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烏塔》讀後感6篇 一場關於信仰、人性和自由的深刻思考——讀《烏塔》有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29K

《烏塔》是一部由俄國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所寫的短篇小説,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和道德的故事。小説中的女主人公烏塔在丈夫去世後不久,與一個年輕士官發生了婚外情,但最終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選擇了迴歸家庭,這一情節極具震撼力。此篇讀後感將從多角度對此作品進行探討。

《烏塔》讀後感6篇 一場關於信仰、人性和自由的深刻思考——讀《烏塔》有感

第1篇

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長大後能夠環遊世界,可以感受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也能品嚐到各種各樣的美食,願望是多麼的美好。我也曾經嘗試先從遊歷附近的名勝古蹟開始,可是隻要我説一個人出去遊玩就會被父母掐滅這個想法。讀了《烏塔》這篇文章之後我的感觸真是太深了。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她也和我一樣想要去遊歷世界,只是我除了想法沒有真正的行動相比烏塔就要勇敢多了,別看她年紀小小的她走過的地方可不少,她已經獨自一個人遊歷了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羅馬、德國、法國等,每一次旅遊她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旅遊的費用,而且鑽研各地的風土民情,做好一切準備之後她就背上行囊來上一次説走就走的旅程,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曾有的勇氣。我們不是缺少想法而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面臨各種阻撓,爸爸媽媽會説外面太亂了,一個人出去玩很危險萬一遇到意外了怎麼辦呢,他們總是説等你長大了想去哪裏就可以去哪裏旅遊,於是我們那澎湃激昂的想法,就這麼一次又一次以被潑冷水而熄滅了,漸漸地我們自己也變得謹小慎微起來,直到最後再也不想一個人出去旅遊,甚至出去買個東西也要找人結伴同行。

烏塔的獨立自信和勇敢機敏是我們自愧不如的,有時候我想如果我能像烏塔那樣,説走就走又會怎麼樣呢?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學會獨立起來這樣才能向烏塔靠近。

《烏塔》讀後感6篇 一場關於信仰、人性和自由的深刻思考——讀《烏塔》有感 第2張

第2篇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穫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沒有獨立的性格,而烏塔卻認為自己有獨立的性格比較好!更令人吃驚的是,她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國小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我想:中國的小朋友假如自己獨自出去旅行,一定不會想得這麼周全的!

尤其是烏塔和作者的談話,讓我更加佩服烏塔了!烏塔告訴作者,她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旅費不是問爸爸媽媽索要,而是自己假期時幫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這讓作者非常敬佩。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作者一致認為愛孩子,就必須帶他們出去玩,不讓他們自己出去玩,不讓他們出遠門,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故事書,就是愛孩子,但是烏塔卻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有獨立性,讓他們多多出遠門,多多鍛鍊自己,不能讓孩子們每天窩在家裏,才是愛孩子!

烏塔還説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要多多實踐!作者被烏塔説服了!作者舉雙手贊同烏塔的説法。我們中國小朋友一寫完作業就看電視,看連環畫,有的甚至直接把筆一揮,就玩兒去了,我們要親身體驗。

從《烏塔》這篇課文中,我瞭解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女孩,但是我們的行為卻大不相同!她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第3篇

我讀了《烏塔》一文,眼前浮現出了一個自強、勇敢、細心、自信、獨立堅強的小姑娘。

烏塔小姑娘年僅14歲,卻遊遍了歐洲許多有名的景點,而且所有費用都是自己掙的。我們呢,連學校舉行的野炊活動都要父母來幫忙,而且買菜的錢都是父母給的。還有的人12歲了都還和父母一起睡覺,不能自己獨立生活,自覺性也比外國的孩子差,吃飯、睡覺也要父母督促,寫作業也要父母監督才肯寫。烏塔早在11歲就準備了全部工作,想得很周到,她的父母也不放心,但烏塔有辦法。可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呢?卻是父母嬌生慣養的寶貝,我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有一個17歲的男孩子連疊被子、掃地、洗桌子、拖地都不會。

還有一次,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她在網上看見了一個新聞叫“中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意思是有些人讓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比賽攀山,中國孩子有的覺得揹包重,就扔了一些飲用水;有的在半路上吃光了食物;有的向日本孩子求助。等攀上山了,中國孩子氣喘吁吁,但日本孩子強健有力,而且還剩下了一些食物和飲用水。有人問他們:“已經上山了,你們為什麼不把東西吃光?”日本孩子説:“只要有一點路,就不能吃光食物。”

讀了《烏塔》一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定要學會獨立、堅強。

第4篇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行很多國家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我今年已經10歲了,但是還不會燒菜,洗衣服,去旅行的話,也是跟着媽媽一起去的,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去旅行。

元旦的時候,媽媽急着要出門,就把公交卡交給了我,讓我自己坐車去妹妹家。我在黃山區坐上車,本來應該在職工醫院下車,可是,我到了阿波羅那一站,已經下車了,然後步行到了妹妹家,這件事,讓我很懊喪。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我想了想我的周圍的同學,他們也和我一樣,依然是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甚至現在上學也要別人接送,我覺得我們應該擺脱小皇帝,小公主,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這樣長大之後,對社會才能有用。

我們每個少先隊員,要做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首先要做到:

一、每天晚上要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不要等到每天早上匆忙之下再收拾,這樣很容易忘帶書本;

二、上學的時候,不要讓家長送你,這樣會耽誤父母的時間;

三、不要賴牀,如果你賴牀,父母連叫三聲你還不起來,我就給你的父母支一個我媽經常用的招,她喊我之後,我還不起來,她就會用涼水敷我的臉,或直接把我的被子掀開;

四、要學着在生活上,幫父母做點事情,學會生活的技能。

我覺得做到了這些,我們也能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能很好地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父母,做一個能幹、有用的人。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第5篇

昨日上午,我們剛學過《烏塔》這篇課文。説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夠獨自環遊歐洲,她的獨立、能幹和勇敢深深地震撼了我。讀完課文,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太了不起了!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到羅馬去遊玩,遇見了十四歲的烏塔。烏塔要獨遊歐洲,並在三年前開始準備,週末去打工掙旅費,翻閲資料瞭解各國風情,設計路線和日程。在旅行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安全,也會及時向家裏報平安。

十四歲,外國的小孩已開始獨自環遊歐洲,但中國的小孩連中國也獨遊不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生存本事和勇氣嗎?不,我們都有,但只是被茂密的樹林給遮掩住了。

我們凡事都由父母幫我們打理,什麼都會幫我們準備好。這樣,我們被愛我們的父母慣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本事低下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想要做一次煎餃,那可是我第一次煎煎餃,並且我才二年級。但我那時自以為我能夠做得很好,不耐煩地聽完媽媽講的話,轉頭就去做了。我先從冰箱裏拿出餃子,把平底鍋放在煤氣爐上,在鍋裏倒入一杯水。“哎呀,水太多了!”我轉頭一看,原先是媽媽。聽了媽媽的話,我把水倒掉了一點。之後我把餃子放進鍋裏,打開了火。“火太大了!”媽媽隨手把大火轉成了中火。過了一會,餃子變得有些透明瞭,我從冰箱裏拿出豬油,用鍋鏟颳了一些油在鍋裏。“油要塗的均勻。”唉,真煩!最終,我的傑作出鍋了!

看,我們並不是那麼的生活本事低下,只是我們太習慣於依靠父母了,想當然的以為我們自我還小什麼還都不會。其實只要我們伸出手,事情我們都能夠自我完成的。花盆裏栽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飛不出雄鷹。我們不要做温室裏的花朵,我們要做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鷹。

第6篇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使我深受體會,也讓我受益匪淺,文章主要寫了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身一人遊歷歐洲的事。從這件事中我想到了中國和外國的教育問題。

有的外國孩子2歲時父母便開始訓練他們獨立的能力。美國有的孩子在9歲時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獨立自主。在上國小時,歐美一些國家的老師就教育孩子們要有獨立情,不能依賴家長,不做温室裏的花朵。在美國,孩子們在學校中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交易,可以賣糖等。老師們不但不反對,而且還鼓勵他們這樣做下去。很多美國老師認為,這會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在德國,學校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德國孩子們利用休息的時間幫助餐館和超市發傳單,做小工來掙零用錢,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是,外國孩子每週都要寫一遍論文,涉及經濟,人物,動物,科學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國孩子,很多是家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温室裏的花朵。有一個報道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國孩子病了回到營裏睡大覺,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到了營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爐子,用一些簡單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國的孩子既不會做飯更不會搭建爐子。最後還是厚着臉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飯。教官説你們別人的飯,心裏不會難受嗎?而有些中國孩子聽了很麻木,沒有什麼反應。

中國孩子的嬌生慣養,沒能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不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小朋友們,從小就鍛鍊生存本領,自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