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蛙》讀後感範文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1W
莫言的小説,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一陣熱鬧歡樂氣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個村莊的集市,你遊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沒有人與你搭話,你也不寂寞。那關於莫言《蛙》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蛙》讀後感範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蛙》讀後感範文五篇

莫言《蛙》讀後感1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獲獎作品,寫的很好,對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動、逼真,像是把現實的場景做了特寫放在了你的面前。這個作品與其説是小説,不如説是中國計劃生育在羣眾生活中、在歷史中做了真實的記錄。
  
  因為我瞭解到一些計劃生育的實際情況,這部小説並沒有誇張,而現實情況其實更加誇張。對計劃生育這件事情,很難進行褒貶,對個人絕對是慘無人道,但是對國家看起來像是好的,事實上究竟是不是好的,歷史與未來也難以評判。但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追求、對根的延續這種情節,又那麼特殊,它並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種本能的圖騰。通過計劃生育這個主線,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關的社會變化。在平實的文字下,卻充滿了各種諷刺。
  
  尤其是老同學見面的寒暄與對白,太常見了,平時裏,人們真的就是這樣説話,但是在這本書裏,看起來卻是那麼諷刺,感覺人與人之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呢?後面的話劇,一幕一幕,顯得更加怪誕與意識流,也扣住了主題“蛙”,這個粘膩與怪誕東西,與計劃生育之間莫名其妙的關係,讓人感覺計劃生育像蛙一樣奇怪、粘膩、甚至噁心,可能這個是對計劃生育這件事情無法訴説的形容。
  
  姑姑這個形象,是那個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們那時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她這樣的人,作品表達了不同歷史背景下,人物命運的變化。人的思想意識決定人的命運,人的思想意識又來自外界對她的灌輸?這個就是人物的悲劇人生。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獨立思考能力,這個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響和左右。真是個奇怪的世界,時代與人物彼此構造對方,人物有時厭惡這個時代,想擺脱這個時代,又依賴這個時代,又構成了這個時代,最終實際上還是最喜歡自己的這個時代。
  
  總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這樣,越想,就越覺得,好棒。
  
莫言《蛙》讀後感2
  
  莫言的《蛙》應該是去年深秋就要讀的,當時朋友推薦給我,我正忙着讀畢飛宇的《推拿》,就耽擱下了,要不是莫言獲諾獎,我也許還想不起要去讀它,現在再讀,就有點追風的嫌疑了。大概是“書非借不能讀”的緣故,我在忙碌的工作間隙裏,竟然只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就把書讀完了。
  
  合起書來,想想初讀印象,大概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吧:一個人、一段情、一場夢。
  
  一個人。
  
  這個人是全書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萬心。萬心衞校畢業,一輩子跟婦女打交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員,無論多麼困難的分娩,只要經她接手,就會轉危為安,就連母牛難產,大家都請萬心出馬,那時候,她是四里八村婦女的大救星,活菩薩。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變成了魔鬼。張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萬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義滅親引產失敗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膽在被她追趕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陳眉,但王膽的命也沒保住;當時人口膨脹得厲害,國家不實行計劃生育,可能帶來滅頂之災,萬心就是計生工作的推土機,開到哪兒都壓死一片,雖然講法不容情,但我還是極端地厭惡這個時期的萬心,以至於厭惡到要放棄讀下去的地步。萬心那種慘絕人寰的圍追堵截實在是太血腥了,有誰願意欣賞這樣一個滅絕師太趕盡殺絕的表演呢?婦女工作本是最神聖的,可是,萬心卻被時代扭曲成了一個殺人惡魔,後來她途經蘆葦地,被無數的蛙圍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噴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後來,她夜夜失眠,貓頭鷹的叫聲被她幻化成蛙的慘叫,她覺得這是那些無辜的生靈來討債了。“蛙”,就是“娃”啊,萬心的這雙手,接生了上萬個娃,又殘害了多少個娃啊!如果她不僅僅是一個婦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當嫁的年紀嫁掉,在該生的年紀生產,她的心就不會這麼硬,這麼冷。可惜,她年輕的時候與那個英俊的飛行員擦肩而過,後來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紀裏,戲劇性地嫁給了郝大手,一輩子接生了上萬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屬於她,這也許就是對她作惡的報應吧?萬心,願你來生做一個完整的女人。
  
  一段情。
  
  這段情不是秦河對萬心的忠誠,不是陳鼻對王膽的呵護,不是萬足對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對小獅子的單戀。十二年的時間,王肝給小獅子寫了五百多封情書,可以想象,王肝是怎麼把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裝進信封,等待小獅子的回信,可是,沒有,直到小獅子嫁給萬足,也沒有給王肝回過隻言片語,因為王肝的信小獅子一封也沒看到,信全被萬心扣下了。沒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寫下去,從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這是怎樣的痴情啊!令人費解的是,頭髮蓬鬆,塌鼻
  
  方口,滿臉粉刺的小獅子,在王肝的眼裏竟然是“小獅子真美啊!”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灰姑娘,讓王肝遠遠地看見就激動地眼含淚花渾身顫抖,讓王肝情願跪在地上親吻小獅子留下的腳印,當他得知小獅子嫁給萬足之後,他沒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靜地説:“愛情就是生一場重病,現在病好了!”看來,愛情是不拘於形式的,比如婚姻。
  
  一場夢。
  
  這部作品是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高密東北鄉寫起的,農村的落後貧窮,在我的記憶裏模模糊糊若隱若現,書中許多描寫,使我不禁想起兒時的一些事情,就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夢。比如吃,雖然我沒有吃煤塊的經歷,但是,小時候關於吃的記憶,我還是很清晰的。那時候幾乎頓頓吃煎餅,能抹點豬油或者卷點紅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於鈣奶餅乾,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了。如果能撿到飛機上投下來的壓縮餅乾,真是好運氣了,更多的時候,見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傳單,至於傳單的內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飛行員降落傘,還有在手腕上畫手錶,每家每户發佈票,小孩子吹避孕套當氣球玩,哪個女人子宮下垂到體外等等這些記憶都被喚醒。還有那個時代村裏的一個接生婆,我的表嫂,會安胎,會接生,會打針,還會算卦,巫婆一樣神乎其神。
  
  寫到這裏,感覺自己的思想淺陋貧乏,文筆生澀乾巴,罷了,咱又不去爭諾獎,在乎那些幹什麼呢,自娛自樂吧。
  
莫言《蛙》讀後感3
  
  《蛙》為中國當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於20年,《蛙》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樸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隅。
  
  《蛙》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着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蛙》是一部寫實主義作品,它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萬心矛盾地擁有着兩種身份:一種是鄉村醫生,一生接生嬰兒近萬名,人稱“送子娘娘”;另一種是堅決執行計劃生育國策的計生幹部,人又稱之“殺人妖魔”。對於萬心來説,卻必須做到統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無法逃脱的極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讀《蛙》,讀者會時時感到殘酷:一是小説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殘酷,另一是莫言客觀冷靜地書寫他人靈魂深處極致痛苦的殘酷。
  
  《蛙》延續了莫言對小説結構、敍述語言、審美訴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詩般反映社會變遷等方面的執着探索,在整體上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也是近幾年中國原創長篇小説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長篇小説《蛙》的中心詞是“計劃生育”,但這只是淺層表象,在這一中心詞背後,隱藏着的是莫言對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頂禮膜拜。
  
莫言《蛙》讀後感4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師的小説,一口氣讀完了《蛙》。
  
  小説帶着我走進了那個年代的生活,讓我似乎真切的和他們存在過一樣。我難過,我憤怒,我鄙視,但是這都不能讓我離開這本書半途丟掉,因為她同樣牽扯着我的心。每一個人都為了生存而堅持着,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的堅持着,本來這應該是一副越來越好的生活藍圖,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臨死前的撒嬌是多麼讓人心疼,忘不了王膽為了孩子是多麼的勇敢無所畏懼,忘不了張拳老婆是多麼的無可奈何,雖然她們違反政策,但那確實是鮮活的人命啊還是兩條啊!
  
  他們活該被流產,這是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話,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價。我感到恐慌,人民還是通情理的人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讓我難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工作沒有宣傳到位,人民思想覺悟不高,綜合導致事情的發生,但是沒有人坐下來研究一下文明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生在和平、和諧的新時代,但是我的骨子裏是傳統的。我對於計劃生育這項工作一直沒有太多好感,總認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實行初期,大家還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萬心來,她是多麼的忠於黨的事業才會有如此強的鬥志和動力,不得不説她是偉大的,是忠誠的。
  
  人的真誠不是偽裝的,比較而言我最喜歡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對待朋友,不管他是多麼的落魄他從不退縮,不會避而遠之,是真心實意的幫助而非虛情假意。
  
  我還是幼稚着,總以為會有理想狀態,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我問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會像萬足一樣吧!老公説:不會有那個意外的,我們會好好地過一輩子的。被我逼問急了,就説:我不會像他那樣的。心裏雖然知道男人遇到這事兒都會再娶的,但是聽到老公這句話還是會感動的一塌糊塗。人啊,難得糊塗,難得糊塗好啊!
  
莫言《蛙》讀後感5
  
  暑假裏本人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本書《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有三點:
  
  第一、語言平實有趣,個人語言口味濃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個人特色。比如:“王肝與王膽是一卵雙胎。王肝身體高大,但王膽卻是個永遠長不大的袖珍姑娘——説得難聽點吧,是個侏儒。大家都説,在娘肚子裏時,王肝把營養霸光了,所以王膽長得小。”這裏把雙胞胎説成一卵雙胎,雖然不是很雅緻,但聽起來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剛懂事的小孩子一聽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實性強,取材於身邊的人和事。真實的故事給人的感覺總是無賴可擊,描繪起來是那麼地貼近生活,是那麼是自然流暢。比如“譬如我曾講過的吃煤的故事。許多人以為是我胡亂編造,我以我姑姑的名義起誓: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確鑿的事實。……第二天我們在課堂上一邊聽於老師講課一邊吃煤。我們滿嘴烏黑,嘴角上沾着煤末子。”以前生活窮苦,孩子都是餓着肚子上課的,連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實的描繪下就顯得很真實,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關懷能引起讀者的思考,但小説裏面沒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個人看法,未能領引讀者向更高更寬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後,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聲,但沒有在更高更深遠地去看待計劃生育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莫言的這篇小説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對計劃生育好壞參半那樣,顯得平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