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4篇 中班探索世界:科學活動教案大集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5K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是集合了多種適合中班幼兒的科學實踐活動教案的資源。通過這些教案的實施,不僅能夠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全面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4篇 中班探索世界:科學活動教案大集錦

第1篇

設計思路:孩子對玩沙有着濃厚的興趣,每次經過沙池,都忍不住想要進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腳碰一碰也覺得高興。讓孩子們在玩沙的過程中自然地瞭解沙的特性,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發現沙的新鮮玩法,這樣比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要有意義得多,孩子記憶也深刻得多。同時,我班孩子對節奏樂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將認識沙的教學與自制樂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個活動體現一種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製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瞭解沙有乾濕、粗細的區別。

2.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1.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2.不同質地的紙、塑料膜、橡皮筋、瓶蓋3.各種棍子、竹條、筷子、勺、篩子

(一)出示一個沙錘: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製作沙錘的興趣,問:你打算怎麼做?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麼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麼東西幫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麼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麼會不同?裏面的沙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乾濕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五、自由表現幼兒拿着自制的沙錘隨着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1.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此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能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在不斷髮現,不斷探索,不斷對比中瞭解沙的特性。

3.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4.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遊戲合作者的角色體現不夠,幼兒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2.活動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幼兒較大的自由空間,幼兒基本處於一種自我學習、相互學習的狀態,隨時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這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是很難達到的。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通過啟發式提問給予了幼兒支架式的幫助,讓幼兒在室外那種鬆散的狀態下緊緊圍繞課題的中心來進行活動,不散不亂。

3.建議教師在活動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經驗。瞭解一些有關沙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幼兒,指導幼兒,師幼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4.操作材料還應注意分類投放,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遊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本活動以發現教育為契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探索慾望得到滿足。培養了幼兒的求實精神,提高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4篇 中班探索世界:科學活動教案大集錦 第2張

第2篇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悦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1.教具:①色彩鮮豔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遊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遊戲等。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遊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1.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用什麼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麼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裏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祕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並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枱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説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麼變化?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並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為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裏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遊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裏;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為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慾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鬆的談話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遊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説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説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台”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説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説説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説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第3篇

2、在遊戲中學習完整講述句子,學習方位詞:上下、前後、裏外。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裏?”(在前面、在後面、在旁邊)

—“你們做兔寶寶,我來做兔媽媽。我捏捏鼻子你們就到我的前面來;我拍拍屁股你們就到我的後面來;我拉拉耳朵你們就到我身體的兩旁來。好,我們現在來試試吧。”

—“動物們在森林裏玩捉迷藏遊戲,讓我們趕快把它們找出來!”

分組遊戲:請一半幼兒抱着動物們躲藏,另一半幼兒尋找並説出躲藏地。輪換進行遊戲。

第4篇

1、在遊戲中瞭解球的彈跳高低與氣的關係,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拍皮球,看看哪個小皮球跳得高。讓幼兒先去自己體會一下這個小皮球是什麼與什麼。而且為什麼可以拍起來。

教師:你的小皮球能拍起來嗎?為什麼有的氣球拍不起來?

讓幼兒自己去想想為什麼氣球有分拍的起來和拍不起來,為什麼呢?這之間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和教師一起給沒氣的皮球打氣。(不要打得太足)。

幼兒拿皮球,教師給皮球打氣,鼓勵幼兒聽一聽充氣的聲音。

教師:剛剛我們往皮球裏打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是氣呢?

教師:讓幼兒在教師往皮球裏打氣的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氣的存在,為什麼有氣在裏面就會鼓起來?而沒氣的就焉焉的。

三、幼兒再次拍球,驗證自己想出的辦法並再次發現問題。

(充好了氣的就可以拍起來,而沒有充好氣的就不能拍起來)

2、教師:我們剛才用的方法正確嗎?你們覺得皮球跳的高嗎?

(讓幼兒先觀看沒有充多少的氣的皮球體會一下跳的高嗎?而充的比較足的皮球跳的高,為什麼呢?)

教師:為什麼有些氣球沒有跳起來?那麼充了氣後又會跳起來?

四、幼兒和教師再次給皮球充氣,幼兒檢查是否給皮球充足氣。

五、幼兒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氣的皮球能夠彈跳的很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