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教學反思6篇 追尋廣場之路:一次教學的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37K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教學反思,作為一篇重要的教學反思文章,探討了廣場教學的多樣化途徑。作者通過詳細描述在廣場教學中採用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廣場教學的優勢和挑戰,為教師們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教學反思6篇 追尋廣場之路:一次教學的反思

第1篇

略讀課文的教學常常成為學校達標課的香餑餑,老師們普遍認為略讀課文教學容量小,要求低,容易把握。於是,略讀課文的教學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當然還有似為“熱烈的小組討論”。很顯然,略讀課文的教學被引上了歧路。那麼,在提倡高效課堂、學本課堂的今天,在以學定教、以學促學的今天,我們的略讀課文究竟該如何上?在執教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後,我彷彿找到了略讀課文教學的“捷徑”。

一、教師:順手牽羊——要敢於當“甩手掌櫃”,會當“引路人”

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是人教版語文第九冊第四組“生活的啟示”中第一篇略讀課文。在指導學生學習了兩篇精讀課文《釣魚的啟示》《落花生》之後,略讀課文我採取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預習內容,老師根據預習情況篩選一個小組,安排課文展講,其它小組作補充發言的課堂學習模式。

有的小組預習內容是: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詞,標自然段,讀課文三遍——這是我們常規預習內容。

有的小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理解詞語,概括主要內容。

1、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詞,標自然段,讀課文三遍。

(我們班根據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將四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學優生為“草”,其次為“根”,待優生為“葉”,待進步生為“花”。當時為待進步學生取名為“花”,意即希望他們在新學習模式下能“如花綻放”。)

選擇展講小組後,我和樑燦組商量,將展講順序作了安排:

2、讀課文(方式:展講小組讀,淘汰讀[“淘汰讀”是我班本學期試用的一種檢查學生讀書情況的方法:從“草”開始每人讀一句,如果讀錯了則被淘汰進入復活賽,如果在復活賽中仍然無法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則被要求“雙線過關”即先找組長過關,再找老師過關。這樣的檢查方法在班上頗受學生歡迎。因為是常態教學,所以樑燦組在商討“讀課文”的方式時,四名同學不約而同提出了“淘汰讀”。)

3、概括主要內容。(這個任務樑燦組未做,我選擇了雨婷組作展講。)

樑燦組接受任務後,利用課間時間做準備,包括安排主持人、每個環節的中心發言人、展寫人。

學生進入第三學段後,閲讀、理解、表達、寫作的能力都應該上升一個台階,當我的學生在課堂上時而熱烈爭論、時而用求知的眼神望着我時,讓我不止一次感受到了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先進更應該是常態的教學理念帶來的益處,也讓我認識到我的學生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從各小組制訂的預習內容看,學生已能在小組學習模式下把握基本的預習內容,這就意味着學生的略讀課文學習老師可以放手。但是,學生畢竟是第一次當“老師”,所以老師的“引”是必不可少的。一要根據各小組的預習情況選擇展講小組。只有小組每個成員認真完成預習內容,展講時才能注意聽其他組員的意見。二要引導展講小組安排展講順序。這樣更是為了讓其他小組學習按幹什麼順序進行展講。三要幫助展講小組觀察課堂,小聲提醒展講小組把握展講節奏、確定問題解答或補充人,並協同學生進行評價。在“理解重點詞”環節,樑燦小組展講的重點詞是“星羅棋佈”“絡繹不絕”,很顯然他們抓到了關鍵詞,此時我小聲提示樑燦組要求學生用詞説話,並説出“絡繹不絕”的近義詞。隨後,清澡小組提出他們還找到了一些詞的解釋。在聽到他們的詞後,我告訴學生:在理解詞語時,同學們已經能理解的詞語不需要再作解釋。課堂上,我只是順着學生的思路作些小提示,學生便能解決問題。這樣的“順手牽羊”,更能讓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

樑燦(草):下面我來説説我對這個句子的理解: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父親和藹地説,‘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這句話的表層含義是:到達教堂的路有很多條。結合下文“‘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深層含義是:生活中,成功的方法有很多。

(樑燦的回答話音還未落下,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同時,展寫人將“表層”“路”“深層”“成功”這些關鍵詞寫在了黑板上。)

課堂上學生的掌聲是對樑燦同學答案的肯定與讚賞,但又何嘗不是鼓掌的同學自己的答案?他們鼓掌是因為他們知道樑燦的答案是正確的,全面的。為什麼鼓掌?因為《落花生》一課的教學剛剛又複習了理解重點句子含義的方法,從“表層”“深層”兩個方面去理解,大家都因數樑燦的發言而再一次體會到這個方法的實用。展寫人在答案完善後適時寫下關鍵詞,正是我們在精讀課文的課堂上常用的速記辦法。

張全績(根):下面由我來解答“導讀”中的問題:説説“我”是怎樣克服遇到的困難的。第一次“我”遇到的困難是……(説了半天,也沒抓住要點。這時,下面的同學急了,紛紛舉起了手。主持人樑燦點了一名學生)

生:我從第九、十兩個自然段知道,“我”遇到的問題是不能在兩個星期內完成四十件毛衣。

(聽到這個答案,同學們都點頭表示認同。甚至還有同學忍不住説“是,是,是”。接下來,張全績按照同學們的方法回答了第二個問題。)

張全績:“我”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時裝展開始前,二十位心靈手巧的婦女跑光了。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誤的。補充組的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生:張全績,聯繫十一、十二自然段,我肯定地認為‘二十位心靈手巧的婦女’是上一個故事裏的,請大家看到第十二自然段“後來,我計劃舉辦一次大型時裝展,但在離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時候,縫紉姑娘們在另一家時裝店的挑撥下跑光了”,這告訴我們“我”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在時裝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時候,縫紉姑娘們跑光了。

(這時,張全績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不好意思地重新整理了答案。展寫人寫下“不能如期交貨”“縫紉姑娘跑光”。)

補充組的同學在發現張全績同學的答案錯誤後,不僅給出了答案,更能説明答案是如何得來的,這也是我們精讀課堂上訓練的結果——不僅要得出答案,並且要説明解決的方法、思路。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略讀教學是對學生精讀後的能力運用與檢測。課堂上,不僅是樑燦小組,鼓掌的同學不是都具備了或者被喚醒了將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學習的能力嗎?

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精讀和略讀之間充分體現着“基礎”與“運用”的關係。所以,第三學段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該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降低學習要求,在學生具備一定學習能力、掌握一定學習方法之後,老師樂當“旁觀者”,略讀課文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教學反思6篇 追尋廣場之路:一次教學的反思 第2張

第2篇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繫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説説自己以後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它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我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我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中最能總結全文的話在哪一段?

(出示句子)思考:這裏所説的“父親的教導”指的是什麼?

父親的這番話到底在作者的成長道路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4——13段。

1、師:作為一名年輕的設計師,誰都有夢想,作者也崇敬着有朝一日能名揚天下,那麼他是從什麼入手的呢?有沒有嚐到甜頭?他此刻的心情如何?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他當時的心情?

(出示句子: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異常興奮的心情。做一名時裝設計師是“我”的夢想,從毛衣入手,設計時裝,走的已經不是一條尋常的路,但“我”決定大膽一試,沒想到一舉成功。幸福來得那麼快,就像一朵從天空飄來的雲,難怪“我”大喜過望。

(出示句子:把多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維黛安太太告訴“我”,兩週內交貨“根本沒有可能!”獨具匠心開闢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過望”之後的失望,特別讓人沮喪。

3、為什麼會是這樣?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的內心吧。

4、受到這麼沉重的打擊,如果我是作者,一定會不知所措,甚至痛苦絕望。而作者呢?

你覺得是誰令作者遊樂這麼絕妙的想法?誰對他的幫助很大?

(出示句子: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裏流了出來。)

這句話寫出了“我”的毛衣時裝打向市場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斷;時裝能像河流那樣,可見品種之多,訂貨量之大。當然,不難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時裝外,還伴隨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繼續尋求發展的信心。事實證明:到達目的地的途徑的確不止一條。

師:看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只要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一定會有另一條路,等着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3、總結:條條道路通羅馬另一條路也許不那麼直接,但幾經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的捷徑。要是因為一條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條,那麼你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斷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標,走向成功的。

1、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感觸是什麼?你有沒有類似於作者的經歷?

同學們説得真好!這節課我們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含義深刻的話,給我們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課,相信同學們將感悟終身。

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1 、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説,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同學們寫得真好!父親教導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證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以自己的感想證實: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一定深深記住了一句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以三件小事為框架構建出文章的大體面目,揭示出“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寫作意圖。這篇散文語言樸實,耐人尋味,學生很願意學。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設疑,要求學生通過閲讀、分組討論,在文中尋找答案。在學生閲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激發他們學習的願望,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老師稍做點撥後,學生們基本上能理清文章的敍事思路,對文章內涵有了大致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按文章的敍事線索來品讀課文。在閲讀作者“小時候與父親在羅馬的一座教堂塔頂上看底下的道路”這件事時,先讓學生想象“登高望遠”的情景與感受,再聯繫課文中父親的教導談認識,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這樣,學生對文章所要闡述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這篇課文無論是謀篇佈局,還是敍述事件的語言,學生還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裏面也有一些含義深刻、難以理解的句子,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就緊緊抓住“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理解的過程,我發現,當孩子學習語文的積極主動性一旦被切實有效地調動起來,往往會產生預想不到的精彩。教學時,我精心選擇了五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理解。通過抓關鍵詞語的品味讀,學生也的確在閲讀過程中體現出了對文本的感悟 ,並在朗讀中表達了出來。在教學中,採取和孩子們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孩子一定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拿好筆劃劃、寫寫,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思考。我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的意義,由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收穫頗豐。在課後,把在課堂上進行訓練的內容作為小練筆作業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寫下面對困難時心中正想説的話 ”。我想這樣也會起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啟發的作用。

在本課教學中,發現自己在平時教學中有兩點做得不夠好:

1、不會利用教材指導學生學習好的寫法。如,本文選材恰當,詳略得當,我在教學中沒有針對課文的表達特點,指導學生學會圍繞文章的題目或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寫事,也沒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寫兩個相同的事例時,要一個詳寫,一個略寫,這樣才詳略得當。

2、交流練筆時指導不到位。如,在本次練筆交流時,有的學生能根據對文本的理解舉一反三,想到了做數學題時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把對本課的思想認識拓寬到在學習上,生活小事上的認識,雖然事情小,但卻同樣體現了這個道理,更有説服力,當時我就沒有及時的表揚這些學生選材好,讓學生明白寫作文時越是小事越能讓人信服。

第3篇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對建構主義思想的形象寫照。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多元化的,事物的複雜性、學生的差異性,使每個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學中要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從而達到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

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這篇課是美國的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寫的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

文中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這句話給了我們人生極大的啟示。這是父親帶女兒登上教堂塔頂後對女兒説的話。前一句,是父親設法讓女兒看到的事實──條條道路通羅馬;後一句是父親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兒帶上高高的塔頂,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這兩句話看似直白,卻含義深刻。父親接下來講的話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就是對這兩句話的補述。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千萬不能灰心,首先要有決定去走另一條路的信心和勇氣,這不僅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另一條路也許不那麼直接,但幾經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那作者所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呢?我預設了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帶着問題邊讀邊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閲讀想到的,也可以是從文中找到的詞語,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加以引導,關注到課文中的關鍵詞。我後來所舉的兩個例子,完全可以充分説明這一點。要是因為一條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條,那麼你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在這條路不通,走那條路;如走那條再不通,可走另一條路,只有不斷探索,才能逐步接近目標,最後走向成功的。

第4篇

1、抓一個場景,兩件事情,一個體會感知課文內容。

3、仿寫課文中經典語句運用語言。這三個教學點目標明確,學生學得紮實有效。

這三個教學點沒有一個主線將其貫穿,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沒有將其串成珠。最後,學生的悟理似乎有些難度,如果將文中的主旨“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貫穿於這三個教學點中,道理貫穿全文,會對最後的悟理起到鋪墊作用,可以比較輕鬆地突破教學難點。

1、佈置預習,做好鋪墊。“不上不預習的課”,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課前佈置學生通讀課文,整理課文,我精心設計了預習單,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做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2、藉助表格,學會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精心設計表格練習,讓學生藉助表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練習思考中領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聽説讀寫中的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文。

3、聚焦語言,練筆運用。文本中典型經典的語言值得學生去摹寫、遷移、運用。

第5篇

1、能正確認讀並書寫四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能結合文本語境理解“星羅棋佈”、“絡繹不絕”、“大喜過望”等重要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能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同時初步懂得自己以後如何去面對困難挫折,樹立積極奮進的學習、生活態度。

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鏈接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它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從你家裏出發來學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條路嗎?

(若學生概括有困難,則提示引導説説文章講了哪幾個具體事例,再連接上下文,疏通主要內容。)

1~3自然段是説小時候父親帶“我”上羅馬教堂的塔頂,所看到的情景和父親對“我”的教導。

第一個事例:4~11自然段講了“我”從毛衣入手,設計、製作、出售時裝,第一次接到訂貨單可是碰到了困難,但是我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第二個事例:12~14自然段説“我”克服困難舉辦了一次與眾不同的時裝展,吸引了眾多的訂貨者。

師:在風和日麗的一天,父親帶着我來到羅馬郊外的一個小鎮,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望着整個羅馬城。誰來讀讀描寫我看到的情景的句子(1生)?

(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着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預設:學生有困難時,出示廣場圖,輔助學生説,伺機點撥理解“星羅棋佈”、“環抱”。)

師:你説到了街道和路,看到的村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師:其實,這些話簡單的説,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引讀,父親和藹地説(1生);此後,我一直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間(齊讀);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齊讀)。

師:父親的教導在“我”的生活中受用了無數次。“我”説到了幾次?哪一次説得具體?

師:請大家默讀第二段,“我”所走的另一條路,是怎樣的路?

(預設:與眾不同的;大膽的;勇往直前的;……學生講到成功的;實現夢想的;到達目的地的……則指導後分類板書。)

師:好,就請大家在第二段中找找“我”與眾不同的句子和“我”取得了成功的句子。

⑴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海中閃現:我為什麼不從毛衣入手,自己設計、製作、出售時裝呢?

師:為什麼説這是與眾不同的呢?為了成為時裝設計師,別人怎麼做,我想怎麼做呢?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異常興奮的心情。做一名時裝設計師是“我”的夢想,從毛衣入手,設計時裝,走的已經不是一條尋常的路,但“我”決定大膽一試,沒想到一舉成功。幸福來得那麼快,就像一朵從天空飄來的雲,難怪“我”大喜過望。)

(若學生讀不出異常興奮、激動的感覺,則做一下的輔助。)

師:這學期語文期中考試,我希望自己能考上85分,沒想到考了95分。讀。

師:此時,你是什麼心情?你想把這個“大喜”告訴別人嗎?

師:作者的心情甚至比你們更激動、更興奮。她想告訴維黛安太太什麼呢?誰來做做作者的代言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師:面對現在的困難,其實,在作者的心裏,她有了自己的理解: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 ,就 !

師(補充材料):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啊。我同維黛安太太好像偵探一樣,調查了住在巴黎的每一位美國人。通過朋友們的輾轉介紹,我們終於找到了20位懂得這種特殊針織法的美國婦女。

⑶ 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裏流了出來:

師:讀讀這句句子,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場面?把你的目光移到設計室裏,移到加工車間裏,大街上,你彷彿又看到了什麼?

讀出時裝的多;讀出作者的自豪;讀出作者的喜悦……

(若是學生對前面想像和朗讀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就把這一環節滯後。)

師:父親的教導我一直記在心間。在舉辦時裝展覽會這件事上,我的另一條出路又在哪裏呢?請自由讀第三段後説一説。

師:找到了出路,我的時裝展如期開幕。這是一個怎樣的時裝展啊。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讀?你是參觀的一位顧客,你又想怎麼讀?先練練。

師:怪不得,前來訂貨的顧客──絡繹不絕。聰明的你一定在上文中找到了這個詞的近義詞。

師:此時,你覺得這源源不斷的流出來的還有作者的什麼?

(若學生在上面學習中理解到位,那麼這裏改成小結。)

師:是啊,這源源不斷的流出來的除了時裝,除了作者的自豪、喜悦,還有作者的信心,勇氣、智慧和成功啊!

此時此刻,老師相信大家對成功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請大家拿起筆,寫下心中正想着的這些話吧。

作者談了自己尋找另外的出路,取得成功的例子。那麼我們把課文題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行嗎?

同學們説得真好!父親教導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證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以自己的感想證實: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一定深深記住了一句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這一份教案在開課引入部分和二、三兩段的教學設計上有了較大的改動。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這一產生冷場問題上,我預設放寬了要求,學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從文中找到的詞語,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機引導,關注到課文中的關鍵詞。在改進了教案之後又一次試教。上課之前,我擔心時間的問題,又把引入部分捨去,直接揭題開課。在這次試教後,又發現了很多問題。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學容量太大。在一課時中既要梳理主要內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讀,學生“吃不下”,所以這一次試教又沒有完成教學內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不強。針對學生遊離問題之外的發言,自己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而是讓其完全自由的言説,在一生髮言之後,覺得學生講得不夠到位,可是沒有及時的明確問題或加以引導,繼續指名學生髮言。因此,課堂教學無效時間太多。

這是一篇譯文,作者是美國的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由於國外作品語言比較活潑,跳躍性太大,情感性不強,因而,對學生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障礙,表現在課堂上的現象是學生對文中“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理解不夠深入,因為文中所舉的兩個例子沒有層遞性,都是從自身的事業上的成功之處入手寫的,這是學生造成了思維定勢,認為通往廣場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兩者是等同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改題這一環節,大多數同學都同意把題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使教學環節再次出現“斷節”。當然,這一失敗中肯定也有自身設計的原因,我認為是前面教學鋪墊不夠。另外,這篇教材是人教課標版中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我的教學對象是學習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級上冊的學生。學生的閲讀積累與新課標教材要求的層次也有一定距離,所以,學生學得比較疲憊。

根據這些情況,我打算把這一篇文章的教學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這些任務;第二課時則重點研讀文章的二、三兩段,並對父親的話作進一步的解讀,讓學生從中尋求對自身的啟發。

第6篇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3、聯繫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説説自己以後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準備:1、讓學生課前瞭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2、教師製作課件。

1、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使文中的作者以及我們都受到了深刻的啟示。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體驗,還會有很多感悟和發現。那麼,當我們面對理想去努力時,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第14課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教師板書課題)2、不止是什麼意思?如果請你換個詞,還可以怎樣説?那麼你覺得這麼多詞當中用哪個最恰當?為什麼?

1、這是一篇譯文,也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將書翻到57 頁單元導讀部分,再輕聲讀一遍。一本書是指什麼?善於讀這本書的人會怎樣?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哪些?(主要內容、得到的啟示、關鍵詞句)2、下面就請大家打開書,帶着這三個要求去讀課文。3、彙報交流: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開頭部分就説明了父親對我的教導),讀父親的話(和藹、語重心長)然後講了一件什麼事?(織毛衣)也就是(開創事業)。為什麼會想到織毛衣?織毛衣這件事是一帆風順的嗎?遇到了什麼困難?我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源源不斷)第二件事是什麼事?(時裝展)什麼樣的?(與眾不同)為什麼説是與眾不同的?展出的結果怎樣?(獲得成功)從哪裏看出來的?(絡繹不絕)課文最後給我們講了什麼?這句話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1、如果讓你嘗試給課文分段,你有什麼想法?2、文章的寫作特點。你覺得文章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呢?我在父親的教導下戰勝困難的事會很多,而我只選了這兩件事情來寫(選材恰當)選好了材料,在表達上也很重要。課文的兩件事情一件詳寫,一件略寫(詳略得當)3、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我由最初的根本不可能到獲得成功關鍵是什麼?(我記住了父親的教導,實現目標的方式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於集思廣益,敢於嘗試開闢新的途徑。)

1、雖然我們才十幾歲,但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在我們今後的人生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那麼,你將怎樣去面對呢?

2、總結: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和我一樣,都會感悟終身。有夢想就可以去飛翔,成功是一種心態,只要我們能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你一次次戰勝困難之後,你一定會走進你心中的羅馬。那麼讓我們記住父親的這句話吧,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學生齊讀)

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是小語新課程五年級上冊的一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是父親在我小的時候一句話,讓我有了在生活當中嘗試走另一條路的靈感和勇氣,最後我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教師在備課之中注意到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心,在教學之中能夠通過本單元的單元導讀指導學生學習理解文章的重點詞句以及中心句子,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對文章中心感受也比較深刻。但是,因為這是一篇外國譯文,課文上體現出一些與以往課文的不同,思維跳躍性比較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有點困難。另外本文篇幅較長,又緣於對譯文的初次接觸,對於教學建議的一課時完成感到教學內容多,很好地完成教學感到有點困難。

首先表現在教師本身對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把握不夠好,教師是以主觀意識擔心學生對課文理解不夠好,理解不夠深,所以在教學之中對課文的引導太多,因此問題設計也有些瑣碎,反而影響了學生的獨立學文理解。

其次,教師的備課深度不夠。如,教師能夠根據課題引導學生: 不止是什麼意思?不改變原句意思,你還可以怎麼説?但是在學生分別説了很多不止的近義詞之後,也説出了還可以怎樣理解這句話之後,教師卻不能夠再深入地引導學生,既然不止的近義詞這麼多,這句話還可以換為很多種説法,那麼文章為什麼一定要用不止?用這個詞好不好?為什麼?

第三、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精闢,不能簡潔準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第四、教師對於新課程提出的教師角色轉變上認識和理解不夠好。在教學之中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由於教師過度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讀文少,發言少,討論少。 一節課的教學之後,教師懂得,看似簡單的國小語文教學,如果不能認真再認真的備課是不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這篇課文的不足之處説到底還是因為教師本身在備課之時認真程度不夠,不能很好地處理好一些關係,另外,自身的教學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