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範文4篇 “除法不僅是運算,更是思維——對《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的深入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本文介紹了一位國小數學教師在教授《有餘數的除法》時,通過破解學生對餘數的迷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應用。教師不僅完善了自己的教學方式,也為其他教師提供了啟示和借鑑。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範文4篇 “除法不僅是運算,更是思維——對《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的深入反思”

第1篇

?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台,把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作為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餘數,認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同時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餘數,得出結論。創設小精靈聰聰獲獎分10支鉛筆為契機,既讓學生懂得了成功應與夥伴同享又通過具體操作如何分10支鉛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感知:每人分3根,可以分3人,還多1根。突出了“剩餘”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為下面進一步學習餘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餘數後引出除數比餘數大時,作為拓展題引導學生去發散思維,在掌握口算有餘數的除法後,通過讓學生計算,逐步發現不斷的改變被除數,這裏數字取了比較小的數,如10÷3、11÷3、12÷3等,被除數變大,餘數也跟着變大,不過不管被除數怎麼變,餘數始終比除數小。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藉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餘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對教材作了一些的處理。教學時聯繫前後的`知識,如從複習舊知引入,而最後的拓展就是為後節課的教學鋪墊,從動手操作再到口算,讓學生不僅存知道餘款數必須比除數小,也明白餘數為什麼不能大於或等於除數。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反覆撰寫的教學設計來講,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

1、導入從複習舊知入手。學生很快能做出來,但在後面的練習時學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課前應該多做這方面的練習。

2、在學生動手操作後,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説,多讓學生説,從學生描述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來描述。

可能與週一第一節課有關,學生還沒有從假期中回到課堂,所以整課堂顯得沉悶了一些,有的同學對了老師拋出的問題知道答案就是不敢説,不想舉手,但老師點名叫到還能答上來,這使我在教學中把我推到了被動的角色,本應是導演,可是沒有導好整齣劇,使們臨時改變角色,不得不成為了臨時演員。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面對三年二班同學棘手改進的,這令我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我想我會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教學之路。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範文4篇 “除法不僅是運算,更是思維——對《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的深入反思” 第2張

第2篇

我教學了三年級教材《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教材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擴展,我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另一方面重視聯繫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學習有餘數除發的計算。本節課我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活動,動手分一分,由沒有剩餘引入到有剩餘,初步建立餘數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有餘數除法”來源於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嘗試“轉化”,這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餘數和除數關係。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教學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平均分鉛筆,這一具體行為直觀感知。使學生形象感知正好分完與有餘數的兩種不同分的結果。

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思維活躍,在最後的鞏固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進一步驗證了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合作意識。

以上是我感到滿意的地方,當然其中也有不足點,雖然整堂課的重點部分—對餘數的`理解,已不成問題,但有些細節還需改進,例如:有關除法應用題中單位名稱的書寫,如何把應用題答完整,都是我在課堂上沒有預想到的,這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還需改進。

第3篇

今天去xx國小講授了《有餘數的除法》這一課,講完之後,xx老師們的講評讓我收穫很大,明白了一些自己講課中的不足。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知道可以用“除數×商+餘數=被除數”的方法來檢驗是否做對。

通過對於《有餘數的除法》這節課的多次講授發現了自己板書和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所以可以將一些男的不大的問題,交由學生辯論探討得出答案,生生的碰撞會讓這節課更加精彩。

2、板書的設計要有條理、清晰,突出重點。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錯誤的地方可以寫上,一起訂正後再把錯誤方法塗掉。

3、在讓學生擺小棒的環節之前要先讓學生猜想,經歷動腦思考的環節,然後再用小棒去驗證。在學生猜想或者討論的時候無論對錯,都不要打斷,以免使得學生怕出錯不敢發言。

第4篇

這是這個學期開學後的第一課,又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擺小棒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二是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在平均分物體時有時會有餘數,並理解餘數的含義,滲透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根據兩個班級的學習情況,本部分知識對於部分學生來説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是比較困難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明白“被除數”和“商與除數的乘積”有什麼區別。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本次教學我採取了以下設計:

學生每人有10根小棒,每3根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學生很快分完)藉助“分小棒”的活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比較容易地理解了“餘數”的意義。學生經過動手和動口已經對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對除法豎式的寫法也已接觸,只是不熟練。讓學生擺小棒,為下面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與理解作好好的鋪墊,同時對於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好處。

二、寫一寫(初步體會豎式各部分的意義)。

除法還可以用豎式表示,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怎麼表示。我採用的是示範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因為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不一定每節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尤其是數學,有些知識是規定性的`,不適合學生探究。有餘數除法算式的寫法是已經規定的、現成的知識,所以對於除法豎式的寫法我沒有讓學生探究,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應怎樣寫。但是這也並非是死記硬背式的機械學習。學生通過擺一擺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教師的直接講授過程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基礎上的。然後又讓學生進行了回顧與提煉,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對10根小棒能分幾組的討論,也滲透了餘數要比除數小的觀念,為下節課探討餘數與除數的關係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