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做好政協工作報告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4W

關於做好政協工作報告

堅持把黨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謀劃安排政協工作的主要依據,突出在黨政工作重點、羣眾生產生活難點、社會治理焦點上謀良策、出實招,確保議政議到關鍵處、建言建在點子上。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做好政協工作報告資料,歡迎參閲。
 

關於做好政協工作報告

 

報告一

一、牢牢把握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這一屬性,着力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

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貫徹落實黨中央對人民政協的領導和對政協工作的要求,既是人民政協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要求。市縣政協要發揮好“ 重要陣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就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一切工作的大前提。要抓牢做實政治領導,把增強“ 四個意識”、堅定“ 四個自信”、做到“ 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規矩和政治責任,帶領市縣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始終站穩政治立場,始終在黨委領導下履職盡責。要抓牢做實思想領導,以全面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着力強化黨的

創新理論的實踐應用,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強化政協委員和各界羣眾對“四個認同”的理解和支持,使政協思想輿論陣地始終穩如磐石。要抓牢做實組織領導,切實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堅持和完善政協黨組、機關黨組、機關黨委、黨支部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黨員履職活動組、重要政協活動中成立臨時黨組織、黨員委員聯繫黨外委員等創新制度優勢,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二、牢牢把握專門協商機構這一性質定位和工作定位,着力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專門協商機構的定位是為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所做的重要制度設計,也為市縣政協進一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指明瞭前進方向。市縣政協必須樹立“ 有為才能有位”的理念,把不斷提高協商議政成效作為始終如一的追求,作為解決市縣政協“ 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問題的金鑰匙。

要一以貫之圍繞市縣中心工作協商議政,堅持把黨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謀劃安排政協工作的主要依據,突出在黨政工作重點、羣眾生產生活難點、社會治理焦點上謀良策、出實招,確保議政議到關鍵處、建言建在點子上。

要一以貫之完善協商議政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協協商工作規則,探索建立與黨委政府更為細化的銜接機制,豐富完善民主黨派參與政協活動、在政協發表意見建議的工作機制,明確界別履職內容、方式和保障措施,探索在鄉鎮( 街道) 層面開展政協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一以貫之提高協商議政工作質量,

在建言資政上,“精耕細作”每一年的重點課題,確保報送黨委政府的建議案、送閲件質量不斷提高;在經常性工作上,着力完善調查研究、提案信息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建言資政質量評價辦法和標準,以制度推進經常性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在協商形式上,深入探索政協協商同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新形式,大力推進“ 智慧政協”工程,積極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在工作效率和覆蓋面上實現雙提高。

三、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這一重要特徵,着力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

在“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機遇和挑戰纏繞交織,我們要繼續前進,就必須增進各族各界人民的大團結大聯合,切實把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越是在基層,各方面工作與人民羣眾切身利益聯繫越密切,市縣政協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發揮協商民主作用,在基層治理中凸顯政協優勢。

一要在築牢共同奮鬥思想政治基礎上善作善成,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引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帶領基層政協組織和各界羣眾樹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要在搭好黨委政府與各界羣眾溝通聯繫橋樑上善作善成,及時把羣眾最為關切的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方面問題傳遞給黨委政府,促進相關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實把各界羣眾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行動統一到推動地方振興發展上來。

三要在廣泛匯聚團結奮鬥正能量上善作善成,全面增強黨派在政協重要會議、重要活動中的參與度,進一步從制度機制上為黨派團體在政協平台履職創造良好環境;深入實施談心談話、走訪委員等制度,引導委員積極主動聯繫服務界別羣眾,通過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拉長包容的多樣性半徑;大力強化在各級各類媒體的輿論宣傳力度,以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自身的正念正行,凝聚團結奮鬥的共識。

四、牢牢把握“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要求,着力增強委員責任擔當。

“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和總書記對政協工作的新要求,圍繞本地中心任務開展好履職工作,關鍵是要把委員隊伍建設好,讓全體委員更有動力、更有能力、更有定力履職盡責,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的使命和任務。

一要在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上更進一步,引導委員深刻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增強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意識,準確把握政協履職方式方法,積極建言資政;堅持把履職重點放在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上,用解決羣眾“煩心事”的實際行動,增強各界羣眾跟黨走的堅定決心。

二要在提高委員履職成效上更進一步,着力提升協商能力,培養協商意識和協商精神,在調查研究上狠下功夫,變“廣種薄收”為“精耕細作”,始終攥緊協商議政話語權;着力發掘履職內生動力,培養奉獻意識和奉獻精神,建立健全委員履職評價及調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激勵機制,落實委員非常態退出機制,鼓勵引導委員做到工作職責和委員職責“ 兩不誤、一肩挑”;着力強化履職服務能力,培養服務意識和服務精神,持之以恆強化政協機關建設,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機制和更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為委員履職提供更好保障。

三要在改進委員作風上更進一步,建立健全委員履職檔案、常委履職報告等制度,探索開展委員履職評價和定期考核工作;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教育引導委員錘鍊道德品行、嚴格廉潔自律;培育新時代市縣政協文化,增強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調整優化與之相適應的履職方式方法,不斷贏得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政協工作的關注支持。

報告二

新變化

改革開放,讓中國再一次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進入新世紀,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在基本完成新中國成立前史料的搶救性任務後,開始重心轉移,即“從徵編出版建國前史料轉移到徵編出版建國後史料”;同時,“繼續搞好庫存資料的清理、保管和利用工作,繼續探索文史資料工作為現實服務的新途徑”。“一個轉移、兩個繼續”,拓寬了政協文史資料的現實工作場域,也增加了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紐帶服務功能。

20xx年黨的xx大後,全國政協專門制訂了《關於加強文史資料工作的意見》,明確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原則:“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求忠於史實、秉筆直書;堅持統戰和‘三親’特色,允許多説並存,尊重歷史見證人從不同側面對歷史事件的表述;堅持服務大局,注重社會效益,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指明操作路徑:“匡史書之誤、補檔案之缺、輔史學之證”。

而今,邁入新時代,人民政協進一步與時俱進。其中,把聯繫文化藝術界的工作劃歸到文史委員會,調整設置為“文化文史委員會”,以便“就文化藝術文史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和提案”。文化是源,文史是流,一融會,更能挖掘歷史,記錄當下,也更能煥發文史的“在場效應”與文化的“承續功能”。

新思考

學習是政協文史委不言而喻的內在職責,也是人民政協的思想內驅力。調查、研究是政協文史委發揮文化、文史資政作用的基本依託,也是人民政協參政議政的重要舉措。在大格局統一的前提下,新時代人民政協在全國層面設“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江蘇省政協改為“文化文史委員會”,市縣區地方政協則因地制宜靈活設置。隨着高質量實現小康社會的決勝,文旅融合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全面開啟。不管怎樣,學習、文史、文化,將成為政協文史委工作的“常態”“關聯”關鍵詞。在此背景下,恪守與創新同樣值得地方政協文史工作思考。

首先,“史”是縱向貫通的。唯清楚所由來,才領悟當將去。人民政協是中國政治制度的獨特設計與獨特貢獻。從舊政協到新政協到新時代政協,政協高舉的“團結和民主”兩面旗幟始終昂揚。在搶救性保存新中國成立前的史料後,有必要持之以恆,讓見證“建國大業”與參與“改革開放”者,存下記憶,作點“口述史”。當年黃炎培所述的《八十年來》,與近些年深圳政協文史委所作的《深圳口述史》便是鮮活例證。“三親”特性,一脈相承。

其次,“史”是橫向並舉的。政協的文史,不同於黨史,不同於文聯的文學、文化部門的文藝,也不同於地方檔案與史志,它是嚴肅又活生生的“三親”記錄,是個人與羣體在時代大潮中的定位與定格。不拘形式,不搞預設,不要求“統一口徑”,更不苛求一時一事一處的“政治正確”。可以説,拾遺補缺、有此一説、立此存照,是政協文史資料的存史特徵,而“政協性”決定了政協文史資料工作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無可替代。

新做法

政協文史工作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務實”中存史,在“務虛”中資政:客觀記錄當下,使“今天的事”成為“明天的史”;以史為鑑,讓並不遙遠的“曾經”告訴可以觸及的“未來”。有時,史料中的“冰點”或可冰釋當下的“熱點”,而當下的“難點”也或可填補史料中的“盲點”。恪守與創新,文史方可揮灑。

首先,恪守“史記”立場,鍥而不捨編好政協文史資料。存史是根,“政協性”文史資料的徵編與出版永遠是政協文史委的生命與使命。徵編無禁區,公開出版有原則。只有“無禁區”才有“大境界”與“未來價值”。政協文史資料從誕生起就屬“內部資料”,就是為時代真實存檔。周總理在倡議時即表態“從最落後到最先進的都要記載下來”。有些資料,因為國際形勢、政治風雲,公開出版的時機不成熟,可以先徵集“存檔”,後待解密解讀,以不留存史空檔與研究空缺。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歷次政治運動,每個地方都有事件與教訓,不爭論,不急於下定論,忠實記錄下來、原本呈現出來,不啻當代“資治通鑑”。

管好“專區”(史料的地方性),看好“雷區”(史料的政治敏感性),建好“特區”(史料的創新性)。編史不等於埋首故紙堆,也不同於全盤根植“白紙黑字”。數字化、全媒體,足以讓文史資料張揚,也保證了政協文史資料的時空傳播。目前,各地都在嘗試建設政協文史資料館與文史資料共享數據庫,有力證明政協文史委工作的主陣地永遠是文史資料,資料才是資本。

其次,走向“史域”現場,以開放的姿態做好時代的發聲者。打通古今,拆除書齋與現場之間的藩籬,讓現狀去“尋根”,讓問題去“探路”。通過文化的尋根、探路,走向意見建設的詩和遠方。政協文史委的建言獻策,更要在文化這一軟實力上下功夫。不薄古,也不泥古,力爭為歷史長河中激起的每一朵代表性浪花留下生動寫照。挖掘鄉土史料,注入時代元素,讓鄉風鄉賢等優秀傳統文化催化鄉村振興,促進鄉土社會的現代化轉型。

進入新世紀,人民政協在“五大文明建設”,特別是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在場,且做出重大的智力貢獻。不定“作者”,不拘“筆法”,為古城古鎮古村落保護、“一帶一路”建設鼓與呼。發揮主體與主導作用,走向協商民主的舞台中央,讓文史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科學發展發聲。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江蘇省政協上下協同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直接為“水韻江蘇”助力。

作為基層政協,揚長避短,精準出場,當正視地方性文史資源的侷限,保持應有的文史擔當與文化自覺。儘可能“文史資政”,為一方水土的“文態規劃”把脈。吳江是水的天堂,遠古的太湖、千年的運河、凝聚集體記憶的太浦河,還有賜予赤子胎記的母親河吳淞江,無不深情而靈動地激發着地方文史的靈感。因而,一方面我們呼籲保護,另一方面,也要抓住紀念節點宣傳。地方性、時代性、現實性,通過“文之化”“史之化”,最終造就新時代地方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新作為。

 

Tags:政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