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飄讀後感1000字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9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深刻地思考書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飄讀後感1000字8篇,供大家參考。

飄讀後感1000字8篇

飄讀後感1000字篇1

中國歷史上每個有責任感有成就的史學家,都會以他們的心血凝聚起來的思想,留給全人許多有益的啟示。對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馬遷。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父親司馬談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臨死前囑託司馬遷幫他繼續完成史書,然而,司馬遷因替一位將軍辯護而遭受酷刑,他風次想血賤牆頭,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後,一部鴻篇鉅著《史記》誕生了。

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展示了一部輝煌的中國通史的畫卷,兩千多年來,讚歎它,研究它的人不絕於時,證明它有巨大的挽力和不朽的地位。

這是一部説不盡的“史家之絕唱”。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真實的意境中,輕鬆幽黑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事件的背景特色,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有《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領圖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副食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對於這樣一部宏偉的歷史著作所展示的歷史長卷來説,在歷史運動中的每個人,都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呢?這些角色和他們所活動的歷史舞台及背景,對今天的人們有些怎麼樣的重要啟示呢?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理在心底,重在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豐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業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正是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堅持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學校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幹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力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麼可能成為棟樑之才?

讀史記使人明智,以史記為鏡,可以知興蓑。為了自己民、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吧?

飄讀後感1000字篇2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經説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最近有幸拜讀,希望將讀後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史記描繪了從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年間的歷史與個人的喜怒哀樂,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去描繪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其對遠古時代傳説的記載與對奴隸制社會的描寫,是古今史書的獨一無二的記載,所以其歷史考察價值是無窮的。但百姓為何要讀它呢?因為它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離騷》是戰國時期屈原的優秀代表作,史記能與它相提並論,是一種榮幸,從中可以看出史記的文學價值是無與倫比的,這也是史記備受古今各界人物推崇的原因所在。

史記上的故事使我流連忘返,其中收錄在《呂不韋列傳》中的呂不韋舉薦子楚使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呂不韋見了秦昭王庶出的孫子子楚,很同情他。呂不韋為了幫子楚而遊説秦國,子楚答應:只要他遊説成功,便與他共享秦國。於是呂不韋拿五百金送給子楚,有那五百金遊説秦國。他找華陽夫人的姐姐,用重金賄賂她,並向其舉薦子楚,讓其勸華陽夫人:“你何嘗不找一個賢能的人去認他做乾兒子?我看子楚非常賢能,是個人選。於是,華陽夫人與太子安國君決定將子楚作為繼承人。呂不韋調了幾個宮女與他同居,子楚要她們,呂不韋給了他,但隱瞞了其中有一個已經懷孕的真相,後來,這個女人生下了嬴政。後來,他們趁變亂逃回秦國。這時,安國君即位,沒過多久,子楚即位,後來,嬴政即位,呂不韋獲重賞。

讀完史記,我百感交集,史記中那人物的悲歡命運使我徹夜難眠,我從史記中汲取歷史中的教訓與成功的祕訣,我覺得史記身上有一些東西是幫助我們走向漫漫人生路的養分。總之史記使我對歷史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一開始我認為歷史是一種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史學家才會研究的東西,史記離我們凡人很遙遠;讀了它之後,我覺得歷史與我們的距離近在咫尺,而並不是那麼遙遠,史記也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比如從項羽的身上,我們就能看出他那勇猛善戰的特點,正因如此他才打敗了秦王朝;也可以看出他不善待部下,急功近利的特點,這也使他最終走向沒落。史記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受到重用到沒落都有他自己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人生興旺之道,這也是一種獨特的魅力。總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綜合到現在是:以史為鏡,可以知方向。

在書海中遨遊,史記這樣的好書伴你終生,但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並重的古代着作恐怕只有史記一部。所以,史記是一部的的確確的好書,一部古代典籍,一部藝術珍品!

飄讀後感1000字篇3

每次回家,我都要看一遍《路遙全集》。每次看過人生後,我都很困惑,到底人要過怎樣樣的一生才算幸福呢?我向往大都市的繁華與熱鬧。可這樣我就一定幸福了嗎?相反,在家鄉,過着雖然清貧但寧靜的生活,我就一定不幸福了嗎?我知道我還年輕。而年輕的人就容易理想化。但我也不是沒想過物質。畢竟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不容易大富大貴。當一個人努力工作達到吃飽穿暖,也能供養家人時。那麼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所謂文化人和鄉村裏快快樂樂的莊稼漢,幸福對於他門而言,有什麼不同呢?我知道我將和大多數人一樣,過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我的心一直在找安寧之所。

前幾天遇到一個朋友,我説,如果碰到喜歡的人,畢業就嫁。她很不以為 然。説那你們的物質基礎在哪?當別人都買房甚至買車時。他能給你什麼呢?恐怕那時你就不可能感覺幸福了。聽着他的話,我沉吟了良久。是啊,這世上多數人還是以物質衡量別人的多啊,不過,我為什麼要和別人比物質上的享受呢。如果別人可以有那麼多的物質,當然有他的道理。我沒有,也有我的理由。我清貧,但我在我的世界是一個王者,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別人看不起我,只能説明他的思想境界太底,不知道這世上真正的快樂是什麼。一笑了之是最好的迴應。

只有認真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生活最真誠的回報,哪怕並沒有豐厚得物質。每條生活道路 每個人生的選擇,都很艱難。而選擇之後必然要有大量的無怨無悔的付出。只要選擇了,就應該義無返顧!

我很喜歡孫少安,他選擇做莊稼漢,做商人,都是命運推着他走的,可他每一步都走的那麼艱辛,那麼激昂,也走的那麼完滿。在他心中,生活就是奮鬥,而奮鬥的最終目標不是別的,是吃的飽,穿的暖,在人前活的有尊嚴。他做到了。成功是什麼,並不是別人眼裏的榮耀,羨慕。而是堅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許這目標在別人眼裏是如此低微!我更愛少平,這個從黃土地上走出來的小子。對於他,我簡直不能説什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我不是他,也碰不到象曉霞的另一位。什麼是苦,什麼是甜,而幸福又是什麼模樣?酸甜苦辣才是人生,我們不過是這平凡的世界中的芸芸眾生。

每次看到曉霞的死,我都忍不住會淚流滿面。現實的生活為什麼就不能與完滿的愛情相統一,非要和他作對呢??整個平凡的世界確實是平凡人的世界,而最後,路遙卻難免走了唯美的路線,讓曉霞的死來昇華了愛情的純潔與崇高,讓我們避免看到了一般純文學類小説中那類表現粗糙和世俗的現實與理想的衝突。或許人生是由無數個忽而醜陋忽而美好的人性組成。表現人生的真相是必須的,但人類還需要那種源於生活高於世俗的崇高感情存在,因為生活已有無數個讓人失望的地方,而精神上的明燈正是讓人們達到光明彼岸的唯一!

現在很多人是否過的都很實在呢?考慮的事都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的呢?或許因為我還沒出校門,並沒有經歷過找不到工作的彷徨,找到工作後得不到更好發展的迷茫,但我總認為人生在世,許多的東西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永遠是純潔而至上的。例如婚姻和感情,它們到底應該是屈從於生活,附屬於生活,還是主導生活的呢?讀者上有一篇文章是這樣説的。有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美美。有一天。有三位老人來到他家門口,主人看到了就要他們到家歇歇,可三位老人説,他們分別是成功,財富和愛,只能選一個。主人回到家中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讓愛進屋。沒想到,另兩位老人也隨着愛的老人一起進屋了。主人很奇怪,三個老人笑着説,只要有愛的地方就會有成功和財富。當然,這個故事只是一個虛構。世上有多少相親相愛的家庭還很悲慘。但它至少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因為愛而選擇生活,正因為有愛有情有牽,才使生活如此美好。才讓我們對生命眷戀不已,從而熱愛他,積極的為他而奮鬥。有人分擔,困難挫折都不是那麼難忍耐。如果僅為活者而生活,僅為生活而生活,那麼我們這一輩子是否也太隨而安,太暗淡無光了呢?

飄讀後感1000字篇4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生物學家亨利·法布爾寫的一本昆蟲學科普書籍。法布爾的文筆精煉清晰,充滿情趣,以至於這本書被稱作為“昆蟲學界的史詩”。法布爾本人也被稱為“昆蟲學界的荷馬”。

我閲讀的版本是節選版本,從原本厚重的10卷中精簡出了17個生動又有趣的昆蟲觀察記錄。其中有生活中常見的蟬,螞蟻;也有不常見的蠍子,孔雀蝶;甚至令人討厭的蜣螂在經過作者細膩而生動的描寫而後,變得可愛起來。

但是,我對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這些形態各異的昆蟲,而是法布爾研究昆蟲時體現的科學精神。他在書中説:科學研究分為4步:觀察——描述——解釋——預測,過程中要做到嚴謹,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聖甲蟲,也就是蜣螂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生物。他們十分擅長滾糞球,甚至連幼蟲的卵殼都是由糞滾成的。法布爾在研究這種昆蟲時,他聽到了認為幼蟲的卵殼是渾圓的言論,並且還是有名的“大師”説出的研究結果。法布爾並沒有輕易相信看似權威的結論,而是自己去觀察,去研究這個十分細緻的昆蟲特點。最終,法布爾發現幼蟲的卵殼是梨形的,證實了“大師”的言論是錯誤的。於無疑處生疑,用實踐去檢驗理論,這就是法布爾的科學精神。

在研究大孔雀蝶的時候,法布爾為了控制變量,曾連續多天長時間觀察蝴蝶的生活習性與行為特徵。他沒有找到了規律就不再研究,而是試圖用更加嚴謹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發現,這無異是科學精神的最好詮釋。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法布爾在研究南美潘帕斯高原的糞金龜時,不僅侷限於自己的科學研究,更把自己的研究結果上升到了幫助人類的境界。他聯想到了當時的公共衞生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尋找正確的答案。另外作為一個現代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能被網絡上、生活中的各種言論所迷惑,凡事要進過自己的思考再做判斷。

誠如我們學過的課文《河中石獸》所説:“然則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法布爾是踐行這個道理的最好榜樣。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研究,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弄清楚變化無窮的世界,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科學精神的人。

以科學的精神,探索昆蟲的奇妙世界,這就是我對法布爾《昆蟲記》的一點理解。

飄讀後感1000字篇5

在我的藏書中有一本史鐵生的著作《我與地壇》。最初接觸史鐵生的文字是從《秋天的懷念》開始,他的文章一下子觸到了我的淚點,以至於跑了好幾家書店,才買到《我與地壇》這本書。幽藍色書皮包裹的是作者搖着輪椅在地壇思索的人生。

腰疾造成史鐵生雙腿殘疾,風華正茂的他,痛不欲生。失去雙腿的事實,使得他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焦躁不安,肆意摔砸手邊的物件。低沉抑鬱,心靈頹廢,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悲痛。看到史鐵生每天歇斯底里地捶打着自己的雙腿,他的母親悄悄在門後流淚。面對一個雙腿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的兒子。母親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不僅要精心照顧他,還要隱忍他的“壞脾氣”。史鐵生在文章中寫道“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直至他母親去世,史鐵生才意識到母親的艱辛,母親為他承受的痛,是他無法想象的。他寫了一篇散文《合歡樹還在,母親卻不在了》以此文緬懷逝去的母親。

在地壇,他和園子裏的樹木,牆垣,石階對話,地壇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寫作成為連接生死的一座橋樑,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了人生百態和對命運的感悟,成為我們捧讀在手,久久難以釋懷的故事。史鐵生筆下的文字質樸通透,只要你細細地品讀,反覆琢磨,你會發現,最具有強大的治癒功能的還是文字。文字是有力量的。其實最好的文章是不需要過多的華詞美句。過多的修辭手法往往是畫蛇添足,既費了筆墨,又把整個文章塗抹的面目全非。

?我與地壇》最能與讀者產生共鳴的就是樸實。在史鐵生最樸素的字裏行間,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他對於人生的思考。在失去行走的能力後,在經歷了痛苦的絕望後,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寫作能力,筆耕不輟,用文字為讀者展示他對於人生的思考。“人為何生?人何時死?人為什麼想活着?人該如何活?為什麼寫作?”史鐵生所有的文字更多地彌散着哲思的光輝。

史鐵生也寫過這樣的一句話。讀書多少沒關係,別讓大腦野蠻生長。經典之作和經典之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相信你讀完《我與地壇》之後,一定會有同感,這便就是這篇文章的深度,它能啟迪一顆蒙塵而浮躁的心靈。還有很多像史鐵生這樣的身殘志堅的人物,比如華羅庚,張海迪,桑蘭,他們的故事感動並激勵着我們這一代人。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每一個傳奇後面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誰經歷的苦難多,誰懂的東西也就多,瀕臨過死亡的人往往最熱愛生活,只有經歷苦難的人才會加倍珍惜生命,珍惜幸福。

飄讀後感1000字篇6

很早以前就聽説這本書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剛開始看時還沒有什麼寫感想的習慣,後來越讀越有感觸,於是也忍不住寫上幾句自己的想法。

整個明朝從殘忍的朱元璋開始,讓我對這個大明公司的創始人恨得牙癢癢,同時也明白了要開創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不光得有才能,還必須得心狠手辣。後面朱棣的奮鬥史和朱元璋可以説有異曲同工之妙。後面幾個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無能,但卻湧現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應該是王守仁,心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沒問題,可以稱為聖人。第二位於謙,在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衞戰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於謙本人清正廉潔,最後被誣陷而死之後抄家,竟沒有多餘的家財。就人品和政績而言于謙確實讓人敬佩。

第三位是張居正,就政績而言他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當首輔的十餘年裏,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力復甦,百姓安居樂業。可他私生活卻比較亂,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謙之後也合情合理。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無論如何,強盛的大明王朝也沒逃脱滅亡的命運。正如作者所説一切千秋霸業、萬古流芳都是糞土。最後讀到徐霞客,讓我覺得人在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飄讀後感1000字篇7

大概是以前電視連續劇“神話”看多了,總是對項羽有着莫名的崇拜感。他是那般神勇,他一出現便可改朝換代;他是那樣的有魄力,即使力量懸殊也照樣戰無不勝;他是那般的重義氣,就算可能被他人滅國也不會想着去殺害自己的兄弟。但是,看完《項羽本紀》,史作巨家司馬遷以睿智的眼光、精妙的筆法,如同穿越時光般的將那個血染夕陽的項羽展示在我們面前,也讓我對項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項羽堪稱一代梟雄,在當時歷史同樣賦予了他一個當英雄的機會。項羽出生為楚國帝王世家,秦滅六國,項羽自然要擔起復興楚國的重擔。秦王遊歷會稽時,項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之也”此時項羽雖然年青,身邊也只有項伯一人,卻顯示出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姿態,他的志向和氣魄實非常人能及。只是在短短數月之間,項羽麾下士兵六七萬,並且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秦軍向來稱為虎狼之師,但是鉅鹿之戰中項羽卻可以以少勝多、大敗秦軍,這足以彰顯項羽的軍事能力。項羽面對強大的秦軍,毫不畏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他下令中軍“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於是楚軍士氣大震,勢如破竹。但是我更願意相信項羽的勝利歸功於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秦王暴政,民不聊生。楚君起義,除暴安良。項羽得了民心,才能招致名士將士來投,才能使得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借楚王的名義斬殺宋義,收其黨羽,軍力更加強盛。汗水之戰,鄣邯招降,最後直搗秦都咸陽,項羽立下千秋偉業。

也許上天給項羽的使命就只是滅秦而已,他註定要做一個亂世的悲劇英雄。項羽滅秦走上人生的巔峯,自此其榮耀的光芒便開始消散直至烏江自刎了此餘生。項羽一生犯了太多的錯誤,才讓他成為了亂世的失敗者。一,鉅鹿之戰中項羽坑殺20萬秦兵,這是他失敗的起點。因為項羽多疑坑殺了投降的士兵,他坑殺的不僅僅是20萬的秦兵,更是千千萬萬的民心。“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項羽至死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二、火燒咸陽。咸陽作為秦都,然而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方面,項羽焚燬的是大量的珍器重寶,另一方面他更加深了秦人對楚國的仇恨。三、優柔寡斷,當斷不斷。當初天下初定時,項羽本應該聽從範曾之言,以四十萬兵力從鴻門進攻霸上,殲滅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更不應該放走劉邦養虎為患。四、項羽太過自負。韓信曾今投靠項羽,卻不被項羽看重、反而被趕走。項羽多疑,才會遭受陳平離間計。項羽趕走范增,落得孤軍奮戰。項羽如此,則身邊無忠信之士,只剩的虞姬相伴左右。最後卻落得霸王別姬,當四面楚歌之時,項羽已註定兵敗垓下。然而項羽並沒有醒悟,依然引兵進攻漢軍,這些只是為了證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最後漢軍圍攻時,項羽卻自負的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殊不知退居江東,亦可東山再起,留下了歷史的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故人已去,留下的是悲劇。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項羽的失敗留給我們後人的應該是教訓、是經驗。

飄讀後感1000字篇8

?沒有任何藉口》一書,其核心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西點軍校之所以能夠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就在於它將“沒有任何藉口”作為學生的`行為準則,使西點軍校的學生在任何一個團體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團體精神和合作能力。由於它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榮譽感和紀律意識,自信、誠實、主動、敬業,從而成為可信賴和承擔責任的人。我覺得在我們應該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就像我之前實習時候,剛去實習第一天因為業務不是很熟,回答客户問題的時候不是那麼利索,客户就急了,態度不是很好,雖然我很想跟客户解釋説我是剛來實習的員工,業務還不是很熟練,但是我還是什麼都沒説,跟客户道了歉,讓經驗豐富的前輩來為客户進行答覆,而我也在一旁認真的做筆記,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到更好,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去找藉口為自己開脱責任。因為我認為工作中沒有藉口,人生中沒有藉口,失敗沒有藉口,成功也不屬於那些尋找藉口的人。藉口的危害是無比巨大的,它會在不經意間慢慢的蠶食掉我們的誠實和自信、我們的熱情和積極性、我們的責任感和危機意識,從內部擊潰整個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所以對待“藉口”我們的態度應當是堅決的摒棄。

通過學習《沒有任何藉口》,我深深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藉口地去執行。一個團隊,一個小組,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接受了任務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諾,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諾是不應該找任何藉口的。可以説,沒有任何藉口是執行力的表現,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體現了一個小組或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

正如書中所述:“優秀的員工從不在工作中尋找任何藉口,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尋找各種藉口推諉;他們總是出色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替上級解決問題;他們總是盡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對同事提出的幫助要求,從不找任何藉口推諉或延遲。”這本書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不禁問自己,在即將進入的環境和團隊中,我應該如何去對待我的工作?也正是讀過了這本書,才讓我們能夠靜下來正視和思考,自己平時的行為準則和理念是什麼?我想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説既是一次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糾正錯誤的機會。

作為中信銀行的一員,我們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一種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一種頑強拼博的毅力,發揚郵差弗雷德精神,在工作中不找任何藉口,從思想中形成動力,把工作變成一種藝術,為中信銀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