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 靜聽鼎湖山之泉——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8W

《鼎湖山聽泉》教案 是一份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生的教學設計,以實地考察與遊戲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自然風光,提高環保意識和自然保護意識。該教案內容豐富,涵蓋多個學科,被認為是優秀的綜合實踐教案。

《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 靜聽鼎湖山之泉——教案

第1篇

(2)體會散文語言的優美,學習以空間轉換為順序組合材料的寫法;

(1)誦讀。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味作者的感情。

(2)欣賞。可讓學生各抒已見,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語段或句子,闡釋欣賞的理由。

培養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感情;體會本文對人生哲理的領悟。

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

播放祖國風光片剪輯。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光秀美,名勝古蹟,比比皆是,萬千景象,美不勝收。今天,就讓我們去一下有“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之稱的鼎湖山,聽一聽泉水的聲音,領會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級而上 悵惘(wǎnɡ)

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籟:從孔竅中發出的聲音。

2.走進鼎湖山。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後傳説軒轅黃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説,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峯鼎立,故取鼎湖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 山地林木葱籠,生長着眾多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並保存了一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學生劃出表示作者行蹤和時間變化的詞語。

?提示】找出這些詞語,有助於理清本文的線索和寫作順序。

?點撥】第一部分(第1段)登岸,初聞泉聲如見泉影。第二部分(4-7段),從補山亭仰望,在慶雲寺漫步。第四部分(8-10段),寄宿僧寺,從泉聲中得到人生感悟。(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文章共寫了哪五幅畫面?

?學生活動】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可寫的景物相當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而且用聽覺來感受、領略、品鑑,這是為什麼?

?點撥】作者着重抓住“泉”來寫,是因為他認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作者到鼎湖山時已是黃昏,山間雲霧飄忽“看不真切”。正因為如此,所以“耳則愈靈”,從想看泉發展到聽泉,而聽泉的過程,也正是作者心靈淨化的過程。

?學生活動】自由讀課文,討論:作者在鼎湖山聽泉,經歷了怎樣的感情嬗變的歷程?

?點撥】一開始,作者的心態有些悵然,因為七星巖之遊“走得匆匆,看得濛濛”;登橋以後泉聲撲面而來,聞聲如見泉影。“ 頓生雀躍之心”,心情一變;轉下去,見泉聯想起愛女,因愛女而愛泉;入夜聽泉,頓生感悟。

?學生活動】第二部分寫亭前仰觀和殿前漫步,直接寫泉的地方並不多,是不是偏離了中心?請説説你的看法。

?點撥】這一部分寫滿山綠意,寫樹,寫鐘聲,寫慶雲寺的古今變遷,似乎偏離了中心。其實,這樣寫一是以“綠”來襯托泉水,寫出泉水“孕育生機,滋潤萬物”的作用;二是蓄勢,為下文寫聽泉而生的人生感悟作準備;三是給作品賦予時代意義。作者的感情與宗教不同,作者的“聽泉”也就與歷史上善男信女的“聽泉”有了鮮明的歷史界限,具有獨特的時代內容。

?學生活動】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各造三個描寫景物的句子。

?點評】本文語言生動鮮活,運用了較多的精妙的擬人句、比喻句。學生完成這項練習,有助於學習借鑑本文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1.本課時重在整體把握課文,瞭解課文的主題,把握文章的脈絡。通過學生反覆瀏覽、誦讀,理解作者如何抓住、為什麼抓住“聽”這個主心骨來組合材料。對文章以作者的遊蹤為順序的寫法,也有了清楚的認識。

2.本文作者在鼎湖山聽泉,心神猶如融於泉水之中,隨泉而流,遊遍鼎湖。你跟自然接融,也有過沉醉其間,物我兩忘的體驗嗎?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記下你的經歷和感受。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彈撥者,是 ;那厚重如倍同轟響者,應為 ;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4.“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這句話中,“聽到”的賓語是 ( )

5.作者把泉聲比作孩子的笑語,把鐘聲比作老人的召喚。請你説説泉聲與孩子的笑語,鐘聲與老人的召喚有什麼相似之處,這種表現方法有什麼作用。

?能力提升】3、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石縫間漏下的滴泉 萬道細 流匯於空谷 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 4.d

?開放探究】5.前文中作者已把泉水比作自己的愛女,泉水清脆歡快的聲音自然就像孩子的笑語了。鐘聲和老人的召喚,都悠揚、安詳而厚生。 作者已對山泉萌生愛意,其眼見和耳聽都已頗為人性化,意趣自生。

?學生活動】選取課文的一段或幾句,吟哦諷誦。要沉醉其中,“旁若無人”。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讀書,提出問題,師生討論解答。

?提示】學生自讀質疑,問題可能涉及方方面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從語言分析、文意理解的角度設問答疑。對有關地理名詞、歷史事故等方面的問題可以不展開討論。

?學生活動】思考:(1)作者為什麼要寫遊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濛濛”?這與寫鼎湖山聽泉有什麼關係?

?點撥】這是散文中常見的欲揚先抑的筆法。遊七星巖心中未免有些悵然,想來鼎湖山也未必會有太多的收穫。這和下文心情一變乃至萌生愛意而“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形成鮮明對照,文章曲折有致。

(2)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為什麼選擇這幾種樂器來作喻體?

?點撥】作者在第8段用樂聲來比擬泉聲,用提琴、彈撥樂器、銅管、低音提琴作為喻體,就把一個交響樂隊的框架勾畫出來了,為後面進一步比喻設置了基礎。

(3)可能有的同學認為,本文也可看作是以時間順序為主,如何評價學生的看法?

?點撥】應鼓勵學生髮表個人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均應肯定。一般説來,記敍性作品總要對時間、空間作出恰當的交代。如場景沒有轉換,就要用時間推移來表現事件的發展。本文是遊記散文,人物在行動,場景在轉換,還應理解為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來組合材料。文章中人物從哪裏到哪裏説得很明白,而時間則寫得相對較含糊。

?學生活動】再讀課文,找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語句,説説你欣賞的理由。

?提示】本文佳詞妙句比比皆是,語言典雅,富有節律感。學生大多會欣賞用詞生動準確的句子、細緻描繪的句子;比喻句、擬人句;闡發人生哲理的語句等。

要引導學生體會用詞何以準確;喻體和本體有什麼相似點,比喻為什麼巧妙;擬人句中,作者帶有怎樣的感情寫山、寫水,寫一草一木。作者抒發人生感悟的句子集中在第8段。泉聲匯聚成瑰奇壯麗的樂曲,並且,把這種樂曲的旋律變化和人生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作者的心,由於他的解讀,諸聲匯聚才顯示出意義。作者將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從泉聲匯成的交響樂的闡述之中揭示出來了。

在那時,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離宮幾個湖中都蓋上了冰被,惟有這裏依舊是泉水汩汩,半個澄湖清如故,水不凝,冰不封,尤其是清晨,熱河泉霧濛濛,煙裊裊,蒸騰飛昇。旭日噴薄雲際,霧氣中隱隱約約出現一條斑斕的影帶,就像雨後七色長虹落在熱河泉上……太陽升起後,熱河泉霧消雲散,整個港灣碧波盪漾,水清見底。朵朵白雲像飄蕩在湖水裏,一羣羣紅鯉,倒像紅羽小鳥,在白雲中自由飛翔。

(1)請你説説,熱河泉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這種特點的?

?提示】(1)熱河泉是温泉。 用周圍冰天雪地和温泉一帶熱氣形成的霧煙蒸騰相比,顯示出熱河泉的特色。(2)略

《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 靜聽鼎湖山之泉——教案 第2張

第2篇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幫助學生領悟話語中藴含的哲理。

3.有意識地指導誦讀,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1.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1.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當代散文家謝大光也寫過一篇,卻與眾不同。板書課題,並提問:課文題目中哪兩個字是本文的關鍵? 結合教師介紹,展開想象,思考這篇散文會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並回答教師提問,指出“聽”和“泉”字是關鍵字,然後準備學習新課。

2.肯定學生的回答,並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獨特的美。

4.積極配合教師活動。最後明確詞語意思:雀躍:高興得像雀兒一樣跳躍;楹聯:掛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對聯,泛指對聯;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了。

1.引導:“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

2.指出:誦讀要立足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邊讀邊思考,要有所感悟。並範讀課文前三段。

3.指導學生誦讀課文。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誦讀1—2段。

4.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並指出誦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體會,並在班上巡迴指導。

5.組織學生談談誦讀的體會和感想,並指出,可以從誦讀的方法上談,也可以就課文內容談。

1.講解:通過剛才的誦讀和討論,大家基本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我們再做進一步的學習。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請問同學們,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本文也是這樣來寫的。然後請一位學生概括作者的行蹤順序。

3.指出:作者這樣移步換景,就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作者為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

4.講解:課文在這兩條線索的組織下,行文非常清晰,結構層次分明。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然後點名讓學生回答,明確課文層次。

圍繞“聽”字組織材料,採用多種手法,多層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結合課後練習一,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瞭解。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誦讀課文,準備下節課展開討論。

2.對學生的背誦做點評,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3.對學生的朗讀給予鼓勵,並指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學會發現問題。請學生談談從課文中得到的體會。

1.組織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討論。提示:課文重點是在寫泉,課文中多次寫到山泉,請同學們找出寫山泉的句子。

2.給予鼓勵:同學們找得非常準確,説明大家學習都很認真。那麼,你們能不能説説這些句子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呢?請大家仔細思考,想好了就大膽發言。

(1)初聞泉聲,如見泉姿;循聲而去,漸人山中(2)再睹泉蹤,正面寫泉,以愛女作喻,表現出泉水的活潑(3)鍾泉之聲相應,顯現親情(4)渾然一片——分清層次,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4:提問:從對泉水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組織材料的特點。同學們能歸納一下嗎?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課文的重點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樣寫泉的。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部分。

6.講解: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寫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從多層次的。泉聲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請問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的多種層次,進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講解:課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為何要選擇這幾種樂器來比喻,為什麼先舉樂聲後再舉本體?

1.小結: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遊者的行蹤把所見所聞表現出來,但它並不是簡單地寫景,而是從景物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從學習這篇散文中,我們初步瞭解了寫景散文的.寫作方法。請同學們課後也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簡單的遊記。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透露出對人生的見解。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學會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優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第l課鼎湖山聽泉初聞泉聲:“過了寒翠橋……已入山中。”再睹泉蹤:“進山方知……已不可得。”鍾泉之聲相應:“安詳厚重的鐘聲……嬉戲忘返的孩子。”渾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學習本文的關鍵在一個“聽”字。從全文來看,“聽”有一個過程,起先由聽到泉聲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時隱時現,作者由泉影的變幻不定,聯想起愛女而愛上山泉。及至亭前觀山,聞鍾泉之聲相應,把鐘聲與泉聲化為老人與孩子——成為兩個時代的象徵,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及至夜間,由聽泉生悟,寫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頌泉,而“聽”只不過是認識泉的一個手段。

3.背誦一那柔曼如提琴者……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1_文章材料的組合是以時間順序為主,還是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這兩種順序的關係怎樣?

1.本文是遊記散文,人物在行動,自然是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從文章看,人物從哪裏到哪裏,説得很明白,而對時間則寫得比較含糊,只有“黃昏”“晚飯後”“入夜”不多的幾處。

2.從題目看是“聽”支配“泉”,但是從全文看,一方面聽是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關鍵,,全文是在頌泉,而聽只是認識泉的手段。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課文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學習本文,關鍵是抓住一個“聽”字。理解課文以此來組織材料,又是如何由聽而生悟,體會到人生的哲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誦讀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誦讀中得到啟發,並有所感悟。

謝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學畢業參軍,開始文學創作。轉業後,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謝大光的散文創作,用刻意求工、慘淡經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他的散文創作,在數量上並不怎麼引人注目,但是質量上都經得起反覆推敲,耐人尋味。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後傳説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説,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峯鼎立,故取鼎湖山。風景區範圍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伏虎、青獅等十多座山峯及天溪、云溪兩大溪谷,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主峯為雞籠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現分為天溪、云溪、天湖三個風景區,其中天溪景區是目前最重要得遊覽區,位於風景區北部,有飛水譚、浴龍池、雙虹飛塹等名勝及嶺南名剎慶雲寺、茶花閣、觀景台等建築。

第3篇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通過解讀文本的有關內容,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3.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4.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1.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與一般遊記散文的寫法一樣,文章主要按遊蹤的順序組合材料,移步環境。不過由於作者從“聽泉”的角度切入,很新穎,這就給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朧的紗衣,陡增了它的神祕之美;又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聽泉感悟,這就使文章顯得厚重、精深,頗令人玩味。這兩點該成為教學重點、難點。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後得之”的第一篇。本單元是繼八年級遊記散文後的又一單元,只是要求已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習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和寫作訓練,要求教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要訓練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篩選和組合材料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能有利於學生用“吟哦諷誦”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文章,併為單元寫作積累一定的組合材料、表現景物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介紹本地的風景作鋪墊。

本着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漁”並訓練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原則,根據本文的個性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寫作的要求,第一課時側重於“讀”,在讀中篩選信息,整體感知全文,結合小組合作懂得本文組合材料的特點;第二課時,側重於讀中思、讀中品。有道是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唯有讀與四緊密結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悟。

1. 通過個人默讀、靜思,篩選信息,整體感知課文。

2. 吟詠諷誦課文有關語句或段落,初步體會作者寫泉時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樣的風景區嗎?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你知道如何表現泉水的特點嗎?……

肇慶 泠泠淙淙 楹聯 悵惘 嬉戲 古剎 翩飛 開闢 污垢 遐想

2. 用圈點勾畫法篩選信息,然後用不少於200字的一段話介紹鼎湖山風景區。(可從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點、景點、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山上樹木種類繁多,據説是地球上同一緯度上現存植物最多的一個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觀測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補山亭,放眼望去,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它或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遠,惹人喜愛;或在密林深處隱匿,讓你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只能凝神靜聽它的歌聲。泉聲或清脆悦耳,或厚重雄渾;無論是剛進山,還是在補山亭向上四百餘階、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慶雲寺,你都能感覺泉水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孕育着生機,滋潤着萬物,愉悦着遊人的身心。新課 標第 一網

(二) 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薦佳作展示,老師判分。

(三) 吟詠諷誦寫泉水及其給人感受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泉水及給其給自己感受的語句,選用文中詞語或短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失望——頓生雀躍之心——喜愛——陡覺輕快——陶醉

2.組內研讀:各人在組內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進行自評和他評,推選代表或集體參與準備展示本組朗讀最好的段落。

3.前四個獲得機會的小組展示本組朗讀,老師點評、判分。

(四)討論:本文以寫“聽”為主,還是以寫“泉”為主?為什麼?

以寫“泉”為主。因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寫泉水以及泉水給你的感受,而“聽”,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以小組為單位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收穫必須包含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

2. 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一段。

3. 作者運用何種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1. 結合課文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2.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泉水的聲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渾可見層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演繹出了想像的畫面。

作者的心靈,即是作者把聽到的聲音通過心靈的加工變成了瑰奇壯麗的樂曲。

3. 作者在文中寫道:“在泉水的交響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在前進的過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巖石,碎為滴泉;或落空谷,壯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飛瀉。其間,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和人生的歲月、歷史的變遷極其相似,同時又極具美感。“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則融入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特點,奔騰的主旋律自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一) 結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寫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離我們較遠的泉水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活潑潑蹦跳的姿影”這一視覺形象描繪聽覺的內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想像成繞膝逗我笑的愛女,讓人如見其人,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孩子如鈴的笑語來比喻泉水清脆悦耳的聲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令人身臨其境。

(二)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第4-7段,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思考這部分是否多餘,為什麼?

不多餘,因為這部分既為下文寫在慶雲寺旁的客房聽泉蓄勢,又賦予作品時代意義。教參上如是解,不過本人還是覺得對在慶雲寺漫步這一內容的分析有點牽強。因為在第5-7段中就連“伏虎聽泉”這一有利於讀者理解作者聽泉意圖的內容都隻字未提,而重點寫了作者對並不高貴的菩提樹得到特殊的禮遇表示不滿,這姑且可以理解為對重視佛法的不滿,那是否隱含其曾有過不公正遭遇?且慶雲寺的存在引來了眾多遊客,給自然保護區帶來潛在的威脅。

各人小結本節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組內交流,推選一人作集體交流。

發揮想像,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寫一段話。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雲(盛開的鮮花、奔騰的江河、激烈的比賽場面…)……就彷彿…

1、“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本單元的名稱是“吟哦諷誦而後得之”,因此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1.抓住一個“聽”,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2. 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抓住遊記散文的特點,理清作者循“泉”遊覽鼎湖山的行蹤,把握作者在遊覽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最後感悟課文,準確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聽出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意識,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要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相互合作,深入探究本文的主旨。

“空山何處來黃鶴,流水無心響白雲”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提到泉,人們自然會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澗中的汩汩清泉,它不僅清洌甘甜,姿態萬千,更是泠泠淙淙,歡快清脆,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和美的感受。今天,讓我們跟隨謝大光,去鼎湖山聽泉,去領會泉聲的美妙。

1.老師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好語速、語調,和感情基調;然後學生齊讀,感知文章的內容;最後找同學朗讀,吟哦諷誦,學生點評,共同提高朗讀水平。

(1)遊記散文一般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通常採用怎樣的寫法?

交流彙報 ,明確:(本文采用遊蹤順序組織材料並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

遊蹤變化(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作者在移步換景的同時,還採用了時間順序,按照時間變化寫了(黃昏—晚飯後—夜間)

(3)泉有聲也有形,而我們知道遊歷山水是靠眼睛觀察靠心靈感受的,泉水的百態千姿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描繪,可是作者為什麼單單用聽覺,從泉聲來表現鼎湖山的泉水呢?

討論明確(黃昏進山煙雨迷濛,霧漫得更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呈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泉聲豐富多變,頗有情趣;前人多從形態表現泉水,作者這樣寫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視角)

(4)作者在鼎湖山聽到的泉水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名讀這些描寫泉水聲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聲;歡快清亮的泉聲;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不同的音響。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描寫泉聲的句子,用心體會作者在其中藴含的感情。

賞析(作者把泉聲比作小提琴、彈撥樂器、倍司、銅管樂器;讓我們對泉聲有了真切的感受。四個比喻句,又構成一個排比句,寫出了泉聲的千變萬化,生動有趣)

總結:鼎湖山的泉水是這樣美妙奇幻,晶瑩清脆,難怪作者要説“山不在名,有泉則靈”。有這樣美的泉水的滋潤,鼎湖山一定永遠年輕。永遠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鼎湖山輕紗一樣的薄霧,濃密的樹林,遮住了泉水的蹤跡,卻讓我們聽到了泠泠淙淙的泉聲,聽到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樂。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鼎湖山,去感受由泉水匯成的天籟之音。

(1)、鼎湖山的泉聲,真是美妙奇幻,作者不僅聽到了奇妙的交響樂,還聽到了什麼?

明確(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 、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2)、鼎湖山的風景絕不僅僅限於着豐富的泉聲。可作者為什麼只寫泉水呢?

明確(泉水汩汩 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使我陶醉;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是鼎湖山的靈魂。給人生命的感悟)

1、自由誦讀2——4段。作者以嬌兒來喻山泉,你覺得這一比喻恰當嗎?

(既寫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也寫出了鼎湖山的年輕充滿活力,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泉的喜愛)

2、作者對山泉充滿了喜愛之情。一路尋聲而來卻仍是遺憾:“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悦耳”,這是為什麼呢?

3、作者循着泉聲來到補山亭,但此時泉聲卻不再單調,山寺鐘聲與山泉之聲交融,創設了一個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來描寫這兩種聲音的呢?

(鐘聲安詳渾厚似老者,泉聲清亮歡快若孩童;鐘聲表現出鼎湖山的古老幽遠,泉聲表現鼎湖山的年輕活力)

4.“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這一段文字是寫泉聲匯聚起來以後形成的瑰奇壯麗的樂曲,並且,把這種樂曲的旋律變化和人生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作者的心,由於作者的解讀,諸聲匯聚才顯示出它的意義。作者是把他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從泉聲匯成的交響樂的闡述之中揭示出來了。

同學們,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

6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下面一段文字,看誰背得最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朗讀和背誦提示:這是一組排比句,基本結構為“那……是……”。第三、四分句,略有變化,整齊之中而有變化。讀時要體會全句的語氣變化。“應”和“定”兩字要重讀。

總結:泉聲伴着鐘聲,使鼎湖山既古老又永遠年輕。夜聽山泉那變化多姿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鐘聲,不禁使人感到生命的永恆與美好。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的一切,使鼎湖山這顆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永遠璀璨奪目。

第4篇

1、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激發學生熱愛和嚮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賞文中的優美詞語,積累和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1、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同學們,聽!(點擊音樂錄象)一股股淙淙流淌的泉水娓娓而來,泉聲如搖鈴擊磐,清亮圓潤,依稀我們又來到了鼎湖山,你們瞧!下過幾天小雨之後的鼎湖山,滿山籠罩着輕紗似的薄霧,此時的鼎湖山更是別具一番韻致。今天,就讓我們跟上作者得腳步去(鼎湖山聽泉)。

(過渡)有山就有泉,泉是山的眼睛,那麼清亮;泉是山的精靈,山因有泉而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讓我們來欣賞這一幅靈動的山泉圖吧!

1、聆聽磁帶課文錄音第二自然段,把觸發你想象的句子括出來,並在稍後為大家讀一讀,介紹一下你心中的那幅圖畫。

2、這是一幅有生命的畫,這是有着伴奏的會唱歌的畫,想來,那清純悦耳、活潑歡快的泉聲和着安詳厚重的鐘聲,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呢?是一支有着大提琴伴奏的琵琶曲吧?這樣美妙的音樂,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在綠和白山水間,該陶醉多少遊客的心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過渡):鼎湖山清亮充盈的泉水和清純悦耳的泉聲使作者情不自禁地留住自己的腳步,天色將晚,作者決定借宿在古老安謐的慶雲寺,在這裏繼續飽覽鼎湖山的美景,盡情享受鼎湖山美妙的泉聲。

1、(引讀第一句)入夜,山中——只有泉聲——所以(出示第2句)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2、作者聽到了哪些泉聲呢?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如果有錄音,播放泉聲)

3、隨着山勢的變化,山泉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請同學們通過四人一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等等,邊朗讀邊品位,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

(1)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過渡):鼎湖山草豐林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是泉水滋潤着鼎湖山萬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機。

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説什麼?

三、總結和作業:如果你喜歡畫畫,就用你手中的筆把鼎湖山的美景畫下來;如果你喜歡朗誦,就請你找一段優美的音樂為課文配音;如果你喜歡當小導遊,就請你把鼎湖山介紹給你最喜歡的人;如果你喜歡寫詩,就請你寫一首讚美鼎湖山的小詩;也許我所列舉的方式你都不喜歡,你還可以想出其他的方式來表示。

第5篇

3、理解文中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到達鼎湖山———過了寒翠橋——進入山中——行至半山,補山亭——慶雲寺———寺旁客房)

對補山亭和慶雲寺的描寫是否遊離於文章中心之外?為什麼?

4、作者是如何描寫鼎湖山的泉聲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賞析。

5、作者由鼎湖山的泉聲引發了哪些感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6、作者筆下的鼎湖山的泉聲為何如此美麗?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習了本文後,對於文章內容,你還有哪些疑問?你有什麼收穫?

是拉動經濟發展重要,還是自然環境、文物古蹟的保護重要?

第6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誦第四自然段。

上節課,我們已經隨作者披着薄霧,踏着泉水,來到了嶺南古剎慶雲寺,一路上,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一定還記得,剛過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一路上泉水時隱時現,泉聲不絕於耳,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這是描繪的白天的泉聲,那麼,入夜之後,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3)如果我們是客人,那麼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僅慷慨地捧出他那動人的聲音,還一直把它傳送到耳邊,多熱情,多好客啊,讀出來。

(2)這麼美妙的泉聲,只用耳朵聽是不夠的,所以作者説要用心細細地聆聽、辯識、品味!

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的呢?讓我們設身乍的想一下,此時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作者一邊躺在牀上,一邊在心裏不停地讚歎,讀第三句,用(出示)“啊,這是 的聲音,多像 一樣 啊!”哪種泉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説哪一種。

(1)、過渡: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彷彿看到了那清亮的泉水,聽到了那悦耳的泉聲,又彷彿在欣賞一曲歡快活潑的響樂。

第7篇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6課,齊讀課題:鼎湖山聽泉。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2、4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進山觀景聽泉”和“夜宿古剎聽泉”,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再次進入《鼎湖山聽泉》。

1、從肇慶驅車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東郊風景名勝鼎湖山,在遊覽的路上上作者“聽”到了哪些泉聲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2小節,畫出描寫泉聲的詞句,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淙淙”(引導體會聲音響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不絕於耳”(泉水多,還有那裏可以看出來?聯繫上文你有什麼發現沒有?)

生:從“歡快活潑”這個詞中我體會到泉聲是跳動着的,富有節奏,象一個邊走邊跳,邊走邊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歡歡快活潑的泉聲,特別是當泉聲和鐘聲一起在山谷迴響時的聲音我覺得更美。

師: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鐘聲和泉水聲融合的“美妙的音響”,你聽……

師:多麼和諧,多麼動聽的聲音啊,千百年來他們就這樣彼此訴説,彼此融合,給世人以美的享受。讓我們帶着我們的感悟將這兩句再讀一遍。

4、啟發思考:這一段中,除了描寫了泉聲之外還描寫了什麼?這些和泉水有什麼關係呢?

5、過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潤了山中的萬木,旺盛了古剎的香火,延續了千百年來的晨鐘暮鼓,作者決定“借宿在慶雲寺”,於是有了“夜宿古剎聽泉”(指板書)

1、師引讀“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品味。”

生:我體會到山中的鳥兒啊,動物啊都睡覺了,遊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寧靜。

師:文中有一個詞叫做“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夜裏,作者是如何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泉聲的呢?

2、出示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小節,從聽、辨、品三個方面劃出相關詞句,説説作者是如何聽、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用“泉聲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來説。

這麼多的泉聲,作者是如何辨識、品味的呢?(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出句式:作者覺得()的泉聲是()發出的,因為()。)你來説説。

生:作者覺得輕柔的泉聲是小溪發出來的聲音,因為小溪在草叢裏流淌,速度不快,很平緩,讓人感覺很輕柔。

師:作者將它比作像小提琴一樣,你聽過小提琴的聲音麼?讓我們邊想象着那輕柔的旋律,邊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作者認為清脆的聲音是從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師引導:石縫間落下來的水多麼?不多,一縷縷,一道道,所以發出的聲音很清脆。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麼?

生“作者認為這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因為有無數道細流匯聚在一起,最後都連成了片,所以這個聲音聽上去很厚重。

生:而且落在了空谷裏,有迴音,所以説是厚重回響的。

生:作者認為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因為瀑布流的速度非常快,流量又特別大,從很高的山頂沖刷下來,跌入了很深的潭裏,氣勢非常大。

4、作者一連用了4個貼切的比喻,以排比的'形式向我們描繪了這四種泉水聲,(指屏幕)我們該怎麼讀好它呢?指名説,你來試試。

5、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來用心細細地欣賞這幾種泉聲吧!(播放音樂)

現在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的同學請舉手!這樣吧,我們第一組讀出輕柔的泉聲,一二兩組讀出一個清脆的泉聲,一二三組讀出個厚重回響的泉聲,全班同學讀出個雄渾磅礴的泉聲。

7、人多力量大,真是首充滿氣勢的交響樂啊!你們每個人都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動人的音符。作者還聽到哪些泉聲呢?

8、出示“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體會泉水的變化萬千,流動的)

9、如果説“進山觀景聽泉”是作者用耳聽的話,那麼“夜宿古剎聽泉”則是作者在用心去聽、去辨、去品!(相機把聽改為簡筆畫)

4、想象説話:此時,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到枕邊。作者躺在牀上可能會想到些什麼呢?(有難度,提醒:願望啊、讚美啊、心事啊)[

1、夜深了,出示“蒙朧中,那滋潤着……流進了我的心田。”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a誰來説説,什麼是“朦朧中”(1、作者陷入了沉思2、作者快進入夢鄉了3還可以用“恍惚中”)?

c這是一個長句子,怎麼縮句?為什麼説清泉流進了我的心田?你是怎麼理解的?

(泉聲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淨化了我的心靈、洗去心頭的疲勞、煩惱)

2、希望這汩汩的清泉也能流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滌盪我們的,洗去我們的彷徨,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懷着這美好的希望,把這句再讀一遍。

3、同學們,作者不僅用心細細的去聆聽、去辨識、去品味,還用筆寫了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段文字(出示第4節),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把泉聲的特點表現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的?(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的方法)

小練筆:《聽雨》提醒:可以從四季雨聲特點的角度寫;可以從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角度寫;選取一個好的角度來寫,只需要寫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