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2W

讀後感提供了一個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行為動機的機會,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記錄下對書中作者的崇敬和尊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5篇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篇1

我這兩天讀了一本新書,是梁實秋的散文,他是中國現代的散文大家,我在讀他的散文時,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梁實秋的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但多讀幾遍,就會發現文章中藴藏着無窮的魅力,令人讀後餘味無窮,遐想不已。它並不談論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平實實的語言裏,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

要舉例説明他的散文,在我已讀的範圍內,我認為還是《談考試》、《時間即生命》和《快樂》寫的最好。

?談考試》寫的是人少年時讀書而要考試,這是人小時的苦事。有時候,作者在河畔田埂上看到,有孩子手不釋卷,原以為是愛學習,之後才知道大部分是臨陣磨槍。考試時無需慌張,把知道的寫出就行了。但考試的後果太大了:考的好了紅光滿面,考壞了就要屁股開花。……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裏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着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作者稱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人,並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着,而多鍛鍊是健康的祕訣。

?快樂》一文大概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一個故事)裏,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快樂是在心裏,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梁實秋)就像我們每天努力的學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裏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梁實秋的散文剛剛讀起時平淡,然而你若多讀上幾遍,就會悟出作者的一番心意。我衷心推薦大家閲讀這本書。

梁實秋先生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兒,經他的筆一轉一化,汨汨淌出一大窪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樑先生淡雅從容,典型一紳士,持杖岸立,口銜煙斗,含笑窺樂。

梁實秋先生的散文:瑣碎。沒有故事情節,全憑見識,將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拼湊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點,雜而不亂,抖開斑斕。他下筆,東一鱗西一爪,若雲裏神龍,飄忽不定,反而沒有編故事的斧痕匠氣,觸類旁通,信手捻來,隨心所欲,東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氣,一瀉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幾件瑣事,很巧妙地觸電,通了!任何瑣碎小事,一落梁氏筆下,便衍化成滋潤豐沛的長文。因為雜,讀者永遠新鮮不厭倦,恨不能一氣讀完。梁實秋先生的行文看似輕鬆灑脱,沒有梁實秋先生的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識,這一手是學不到家的,這是一絕。也有人效顰,結果墮入羅嗦,世俗。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5篇《《梁實秋散文集》讀後感》,能夠給予您一定的參考與啟發,是一祕的價值所在。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篇2

前幾日,從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借得好書一本《梁實秋散文集》。讀後,真有"繞樑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羣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藴涵着人生的哲學,餘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樑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説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樑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説。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説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説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説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唸唸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於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於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闢。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説"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後,三五成羣,説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後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並無關係。…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彷彿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敍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敍述記於抄本中,可讀樑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範,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敍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説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説,也如是這樣做的。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良師,受益終生。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國小的時候,就知道了梁實秋,當時接觸的是他的小語箴言。遺憾的是沒有看過他的文集。

嗨,大嘴,你有多大啊,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上國小了,不過那時我都上中專了。

巧是不巧?尋思着"書非借不能讀也。"突發奇想,想從此後沉下心來慢慢地讀些嚮往已久的大家之書,好好膜拜膜拜呢。昨天始借得一本書,也是散文,豐子愷的,計劃囫圇吞棗一天一篇,簡單作些筆記,摘抄摘抄,最好再有大家夥兒跟跟帖,一起談論談論讀後的感受,級別呢,就和我這零起點的差不離兒。

建議想法很好。一個殘疾人能夠跨世紀,需要歷經多少坎坷多少辛酸啊,往事不堪回首,都堅強的活過來了!

讀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我絲毫讀不出那與魯迅先生論戰的犀利來。在散文裏先生是性情中人,是一個有痴、有憤、有憶有樂的親和老者。在這裏,他可以忘記年齡似孩童般嬉笑怒罵,也可以似孩童般天真可愛。可字裏行間,我又分分明明地知道,他是一個老者,一個睿智的老者。

梁實秋先生的作品,各有不同卻各有着重。原本不是很清楚的東西,剎那間變得通透且銘記於心。

比如《清秋瑣記》。大大小小二十七篇小短文,記錄了先生在不同時刻與不同書籍相遇後的反思。足見,先生是一個樂得反省的人。現在的社會太熱了,從冬天到夏天,從白天到夜晚。太熱了,熱得人們停不下腳步去總結、去反思不是。於是,“熱”就讓人們越來越迷茫,迷茫得看不清、摸不到實實在在的心,最後丟了自己,甚至拋棄生命。

所以,反思是重要的,而先生的反思讓我“冷”了不少,讓我可以停下步子,去找點什麼。

文中有一則是講勤奮的,我記憶較深。先生講述了明朝的一個儒士曹瑞。“篤志性理,躬行實踐,據説其坐下著足處而轉為穿,卒時州人罷巷市哭。”曾白榜一聯“勤,勤,勤,不勤難為人上人;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橫額曰:“勤苦齋”。自小老師便講着勤奮的的重要,老師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那時確是比較勤奮的,每個小孩為了老師的幾句誇獎,幾朵小紅花就會高興地蹦蹦跳跳。後來,國中了,老師沒有小紅花了,只剩下誇獎,倒也算是勤奮,每天按時上下課,交作業,只是偶爾偷個懶,打個小炒,倒也算是勤,起碼“奮”是丟了,“勤”還在。過了四年高中了,老師不僅沒有小紅花,連誇獎也是少的可憐。這下好,就像大家常説的“勤奮”的小人,最終被身體裏的那個“懶惰”小人打敗了,再也看不見他了。後來,我才發現,不是“勤奮”小人死了,而是麻木了,每天呆呆地做題、做題、做題再後來,大學了,發現不僅沒有小紅花,誇獎,就連老師也沒了! 後來我才明白,一直以來起主導作用的並非是勤奮本身而是外來的刺激,連激勵自己都是時斷時續,更不用説像曹瑞那樣努力奮進。勤為人上人,苦中通古今了。 關於愛情還是先生的《槐園夢憶》。先生關於愛情在《清秋瑣記》裏記錄了《咆哮山莊》裏的一段話“在一個餓人面前,放下孤單的一盤食物,他會集中全部食慾,絕不辜負這一盤食物;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給他一整桌法國廚師為他安排的筵席,他也許能從整桌筵席得到一樣多的享樂,但是每一項食物,在他的關切與記憶中,僅僅是極微小的一部分。”先生説:“獨愛一菜遠勝於大吃筵席。不是飢不擇食而是情有獨鍾。”

正如有人所説,一生愛一人並不是丟臉的事情。丟臉的是,你自認為愛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是你真正愛的。遇到對的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能一輩子對那個愛的人不離不棄,彼此相守相依,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個人不能沒有親情、友情,同堂也不能沒有愛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人生一世,若得一知己,舉案齊眉、相濡以沫,便是再大的困難也可迎刃而解。“好的愛情,是透過愛讓你更愛這個世界;而不好的愛情,是透過愛你與這個世界對立”,這人的一番話讓人徹醒。三千弱水中的一瓢,已讓我明白天下何川的好,我又何不慷慨地讓每一個渴望愛情的人明白,“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因為巫山之雲已讓天下人知曉這漫天白雲的曼妙?

比如先生與妻子的伉儷情深讓人感動,讓我忽然覺得,成功有時真的不是一個人的寂寞,而是兩個人的執着。

於愛、於名、於利、於情,先生是真灑脱。真實的人都是血肉之軀,正如真實的先生也會嬉罵如孩童。尤其是先生講的那一段關於罵人的技巧真讓我覺得先生是那麼可愛。他是一個智者卻又像一個孩子,一個可愛、可敬的老人。 書與知識能讓一個人成長,即使如此,能遇到一個像先生這樣可愛又可敬的智者也是少有的事。男的先生的文章讓人看得酣暢淋漓,不矯情做作,先生真是值得敬佩的人。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篇3

梁實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兒,經他的筆一轉一化,汨汨淌出一大窪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樑先生淡雅從容,典型一紳士,持杖岸立,口銜煙斗,含笑窺樂。

樑的散文:瑣碎。沒有故事情節,全憑見識,將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拼湊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點,雜而不亂,抖開斑斕。他下筆,東一鱗西一爪,若雲裏神龍,飄忽不定,反而沒有編故事的斧痕匠氣,觸類旁通,信手捻來,隨心所欲,東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氣,一瀉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幾件瑣事,很巧妙地觸電,通了!任何瑣碎小事,一落梁氏筆下,便衍化成滋潤豐沛的長文。因為雜,讀者永遠新鮮不厭倦,恨不能一氣讀完。樑的行文看似輕鬆灑脱,沒有樑的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識,這一手是學不到家的,這是一絕。也有人效顰,結果墮入羅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來,散文到了梁實秋手裏,又聳起一座里程碑。彷彿沒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開樑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個雜貨鋪,亂七八糟的貨都齊了。怒、髒、鼾、胖、並洗澡、理髮,都是生活瑣事,也是他佳作的題目。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都攬入筆底,正合老上海的一諺語:撿入籃裏都是菜,這是高廚的本事。經他妙筆點睛,化龍飛舞,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淵博與機敏。樑講究生活的趣味,他總能從最平凡的生活小事發現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後筆鋒一轉,洋洋灑灑,談笑風生,不時閃爍出機智,忍俊不禁開涮幾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瑣事入筆,典雅出鋒,這是樑文的成功之處。

梁實秋又是大學者,莎士比亞全集漢譯本第一人,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詞典》更是華人學者研讀西方文化的必備參考詞典。但他寫作從不掉書袋,沒有頭巾氣的酸。他常常信手捻來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還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樸素,充實文章的知識含量,是調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讀性。時下一些寫手,才看了幾篇引文,甚至見了廣告上幾句古代詩文,便迫不及待收入“拙著”,企圖點綴出文章的源遠流長,一副普人郝隆袒腹曬書的窮酸相。一罈回味尚可的米酒曬成醋了,原有的酒味也灑了。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篇4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課文。文章講的是在一個春天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一個情景故事。祖孫三代一起散步,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就是這再平常不過的場景,卻藴含着濃濃的親情。我認真地讀着這篇課文,讀着讀着,我被?一家人?之間那些感人的小細節,所深深地感動,那充滿愛意的一幕幕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

文中的兒子和兒媳都很孝順母親,母親也很疼愛自己的兒孫們。()儘管年邁的母親知道小路有些地方很難走,但是她還是按照孫兒的意願選擇了走小路。細細看來,文中最能打動我的人是那位年邁的?母親?,在家庭裏她擔任着?母親?和?奶奶?雙重的角色。年邁的?母親?對兒子很?順從?,是因為她很體諒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給孩子找麻煩。善良的?奶奶?雖然自己年歲大了喜歡走平路,但她卻因為愛自己的孫兒,不想讓年幼的孫子不愉快,也不想讓兒子為難,更不想因為方便自己而讓全家人掃興,最後還是選擇了顧全大局的方法。?母親?看似很平常的行為舉止,卻體現了她崇高的母愛。文中簡單的故事情節,讓人感覺到了濃濃的愛意,更加彰顯了?愛?和?德?的傳承。

文中的最後一段,最能扣人心絃,也最令我感動。年青的兒子揹着年邁的母親,年輕的媽媽揹着年幼的兒子,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看到了那一幕其樂融融、充滿愛意的畫面。這祖孫三代一家人幸福和睦的生活景象,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真實寫照嗎?

梁實秋散文懶讀後感篇5

啾啾鳥鳴,潺潺流水,亭亭荷花。構成了大自然美妙的一切,也奏響了生命的樂章,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梁實秋的《鳥》讓我不禁感歎,人類殘害的何只是鳥,更是整個自然。《鳥》主要記敍了作者看到籠中的鳥並不快樂,整日無精打采,。但這並不是最糟的,冬日的雪景中,又有鳥禁不住寒風凍死。看到這,作者不忍再看,我也不忍再看。鳥兒之所以喜愛飛翔,是因為它擁有自由,然而人類禁錮了它們,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動物對人仍保有忌憚吧。

但人類罪有應得,人類肆意捕殺生物,造成物種瀕臨滅絕,甚至有些物種已經消失,像渡渡鳥,北極的企鵝,但人類並沒有吸取教訓,日本還在捕殺瀕臨滅絕的鯨,還有些漁民因為漁獲不夠,而去捕殺人見人愛的海豚,這些人是多麼殘忍,但還有更殘忍的,一些富商吃慣了大魚大肉,竟想去吃野生動物,於是便花大價錢購買,於是有些人為了金錢去捕殺野生動物,這些人大多家裏貧困,雖然當地政府對他們有補貼,但這些錢與野生動物的收購價比,根本微不足道,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所以這些富商比偷獵者還可惡。

此外,人類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動物無法生存,人類也意識到了,開始注重環境保護,但總有些不自覺的人不遵守規定,亂排放污水,環境還在遭受着威脅,但我希望全人類都能自覺地保護環境,這樣世界會更美好。

但人類也應注意保護自然的方式,把動物關在籠裏看上去它們很安全,但它們失去了自由,它們為人類賺錢,自己得到的只是這樣的待遇,比他好一點的是馬戲團裏的動物,它們可以走出籠來走動,但仍要聽人指揮,這樣也等於沒有自由,得到的只是幾餐温飽而已。這不是它們生存的地方,適合他們生存的是大自然,這一點人類也明白,但大自然已經被破壞,很少有地方適合它們生存,這一點,人類對動物應該是充滿歉意的,但遲早有一天人類會將動物們放回大自然。

人類與動物該和諧相處,畢竟地球並不只屬於人類,它屬於大家,每一種生物都有權利在地球上生存,地球也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這就是我由《鳥》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