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7篇 "從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中的問題與思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本文旨在對國小數學教學中常見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進行反思。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加減法的規律,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7篇

第1篇

本節課的教學是一節期末總複習的教學,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因為複習很可能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什麼興趣,如果學生沒什麼學習的興趣,那課堂教學很可能就會成為無效的教學,更別提什麼優效的教學了,所以我覺得複習課更應該關注學習情景的創設。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告訴他們我給他們帶來了精美的“數學智慧大門”的圖片,可要看到它就要獲取5把金鑰匙。這樣學生一下子投入到了課堂學習中來。

落實雙基,就是在課堂中使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使複習有“深度”即:複習橫向要全面,縱向要透徹。教學中複習了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和各部分間的關係;口算和筆算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幾何圖形的認識等知識。教學中也採用不同練習題類型如填空題、口算題、筆算題、分析改錯題、加減法應用題、提問題並解答問題、文字題等。教學中採用了“算一算”,“猜一猜”、等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複習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落實雙基的同時切實關注學生的發展。

3、習題設計具有靈活性、整體性和開放性。

如“猜數”一題的設計就使學生思維靈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拓寬解題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到了學習數學獲得成功的體驗。“數形結合”一題的設計是在基本練習題基礎上稍作變化的習題,是具有綜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習題,做到有層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學生在認識、區分幾種圖形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使學生思維辨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個碰撞的過程,引領學會學生數學思索,滲透了數學思想,達到“一題多用”的效果,使習題的設計具有整體性和開放性。

總之本節複習課的教學基本實現了:抓住雙基串成線,溝通聯繫連成片,温故知新補缺漏,做到了融會貫通。

課後也發現了自己以後在教學中要改進的地方,就是在辨析改正錯題時,學生自我歸納總結錯點後老師應該歸納,要用既簡練又符合學生記憶的數學語言如:進位不加,退位沒減,數位不對齊,加減不分等來進行歸納,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又加強了學生記憶。

3、怎樣的知識回顧才能利於構建學生自我知識系統中的“知識鏈”,而不是短期的知識“獨立體”?

4、有時可不可以不進行知識回顧,就如這節課“100以內加減法的複習,如果讓學生回顧,能回顧什麼呢?假如回顧出口算和筆算的幾種情況,是不是不如讓學生能靈活進行口算和筆算呢?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7篇

第2篇

筆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筆算在二年級數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筆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年級的筆算,主要是萬以內三位數加三位數、三位數減三位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混合運算。通過一年的教學發現學生筆算出錯時有發生,那麼如何幫助學生提高筆算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下幾個方面來提高。

計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尤其重要。可以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帶着興趣去學習筆算,能夠激發他們更好的去掌握。

學生能夠正確的筆算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學習計算方法時,一定要使他們理解該種算理,掌握計算方法,這樣之後學生才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生掌握了方法就要進行練習,只有練習達到了一定的量,才能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使他們形成相應的技能。學生單單進行筆算練習是比較枯燥的,可以運用多種形式來練習,一方面提高他們計算的興趣,另一方面使他們形成技能。課上也可以採取分小組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計算,從而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二年級的學生喜歡錶現自己,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計算,完成得比較快的學生上黑板上去做。那麼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業本上的速度會提高。通過多次的練習學生能夠進行熟練的計算,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

在平時的時候,還可以培養學生相互批改,相互比賽,這樣不僅練習了筆算,還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首先,讓學生養成認真抄題的好習慣,仔細地核對豎式上的數是否和橫式上的數相同。檢查前核對相應的數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運用正確的方法去驗算。一般加法的驗算方法是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驗算好了要仔細的核對兩個和是否相同。減法的驗算方法一般是差加減數等於被減數,最後計算完了也應該核對算出的被減數是否和題中的被減數相同。為什麼強調核對兩個和與兩個被減數是否相同,這一方面是體驗驗算的必要性,還有一方面學生往往只是形式上驗算了,大多數學生兩個和與兩個被減數是否相同看也不看直接就往下計算了,這樣往往沒有起到驗算的效果。還有就是橫式上的結果是第二道豎式的結果,而不是第一道豎式的結果,有些學生老是寫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使學生意識到驗算的作用,認真的去驗算,這樣可以提高筆算的正確率。

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口算的速度和準確性直接影響筆算,低年級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內加減法。我們必須採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如低年級的口算可以採用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遊戲活動形式進行。口算訓練要持之以恆堅持每天進行口算練習,為今後學習筆算打下紮實的基礎。二年級的三位數加三位數以及三位數減三位數,都需用到20以內的進位加與退位減。因此要提高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必須熟練地、正確地進行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有了這樣的基礎,筆算才能提高正確率和計算速度。

總之,提高二年級學生的筆算能力,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幫助學生正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注重口算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去提高二年級學生的筆算能力。

第3篇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進行了數學閒暇線下研討的交流活動.我準備了一年級的數學課《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下面談一下我對這節課的課後反思:

這節課是數學書的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其中一部分內容。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動手擺小棒來幫助理解計算過程。在本節課中我也設計了讓學生擺小棒的環節,可在操作中,學生動手操作的效率較低,速度較慢,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造成這一環節就用了30分鐘。我覺得還是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沒有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造成部分學生沒能理解任務是什麼,也致使有的學生擺出了一種方法,剩下的.時間不知道去探索其他的方法。

由於前面操作擺小棒的環節時間長了些,所以到後面練習的時間不夠,在處理時有些倉促。練習的第3題“摘蘋果”出示的題超出了本節課知識的範圍了,這也説明老師在備課時也要備習題。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吸取本次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爭取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4篇

100以內加減法筆算包括不進位加和進位加,不退位減和退位減,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説難度並不大,孩子們掌握的還是可以,可是計算的結果正確率卻不高,不是這邊錯了就是那邊寫漏了,教孩子們計算時一定要仔細,可是光口頭上説,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我們幾個平衡班老師也在互相商討,究竟有什麼好方法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可零零碎碎,究竟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本人事後整理了以下,想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辦法,正在試行中,結果有待檢驗。

孩子們常常出現數字抄錯的現象,如把89寫成98,59看成56等等,因此碰到讓孩子抄題計算時,我嚴禁看一個數字寫一個數字,一定要求把整個算式讀完整記在心裏,重複一遍再抄下算式,可能孩子一開始不習慣,但慢慢的總有成效。另外,還做一些抄數字的專項訓練。

孩子們計算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沒有一次性算完一題就被打斷或分心。例如明明做的是加法題,列成豎式時卻變成了減法,即使寫的`是“+”,卻算成減法,還有個位算加十位卻算成減,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更不用説了。究其原因,還是思想上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我採取多錯多做,少錯少做,不錯不做的獎罰措施。例如每天抽5~10分鐘時間,做10道筆算,規定時間內全對的,晚上沒有額外計算作業,錯1~2題的,訂正後,晚上重做10道,錯2題以上的除重做全對外,還要讓家長仿照再出10道,全對為止。(不過此項方法檢測起來有點難度)

有的孩子豎式算好了,橫式上老忘記寫得數。有的孩子豎式上明明算好是75,抄到橫式上卻變成57。因此我要求孩子們做完題後如時間未到,務必檢查,第一遍重點查每個橫式的得數是否寫上,豎式與橫式上的得數是否一致。我們知道計算過程的錯誤對孩子來説是很難查出的,而以上兩條卻相對容易檢查。第二遍,把剛做的題當成改錯題,假設這道題有錯,查查錯在哪一步。

把孩子出錯的題彙總,讓孩子一起來當小老師,看看錯在哪裏。把錯題歸類,然後每次做題之前先指名提醒,不要出現哪些錯誤,以提高正確率。

第5篇

這段時間教學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其中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難點,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不掌握算法。於是乎,把這幾個孩子請到辦公室開小灶,費了早上的美術課,下午的書法練習時間和音樂課,終於把最難教的樑秦、欣妮、富江和凱瑜教會了。心裏那個高興的勁就別提了,嘴裏直嚷:“哇,我終於把他們教會,總算沒百費心機!”可肖玲只是坐在旁邊但笑不語,我知道她在擔心什麼,其實我也知道他們也許明天就會忘了,因為以前也是如此,教會之後沒過幾天又基本上還給我了,對他們真是無話可説,可我心裏還是希望他們能把我教的都記住。這麼辛苦輔導了,看到他們會做了,覺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在那沾沾自喜。

果然,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過了個週末回來,一檢查作業:完了,白教了!我以為是週末沒老師督促,做得較馬虎,好!做課堂作業看看怎麼樣:我還是接受現實吧!真的`基本上又把上週教的還給我了!徹底被雷倒!

大家幫我支支招吧,像這樣的孩子可怎麼辦啊?我無語了,無奈之極。

第6篇

這個單元涵蓋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內容,既有進位和不進位,退位和不退位的情況。前面的學習是分階段的讓學生掌握了各種口算筆算方法。2個課時的複習課旨在將整個單元的內容聯繫起來再學生心中形成一個整體。

在課室的安排上,我做了一些調整。在第一課時,歸納所有口算筆算,進行綜合練習。在第2課時,繼續練習一部分筆算,再進行解決問題的練習和對數塔祕密的探究。

主要談談第一節課。優點有2個。口算、筆算的複習,都是按照算題組,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概括口算或筆算方法和不同情況。口算練習中採取先同座位合作幫助螞蟻兄弟過河,一個人算,一個人做裁判,然後交換,比一比哪一對同桌合作的好,先幫螞蟻兄弟到河對岸。下一個練習起名小兔跳跳,在全班進行,搶答隨機的算式,其他同學隨即用手勢給出裁斷正確與否。這樣孩子的熱情很高,樂於去算。不足的是,再比較歸納時,老師的話多了些。如果放開給孩子“你想説什麼”,讓4,5個孩子都來説一説,最後在簡單歸納,討論的'涉及面會更大,參與度也高。不要擔心孩子説不好,孩子的語言零碎,其實就年級來看,這是正常的,讓他們把話説完,不要着急想引導帶着説。好孩子也許能學會語言,但是其他的呢?

第7篇

反思整節課的教與學,本節課有以下一些特點及問題。

本節課把活動課與練習課有機地整合,使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問題、解決問題,並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內化。如:設計獎盃這一環節,看似美術課,其實裏面包含着辨認圖形及圖形的運用等數學知識。正是由於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所以比較好地體現了本節課是數學的複習課,而不是其他科目的複習課。

本節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不但有自己的觀察思考,更有小組的合作探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同時,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完善自我認知方式,從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充分地發揮。如:這些運動員怎樣安排在兩輛車內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經過學生的討論,他們的回答讓你驚奇,“小狗和松鼠一輛車,猴子和兔子一輛車,車上空餘的位置給它們放行李”。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會應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現實的問題,瞭解數學的價值。如設計獎盃、安排車輛等問題,都是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與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如果能把“動物們的運動會”改為“學校學生自己的運動會”,效果也許會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一些知識整理與歸納的方法,潛移默化,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

雖然本節課已經精心設計了小組的分工協作,如: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問題並記錄,一人解答寫算式,然後交換。但實施時,出現一些學生代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做練習等現象。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