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守望距離讀後感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K

值得為之寫讀後感的書籍是可以反覆閲讀的,只有將書籍中的內容瞭解透徹,我們才能寫出全面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守望距離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守望距離讀後感8篇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1

讀完這本書,我想斗膽説一句。作者有時言辭未免過於犀利,除卻這一丟丟瑕疵,還是讓人受益匪淺的。

對哲學獨到的見解以及對女性人格獨立等等作出了深刻闡述。

簡單摘出2段來解釋我當下的處境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1、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着這些事的時候,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

但是,獨處並不意味着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二是消遣。我們忙於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一旦閒下來,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對於文人來説,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有這樣一種時候,我翻開書,又合上,拿起筆,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覺得心中瀰漫着一種空虛悵惘之感。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便會感到無聊。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仍會找些事做,儘快逃脱這種境遇。但是,也有無可逃脱的時候,我就是百事無心,不想見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2、王爾德説:“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我曾經深以為然,並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鬆俏皮。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説:人生中有兩種快樂,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這裏,我找到了內心的將解未解之謎,並受益良多,謝謝作者。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2

站在思想的山峯,目睹着秋風掃落葉,一片一片,融入生命的河流。你愛着,感受着,思考着——今天我活着,我只有一個人生。你一直在守望,尋找着生命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追求一種人格魅力,一種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藐視世俗的輿論和功利。用一顆深刻的心靈感受悲劇的深刻。日子川流不息,每天都似水流年,你心中的那個心靈世界,珍藏着許多往事,有歡樂,也有悲傷,它們雖已逝去,卻永遠活在你心中,與你終身為伴。儘管它渺小得甚至連一絲微風,一縷輕煙都算不上,可是你依然十分珍惜這個小小的心靈世界。然而生命永遠在未完成之中。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還有多少事準備做。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時驚心動魄,有時牽腸掛肚。古往今來,詩哲們關於人生虛無的感歎不絕於耳。他們的悲觀,執著,超脱,那些多愁善感,那些豪邁奔放,都奏響了生命的進行曲。

人生是有意義的徒勞嗎?從叔本華到海德格爾,都在尋問,生命——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人生難免有等待,等待的滋味有千百種,最是一言難盡。迴歸簡單的生活,就像白開水一樣。如行雲流水般,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文字閒人,平淡有味。自然閒人喜歡躲藏起來,是頑皮還是害羞?智慧在思考中誕生,就算是孔子也灑脱。至於愛情,那是人性的一部分。人生永遠是一個説不完的話題。一個人只有在臨終前才知道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儘管那些風風雨雨已如煙雨朦朧。一句淡然面對,把一切都輕描淡寫,你的訴説誰人理解。只好笑笑,古今多少事,都傅笑談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的餘暉散播人間,人生的盡頭桑田滄海。

依然想問守望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3

不知是受了誰的啟發和不知何處而來的衝動,我在閒暇的時候去到了圖書館。看到了這一本(守望的距離》。讀着周國平老師給我對幸福的講述,我突然很有感觸。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時候幸福的悖論一文。它告訴了我長久以來關於人們對幸福定論的種種猜測和理解。有實際生活,有科學理論,生動而詳細。總結了從古至今對幸福的定論和看法。

周老師對於幸福的功成名就論有這駁斥一説。周老師認為當人們往往覺得幸福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個人永恆追求的目標。讀了關於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論之後,我感覺到。幸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同時又是那麼貼近,好像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們身旁的呼吸。對於現在的我們,幸福就是在家裏有爸爸媽媽陪伴,在學校有老師同學陪伴。每天能夠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漫無目的漫不經心的不知所為。幸福就是在我們處於青春期的這個階段有着青春期的自由和羈絆。如果沒有了自由,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壓抑,如果沒有了羈絆,我們又會毫不知情的放縱。正是因為有了老師和爸爸媽媽的關心保護,才有了我們幸福快樂的青春期。所以對於我們來説,幸福就是這樣每天的生活。

周老師還對幸福就是愛情圓滿有着駁斥一説,認為從古至今對愛情圓滿就是幸福的定論是不正確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有着階層,受教育層度,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滿的愛情也不一定有美滿的婚姻和以後的生活。所以認為愛情美滿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讀完了周老師的這些文字之後,我覺得如果愛情美滿就是幸福,那麼它究竟是離我們遠還是離我們近,到底是觸手可及的幸福還是遙不可及的夢魘。愛情對於我們來説還是太遙遠,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感。它會讓我們一直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否。不過,我相信周老師所説的幸福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定論。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4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題記。

?守望的距離》,給予我太多太多對人生的感悟。每每翻開這本書,再合上,這其中的過程彷彿經過了人生悲歡的輪迴,讓我受到心靈的洗禮,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的人獲得了學業的成功,而尋找工作卻成為了他的負擔;找到滿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為家庭擔憂……如此輾轉不斷,快樂便不留一絲影蹤。毋寧説,人生是僥倖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遲早要把它交還。我們寧願懷着從容閒適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佔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在終極的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煙雲,彼此並無實質的區別。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閲歷和體驗。

古往今來,儘管崎嶇坎坷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古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是令人頓生敬仰之情。“詩仙”李白,才華橫溢,無奈仕途不順。有着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卻只能做一個伶人般的御用詩人,終於他扔棄“春風拂檻露華濃”帶來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憤然出京。從此,懷着一顆悲憤的心,遍訪名山大川,然而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般的灑脱。為了開心顏,怎能摧眉折腰?“詩聖”杜甫,同樣的偉大,同樣的懷才不遇,卻是不一樣的人生。他眼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他心感“無定河邊骨”的慘烈,酒並不能換取最後的解脱,只有愁更愁。“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終於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歿於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樂。”流星轉瞬即逝,但我們期待流星許願的實現;曇花一現,但我們享受短暫的那片氤氲。不管成功與否,我們不妨享受幸福,讓快樂順着風。讓快樂再飛一會兒,別停!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5

初識守望者一詞是源於“麥田裏的守望者”,腦海裏出現的竟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稻草人的意象,還覺得頗為形象和貼切,稻草人靜靜的駐守,遙望遠方,多温暖唯美的一幅畫面啊。那時的我對塞林格和他的作品甚至一無所知,莫名的就喜歡上守望者的稱謂,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意象吧。“守望者”在我心中是靜默的,屬於自然的,就如同燈塔守護歸航的漁船,永遠出現在畫面了,浮現在漫無天際的各種想像中。

及至讀《麥田裏的守望者》之初,有些失望,我對主人公的種種“劣跡”以一個乖乖女的角度去評判,真不明白作者濃彩重墨塑造這樣一個角色有何用意?及至霍爾頓説出了他想做“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驚訝之餘更多的是不解,不解主人公頑劣的脾性何以敢褻瀆這神聖的夢想,窮極一箇中學生的理解也覺得突兀的不真實。《麥田裏的守望者》謎一樣的留在心裏。

後來工作了,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並非我理想中的那般樣子,有時頑劣得令人沮喪,反叛的使人氣餒,“墮落"得讓人絕望。但我始終補相信那是“天使”本來的面目,於是我開始讀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書,迷霧慢慢剝開了,我又想起了《麥田裏的守望者》裏那個焦慮,困惑,被誤解了的不羈少年和他那個純真的夢想: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護一羣孩子。不禁為自己曾經對他夢想的嗤之以鼻而愧疚了。成長就是如此,我不再單以眼之所見來評判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守望者的靜默中開始湧動出一種生命力量,一股温情的暗流。這股暗流深藏在卡西莫多的守護裏,隱匿在楊絳《我們仨》的濃情中,身邊比比皆是的守望:父母的守望,戰士的守望,戀人的守望,朋友的守望,孩子的守望……

我們都是守望者,也都被守望着。這守望中藴含着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又飽含着多少的厚望衷情。心中守望者的畫面似乎又飄出舒緩而又深情的背景音。

近日讀完《守望的距離》,守望者在周先生的筆下又昇華了:"一個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藴和限度,他在這個浮華世界上就很難成為一個躊躇滿志的風雲人物了。不過,如果他對天下事仍有一份責任心,他在世上還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適的位置的,守望者便是為他定位的一個確切名稱"守望者不單單是靜靜的守護,守候,深情地凝望,眺望,更多了一份哲人的通透與豁達。這樣的守望者是我欽佩和敬仰的,深處世事喧囂的大眾非一定的閲歷是難以企及的。似乎也只有‘守望’的份了。

我更願做一個生活的守望者,守護心中所愛之人,所衷之樂,所執之志,即便平凡但不至平庸,足矣。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中那片麥田上的守望者!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6

?守望的距離》是一本充滿對生活熱愛的散文。作者是1945年出生於上海的文學家周國平。主要作品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讀了這本書之後,感觸很深。作者的生活有許多辛苦與幸福經歷,體會過愛與孤獨的感受。

作者沒有用多麼華麗的語句來描繪他的人生,在我的想象中:“優秀的散文家都是一位旅行者。”是的,作者就是如實的記錄了自己的經歷,平凡、普通,但含有很深的意義。一開始,我不知道作者為何要以“守望的距離”為題目,最後,我把題目分為兩種意義,“守望”和“距離”“守望”也許是説,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事情,因為你得不到,所以才想去努力得到它,或是盼望、守望它。還有一種意義,就是執着和珍惜,執着追求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珍惜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後都能值得回憶。“距離”也許是説,想靠近卻怎麼也不能到達,想實現卻怎麼也實現不了。兩者放在一塊,就合成一段人生哲理,想做的事情如果做不了,而你也要執着的去追求。去品味人生的價值。

書中的情節令人感動,也使我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作者有一句話説的很好:“所謂智慧的痛苦,主要不是指智慧面對無知所感覺到的孤獨或所遭受到的迫害。”他告訴我們,智慧的痛苦來自內在於它自身的矛盾。作者在書中常常對死亡進行討論,死亡跟我們有着密切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死亡的經歷,但價值是不一樣的。所以他才説:“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這句話別有一番藴意,我的看法是:珍惜人的一生,生命真的很短暫,應該在匆忙的人生路上緩緩腳步,世界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要學會審美,不要錯過……

這本書用自然的語言寫出一句又一句的人生哲理,彷彿能夠用心靈來你溝通。我喜歡作者説的一句話:“對於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書中有説道“守望者”,我也要做一位“守望者“守護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守護屬於我的那份快樂;我要放眼未來,體會生活、品味世界。而那個“者”就是我。我願做一個快樂與幸福的守望者。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7

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讀月讀書讀人,然後寫詩做人明理。而我認為讀周國平,便是在讀社會,讀生活,讀人生,讀周國平確實是一種享受。

有這麼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可見周國平在當代的影響力很大。他對人生的態度是樂觀積極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輕名利的追逐,樂於淡泊,堅持在充滿功利的社會中把持自己。

在周國平的眾多作品中,我最愛讀他的《守望的距離》。這“守望”表示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在這本書中,他懷着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是的,在當今的社會人們需要慎獨,需要看住自己的心靈,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讀周國平,他認為人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生活的煩惱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才能擁有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讀周國平會讓人的思想變得清澈,對生活的理解變得輕鬆。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讓人易懂,有着看過後讓人必須去思考的魔力,靜心想想,總有那麼一兩句在我的潛意識中定居。讀他的文章,我讀得了“親情似的愛情”;讀得了“家是永遠的岸”;讀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識”;也因此走近了“尼采”,與一個巨人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這位睿智博學的作者,不知不覺的,他帶着他對人生、哲學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讓我無意間也對世界改觀着看待。

周國平説過這麼一句話:“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細讀這句話,其中藴含的便是我們做人的重要準則——重精神輕功利。

守望距離讀後感篇8

美,源於距離。

人生,源於哲學。

或許我們不明白存在的價值;或許我們不明白人生的含義;亦或許,我們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義……

我們不過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你感歎!我們太過於渺小,所作所為不過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讀《守望的距離》,領悟人生哲學。

翻看目錄,那一篇篇文章的標題就引人入勝。“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宇宙”、“生命的煩惱和創造的歡欣”、“閒適:享受生命本身”。在很多言辭的背後閃爍着周國平一個哲學家的特有智慧和對人生的思考。

在“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説道“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而我正是缺少這樣一種獨立自主,我們往往太在意旁人的想法,逐漸喪失自我,我們需在自己人生土壤中紮根。對於書名中“守望者”的含義與我之前讀過的《麥田裏的守望者》中不同,對此,周國平在自序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守望者,“與自己在人世間的遭遇保持一個距離,有了這個距離,也就有了一種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個守望者,“職責便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瞭望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這樣,即使到頭來你在物質上一無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個富翁。這是多麼深邃的思考啊。其實,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的使命不僅僅是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

切都投入到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是啊,人生活在現實生活之中,除了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更應該堅守獨立的精神家園。失去精神價值的生活,縱然轟轟烈烈,也只能是一種空虛無聊的生活。就像書中所説“。“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

以守望的姿態來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這種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實、是寧靜、是信心十足。讀他的書,我的心變得輕鬆,思想變得澄澈,對生活有了更新更積極的理解……

Tags:讀後感 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