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2W

當仔細品讀《浮士德》後,相信大家內心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這時候就需要寫一篇讀後感來記錄一下,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三篇

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1

這就是《浮土德》觸動了我的一句話,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惡”的發展歷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稱為歐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餘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説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台的過程,其中經歷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了詩人自我一生的生活經驗,也概括了文藝復興以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狀,享受現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於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後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一天爭取上進和生存的人”,並被天使接到天堂,見到了聖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説,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麼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忙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於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為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能夠説,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果的最好驗證,能夠説,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務必選取,而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將使其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頑強向上、熱愛生活、尋找屬於自我的人生的品質。

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2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也是他窮其一生所完成的鉅作。1768年開始創作,於1832年完成。浮士德是有原型人物的,十六世紀人們都在傳有個人博學多才,傳説他獲得了惡魔的幫助,他於惡魔做了交易。

《浮士德》這本書構思宏偉,結構龐大,複雜的內容和多變的風格讓人很難讀懂他。這本書是以詩劇的形式寫的,剛出場的浮士德滿腹經綸,久負盛名。可他確對生活充滿了迷茫和不滿,久而久之這種迷茫轉變成了苦惱,他想到了用自殺來結束這一切。他的計劃失敗後,魔鬼和上帝打了個賭,作為賭注的浮士德在魔鬼的誘惑下籤下了契約。浮士德生前的一切要求魔鬼都會答應,與之相對的是在浮士德死後他的靈魂將會被魔鬼收走!

獲得魔鬼幫助的浮士德返老還童,來到了一個“酒吧”,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瑪甘蕾,並揚言:“如果我今夜不能摟抱她,我們在午夜就分道揚鑣。”連魔鬼都看不下去向他説到“你開口象登徒子之流”。最後連瑪甘蕾都無法滿足浮士德的要求,他又有了新的目標。

隨着與瑪甘蕾的愛情生活以悲劇結束,浮士德逃離現實,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為目的的古典美,迴歸希臘。

《浮士德》這本書有很多的細節,比如魔鬼和小倌的飲酒作樂隱喻了人類自身的現世享受。又通過瑪甘蕾肯定了愛情的無私與純潔。最後浮士德幡然醒悟天使用愛火把魔鬼打敗,上天將浮士德解救,最終結束全篇。

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爐的《浮士德》,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象、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説雜糅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莊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歌德賦予了這本書極高的藝術境界。

最後引用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對它的評論來結尾“《浮士德》是當代德國社會的一面完整的鏡子,是它的時代的史詩”。

精選三年級《浮士德》讀後感3

假如浮士德博士的旅行是由地獄到天堂的旅行,那讓我們看看地獄煉獄天堂都有什麼?

——題記

《浮士德》是德國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詩劇。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永遠不安於現狀、永遠自強不息的德國男子的故事。他一生痛苦曲折,但是卻敢作敢為、豪邁悲壯。

故事是這樣的:上帝和魔鬼靡非斯仛打賭。由靡非斯仛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己的高尚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助下,恢復了青春,遨遊了人間和仙界,先後經歷了對男女之愛、宮廷中權勢財富,以及對古希臘藝術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後,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中,高齡而又失明的主人公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説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後靈魂升上了天堂。

我想當時歌德所在的社會也是這樣的吧,歌德在文學、繪畫、自然科學的學習中不斷追求真理,在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中積極奔走,並在運動的失敗中進一步深化認識,成就了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我們不能完全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封建,腐朽與罪惡,但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裏,這個小小的社會裏感受到。

人們都説地獄是最骯髒的,歌德卻説人類的社會比地獄還要骯髒,腐朽。完全可以説人間就是一個煉獄,一個充滿罪惡的地域

惡行者、偽善者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心驚膽顫!冥冥蒼天,炯炯神眼,原罪的顯現、慾望的暴露。聽!慈悲的天神歌,看!流淚的.眾生相。有多少二戰戰犯逃過死刑靈魂卻終生受着煎熬,午夜夢迴的是一具具腐屍和陰慘淒厲的催命聲;一些僥倖出逃的貪官常與親人分居世界各地,既擔心被一鍋端又忍受思親之苦;宗教觀念認為以上惡行足以下十八層地獄,最輕拔舌,重則刀鋸。

天堂地獄之在你一念之間。中國有句老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煉獄象徵苦難,象徵懺悔。

看到天堂的光輝,美夢將會成真!地獄惡鬼又再哀嚎,聽得我心碎心驚,拖住我的腳想讓我沉淪,而我卻渴望自由的翱翔,嚮往天堂的晨光。

最後浮士德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偉鬥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後答案。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後答案無疑是積極的,但有着空想的性質。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一個幻想。:我要勇立時代的潮頭,我要縱身跳上時代的巨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原本要晝夜不停。

失明的浮士德把魔鬼為他挖掘墳墓的場面當作是他的人民與大海搏鬥的壯麗景象,這也正是浮士德悲劇意義之所在,也是歌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