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梁實秋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5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人們對名著理論的領悟,為了將讀後感寫好,我們需要對原文的內容做好一定的深刻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梁實秋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梁實秋讀後感5篇

梁實秋讀後感篇1

大凡世間之物,多數都可冠以“雅”字,至少這在文本上是數見不鮮的。但此雅非真雅也。一處風景,一件器物,被塗抹得濃豔之至便趨向平庸,外在的裝飾固然有幾分意義,可一旦失了本性,便再難稱雅。

雅舍之名,世上怕是不止一處,但梁實秋筆下的雅舍,卻是僅此一家的絕景。樑先生的文字,是我在國中畢業後,才偶然在書架上欹斜的書堆裏觸及,初讀便有文言之味,二讀尚有入俗之氣,三讀始覺淡雅之風。在雅舍中尋雅委實不易,幸得樑先生一支生花妙筆,如此飄搖的現狀能描繪成這般大雅。

雅舍之雅,在於其簡陋。篦牆不固,門窗不嚴,風雨不避,寒暑不擋,夜有鼠子作亂,空有羣蚊為害,這興許是雅舍最鮮明的特色。依山勢而鋪,隨坡而起,房間雖然不大,但也排布有致,書房飯廳分置上下兩處,往來奔走爬坡之勞,足以讓人將“自然”二字瞭然於胸。而最具體的表現物,當屬屋內陳設,徒有一幾一椅一榻,以供自己寫之用,其餘的,各處淨無纖塵,四壁之內均無他物點飾,格局卻不單調,依先生所言,“喜歡翻新佈置”,如此一來,人屋看似從俗,其實具有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之靜,恐怕難得一回,户壁多隙,鄰里間已可“互通聲息”。唯有華月輪空,興闌人散之時,雅舍才初顯寧靜安詳的真面,清光篩灑,陰影斑斕,幽絕之時,亦為思鄉之時,是乎月光“逼進窗來,助我淒涼”。悄然播灑的無奈,猶似一夜難卻。那破頂而注的大雨來曾使人懊惱,而那皎潔的明月卻教人隱生閒愁,古今中外,超然物外者大抵莫不如此。

?雅舍》之雅,在於其樸實,雖然初讀《雅舍》,總覺得有不少難懂的奇字,涵義也未必如現在的諸多文章那樣一目瞭然,但我們要贊它樸實。一如第二節對於雅舍周邊環境的描寫,一個“糞坑”擱在那裏總覺得特別礙眼,再往後看,鄰人的脱皮鞋聲亦可順着窗隙“盪漾而來”,那景象快教人無可想象了,簡直近乎悲慘,真的是“隨想隨寫”。但漸而漸之,久而久之,便不再覺得有多少奇怪的地方,那些筆直的文字,其實是樸實的另類體現,不單是行文的樸實,亦是種為人的樸實,人之所居不在於住所華麗與否,這才是“人屋合一”的最高境界,而這種樸實,深層次的便是種豁達,因而《雅舍》之雅,亦在於其豁達。種種常人所見的不幸,據作者所言俱成了從現實中汲取的樂趣。人亦傷別,我亦傷別,到頭來揀得了一身困惑,卻不如看透人似寄,尚且活得明白。

讀書時,注意到雅舍一詞始終為引號所縛,也不知是先生特引還是自嘲。當然,我更傾向於前者。所以在這裏,我將雅舍外的引號悉數除去,雅舍便是雅舍,自然之雅,方為至雅。

梁實秋讀後感篇2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儘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梁實秋散文集》,閲讀後,感觸很深,讀樑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樑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藴藏着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後餘味無窮,遐想不已。它並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後面,卻飽含着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裏,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徵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薰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現於大家分享如下:

?中年》裏,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歎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閒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於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鋭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遊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盪時代修煉超脱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裏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着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作者稱自己浪費很多時間的人,並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着,而多鍛鍊是健康的祕訣。

梁實秋讀後感篇3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裏,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快樂是在心裏,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就像我們每天努力的學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裏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藴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於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説:“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也許,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長短並無關係.……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亦未必字字珠璣.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敍述記於抄本中,可讀樑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範,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敍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説的

梁實秋讀後感篇4

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為若干小篇,每篇都記錄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態,各地美食。當我捧起它的時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響了我寫作甚至人生,極其重要一課的上課鈴。

這節課的第一講是真實樸素。作者盡取材於真實生活,例如説“擁擠”、“講價”。他沒有天馬行空、天花亂墜的浮誇,也沒有為了生動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間,自有些許幽默詼諧。關於講價“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這可謂是真實揭露了做買賣的的現況,所謂“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確不符現世,讓他一語道破,不由得令人莞爾。這樣的文章字裏行間自會有一股親和力,大家身邊的人和事,當然強於胡編亂造。與其以詞彙的堆積羅列譁眾取寵,不如以親身所歷的實事打動人心。與其説:我此題是否夠吸引人,是否有的寫;不如説:我此題是否真實,是否是我曾經歷過的。(.)這是我常犯的錯誤,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通病。沒有親身經歷,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實,少份虛假,豈不是好?

這節課的第二講是細緻觀察。例如他講擁擠:“既上車之後,不消説可以聽到下列各種的呼聲:‘哎呦!你看看我的腳’‘別擠喲!’‘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沒得辦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這般細緻的描寫,光憑想象可是達不到的,“汽車尚未停穩,一羣人蜂擁而上,結果是車上的人不得下來,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陣混戰之後,上面的人倒是下來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費掉‘民力’不少。”細緻地觀察品味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寫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想。當你致力於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時,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平時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就比如擁擠,我從來沒有認真觀察甚至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着,當梁實秋娓娓道來之時,方是“噢,原來如此!”

下次坐公交、擠地鐵,再觀察觀察印證印證,豈不有趣?

梁實秋讀後感篇5

看了《梁實秋散文集》,真有“繞樑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羣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藴涵着人生的哲學,餘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樑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説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樑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説。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説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説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説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唸唸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於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於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闢。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説“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後,三五成羣,説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後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並無關係。……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彷彿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敍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樑先生的散文,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範,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敍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説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説,也如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