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3篇 「除法的驗算」:思考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1W

本文教學反思的主題是《除法的驗算》,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經驗,針對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進行了分析和講解,為提高學生對除法驗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和啟示。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3篇 「除法的驗算」:思考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第1篇

本節課學習的是除法的驗算,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而且通過情景的創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意識和習慣。

對於學生的驗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我在以往的教學中採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動方式,學生往往產生不了驗算的心理需要,體驗不到驗算所帶來的意義,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進一步讓學生體驗驗算的意義和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學會驗算,體會驗算的實際意義,真正理解並掌握除法的驗算。

由於除法計算的結果可能有餘數,也可能沒有餘數,所以除法的驗算相應地也有兩種情況。本課教材分兩段:第一段教學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第二段教學有餘數除法的驗算。而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除法驗算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看情境圖,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用100元買5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買7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的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學生算出得數後,我接着以:你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有什麼辦法驗證?的話題引起學生探究驗算方法的慾望。驗算的方法,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但學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數這一方法進行驗算,因為學生對乘除法的關係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將新舊知識相聯繫。但是對有餘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對學生來説有點困難,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然後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彙報、質疑,明白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個別學生能進行口頭檢驗,但用豎式進行驗算很不夠理解,對驗算的意義和方法還不明確,總忘了加上餘數,雖然商乘除數的結果非常明顯與被除數不一致,但他們也認為自己進行了驗算,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務的進行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沒有餘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等於被除數;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餘數才等於被除數。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4,導入新課,100÷7如計算,(情境:如果拿100元錢是買7元一本的筆記本,能夠多少本?還有錢剩嗎?

(1)學生先計算,師提問:如何來驗證自己算的對不對。

(2)學生討論驗算除法的方法,初步討論出是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3)師小結:用乘法來驗算除法,用除數乘以商,如果有餘數,要用它們的積再加上餘數。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過渡語:下面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驗算一下剛才算過的這兩道題,看你掌握了沒有。

(反思,對於這一節課,在課題引入上面,沒有很好的連接起來,引入的不是很自然,使得上下有點脱節,可以在算兩道除法的時候,直接引入除法的驗算。

其次,由於學生在一節課的注意力大概只是課前的20分鐘,我在口心算和複習的時候就花了太多的時間,當真的進入新課的時候,學生已經開始有一點不專心了,

所以,在以後的口心算中,儘量的把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要把握好一節課的重難點,感覺自己上課這麼久以來,仍舊把握不住重難點,一定要加油,要多向老師們取經,好好的去領悟,去鑽研教材)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3篇 「除法的驗算」:思考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第2張

第2篇

要想學生學會除法的驗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驗算習慣,達到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判斷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發現計算錯誤及時糾正,以減少計算錯誤的教學目的。就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除法驗算方法的必要性,調動他們的學習源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來的教案,課始安排了一組基礎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技能,當我發現學生出錯較多時,就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案。學生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馬虎,抄錯題目;二是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三是餘數大於除數。展示學生的作業,暴露以上的種種錯誤,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計算時必須要養成認真、仔細的閲題習慣,更產生了要學習除法驗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教材中的主題圖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採用這樣的主題圖,可以促進學生了解學習除法驗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教學例題4時,直接觀察主題圖,從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列出100÷5=20(本),和100÷7 = 14(本)……2(元)他們算得對嗎?你可以用什麼方法説明他的計算是正確的?接着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活動概括出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教到有餘數的除法,100元可以買幾本大的筆記本?100÷7 = 14(本)……2(元),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給足學生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然後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彙報、質疑,明白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3、100-2=98 14×7=98 98=98……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餘數才等於被除數。教學時要求學生把例4這道題的豎式列出來,按照除法的法則一步一步地計算,同時明確:對題中要求驗算的除法算式,在除法豎式的右邊寫出相應的乘法豎式;對於題中沒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驗算,則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草稿紙上驗算。

設計練習時,注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層分散練習加深對除法驗算方法的理解,並促進學生靈活運用除法驗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學習除法的作用,在練習中感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對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通過練習進一步比較得出有餘數除法與沒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全面的掌握和運用除法的驗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

整節課,教師能夠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培養,教師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展示學生的個性,學生完全處於自主地學習過程中。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怎樣直接體現教師教的如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的程度,能力得到了怎樣的鍛鍊,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這節課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多,但關注學習結果卻很少,學生對知識從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還不夠。尤其是當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了書寫不規範,格式不正確的現象,如果練習中加入一些判斷題型,就會引起學生注意,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增加評價意識,尤其是學生之間的評價,沒有評價就沒有交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

第3篇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時,我從簡單的口算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很快,孩子們就發現“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因為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所以興致特別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解答的問題,這時的我已經十分興奮。接下來,同桌兩人一人計算,一人驗算,所以學生做起事來也十分流暢,看來,我的預期目標即將實現,看得出,學生的數感還是很強的,抓住了要點,列堅式計算得心應手。

在解決了第一個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出現了兩種驗算的方法。當我把兩種結果放在展台上以後,一切就象燒開的水已經把壺蓋頂開了似的,學生們紛紛説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聲浪將我推向了又一個興奮點。最後,我加以規範即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餘數。

上到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動,互動時的那份碰撞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因素之間的不同的影響關係,可使課堂處於不同的運行狀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並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