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讀書讓我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思想,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
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的一部教育隨筆,由於是隨筆,閒暇時讀的很輕鬆,在輕鬆的文筆中,透着作者點點思想和智慧,給我許多啟發。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總會學習父母的態度。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讓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聽話,上課從來不講話,卻也從不發言。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考慮到她性格內向,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老師不批評。可沒想到平時那麼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問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這孩子怎麼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應該問問家長怎麼回事?於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而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事情更嚴重了,我於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她媽媽到辦公室後,我剛跟她媽媽説了一句:小A這幾天作業一直沒有完成。我話還沒説完,她媽媽就衝上前,啪地使勁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馬上也紅了眼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A還只是一個國小生呢。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老師要請她媽媽來,她為了逃避,自然要撒謊,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這無疑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在對兒童實施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卻起着關鍵作用,由於這種關係,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做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措施。作為家長更應該主動到校瞭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工作,限事態於萌芽狀態,切實負起家長的職責。可一部分家長往往是臨渴才掘井,發現自己的孩子落後很多了才來關心,表現為被動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讓我們為共同的目的一道擔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吧!

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

最近有幸讀了吳非老是的《不跪着教書》一書,能感受到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獨立人格和有個性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着教書”,做一個“站立着”的教師。

做一個“站立着”的教師,首先要學會學習。“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智慧的源泉,而要獲得知識就必須學習。學習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思維品質。一生都將自己的閲讀視野侷限在幾本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上的人,又能給學生怎樣的人文體驗?雖説教師不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閲讀視野都比不上學生又怎麼可以引領學生呢?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處。如果教師沒有“源頭活水”,又怎能有學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斷地吸收知識的營養,你才能集百家之長於一身,使自己的思維之花絢麗綻放,使自己的風格之樹悄然生長。

做一個“站立着”的教師,還要善於思考。教師要做一個“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不邯鄲學步、不墨守陳規、死守教條,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們教育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同樣我們教師自己也不能“死教書”“教死書”。

“如果教師是跪着,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這樣的學生怎麼能肩負起振興中華和復興偉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思考者,他要對教育的本質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個性。一個不願思考的教師只能是一個庸師,思考的目的不是作烏托邦的空想,而是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點滴的思維火花,逐步讓它明亮起來,指引着你的實踐之路。

做一個“站立着”的教師,需要學會創新。創新不迷信權威。對於權威,我們可以學習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經過我們的理性之光燭照的思維的精華。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是因為他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如果簡單的學習和複製,你只能是一個贋品。創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學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創立自己的教學理論。

中國人已經有幾千年“跪”的歷史了,在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的今天,我們該學會“站立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保持獨特而恆久的魅力,也才能培養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精選熱門《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範文

最近,我讀到了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愛與敬重的閲讀”一目,作者説:“現在的青年教師,讀書條件遠遠勝過前輩,也許是因為誘惑太多,讀書的動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輩。功利的應試教育讓他們上了大學,功利的讀書又驅使他讀到更高的學位,最後,應試與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講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經驗’搬給學生。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已經畢業的學生在議論一些教師的粗俗無知”。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也在問自己,是不是也帶着功利的應試教育去教學生,把學生培養成只會學習做題的工具?會不會在我的`學生畢業後也會説我曾經的歷史老師什麼也沒教會我。在應試教育這樣的大背景下,潛移默化中我肯定有這樣的行為。其實真正的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在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的眼界思維更加開闊。那麼怎樣開闊學生的眼界,這就需要教師先開闊自己的眼界。國中歷史作為開卷考試的國小科,在“會考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生的重視程度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告訴學生,你們的學習不僅僅侷限國中會考,到了高中,歷史是主科並且是閉卷考試,你們現在多記住一些歷史知識,有了基礎高中學習才會更遊刃有餘。備課時,我也會看高中的歷史課本,把國中的歷史知識更好的轉化為高中歷史知識的基礎,多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和分析歷史史料的能力。希望我的學生走進高中歷史課堂的時候,能夠有基礎有能力學的更好。

“人類道德文明寶貴庫中的優秀篇章像一盞盞明燈,長久地照耀着世界。在這些滋養了人類的經典中,藴含着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想一個人一樣地活着。童年少年時一本感動過自己的好書,會在漫長的歲月中支撐着自己。如果每一年都能讀幾本這樣的好書呢?如果這種閲讀意識能伴隨他的一生呢?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這樣閲讀理念呢?”西方有人批評中國學生有文憑而無文化,即使不懷好意,也應當引以為戒。我想每一個教師更應該引以為戒吧,我們的確有大學的文憑學位,可是“文化”我們又有多少呢?我常常也會問自己,如果學生看的書比我多,問的問題我回答不出來那我該多麼無地自容。“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每次備課,我都會查閲很多相關的資料,設想學生會有哪些疑問,我又該怎樣回答。後來慢慢發現,知識的積累應該是從平時開始的,不僅僅備課時要精心的準備,平時更應該多讀書,從點滴積累。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現有一桶水。

吳老師説,“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