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河觀後感13篇 壯麗江河,感受自然力量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大河觀後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砥礪前行、奮發向上的故事。影片通過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精彩的演繹,向觀眾展現了大河精神的偉大力量。它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大河觀後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絕對值得一看。

大河觀後感13篇 壯麗江河,感受自然力量

第1篇

所有的大河,都是一部流動的歷史。她們孕育了人類文明,催生了滄桑鉅變,把自然和人與社會宿命地糾結在一起。翻滾的河水波濤浩蕩,承載了無數人的愛恨情仇和命運跌宕。大河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在大河史詩之中誕生了人的史詩,在勇往直前的大河精神之中,昇華了無私、奮鬥和矢志不渝的人類精神。

天山電影製片廠獻給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新片《大河》,就是在這樣一個凝重的主題下,展開了當代的宏大敍事。

同影片中的人物同悲共喜同願相求這段宏大敍事在影片中通過交替的鏡頭切換,濃縮在近60年的時空中。以陳大河和陳南疆為代表的父子兩代知識分子,圍繞大河的開發和利用,傾其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進行了做法相悖、卻殊途同歸的奮鬥。

為了造福村民,當年陳大河頂住外國專家的壓力,攔河壘壩,引水澆田;同樣為了永久地造福村民,陳南疆卻要與村民們奮力抗爭,親手炸掉父母帶領村民們築起的大壩,向乾枯的大河下游注水。殊不知,這些村民們對陳大河和大壩傾注了無限深情。如此尖鋭的矛盾,在敍事伊始就被推到了觀眾面前,使我們頃刻之間不由自主地走進了歷史和現實交相對比和映襯的情境中,隨情節發展,同影片中的人物同悲共喜、同願相求。

大河觀後感13篇 壯麗江河,感受自然力量 第2張

第2篇

冬妮婭走了,她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可恨的桃花水奪去了。陳大河走了,在那瑟瑟而呼嘯着的塔里木風中,在那生命最後一刻的工作中,他完成了一次人生中的重要意義的超越。如今,只有塔里木河旁堅固的大壩和淒涼的墳冢在鑑證着那段寶貴的歷史,鑑證着那段特別的歲月,鑑證着那曾經令人難以忘懷的友情、愛情和親情,鑑證着一種偉大無私的民族團結精神。其實,有時候我總會反覆的去思索這樣一個人生道理:在那生命即將消逝的最後一刻,對於一個甘於奉獻的人來説,生命的真正意義就這樣在人類歷史上永恆的存在和呈現了。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是的,當太陽把它的光和熱全都奉獻給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時候,我們才會永遠的去歌頌和讚美它;是的,當季節把它的一切全都奉獻給了大地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秀麗;是的,當我們把自己的無悔青春和短暫生命全都奉獻給了一種如信仰般的事業的時候,生命才有了更深刻的意義和歷史內涵;是的,當奉獻成為了一種信仰的時候,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艱險和困難。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在逐步的改善和提高,這是一種好的、不爭的歷史事實和必然。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我們似乎已經缺失和正在流失一些傳統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虔誠信仰。而這般的所體現在如陳大河那一代人身上的優良傳統,是需要我們一代代後來人去繼續傳承和發揚的。中國式的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更是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弘揚和發揮這種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的。

作為來到新疆到基層服務的志願者,我們更需要懂得和領悟這種“奉獻、互助、有愛、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學會把這種精神力量化作一種高於理論的社會實踐,一種崇高虔敬的中華民族信仰。我們堅信,“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長”將成為一種指引我們在西部這片熱土上一路前行的座標和啟明燈。我們要讓如那一代人的奉獻精神深深地紮根在新疆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讓它開出絢爛芬芳的“民族大團結之花”,結出碩大金黃的“民族大團結之果”來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也許,成為一名志願者可能會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一段時間。但是,如果沒有成為一名志願者一定會為自己沒有做出的這種選擇而後悔終生。這就是一種志願精神所隱含着的深邃意義。或許,我們每一個志願者僅僅是一根根火柴,在擦亮的短暫時間裏迸發着一點光和熱,來奉獻自己的點滴温暖。然而,當我們所有的志願者共同來擦亮點燃的時候,那麼這種光和熱的能量卻是巨大的,能夠照亮和温暖一整片土地。其實,對於哪些深深紮根於西部並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西部的人來説,他們更像是一根根值得敬佩的紅燭。但願我們這些志願者在將來的人生中能夠成為這般的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和温暖他人。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我想,《大河》這部優秀的大型故事片便是要向我們傳達這種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人生意義。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懂得和理解這般的意義,那麼我們一定能夠把這種奉獻精神當做一種虔敬的生命信仰來對待。是的,這就是在我觀看完《大河》這部影片之後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所感。是的,這就是我所能理解的有關影片《大河》的所有一切和它所帶來的價值和影響意義。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我們正在踐行着這般莊重而偉大的誓言。是的,紮根新疆,奉獻新疆,在新疆這片神奇、美麗、遼闊的土地上播種生命的意義和理想。

第3篇

沉寂的舞台,惟有愛爾蘭風笛的旋律在舞台上空迴旋。婉轉而動人,給表演蒙上了一層擁有愛爾蘭風情的面紗。

燈光匯成幾束,射向舞台,將觀眾的視線吸引了過去。燈亮處,幾排女舞者正在有節奏地踢踏着雙腿,整齊而悦耳的“嗒嗒”聲,從舞台上傳出,扣人心絃。舞者的上半身紋風不動,只有那兩條腿上下、前後地踢着,踩着,踏出一曲沉着而靈動的鼓點,在風笛的伴奏下,顯得格外和諧。

一幕謝了,燈光匯成一束,照着一位身着白襯衫的男舞者踩着節拍踏了進來。渾厚的節奏聲從他的鞋底有力地傳出,觀眾席上響起一陣讚美聲,這就是本次表演的男主角。他的腳步看似輕盈富有彈性,躍動自然,實則落地有聲,且聲音響亮醇厚,如同牛皮鼓上的次次敲擊,沉悶卻不失活躍。他的腳步在飛快地變換着,節奏十分急促,但卻能讓人清晰地聽見每一次踏步,雙腿的交替,猶如鋼琴家在琴鍵上躍動的手指,靈活自如,發出的聲音卻始終不變地有力。

不知過了多久,又上來了幾排舞者,整齊劃一的腳步如蜻蜓點水般踏在舞台上,卻是震撼人心地響亮,數排舞者一起跳,如雷鳴般的低沉而振作的聲音,久久迴旋。側耳傾聽,如同飛瀑從崖間飛流而下,撞擊在巖石上,聲音渾厚有力,使人為之震撼。

女主角姍姍來遲,在眾目期盼中上場了,纖長的雙腿優雅地躍動,沉穩的腳步聲中透着幾絲柔和與嫵媚,清晰的聲音略顯柔弱,卻仍不失踢踏舞所特有的極強的節奏感。

不久,男主角又上場了,男女主角一起踢踏着舞步,在燈光的照射下格外奪目。男主角舞步的厚實,女主角舞步的輕鬆,相互陪襯,既和諧又富於變化。他們的舞步起落之間很有默契,腳腕靈活地轉動着,腳尖與腳跟輪番擊踏舞台,踏出的節拍錯落有致,迴旋着激動人心的節奏的旋律。

很快,幾隊其他的舞者也一起上場了,從階梯上一路踏下,腳步一伸一縮,都配合着音樂與節奏,一踢一踏,相互呼應着動作和節拍。場上此時已經是舞的天地,聲的海洋。只有急促的踢踏聲佔據着聽眾的注意力。時間過去了很久,演員們的臉上絲毫沒有倦意,依然以有力的舞步展示着內心對舞的熱愛。

也許,團隊精神加上力量感,也是《大河之舞》能夠揚名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踢踏舞是一種獨特的舞蹈,它不同於優雅的芭蕾舞,也不同於狂放的吉樸賽舞,它只是用鼓點般的節奏去感動每一個觀者,以聲音去震撼每一位聽眾。

每一種舞,都有着獨特的風采,都是美的一種傳承,一種展現。而我更愛踢踏舞,因為每一位踢踏舞者,是用他們的心靈在舞台上踏出節奏的鼓點,展露他們獨特的風姿。

第4篇

大江大河一開篇就告訴我,中國的發展在短短40年內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所走的路程,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都深刻地影響着時代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和發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宋家兩姐弟都過了大學聯考分數線,但因“反革命家庭”的出身定位,姐弟倆受到了鎮“革委會”的刁難。委屈、焦慮、對命運不公的憤懣,讓宋運輝忍不住將多年來對父親積攢的怨氣狠狠地發泄了一通。一直以來膽小怕事的父親也深深自責,悔恨得用拳頭直捶自己的腦袋……這個橋段直接、真實、動人,並不避諱呈現“__”對普通人生活的破壞,也由此襯托出了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普通人生活的重新“拯救”。

堅定信念,志存高遠。家庭出身不好的宋運輝,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看圖書館的書,堅定信念,志存高遠是他永遠的人生格言。工作後,他不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一線,計算工效,還創新編纂了《應知應會手冊》,以工科生的嚴謹,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作出成效。作為基層幹部,我們應該學習宋運輝的好學與嚴謹,加強理論學習,將黨的政策運用好落實好,認真嚴謹的對待每一項工作。

歷史同行,順應發展。《大江大河》選取的三個普通人,分別是宋運輝、雷東寶、楊巡。宋運輝天借大學聯考改變了命運,上大學、包分配、下基層,最終成功改變了人生軌跡。退伍軍人雷東寶,在鄉村改革浪潮中,他帶領小雷家村全村人緊跟政策,承包到户,辦磚廠、電線廠,走在時代前沿。個體户楊巡憑藉開放政策和個人努力,從賣饅頭開始發展事業,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產業。三個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種不同的經濟形態,以點帶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歷史同行,順應發展。

觀看此劇感受中華民族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前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第5篇

最近在收看的獻禮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其中雷東寶,他作為一名村主任,真的為全村人辦了很多實事。從最初的帶領全村人包產到户、包乾到户,到半磚窯廠、電纜廠等小工廠,他一直都衝在最前,一心一意為村民謀福利。但由於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夠開闊,最終絆倒在新事物腳下。

其中,雷東寶作為退伍複員軍人,回到大隊擔任副書記,他敢想敢闖敢幹,帶領全村率先進行改革,實行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開磚窯廠、成立建築工程隊等等,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帶領村民緊跟政策,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作為大隊的帶頭人,他給當下我們基層幹部樹立了榜樣。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把全村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雷東寶復員回到家鄉,看到小雷家依舊一貧如洗,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也都還是個個光棍,家家都以吃紅薯充飢,他就立志要帶領小雷家發家致富,讓小雷家的人吃飽穿暖、衣食無憂。正是有這樣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的念頭,才支撐着雷東寶一路排除萬難,讓小雷家過上好日子。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有開闊的思路視野和充足的知識儲備。村級組織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相對於大城市來説,消息相對蔽塞。小雷家作為一窮二白的偏遠村莊,村幹部的見識也很侷限。老書記看到上面發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文件,雖知他是好事要做,但卻由於視野和知識侷限,不知如何去做。雷東寶作為出去見過世面的人,有幸有宋運輝這個大學生指點一二,方才領悟到聯產承包的妙處,才點燃了他大隊幹部職業生涯的“第一把火”。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知人善任,管好“兩委”一班人。雷東寶開啟創業之路的一幫發小,各有所長,雷東寶用其所長,為大隊工作選好人用對人。大隊最高學歷的雷士根,雖中間沒有緊跟他的腳步,最後雷東寶也不計前嫌,給予重用。雷東寶深受老書記賞識提攜,老書記在大隊德高望重,幸得老書記支持,才能在大隊裏順利開展各項工作。老書記退休了,雷東寶也知恩不忘,大事小情都聽聽老書記的意見,如此才沒有失了老書記的心,才沒有失去村民的擁護。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人。雷東寶的母親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形象,認為自己的兒子當了大隊書記,就是大隊最大的人,就是大隊的土皇帝,自己就是皇太后,吃酒席都要坐在最尊貴的位置上。過年分肉,認為自己的兒子理所應當的要比別人多分一點,不多分還不開心;別人通過她希望她的大隊書記兒子,去給婚禮做證婚,她也因為愛面子就一口答應,後又因為兒媳婦宋運萍與她意見不合,產生嫌隙,後又因種種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勿以惡小而為之”,雷東寶如果沒有管好自己,聽從了母親的意見,小到證婚,大到收賄受賄,終將把辛苦闖下的小雷家的美好生活全部毀滅。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這個故事典型中,我想作為同樣是基層組織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時努力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社區也將結合本月固定黨員日的學習計劃,精心組織專題學習研討,全面學、貫通學、深入學,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大力營造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的濃厚氛圍,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第6篇

最近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影片特別多,我覺得《大江大河》真的挺好,那個年代很貼近父母的時代,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很有感觸。改革開放這一重要的時刻,深刻着影響每一個人的思想和發展,也許是因為劇情裏都曾是父輩經歷過的,只是現實中的大多數都是平凡平淡的,是跟隨者變革行走,而非主導或走在變革的前沿。就像王凱説的,最終的宋運輝之所以成為宋運輝,與他自己的執着努力分不開,同時身邊人恰到的守護和大環境的政策革新也是缺一不可。

以前只是模模糊糊的瞭解那段家史。剛看沒多久的時候,下班後和爸爸聊一聊大鍋飯和改革開放那個時期。爸爸講述他那個時候,一邊上學一邊掙工分,等到年底還得評公分,掙得公分多錢就多,用公分換取一些生活所需品,其實我不能完全想象那個時代是怎樣的一個背景,可能不深臨其境不能感受到那個時期的艱苦。

我們常説上帝是公平的,但事實證明,上帝也有開小差的時候,我也記得奶奶跟我講過,當年爸爸上學根本買不起書本,都是用糊窗户的紙訂成本,結果才有練習本。反思自己,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太幸福了,但是我確不懂得勤儉節約,並且,自己也作為一名姐姐,卻發現對弟弟的關心比起宋運萍的無私太渺小了,我要擔負起姐姐的責任,對弟弟多多關心。

?大江大河》這是一代人的寫照,最讓我感觸深處的就是宋運輝對知識的渴求,為什麼很多人這麼感謝鄧小平,我覺得就單大學聯考這一件事糾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看了這些大事件覺得真心不容易,看得時候眼睛飽含淚水。宋運輝從大學到金州,彷彿渴了好多天沒喝水的,一頭扎進了一大盆涼白開。至始至終的單純統一,有自己的信念和堅持。心裏有默默地譴責自己,虛度四年的大學時光。現在的太多都缺少了對知識對學校的敬畏渴求,因為太容易得到了,反而不會執着得到。

只有經歷破斧沉舟,才能迎來人生新的起點。無論我們經歷什麼樣的磨難,都不要灰心,這是生活為了給我們更好生活之前的緩衝,時代的發展不可阻擋,政策可以阻擋一時,阻擋不了一世,歷史發展的軌跡只會按堅定不移的方向發展,個人在時代發展裏要堅信自己,不斷奮鬥,終會在這個時代裏取的成功,年輕的一代,要有勢不可擋的勇氣,奮力在推進改革和變革的前線,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第7篇

熱播劇《大江大河》講述了1978到1992年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弄潮兒們在改革浪潮中的不斷探索和突圍,真實還原了活躍在改革開放前沿一代人的創業生活、奮鬥歷程和命運沉浮。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用中華民族的智慧,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馬克思主義道路。40年的風雨歷程,40年的光輝歲月,我們向世界、向自己證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落後與封閉就要捱打,40年的奮鬥,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恃強凌弱,成為和平發展的代言人,國內穩定發展、人民生活安心。

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0年的改革開放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一條正確之路、必經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是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關鍵抉擇。

的確,40年的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也改變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生活,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説的那樣,“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面對着困難與挑戰全新升級的無限“險峯”,每一位青年幹部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受益者,接續改革開放的建設者、開創者,更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勇攀“險峯”的浩蕩之隊,懷揣着40年前的勇氣和底氣,衝鋒在前,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將我之“小夢”匯入時代“大夢”。新時代屬於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只是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的小夢想,安徽小崗村的“大包乾”便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軌跡;只是為了老百姓能不再忍受飢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便造福了世界人民;只是為了給村裏的羣眾修出條“生路”,“太行公僕”吳金印帶領唐莊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他們在實現當初心內“小小夢想”的時候,決不會想到今天竟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的一面面旗幟。今天,每一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青年幹部們,不論此刻你是正坐在電腦前為了落實一個惠民項目而絞盡腦汁,是正奔走在田地間向下一位貧困户家中趕去,還是正在辦公室裏為前來辦事的羣眾解疑答惑,你們此刻正在身體力行的“圓夢時刻”終將匯入“時代之夢”的大江大河,匯聚起激流勇進,乘風破浪的無窮力量。

以我之奮鬥助力國之強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開放給了眾人無限的機遇,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艱難險阻。“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馬化騰,國企改革“邯鋼經驗”的創造者劉漢章,以及華西村改革發展的帶頭人吳仁寶等等,他們便是從0開始,一步步帶領有夢想的奮鬥者闖出瞭如今大有可為的天地。青年幹部作為如今時代的中流砥柱,要想真正成為“定海神針”需要的不僅是堅定的意志、忠誠的品格,更是如他們一樣滿腔的鬥志和一身的本領。這便要求我們勇敢地邁出温室,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到改革創新的主陣地、到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到信訪維穩的難點區去經受、歷練、在新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在新實踐中適應新時代,在疾風驟雨中蜕變出可以助力國之強盛的有力翅膀。

艱難曲折在險峯,無限風光更在險峯!青年人,讓我們一起懷揣着無限夢想,以勇攀“險峯”的奮鬥之音,奏響新時代的澎湃華章。

有道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改革關頭勇者勝。新時代,廣大年輕人當劈波斬浪,激流勇進,乘着改革浪潮的風帆,繼續在大江大河的潮流中,以堅定的意志與昂揚的風采去激揚最美的青春。

第8篇

緊接着,便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以此為標誌,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起步,涉及到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就像無數小溪奔騰向前,繼而匯成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

在鄉下養豬的男主角宋運輝大學聯考成績全縣第一,他姐姐宋運萍待業在家,其考試成績也過了錄取分數線,姐弟倆卻在同一件事情上遇到了難題——政審。

他們家的成分不好。他們的父親解放前曾被抓壯丁,在舊軍隊中當過兩年兵。

家庭成分在那個年代,是劃分階級的重要依據,也是個人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識。出身在這種家庭的子女,別説當兵、上大學、參加工作沒有機會,就是到了結婚年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我老家有一個同學,長得一表人才,能幹會唱,就因為父親是右派,在家找不到對象,只好到附近的農場去當了上門女婿。

宋家姐弟倆的政審材料送到公社就擱淺了。在一些公社幹部的腦子裏,家庭成分不好的子女是沒有資格上大學的,哪怕你成績夠了,哪怕你考了全縣第一,那又能怎樣?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的大學,是給成分好的人上的。

儘管有招生政策規定,有官方報紙説明,但在改革初始階段,過去長期形成的階級觀念根深蒂固,仍然左右着人們的思想,成為時代進步的絆腳石。

姐弟倆通過問進程、找領導、背社論相關內容給別人聽、請人幫忙,她們的父親還給人送禮,好不容易才將兩人的政審材料送到縣裏,結果是兩人只能一人去上大學。姐姐宋運萍忍痛割愛,將指標讓給了弟弟,兩人的命運從此改變。

時代轉折階段,個人經歷艱難,集體經濟轉型也困難重重。

另一個男主角雷東寶當了幾年兵回到家鄉小雷家,看到的仍然是幾年前貧窮落後的老樣子。兒時的好友都長大成人,但一個個還是光棍。一天的勞動只有7分錢的報酬,沒有姑娘願意嫁到這個村子裏來。

農村聯產承包經營的政策下來了,老支書不清楚內容是什麼,如何操作,更不敢冒險。人民公社制度已經實行多年,儘管人們看到了其中的很多弊端,早已失去了勞動熱情和對土地的熱愛,但那是上面確定下來的制度,涉及到集體經濟的性質,沒有人敢動。

老支書讓副支書雷東寶去了解政策情況,巧遇宋家姐弟。已是大學生的宋運輝給雷東寶通俗講解了國家的農村政策,並回答了操作上的一些疑惑。

憑着在外當兵幾年的見識和改變家鄉面貌的一腔熱情,雷東寶帶領小夥伴們將隊裏的土地分了下去,接着又將荒廢多年的磚窯恢復運營,集體經濟好轉起來,個人收入明顯增加。

有人看到好,也有人看到不好,尤其在社會轉型初期。

公社接到舉報,小雷家生產隊私分集體土地,工作組將老支書帶走,村裏一時風聲鶴唳,人心動搖。雷東寶思前想後,組織社員大張旗鼓地直接到縣裏反映情況,得到縣長支持,危機才得以過去。

改革起步是艱難的,既要摸索前行,還要解放思想。姓資姓社的問題,從一開始就爭論不休。曾經反對的,現在要拿來用,單憑説理是難以服人的,嘗試去做會冒很大的風險。鳳陽小崗村的那份鮮紅手印契約,那十幾個村民是作了最壞打算的。

其實更大的風險是長期貧困會動搖人們對這主義那主義的信念。好在大家的共識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老百姓想過上好日子。

何為好?只有去實踐,看結果怎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檢驗後,思想觀念上才有可能更新,才能擺脱那些教條的東西,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來。

小雷家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雷東寶追到了宋運萍,並辦了一場熱鬧風光的婚禮,跟隨他一起幹的年青人也談起了對象。農業管理方式的改革,讓農民得到了實惠,改善了生活狀況。

起步艱難,難在以前的東西阻力太大。既然是改革,就要改變這些東西,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這涉及到政策、認識、資金、技術、人才、環境等多方面的要素,註定會遇到阻力,走一些彎路。

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更是如此,因為後者更為複雜,也就更加艱鉅。

在《大河》中,對特定歷史事件的描繪是成功的。影片沒有熱衷於對苦難的渲染和對'惡'的肆意展示,而是把着力點放在了表現苦難中迸發的人性美的光彩上。陳大河與異國姑娘冬妮婭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愛情,支撐着他們跨越意識形態屏障,度過了艱難時日;為了保護冬妮婭,的父親挺身而出,毅然認做女兒護在身邊。這些情節如穿透烏雲和陰霾的一線線陽光,照亮了人生,點燃了希望,伸張了正義。

特別要提到的是方文剛這個角色。他是陳大河的同學與同事,和那個時代的幾乎所有年輕人一樣,同樣有理想和抱負。儘管在艱苦面前他曾經有過失望和消沉,但在中,卻勇敢地主動承擔了所有'罪責',保護了陳大河。這種曉以大義的自我精神,是對中那些卑鄙'叛賣'行徑的鞭笞;是對中華民族'捨身求義'傳統美德的堅守。他雖然因此被迫離開了陳大河,從影片敍事中消失了,但是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運用典型化手法,在生活的旋渦中塑造當代人物的鮮明性格,是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特色。

成功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本質特點《大河》圍繞兩代人治理塔里木河的故事展開,具有典型而濃郁的新疆多民族特色。真實而自然地表現民族關係,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要求之一。在當代新疆的文藝創作中,我們既需要那些深刻揭示民族社會自身生活、生動塑造本民族時代新人形象的優秀作品,更需要深刻反映在新疆這塊祖國熱土上,各民族相惜相依、共榮家園,自古以來形成的'大家庭'關係和兄弟姊妹情意的作品。《大河》在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這一本質特點方面也是成功和感人的。

?大河之舞》,愛爾蘭踢踏舞的經典之作,被世界舞蹈界稱之為“愛爾蘭踢踏的完結制作”,併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演出場次最多、觀眾人數最多、世界影響最大的踢踏舞傑作,世界舞蹈評論界譽之為:“真正把愛爾蘭踢踏的靈魂展現給世界的作品,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踢踏舞劇。”

她帶給我的震撼是其他舞蹈所沒有過的。我印象中的舞蹈就是身體的律動,節奏的變化。但大河之舞帶給我不光是這些,她的節奏是如此動感,如此狂野,如此的大氣磅礴融合更多式曲風及樂器的演奏,更技高一籌的歌唱演繹,更豐富精彩的舞台效果,服裝造型並以全新面貌登場,所有元素都被成功融合重生,擦撞驚人的藝術火花。作為一名理科生,其實我對舞蹈還是蠻喜歡的,喜歡舞蹈帶給身體的節奏感,而當我在舞蹈鑑賞課上第一次看到《大河之舞》的時候,從未想到過舞蹈竟能與節奏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當我看到那麼一長排的舞蹈演員跳起整齊劃一、節奏強烈的舞步時,非常的激動,有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它不像芭蕾的高雅和民族舞蹈的舒緩,它是一場力感、動感、質感與美感兼具的百老匯音樂歌舞盛宴。當幾十位熱情奔放的男女演員列隊出場,用他們那釘上了鐵掌的'舞鞋,在地板上,跺踏出了震撼心靈的聲音的時候,我被他們勁爆的節奏和飛旋的舞步所震撼。他們展示了愛爾蘭“踢踏舞秀”這一有着700年曆史的世界舞蹈瑰寶在現代化的舞台上迸發出的巨大魅力。該劇以傳統愛爾蘭民族特色的踢踏舞為主軸,融合熱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明哥舞,並汲取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蹈的精髓,共同營造出一場氣勢如虹,異彩紛呈的絕世舞作。而愛爾蘭管弦樂團的演奏及合唱團的天籟美聲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二十多名舞蹈演員在舞台上以整齊的腳步動作,運用鞋底和鞋根的交互敲擊舞台地板,發出一連串清脆、乾脆、利落的觸擊深處,聽來恰似陣陣小鼓聲,配合旁白的穿插,讓每一名觀眾都感受到舞蹈所帶來的震撼。

在我看來,最有意思的場面出現在下半場第二幕,兩個身材壯碩的黑人舞蹈演員用誇張幽默的表演展示了狂放的美式踢踏,而三位愛爾蘭踢踏舞演員則在舞台上展示着愛爾蘭踢踏,兩隊舞蹈演員從一開始的互相較勁到互相模仿,最終一起共舞,整體節奏感表演帶有情節性,歡快奔放、整齊劃一的踢踏舞,讓每一名觀眾都為他們喝彩。

?大河之舞》作為一個全球熱演的演出項目,能立即得到世界上數以億計觀眾的青睞,已經説明了它的魅力。它不但是由踢踏舞、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古典芭蕾與現代舞 蹈精髓共同完成的絕世舞作,也是由愛爾蘭管弦樂團的出色演奏及合唱團的天籟美聲交織而成的曠古之音。《大河之舞》被世界舞蹈界稱之為“愛爾蘭踢踏的完結制作”,併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演出場次最多、觀眾人數最多、世界影響最大的踢踏舞傑作,世界舞蹈評論界譽之為:“真正把愛爾蘭踢踏的靈魂展現給世界的作品,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踢踏舞劇。”

最後,看了《大河之舞》後,對舞蹈有了些新的認識。一,熱情。也許一個舞者並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因為天才只有那麼幾個,一個舞者不需要過於曼妙的身姿,因為維納斯僅僅是神話,而對舞蹈的熱情,卻是使舞蹈充滿生命必不可少的。二,靈魂。我想,可以把舞者比作火燒雲,因為是那樣的美麗,絢爛,卻又變幻莫測,這是在燃燒自己的靈魂後在天空劃下的色彩。三,毅力。這是每個行業都必須的,毅力。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數據,大體是説舞者們穿壞了多少雙舞鞋,記得那是個驚人的數字,那要怎樣不斷的聯繫,不斷的演出,才能達到啊,着實令人敬佩。也許,對舞蹈,能做的僅僅是欣賞而已,但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9篇

近日斷斷續續地觀看電視劇《大河》,劇中提到“和光同塵”一詞,感觸頗深。

“和光同塵”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塵”。

“和光同塵”就是不露鋒芒,不自以為是,不自視清高,不脱離羣眾,和常人打成一片。尤其為官之人,更當和光同塵,不要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若不把他人放在眼裏,很難了解羣眾的心聲。對於一個不瞭解部下心理和想法的領導,想在羣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在今天的自由競爭中,若不能和其光、同其塵,而一意孤行,脱離現實,背道而馳,根本行不通。

人生活在世間雖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但又是與許多的事和人聯繫在一起的。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不能脱離社會。和光同塵也就是團結他人,圓通自我,不存偏見。道教自古至今,雖有不少隱跡于山林的修道之士,但亦從不放棄積極的入世。要使道教融入到社會人羣中就要和光同塵。以往的太平道提出的天下太平的理想,淨明道的忠孝思想,全真道的打塵勞(參加世俗的勞作)其目的是為了磨練心性,驅除邪心,以求得真心本性。都是道教和光同塵理念的最好體現和實踐。

道教教人化除成見,求同存異,處富貴不自大,成功名不自居,得寵愛不自顯。對於善良的人,以善相待,對於不善的人,用善來感化,使他改惡從善。這樣就能消除隔閡,人與人能夠相處融洽,社會才能和諧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第10篇

初到塔里木河的水利學校畢業生陳大河與方文剛,跟我們年紀差別不大,在 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他們沒有價值觀上的徘徊猶疑,就那樣懷抱着滿腔的愛國利民,站在解放初期這個新時代的起點,去參加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偉大工程,去 建設祖國大西北,振興中華,造福人民。那個年代的人們多麼單純,那個時候的理想多明晰,

不像我們 80、90 後,什麼都有了,什麼苦都沒有受,心心念唸的 卻還是自己的享受滿足。那些價值觀都大一統的年輕人,和我們這以特立獨行為高明的一代相比, 是他們喪失個性還是我們喪失方向?享受着先輩們血汗打造的 幸福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心懷感恩,自問自省麼?青年人是熱情的、活潑的、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身上充滿着幹勁和無限的 可能性,在高尚理想的指引下,這渾身的力量能轉化成非常偉大的事業,就像陳大河、方文剛和吐爾遜所做的那樣。為人民服務,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還 有力量和時間,我們能做的也有很多很多。

幸福從來都不難。叔本華把人生歸結為鐘擺,永遠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擺 動,我想這種觀點之所以陷入悲觀中無法自拔,是因為太侷限於自身、自我。人生不是為自己而活,如果把格局放大一點,不要執着於我能夠得到什麼,我能夠 實現什麼,我要過什麼要的日子,而是我能付出什麼,我能為別人帶去什麼,我能使別人的人生得到些許改善嗎,我對這世界,能有一點點貢獻嗎——這就是黨 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宗旨,這不是一句空話。誰若能切切實實地把這句話付諸實踐,最大的收穫也許並不是社會的榮譽和人民的感懷,而是自己內心的喜悦安 寧。我總是偏愛着中國傳統的,我們自己的文化,雖然文化並無優劣之分,但我們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學到底學到盡,也不會解決人自身完善和幸福的問題。 而我們的傳統文化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把人格完善的方法和人生意義的方向明瞭一清。

中國共產黨也以一句為人民服務,以最平易的方式告訴了我們 幸福的真諦。 電影演到冬妮婭冒着嚴寒獨自踏雪歸來, 毅然將自己的一生交給陳大河的片段,好多女孩子都哭了。原來愛情的真諦也和金錢物質無關,和索取無關,最美 最動人的是兩顆天使般的心靈,因共同的理想而相互貼近相互依存,兩個不懂索取只求奉獻的高尚人兒,在所有羣眾的愛護和祝福裏永結同心。

第11篇

最近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影片特別多,我覺得《大江大河》真的挺好,那個年代很貼近父母的時代,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很有感觸。改革開放這一重要的時刻,深刻着影響每一個人的思想和發展,也許是因為劇情裏都曾是父輩經歷過的,只是現實中的大多數都是平凡平淡的,是跟隨者變革行走,而非主導或走在變革的前沿。就像王凱説的,最終的宋運輝之所以成為宋運輝,與他自己的執着努力分不開,同時身邊人恰到的守護和大環境的政策革新也是缺一不可。

以前只是模模糊糊的瞭解那段家史。剛看沒多久的時候,下班後和爸爸聊一聊大鍋飯和改革開放那個時期。爸爸講述他那個時候,一邊上學一邊掙工分,等到年底還得評公分,掙得公分多錢就多,用公分換取一些生活所需品,其實我不能完全想象那個時代是怎樣的一個背景,可能不深臨其境不能感受到那個時期的艱苦。

我們常説上帝是公平的,但事實證明,上帝也有開小差的時候,我也記得奶奶跟我講過,當年爸爸上學根本買不起書本,都是用糊窗户的紙訂成本,結果才有練習本。反思自己,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太幸福了,但是我確不懂得勤儉節約,並且,自己也作為一名姐姐,卻發現對弟弟的關心比起宋運萍的無私太渺小了,我要擔負起姐姐的責任,對弟弟多多關心。

?大江大河》這是一代人的寫照,最讓我感觸深處的就是宋運輝對知識的渴求,為什麼很多人這麼感謝鄧小平,我覺得就單大學聯考這一件事糾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看了這些大事件覺得真心不容易,看得時候眼睛飽含淚水。宋運輝從大學到金州,彷彿渴了好多天沒喝水的,一頭扎進了一大盆涼白開。至始至終的單純統一,有自己的信念和堅持。心裏有默默地譴責自己,虛度四年的大學時光。現在的太多都缺少了對知識對學校的敬畏渴求,因為太容易得到了,反而不會執着得到。

只有經歷破斧沉舟,才能迎來人生新的起點。無論我們經歷什麼樣的磨難,都不要灰心,這是生活為了給我們更好生活之前的緩衝,時代的發展不可阻擋,政策可以阻擋一時,阻擋不了一世,歷史發展的軌跡只會按堅定不移的方向發展,個人在時代發展裏要堅信自己,不斷奮鬥,終會在這個時代裏取的成功,年輕的一代,要有勢不可擋的勇氣,奮力在推進改革和變革的前線,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第12篇

熱播劇《大江大河》講述了1978到1992年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弄潮兒們在改革浪潮中的不斷探索和突圍,真實還原了活躍在改革開放前沿一代人的創業生活、奮鬥歷程和命運沉浮。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用中華民族的智慧,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馬克思主義道路。40年的風雨歷程,40年的光輝歲月,我們向世界、向自己證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落後與封閉就要捱打,40年的奮鬥,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恃強凌弱,成為和平發展的代言人,國內穩定發展、人民生活安心。

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0年的改革開放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一條正確之路、必經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是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關鍵抉擇。

的確,40年的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也改變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生活,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説的那樣,“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面對着困難與挑戰全新升級的無限“險峯”,每一位青年幹部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受益者,接續改革開放的建設者、開創者,更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勇攀“險峯”的浩蕩之隊,懷揣着40年前的勇氣和底氣,衝鋒在前,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將我之“小夢”匯入時代“大夢”。新時代屬於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只是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的小夢想,安徽小崗村的“大包乾”便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軌跡;只是為了老百姓能不再忍受飢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便造福了世界人民;只是為了給村裏的羣眾修出條“生路”,“太行公僕”吳金印帶領唐莊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他們在實現當初心內“小小夢想”的時候,決不會想到今天竟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的一面面旗幟。今天,每一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青年幹部們,不論此刻你是正坐在電腦前為了落實一個惠民項目而絞盡腦汁,是正奔走在田地間向下一位貧困户家中趕去,還是正在辦公室裏為前來辦事的羣眾解疑答惑,你們此刻正在身體力行的“圓夢時刻”終將匯入“時代之夢”的大江大河,匯聚起激流勇進,乘風破浪的無窮力量。

以我之奮鬥助力國之強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開放給了眾人無限的機遇,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艱難險阻。“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馬化騰,國企改革“邯鋼經驗”的創造者劉漢章,以及華西村改革發展的帶頭人吳仁寶等等,他們便是從0開始,一步步帶領有夢想的奮鬥者闖出瞭如今大有可為的天地。青年幹部作為如今時代的中流砥柱,要想真正成為“定海神針”需要的不僅是堅定的意志、忠誠的品格,更是如他們一樣滿腔的鬥志和一身的本領。這便要求我們勇敢地邁出温室,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到改革創新的主陣地、到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到信訪維穩的難點區去經受、歷練、在新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在新實踐中適應新時代,在疾風驟雨中蜕變出可以助力國之強盛的有力翅膀。

艱難曲折在險峯,無限風光更在險峯!青年人,讓我們一起懷揣着無限夢想,以勇攀“險峯”的奮鬥之音,奏響新時代的澎湃華章。

有道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改革關頭勇者勝。新時代,廣大年輕人當劈波斬浪,激流勇進,乘着改革浪潮的風帆,繼續在大江大河的潮流中,以堅定的意志與昂揚的風采去激揚最美的青春。

第13篇

緊接着,便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以此為標誌,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起步,涉及到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就像無數小溪奔騰向前,繼而匯成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

在鄉下養豬的男主角宋運輝大學聯考成績全縣第一,他姐姐宋運萍待業在家,其考試成績也過了錄取分數線,姐弟倆卻在同一件事情上遇到了難題——政審。

他們家的成分不好。他們的父親解放前曾被抓壯丁,在舊軍隊中當過兩年兵。

家庭成分在那個年代,是劃分階級的重要依據,也是個人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識。出身在這種家庭的子女,別説當兵、上大學、參加工作沒有機會,就是到了結婚年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我老家有一個同學,長得一表人才,能幹會唱,就因為父親是右派,在家找不到對象,只好到附近的農場去當了上門女婿。

宋家姐弟倆的政審材料送到公社就擱淺了。在一些公社幹部的腦子裏,家庭成分不好的子女是沒有資格上大學的,哪怕你成績夠了,哪怕你考了全縣第一,那又能怎樣?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的大學,是給成分好的人上的。

儘管有招生政策規定,有官方報紙説明,但在改革初始階段,過去長期形成的階級觀念根深蒂固,仍然左右着人們的思想,成為時代進步的絆腳石。

姐弟倆通過問進程、找領導、背社論相關內容給別人聽、請人幫忙,她們的父親還給人送禮,好不容易才將兩人的政審材料送到縣裏,結果是兩人只能一人去上大學。姐姐宋運萍忍痛割愛,將指標讓給了弟弟,兩人的命運從此改變。

時代轉折階段,個人經歷艱難,集體經濟轉型也困難重重。

另一個男主角雷東寶當了幾年兵回到家鄉小雷家,看到的仍然是幾年前貧窮落後的老樣子。兒時的好友都長大成人,但一個個還是光棍。一天的勞動只有7分錢的報酬,沒有姑娘願意嫁到這個村子裏來。

農村聯產承包經營的政策下來了,老支書不清楚內容是什麼,如何操作,更不敢冒險。人民公社制度已經實行多年,儘管人們看到了其中的很多弊端,早已失去了勞動熱情和對土地的熱愛,但那是上面確定下來的制度,涉及到集體經濟的性質,沒有人敢動。

老支書讓副支書雷東寶去了解政策情況,巧遇宋家姐弟。已是大學生的宋運輝給雷東寶通俗講解了國家的農村政策,並回答了操作上的一些疑惑。

憑着在外當兵幾年的見識和改變家鄉面貌的一腔熱情,雷東寶帶領小夥伴們將隊裏的土地分了下去,接着又將荒廢多年的磚窯恢復運營,集體經濟好轉起來,個人收入明顯增加。

有人看到好,也有人看到不好,尤其在社會轉型初期。

公社接到舉報,小雷家生產隊私分集體土地,工作組將老支書帶走,村裏一時風聲鶴唳,人心動搖。雷東寶思前想後,組織社員大張旗鼓地直接到縣裏反映情況,得到縣長支持,危機才得以過去。

改革起步是艱難的,既要摸索前行,還要解放思想。姓資姓社的問題,從一開始就爭論不休。曾經反對的,現在要拿來用,單憑説理是難以服人的,嘗試去做會冒很大的風險。鳳陽小崗村的那份鮮紅手印契約,那十幾個村民是作了最壞打算的。

其實更大的風險是長期貧困會動搖人們對這主義那主義的信念。好在大家的共識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老百姓想過上好日子。

何為好?只有去實踐,看結果怎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檢驗後,思想觀念上才有可能更新,才能擺脱那些教條的東西,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來。

小雷家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雷東寶追到了宋運萍,並辦了一場熱鬧風光的婚禮,跟隨他一起幹的年青人也談起了對象。農業管理方式的改革,讓農民得到了實惠,改善了生活狀況。

起步艱難,難在以前的東西阻力太大。既然是改革,就要改變這些東西,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這涉及到政策、認識、資金、技術、人才、環境等多方面的要素,註定會遇到阻力,走一些彎路。

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更是如此,因為後者更為複雜,也就更加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