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陝西半坡遺址的導遊詞2篇 古文明探祕:陝西半坡遺址導遊詞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大家好,歡迎來到陝西半坡遺址!作為中國黃河文明的重要遺址之一,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這裏是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間仰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在這裏,您將領略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體驗到古代人類智慧的瑰寶。

關於陝西半坡遺址的導遊詞2篇 古文明探祕:陝西半坡遺址導遊詞

第1篇

秦陵地宮展覽館,又稱秦陵地宮,位於“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側大約2公里。這是一個人造景點,是根據司馬遷對秦陵地宮的描述所建。秦陵地宮佔地面積1665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通高25.7米,其中地下8.7米,整體以橫剖縱貫的手法,再現了秦始皇陵陵園地貌和地宮,向遊人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的輝煌雄偉和壯觀氣勢

走進展覽館,大廳迎面是一道展牆,上面展示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經濟、文化方面所做的“統一”工作和貢獻。 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正)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掃滅了六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從而一統中國。之後,他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由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度量衡、貨幣和車輛形制各不相同,為了加強管理,秦始皇要求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

為統一文字,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筆劃簡省的優點而創造出的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

為統一貨幣,秦始皇下令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同時,他還統一了通行的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戰國時期,各國道路寬窄不同,車輛種類繁多,車軌尺寸混亂。秦統一後,不僅修築了統一規格的道路,還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釐米,6尺即相當於現在的138.6釐米。車軌統一後,無論是什麼車都可以在全國各地的交通大道上暢通無阻。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陵有這樣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陵地宮,就是根據司馬遷的這些記載和有關歷史資料而建成的,分地上、地下兩部分。

關於陝西半坡遺址的導遊詞2篇 古文明探祕:陝西半坡遺址導遊詞 第2張

第2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華清池參觀,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這裏的山、這裏的水,以及曾經發生在這裏並流傳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臨潼區(縣)驪山北麓華清宮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大家請看前方山巒,這就是著名的驪山。由於從遠處看,尤如一匹青蒼色的駿馬,因此得名“驪山”。“驪”在下漢語裏是黑色駿馬的意思。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豔麗的紅裝。“入暮晴霞紅一片,疑是烽火自西來”,令人誤以為當年烽火還在燃燒,故有“驪山晚照”之稱,也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大家請看驪山山峯最這一處,這就是坐落在驪山西秀嶺上的峯火台。大家都知道,峯火台是古代發信號調兵遣將的一種報警設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國為取悦周幽王,進獻美女褒姒,褒姒進宮後幽王便不理朝政,集眾愛於褒姒一身,不但廢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可是褒姒卻終日悶悶不樂,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説“誰能使王妃一笑,賞金千兩。”於是奸臣出計,點燃驪山的峯火,各路諸侯見到狼煙四起,趕來救駕,此時褒姒見驚恐萬分的各路諸侯,卻嫣然一笑,幽王驚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當真正的戰事來臨時,幽王再次點驪山燃峯火時,各諸侯卻以為仍是在為取悦,無人救駕,西周就此滅亡。這也就是我們曾聽説過的“周幽王峯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好了,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一邊一向前走一欣賞。我們面前的這片碧波盪漾的水面叫做九龍湖,它屬於華清池的西區。大家一定會問這裏為什麼以“九龍”為名呢?其實這個湖分成上下兩個區域,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謝下伸一大龍頭,龍日泉水淙淙,長年不絕,堤壁間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

我們再來看這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正是在這裏演繹了一段人間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當年在華清池建造了怎樣的宮殿。這個飛檐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就是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祕色彩的宮殿中。這裏紅柱挺立,迴廊環繞,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錯落有致,加上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襯,再配以龍鳳大缸及花木點綴,更顯示了皇家建築的氣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温泉水源。)

説起楊貴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陝西華陰, 17 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後,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後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於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於不顧。白居易在他的《長恨歌》裏就這樣寫道:“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那時楊貴妃才 38 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 43 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剛才我們提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秋冬來到華清池,是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麼,我們現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倚驪峯山勢構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宮殿,遍佈驪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説:“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羣,主要殿舍以温泉為中心。這裏保存着 5 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豔麗襯托貴妃的嬌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楊貴妃豐腴的形體。整個湯池呈現了唐代的協調的美學觀念。不僅如此,湯池的供水系統也設計得非常科學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徑為 10cm 的進水口,進水口上裝蓮花噴頭,寓意為海棠花蕊,下接陶製水管道,與温泉總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壓力從花蕊中自動噴灑出。

蓮花湯,是專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中最有氣勢,最具代表性的湯池,也稱“御湯九龍殿”。宮殿面積達 400 多平方米,有內殿外殿之分,御湯可儲水 100 近立方米。儼然一座龐大的室內游泳池,充分顯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氣的社會風尚及皇權神授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蓮花湯造型獨特,呈寫實的蓮花狀,這自然與宗教觀念相融合,將沐浴看作是與自然的溝通,最終實現“天人合一”,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對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着。

星辰湯,是唐太宗李世民“湯泉宮”的文化遺存,專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湯”,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御用湯池,信奉“天人合一”説的唐玄宗便將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湯”更名為“星辰”湯。很顯然,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蒼天鬥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湯,形制小,工藝簡單,並無奇特造型,相對於前面的御用湯池,顯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據推斷,尚食湯在華清宮可解釋為皇帝賞賜給等級較高的隨行內待宮員的沐浴場所。

還有一個湯池是太子湯,顧名思義,是東宮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實,在華清池沐浴温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會,並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漢、隋、唐歷代封建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温泉宮……華清池,現浴池面積約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餘人同時沐浴。温泉水每小時流量 110 餘噸,水温達 43 度。其水質優良,頗具醫療功效,極適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遊人遊覽的文物保護場所。一旦完浴後可謂“冬走十里不涼,夏走十里不熱”。

(第四部分:環園——西安事變,五間亭,兵諫亭)

華清池不僅在中國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國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這裏。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西安事變的舊址——環園。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戰議和、聯共抗日、釋放政治犯等條件。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這一字排開的 5 間房屋,就是蔣介石當年住的五間廳。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小小的五間廳中。我們可不能小看這五間房子,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裏; 1934 年修葺後,這裏又成國.民黨高官遊覽休想的場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蔣介石兩次到陝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裏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門月 12 日凌晨 6 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衞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後窗逃跑,藏於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後來被搜山部隊發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間廳內,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牀、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我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痕跡。

“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座高 4 米,寬 2.5 米的石亭,建於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發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當時名曰“民族復興亭”、“正氣亭”;解放後,該亭更名為“捉蔣亭”; 1986 年 12 月在紀念“西安事變” 50 週年前夕,再次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今天我們華清池景區的講解就到這裏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