着樂聲,教師範讀,使學生初感全詞;伴着樂聲,學生品讀,描述心中意象,展開想象;伴着樂聲,學生誦讀全詞,讓學生心中也湧動着喜愛田園生活的審美情趣。精神在樂聲中自由徜徉,情感在樂聲中不斷昇華……

醉裏吳音相媚好是本篇詞作的留白處。上課時我抓住這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老頭兒和老伴兒三兩杯酒下肚,微帶着醉意,話開始多了起來。他們會説些什麼呢?讓學生討論後再根據自己所理解的詞意和課文所提供的畫面來演一演。教師則可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進行難解詞語的點撥指導,如無賴等。通過表演讓學生讀懂詞句的意義,讓表演成為學生內在思維活動的外在表現。

學生讀懂全詞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吟唱此詞。讓學生通過自由編曲,古詞今唱的形式唱出對詞的理解,受到情感的薰陶。還可以根據詞意讓學生畫出詞中展現的畫面,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寫是本課課後要求之一。在充分誦詩全詞後,讓學生把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走入詞人的內心,體會辛棄疾的情感,還要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儘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於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朗讀、唱歌及繪畫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鬆了些,後面有些趕。另外,在某些環節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於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總體水平, 這樣引導學生感悟如畫般的詞《清平樂·村居》,才能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創造靈動而有生趣的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前段時間我上了語文蘇教版五上第26課《清平樂·村居》,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寫景方面,詞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媪生活的愜意與温馨,而一個卧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是會都會背嗎?是理解詞意嗎?不,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麼?是意境,是詞人通過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於是我將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作為全課的主線,學生通過對詞的學習,從總體上明白了詞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去説翁媪談論的內容,去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而這恰恰是詞沒有直接表達的,這是什麼?這就是詞人對生活的理解,這也是辛棄疾所向我們傳達的沒有言明的東西。只有理解到這一步,我覺得這才能算完整的學完這首詞。

白居易曾説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既是古訓,也是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這樣,我們讀詩詞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奏,去感悟時代,去理解時代,與時代產生共鳴。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並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的認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次就創作與這段時間。對於一個終生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來説,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就是他對生活的嚮往。因此,在設計是我們有拘泥於文章的教學,而是讓學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補那一個個空白。真正的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但是我在教學時沒有適當的拔高,沒有進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進歷史,這就使我的教學出現了失誤,沒有讓感情得到深華。在教學時我脱離了課文也是我教學時的一個錯誤,在教學時我的教學語言不規範也是我今後要注意的。

我想,經過這樣的學習與討論,我們新教師一定能很快的成長起來的。

國小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的幾個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1、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所以我通過圖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通過語言,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藴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

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絃的詩歌。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教學時,我嘗試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為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創造條件。

古詩的情感常常藴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覆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覆朗讀,或一唱三歎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總之,要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聲情並茂,方肯罷休。

儘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於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鬆了些,後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於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