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8篇 科學探索樂園:大班紙科活動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99K

本文提供一份適用於大班紙科學活動的教案,內容包括紙的來源、製作過程和使用方式等,旨在引導孩子瞭解紙的生產原理和應用場景,促進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8篇 科學探索樂園:大班紙科活動教案

第1篇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3.主動參與討論,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説説看他所知道的關於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於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説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提問:①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範)。

③我剛才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後來又倒了,這是怎麼回事?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後交流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幹什麼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裏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中班科學活動《站起來》,目標是探索紙站起來的多種方法,知道藉助外力能讓紙站起來並分享站起來的方法,在前兩個環節使用夾子和橡皮泥探究讓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在這兩個探究環節中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積極激發孩子探究興趣,在探究多種紙寶寶站起來的方式,從夾子到橡皮泥難處層層遞進,整個活動的難點是:在沒有任何事物的幫助下探究紙寶寶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孩子慣性思維定勢紙寶寶兩個環節下來有東西幫助,所以在沒有任何幫助下孩子就覺得沒有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這和第一環節探究紙寶寶的特性相呼應,紙是可折、可揉、可卷的。從這個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維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縛,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孩子也找到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我們也看到動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興趣及其濃厚。因此,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8篇 科學探索樂園:大班紙科活動教案 第2張

第2篇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

1、捲筒紙的紙芯、報紙、白紙、卡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教師手拿一張報紙説:“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信不信?”教師操作驗證。

2、提問:“是誰把紙筒彈起來的?”、“報紙的彈力從哪裏來?”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2、“你的紙筒彈起來了嗎?你是怎麼讓紙筒彈起來的?請你試一試,試給大家看一看。”

3、討論:同一張報紙摺疊,為什麼紙筒彈起的高度不一樣?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猜測不同的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變化。

(2)請幼兒猜測三種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一樣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驗證,並記錄在記錄表上,教師巡迴指導。

四、幼兒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大記錄表上記錄

在本次活動中,由於一開始我就進行了報紙彈力的實驗,然後告訴幼兒報紙有彈力,再讓幼兒照着我的樣子去操作,這樣致使幼兒在操作時沒有懸念,興趣不濃。如果在一開始就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報紙的這些祕密,那麼幼兒的興趣也許就更濃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強了。另外,在幼兒講述猜測結果時,教師最好準備一張大記錄紙,便於彙總。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

1、捲筒紙的紙芯、報紙、白紙、卡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1、報紙有彈力嗎?教師手拿一張報紙説:“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信不信?”幼兒猜測,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幼兒自己進行探索。

3、“是誰讓紙筒彈起來的?報紙的彈力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討論:同一張報紙摺疊,為什麼紙筒彈起的高度不一樣?幼兒回答,教師進行小結。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猜測不同的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變化。

(2)請幼兒猜測三種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一樣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驗證,並記錄在記錄表上,教師巡迴指導。

四、幼兒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大記錄表上記錄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報紙的彈力,因此,幼兒的興趣較濃,積極性較高,能認真去探索發現報紙的祕密。只是,我把探索彈力,和比較彈力大小與摺疊次數的多少有關這一知識點放在了同一環節,致使有些幼兒一時沒有弄清要求,有些混淆。

如果把這兩個知識點分成兩部分操作,效果也許會更好。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述。

1、雪花片、報紙、白紙、硬板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教師手拿一張報紙“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想不想來看一看。”教師將報紙對摺五至六次後,在報紙上放一個雪花片,請幼兒猜測雪花片會怎樣?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1、提問:那同一張報紙,少折幾次和多折幾次,它的彈力會怎樣呢?

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動手操作,感受報紙摺疊次數的多少與彈力大小的關係。

1、出示白紙、硬板紙、手揉紙,請幼兒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請幼兒猜測這三種紙摺疊同樣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事一樣的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並回答。教師統計猜測結果。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紙摺疊後能產生彈力,彈力的大小與紙摺疊的次數多、少,紙的軟硬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種類的紙,他們的彈力是大是小呢?以後我們可以動手再試一試。

在這一次活動中,我讓幼兒分步探索,從易到難,慢慢來發現報紙的祕密和力量的大小與什麼有關這些知識點。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較高,都能主動積極的去探索。只是,我在記錄彙總時,記錄的是幼兒的舉手人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問題,看不清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不能很好的分出哪中紙的彈力大,哪中紙的彈力小。如果用

第3篇

1 鉛畫紙若干(教師多備一些,用廢舊的紙,但要平整)。

2 積木多塊、小組記錄表、粘紙小標記(貼在全班放積木最多的格中)。

第一張:嘗試讓紙站起來。(試過後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積木的)用於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積木嗎

第二張:折起來嘗試放積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於分析比較:怎麼樣才能放得多。

第三張:用折兩折的方法把紙摺好。用於猜測:摺疊後可擺放積木的數量。

——科學活動的材料準備非常重要,教師既要考慮到幼兒的使用情況,準備充足的材料,同時也要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因此,在準備材料時要進行推理和測算。

——幼兒坐桌邊,四人為一桌,兩人為一個小組。既讓幼兒都能看到教師的操作枱,也便於後面活動時,幼兒能方便地分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紙,瞭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每個人從桌上拿一張紙,想想辦法,讓紙能自己站起來。

——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這個話題兼顧了幼兒的日常經驗,同時又給了孩子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紙”的機會,引出了探索主題。

2 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幾下啊兩下。你呢。數不過來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

——教師在指導中有意識地把個別孩子的操作法傳遞給全體幼兒,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語中也透露出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哪怕只是折的次數的不同,這也為後面的活動打下了伏筆。

1 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能擺放積木。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 幼兒猜測後,教師拿一塊積木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積木的。

——教師每一個提問之後,都不急於動作,而是留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師:確實紙上能放積木。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積木又穩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塊積木。

——用兩種最常見的實驗材料,讓孩子有機會去發現並驚奇,與其説這是實驗,還不如説更是遊戲。

師:兩人一組試一試,每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探索性的科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而記錄正是這種活動的標誌。通過記錄,可以瞭解孩子的原有經驗和真實想法。讓孩子對實驗前後的記錄做個對比。更加有衝擊力。

——通過前面的遊戲,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神奇和驚訝,他們現在還不知道。討論後的活動會使他們的實驗更精彩。

——這次的討論對後面的實驗以及實驗會給幼兒帶來的驚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擾,形成討論的氛圍,從而將個體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經驗,讓孩子獲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教師的小結語也是經過提煉的,不僅僅是大家的發現,更是對下一步實驗的規則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實驗更具科學性。

師:剛才,我們在紙上放得最多的是14塊積木,現在大家換張紙重新折,再試一次,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放得最多。

——提出記錄的要求,培養記錄的習慣,對實驗很重要。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一旦發現自己的猜測出錯,往往不願意面對,因此在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師:你和好朋友在實驗的時候用了什麼方法放了幾塊積木説給我們聽聽。

——在活動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內容是值得記錄下來的。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遊戲,依託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遊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思考: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神奇,產生探究慾望和興趣,不斷體會神奇,增加新經驗。

策略:選擇孩子最常用的學習用品紙張和遊戲用品積木進行操作實驗,而結果是讓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張薄薄的紙,經過自己的變形居然能放上那麼多的積木。

思考:鼓勵孩子親歷實驗的過程,感受物體變化帶來的心理體驗。

策略:活動不是一種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過程,而是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親歷探險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感覺。

思考:對孩子來説感受科學的趣味,比“懂得科學”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實驗是有趣的,像遊戲一樣,從而感到科學的趣味,

策略:觀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實驗結果,激發了孩子的競爭意識,為了超過同伴而產生繼續實驗的興趣。

思考:紙張的變化與力的關係,這方面的經驗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狀態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讓孩子從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經驗,過渡到與同伴交流經驗,逐漸到進行有_定要求的實驗。在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發現實驗結果的神奇。

思考:成功來源於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幼兒入國小後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策略:將活動設計成具有挑戰的遊戲,通過遊戲規則的要求。提出科學實驗中的習慣要求,為大班孩子的繼續成長打下基礎。

第4篇

1、幼兒通過操作,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受能力發生變化。

2、鼓勵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感知,同樣的紙摺疊次數越多越牢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讓幼兒瞭解物體放置方法、改變橋面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難點:探索不同形狀的橋面與橋的承重力的關係。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老師:你見過橋嗎?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幼兒回答完後,集體觀看ppt,教師小結:平常我們見過的橋都是用水泥鋼筋或者木頭做成的,都很牢固,可以行走,可以跑車。那今天大家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座小橋?老師介紹材料,提出要求:兩塊積木做橋墩,紙用來做橋面。做好後這座橋必須能夠放一個雪花片玩具在上面。

(1)、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並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提問:你們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剛才大家做的紙橋都很成功,接下來你們要在橋上放三個雪花片,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放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並將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遊戲:比比誰的紙橋最牢固?老師:剛才經過大家的努力,做出的紙橋都能夠放三個雪花片,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看看誰做的紙橋上面放的雪花片最多?(提出要求:以個人為單位,自己想辦法,進行比賽,並數一數最多在橋上能夠放多少雪花片)。操作結束後,從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展示:比一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的紙橋能夠放這麼多雪花片?

3、教師小結:“當紙彎曲(摺疊)之後能夠承受的重量變大,彎曲(摺疊)的次數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越大了,紙橋也就越牢固。

4、給每名幼兒發一張新的紙,用彎曲摺疊的方法重新做一座牢固的紙橋,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悦。

5、擴展幼兒的經驗。日常生活當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後來使它變牢固的?(瓦、摺疊扇、瓦楞紙等等)。教師總結,激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在進行部分環節時孩子的反應和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剛開始帶領孩子觀看各種橋的圖片時,我沒有向孩子介紹橋的基本結構,導致部分幼兒在操作時不知道橋墩應如何擺放。在幼兒操作前沒跟幼兒講明白雪花片應放的位置,導致很多幼兒將雪花片放在橋墩上。在學生製作紙橋的過程中,我注意有效的巡視。對於學生們所做的紙橋形狀不去幹預,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於部分動手操作能力差的幼兒給予引導。當孩子們第一次全部完成了紙橋作品後,我及時、大面積的表揚,讓幼兒在課的開始階段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第5篇

1.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裏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記錄看到的`事實。

師:天熱了,紙娃娃想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洗個澡,你們願意麼?那我們怎樣洗才能幫他們洗乾淨呢?誰能做做看動作?

師:請我們猜一猜兩個紙娃娃放到水裏洗了以後會怎麼樣?誰願意來猜一猜呢?

交流操作結果。請幼兒來説説你的紙娃娃在洗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變化?

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對紙的接觸比較多,但是往往只會關注紙的用處,很少關注其特性。本活動的重點就是通過操作,讓幼兒學會關注不同紙放在水中的狀態。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嘗試,將籃中的紙放到水中進行試驗。由於二磨的反饋,本此活動中我們投放了人形糖紙,但是人形糖紙到水中容易被撕破,從而影響了整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到要上好一個活動,選材很重要,材料的投放和環境的創設也很重要,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只要教師掌握了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徵、知識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就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比起教師生硬將知識塞給幼兒要好得多,而且教師組織活動也相對會輕鬆些,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

第6篇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的紙,瞭解紙的用途、性質,知道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1、幼兒分為四組,為每組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報紙、縐紋紙、牛皮紙、蠟光紙、卡紙,剪刀,漿糊。

2、紙製品:書本、信封、紙盒、紙風車、紙做的面具一個。用報紙折成的帽子(帽子上用其它物品裝飾好)

教師頭戴帽子進入教室,吸引幼兒。小朋友們,你們好!我今天帶來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種類很多,你們説説都知道哪些紙。(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紙的種類很多,有信紙、縐紋紙、牛皮紙、蠟光紙、卡紙, 寫字紙、畫畫紙、餐巾紙、報紙

2、我這有一根魔棒。出示紙棒,表演魔術拉紙,教師説:我們來做個遊戲,魔棒開始動,你們就動,魔棒説停,小朋友們就立即停,看看魔棒叫你們幹什麼,請小朋友們用手仔細摸一摸,説一説這些紙摸上去有什麼不一樣。開始,(讓幼兒自由摸)停。現在請小朋友説説這些紙有什麼不同。(光滑或粗糙,硬或軟,厚薄,牢度等不一樣。)小結:紙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厚有的薄,有的容易破,有的不容易破。

3、魔棒提問,小朋友們知道紙是怎樣製造的嗎?魔棒來告訴你(紙是工人叔叔把好多植物皮、莖經過加工並加上各種原料製造而成的,造紙廠就專門造紙。)

4、(1)放錄像片,瞭解紙性質,(通過實驗,啟發幼兒發現:紙易燃,易被水濕透,易撕破等。)

(2)紙有哪些用途?(紙可寫字,畫畫,折玩具等。紙可製做書,擦嘴)紙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我們一定要愛惜紙不能亂撕紙,亂扔紙,這樣不僅浪費紙資源,又污染環境。

紙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出示一張綠色紙,提問:小朋友們想到什麼?(綠草地、綠樹葉等)我們班上這麼美都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紙)。出示風車,小尖頭。小魔術:拉紙。提問:這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紙)但是小朋友要愛惜紙,不能浪費紙,看書的時後要文明,用過了紙不能亂扔,小朋友們説説亂扔紙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後果?(污染環境,污染空氣)所以我們要愛惜紙製品。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放錄像片。提問,剛才你們看到錄像片裏的小朋友用舊報紙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幼兒講述。

小結:原來費紙的作用也這麼大,可以用它做成各種自己需要的物品或各種各樣玩具,紙的作用真大!

5、幼兒動手操作,培養幼兒創新技能。一組是舊報紙。二組是方形紙摺紙。三組是長方形紙畫畫。四組是剪紙。

(1)提出活動要求: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紙(有些是沒用過的,有些是廢紙)和其它材料,看誰用紙做的作品好玩,好看。

本活動教學材料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但在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啟發不夠,導致幼兒作品創新不夠,作品沒有個性,還好老師發現問題後,在展現自己的作品玩法時,老師注意了拓展想象思維,讓孩子們用相同的作品,想出不同的玩法。

第7篇

1、通過實驗啟發幼兒懂得如何將廢紙變為好紙,初步感知造紙的過程。

(3)木塊被送進造紙廠啦。工人叔叔用機器把它搗爛,加上酸熬成木漿。

(4)然後,再把用大機器熬好的木漿倒進一個大容器裏。

(5)最後,把大容器裏的木漿倒在一張細網上擠壓、烘乾,紙就做好了。

(2)把碎片放在小桶裏,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變成紙漿。

(3)把紙漿放在面籮裏,兩手端住櫃架兩端,在水中輕輕晃動,把紙漿均勻攤平。

(5)把毛巾放在框架裏機的紙漿上,把紙漿上的'水吸乾。

我們小朋友都有可能幹了,現在已經基本把紙做好了,那麼我們一會一起把它晾在我們班在暖氣架上,下節課我們就可以用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紙畫畫了。你們高興嗎?

第8篇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餐巾紙若干,捲紙若干,籮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輕)

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餐巾紙,人們喜歡用軟軟的餐巾紙擦臉、擦汗、擦手···師:你們玩過餐巾紙嗎?

師:有人説可以,有人説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師:聽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號筐裏拿一張餐巾紙,把它做成紙繩,然後來到這裏拎起水桶,要這樣拎,做好了就可以上來試一試了!

3、談論紙繩的祕密師:請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這邊,暫時沒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邊。

師:我給你們同樣地餐巾紙做成的紙繩,為什麼你們可以拎起來,你們暫時拎不起來呢?

(兩邊各拿一個紙繩)師:你們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同?告訴你們哦這裏藏着一個祕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仔細看好啊!

(教師示範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延紙繩的不同邊來做紙繩)師:現在你會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了沒有?

3.嘗試拎水桶師:現在紙繩可神氣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誰來試試?

師:現在難度增加要提起兩個水桶,我們可以用幾根繩子來幫忙?誰想來試試的?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個又緊又長得紙繩,然後用你的這個紙繩去拎起更重的東西去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積極,但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在下次活動中需要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