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陝西驪山導遊詞3篇 "驪山之美:陝西傳世之寶引領魅力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4W

驪山位於中國陝西省,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這座山被譽為“西華山”、“秦嶺第一山”,以其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聞名於世。漫步驪山,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濃郁的歷史氛圍,同時還能欣賞到迷人的自然景色。

陝西驪山導遊詞3篇

第1篇

驪山是我國古今馳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因此稱為驪山,唐時臨潼名昭應、會昌,驪山又曾因此改名為昭應山、會昌山。周秦漢唐以來,這裏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古蹟志》雲: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聖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遊幸離宮別館,繡嶺温湯皆成佳境。

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 驪山曾是帝王遊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蹟隨處可見,神話傳説層出不窮。渭水秋天白,驪山晚照紅。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陽裏紅霞萬狀尤顯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驪山雲樹鬱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温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恰當而準確地概括。遠在上古時期,這裏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於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遊玩享樂,這是驪山滄桑的經歷,也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

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而且有幾十個馳名的文物景點勝蹟,古往今來,驪山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登驪山別有一番情趣。青石台階路把著名的周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 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錘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古蹟連在一起。遊人可拾級而上或乘坐驪山索道纜車登山至烽火台。極目遠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條玉帶飄動在綠野之間,俯視山下,風景如畫,遊人熙攘。

驪山半山腰有一塊上有金黃菌鏽的巨石,遠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狀似一隻蹲卧的老虎,也叫卧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涼亭。這裏是西安事變時,蔣被捕處。五十年代改名為捉蔣亭,並在亭內正面上方石壁上題詞,敍述西安事變大略經過。近年改名為兵諫亭。

陝西驪山導遊詞3篇

第2篇

我是xx旅行社的導遊員小丁,名字叫丁一航。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介紹驪山。

我們首先來到了驪山腳下,感覺驪山很高,突兀森鬱,樹木非常多,讓我們來乘坐驪山索道吧,在上面,看臨潼非常大,非常壯觀。有人這樣稱讚過:南視廣臨潼,西看古長安,北望渭河水,俯覽華清宮,因此許多人看了都感到非常吃驚。

現在,我們來到了驪山頂上,先來到了鳥語林,林裏有許許多多的鳥類,如:白鴿、鸚鵡,路上還可以看到野山雞。可以讓人感覺到有一種大自然的感覺。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道廟,裏面曾是陝西省著名道人的聚集之地,至今裏面還有一些僧人在裏面拜佛、唸經,我們也可以進去拜佛、求籤,以求平安。然後我們來到了烽火台,這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的地方,當時,周幽王得到了一個美女,名叫褒姒,但她整天悶悶不樂的,周幽王為了讓他笑,就聽信了奸臣的話,在烽火台上點火,諸侯以為敵人來了就領兵來看,結果撲了空,褒姒看了,就給笑了起來。

後來,敵人真的來了,諸侯以為是周幽王在和褒姒玩,就沒來,結果周幽王被捕,周朝便衰落起來了,這就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下面我們來到的地方也同樣具有歷史意義,是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當時楊虎城、張學良等人帶兵在此地威脅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被逼無奈,只得同意。後來,才有了國共合作。因此這個地方在全中國都非常有名。我介紹完了,百聞不如一見,希望通過我的介紹,

能讓你們對此地有所瞭解,能讓你們對驪山有更深的印象。

第3篇

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位於大薦福寺內。薦福寺的原址在唐長安城的開化訪,創建於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義淨曾居此譯經。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兒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為大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稱大薦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後,在開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園大門向北開,正好與薦福寺門隔街相望。後薦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這座密檐式磚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層,現餘十三層,高43.38米,共15級,現存13級,其平面呈正方形,底邊各長11.56米,每層迭澀出檐,南北兩面各開一門。底層南北各有券門,上部各層南北有券窗。底層南北券門的青石門相。門框上佈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尤其門媚上的天人供養圖像,藝術價值很高。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則愈細,整體輪廓呈自然圓和的卷剎曲線,顯得格外英姿颯爽。塔底南門入口的石質弓形門上,刻有陰文蔓草花紋和天人供養的圖像,與大雁塔的門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護不善,已殘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稱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歲,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長的歲月裏,經受了風雨的侵蝕和70餘次地震考驗,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離合,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滿意的解釋。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陝西地震,據民間傳説,塔身裂縫從上到下寬約尺餘,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過了幾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來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門楣刻石上有記敍:明成化末,長安地震,塔自頂至足,中裂尺許,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見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後又有兩次這樣的現象發生。一個磚塔經過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複合起來,確是一件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