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夕陽真美》教學反思6篇 《夕陽美景》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夕陽真美》是一部唯美、感人的電視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然而,電視劇的教育意義受到一些質疑。本文將從教學反思的角度出發,剖析該劇所傳遞的價值觀與現實教育的脱節之處,探討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發揮電視劇的教育作用。

《夕陽真美》教學反思6篇 《夕陽美景》教學反思

第1篇

一:學生找到描寫夕陽向我們告別的三句話,點出了夕陽在西下過程中的三個不同位置,學生在畫太陽的過程中瞭解到太陽是從東往西慢慢下落的。由語文引申到科學、自然,實現了學科的整合性,體現了開放式的大語文教學觀。另外,找到了這三句話,發現了這一自然規律的同時,實際上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即課文截取了夕陽西下時的三幅畫面:“西斜、下沉、落山”進行描寫。

二:教師在已有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探究,發現太陽顏色變化的規律,不難看出,學生在挑選顏色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了太陽這種富有變化的色彩美。正是太陽在三個不同位置上的顏色和光芒不同,所以導致了周圍的景色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也是暗埋伏筆,為具體欣賞“西斜、下沉、落山”的不同圖景打下基礎。

三:教師適時總結,學生了解到“夕陽西下”是一個富有動態變化的整體過程。這一動態過程在“西斜、下沉、落山”這三個位置暫停,三幅圖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讓學生了解到課文是抓住夕陽西下過程中的三個鏡頭來具體描寫夕陽美景的。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再逐段學習,在流動中暫停,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去體會流動的美,整體的美,局部的美,暫停的美。

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強烈的表現欲、急迫的交流欲以及與生俱來的創造欲、成就欲,是構成課堂生命活力的要素。只有讓他們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課堂才能走向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理想境界。我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讓心靈穿梭於在美麗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之間,孩子們用眼睛去觀察夕陽,用大腦去想象夕陽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夕陽,感受夕陽的神奇魅力,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用朗讀來釋放內心的情感。學生想象豐富,課堂上興趣盎然。

《夕陽真美》教學反思6篇 《夕陽美景》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夕陽真美》第二課時做為太倉市國小語文青年班的隨堂展示課,在設計教案、上課、評課的一系列活動中,我收益非淺。

首先説説我的教學設計。這是一篇非常美的課文,也是積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十分流暢。第一自然段較簡單,學生知道(時間、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段是本文重點,是精彩部分。第二段我設計通過畫畫來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餘暉、深藍、連綿起伏、壯麗”等詞語。第三段讓學生自主學習,問:下沉的太陽變得更美了,你從哪兒看出來?進行交流。第四段讓學生讀,他人點評好在哪兒?抓詞語“更紅、輕輕地、燦爛、遙遠”等詞語來反覆誦讀,從而理解,並讓他們再次來畫畫。第五段抓句子“夕陽真美呀!”,反覆誦讀,理解爺爺話中的含義。最後讓他們再讚一讚夕陽,回到課題,深化課題。

在教學需要的情況下,我自制了幻燈片輔助教學。用直觀、漂亮的圖片和錄象,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句子、課文內容。並用來指導背誦。

本課的一大特色,也是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簡筆畫來理解詞語,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能讓學生對較陌生的夕陽西下能更直觀易懂。這個設計我是在陸鳳娟老師上過的《夕陽真美》中得到的一點提示與靈感。幫我較容易的處理好了這些難懂的詞句。

隨文學字是我的一點小嚐試,效果一般吧。還是覺得放在後面會更好些。

上下來感覺不足的地方是:1、對第二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應在山頭用粉筆畫上淡淡的顏色。2、要在課堂上留下3分鐘左右讓學生練習寫字,這也是低年級的教學目標、重點。3、我自己覺得主線抓得還不是非常清晰。因為用了簡筆畫、課件等輔助教學,課堂上的思路會容易亂,不過效果和目的達到了,還算成功。

第3篇

?夕陽真美》是一篇優美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讓心靈穿梭於在美麗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之間,孩子們用眼睛去觀察夕陽,用大腦去想象夕陽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夕陽,感受夕陽的神奇魅力,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用朗讀來釋放內心的情感。學生想象豐富,課堂上興趣盎然。

針對二年級的學生特點: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持久性差。教學時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他們投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現在的教材,識字量大,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讀書、識字這個難點,我把生字教學貫穿整個讀的過程,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通過把識字教學與理解文本、領會感情三者融為一體。讀書的過程就是識字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第二步,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生字字音、字義教學。第三步是在通文入境以後,設立一個突破字音、字行的環節,以強化對字音、字形的記憶。紮紮實實抓好識字、寫字、讀書的教學。切實做到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抓住關鍵詞“十分壯麗”、“燦爛的霞光”等詞,讓學生反覆讀,反覆體味;抓住第三段中的一個省略號讓學生自己説還有些什麼顏色,在説中展開想象,這五彩繽紛的天空是多麼美麗,這都是在夕陽的餘暉照耀下形成的。從學生一個個深情並貌的 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他們被這麼美的夕陽所吸引了。

第4篇

賽課是學校為了促進青年教師成長而搭建的平台,感謝學校讓我們有這樣鍛鍊的機會。這幾天忙碌而緊張,我的書房一團亂,教參、課標、教案、紅筆、語文書全散在書桌上,昨天上完課,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心裏的石頭落了地,以致於週四放學時,我一時恍惚,以為第二天就是週六了。中午睡不着,滿腦子似乎還是在上課,我想這一課已經是深深地留在心裏了。

?新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的閲讀有這樣的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這一課時,我重點帶學生理解體會了這幾個詞語:刺眼的光芒、連綿起伏、餘暉、壯麗、燦爛的霞光。

1、聯繫生活體驗理解“刺眼的光芒”。我問孩子們什麼時候的太陽讓人感覺到刺眼,孩子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知道中午的時候太陽是刺眼的,讓人“睜不開眼睛”。再通過感受和圖片對比,孩子會發現西斜時的太陽沒有刺眼的光芒讓人很“舒服”,出示燈籠的圖片,讓孩子感受柔和的光,從而感受到西斜時太陽光的柔和。

2、動作、板書畫理解“連綿起伏”。出示詞語“連綿起伏”,讓學生用動作演示,因為二年級的孩子用語言還是很難把這個詞語解釋好的。然後引導孩子伸出手和我一起畫一畫,我在黑板上邊畫邊描述“這些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連一座,一眼望不到邊,這就是連綿起伏。”既讓孩子瞭解了這個詞的意思也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趣味。

3、圖畫加師的解説理解“餘暉”。“餘暉”這個詞對孩子來説是不容易理解的。我讓孩子跟我一起看圖畫,説“你看,這西山上有黃色、紅色,這就是餘暉,

是太陽剩下來的光輝。”通過圖畫讓孩子有直觀的認識瞭解,通過解説又讓孩子有理性的印象。

4、藉助偏旁理解“燦爛的霞光”。我問孩子“燦爛都是什麼偏旁?”孩子很快發現是“火字旁”,我順勢説“爛燦就是光芒像火一樣耀眼奪目。”現在想來可以啟發孩子説一説,“燦爛就是光芒像什麼一樣?”讓孩子再次體會這兩個字的“火字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現在積極倡導的,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雖然我一直在教低年級,但是這種方式我也一直在做嘗試,小組評價在班級管理上已經有了一些成效。小組學習這種方式也深受孩子的喜愛,也許讓他們和小夥伴一起,他們更樂意交流。《夕陽真美》這篇文章,

二、三、四三個自然段形式差不多,都是寫了太陽位置,通過太陽自身,太陽身邊景物的變化來表現夕陽的美。太陽位置的變化,第一課時已經理清楚了,設計第二課時我就在想,能不能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呢?孩子太小,直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有些難度,於是,我決定先帶着他們學習感受第二自然段,找到太陽的變化“收起了刺眼的變化”,身邊景物“天空”、“西山”的變化,並將這些變化出示在表格中,再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照表格,找到太陽“下沉”、“落山”時太陽的變化和身邊景物的變化,並説説喜歡哪一句描寫的景色,説出感受體會。

一、部分詞語理解不到位。文中“壯麗”是應該讓學生體會到的詞語。教學中我完全用“壯觀而美麗”來代替,實在是又出現了個問題,“壯觀”,孩子若是不理解,等於沒有給孩子解釋。今天,帶孩子做《補充習題》,有選詞填空,就是“壯麗”和“美麗”這兩個詞語,做好題目,我突然想到,何不讓他們舉一些例子,什麼景物是“壯麗”的,什麼景物是“美麗”的?孩子們説到“長城是壯麗的”“上海東方電視塔是壯麗的”“公園裏的花是美麗的”“校園裏的小池塘是美麗的”。這樣讓學生聯繫生活體驗説一説,如果再配些對應的圖片,我想要比空口的解釋好多了。

二、小組合作方法還需指導。課上進行小組合作時,我先讓孩子自讀畫一畫,然後和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畫得對不對。有一些較困難的孩子畫不出來就一直在那硬想,而早早找到答案的孩子也不太懂得去幫助他們,讓小組學習的效率大大降低。如果出示要求時,我提醒孩子,找不到的可以與小組成員交流,先找到的也可以幫幫小組其他成員,這樣課堂效率應該會提高不少。今後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我還要對他們的合作學習方法多多進行指導。

課文快要結束時,班上一個女孩子一直舉着手,我就喊她起來發言,她説:“老師,我有一個疑問,太陽為什麼會轉呢?”這是我沒有料想到的,時間快要下課,生字還沒開始教,這樣的狀態讓我忘了怎麼回答,草草地把這個問題推到了課後。下課後,張冬香主任對我説,這個女孩子問題問得很好,我只要告訴她,我們看到太陽的位置改變,是地球在繞着太陽轉,想要了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課後去課外書中找。課堂上這麼好的生成資源,卻因為我的應變能力而丟失了。

賽課已經結束,這個過程卻是多種滋味。教學路上,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

第5篇

在第一次讀到這篇課文時我自己就很喜歡文章中所描繪的意境,它所散發的美,時而含蓄,時而張揚,時而朦朧,時而清晰,它的美令人心神盪漾,又令人內心沉寂。這樣的一篇文章我應該怎樣展現給孩子,怎樣向孩子們傳遞我內心的感受,我反覆思考揣摩,我想也許所有的講述都是多餘,朗讀是對美文最好的詮釋。

在課堂上,先用大量的圖片讓孩子們對美麗的夕陽產生嚮往之情,在解決了本課的生字詞後,就讓孩子反覆去朗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個人讀、齊讀,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越讀越興奮,也漸漸把課文的美感展現出來,尤其是一些女生用她們稚嫩而柔美的聲音把夕陽的柔和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男生們也不甘示弱夕陽的壯麗之美在他們的朗讀中也愈發令人心潮澎湃。

最令人驚喜的是在反覆朗讀後,孩子們很自然地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餘暉、連綿起伏......”等較難理解的詞語他們都在朗讀中很自己逐漸消化掉了。當讀到最後一個自然段,他們竟然直接説出,他們是早上的朝陽,爺爺、奶奶就是傍晚的夕陽。

對於語文這種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學科來説,熟讀成誦也許是亙古不變的學習方法,它不需要太多去反覆推理論證,它需要的是感受與體會,但如果它沒有在你的記憶裏,你的體會又何談深刻,又怎麼會銘記於心,所以記憶是學好語文很重要的方法,但記憶又不是強記,而是要在理解、最好是喜歡的基礎上記憶。記得上國中時很喜歡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後來背的很多課文都淡忘了,只有它的每一句,每一個字像一顆顆珍珠時常讓我的心感到温暖和乾淨。

如果想讓孩子學好一篇課文,應該想想怎樣讓他愛上它,而在這之前你要先愛上它。

第6篇

?夕陽真美》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天空、雲彩、西山等天地萬物。這篇課文教學重難點是如何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如詩如畫的課文中去。文章描寫的是一種意境上的美,比較軸象,學生難以領會。本課教學中,我堅持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感受,不刻意拔高學生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聯繫生活實際,體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本課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聯繫生活,為這段文字配上簡單的動作,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們興致高昂,用心地設計動作。當讀到“披着”的時候,有的孩子用手從胸前向外劃開,而這個動作也是對“披”的理解,西山被籠罩在一片餘暉中,面積很大。而當他們讀到“餘暉”時,有的孩子將雙手交叉合抱於胸前,輕輕歪下小腦袋,做睡眠狀。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表現了孩子們對“連綿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陽的餘暉,顯得十分壯麗”意境之美的理解。一些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情意,卻被一個簡單的動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對呀!這飄渺的餘暉,不正是蓋在西山上輕柔的薄紗嗎?多麼形象、生動而充滿童趣呀!而當讀到“連綿起伏”時,孩子們用手在空中畫出了美麗的波浪線,山峯高高低低,一個連着一個,這種理解,是多麼恰如其分!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聯繫生活實際,用肢體語言準確地表達情意,有利於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內化。聯繫生活實際意義不僅在於此,它可以使孩子們朗讀中抒發真情實感,延伸對課文地理解,使課堂上朗讀多樣化。如在教《小鷹學飛》的時候,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想,老師平時説話的語氣,讀好老鷹的話。有生活中的體驗,孩子們讀出了各種語氣。他們有的用親切的語氣讀,有的用失望的語氣,還有的用嚴厲的語氣。課堂上的朗讀活躍而熱烈。這也正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個哈姆雷特”的真正意義。我經常看到這樣的課堂,老師用單一重複的語句對孩子説:“請您有感情地讀一讀”。“有感情”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感情呢?老師卻沒有進行深入淺出地點撥。語文朗讀的感受並不是憑空臆造的,它必須於生活,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不這樣,朗讀就會流於形式,成為模式化朗讀。表面上聽起來抑揚頓挫,實質上卻空泛無物,對於學生內化語言毫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